一、佛教高深句子
1、古印度文明的特征之就是瞑想。瞑想的实践,就是禅定。在约出现于公元前250年的《奥义书》中,就歌咏过禅定。其大意是:让身体的胸、颈、头三个部分,一直保持挺直;让各种感官的感觉和意识,注入内心。他就会在梵舟之中,洗净精神,渡过充满恐惧的河流。要止住呼吸,要克制运动,在悄然静寂中由鼻孔出息,犹如危坐于烈马惊车,要集中自己的意识,慎重地荡涤精神。
2、曾经拜过供养过无量诸佛,就证
3、*大安法师:从极乐回到娑婆世界后还会堕三恶道吗?
4、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梦到过彩票头等奖的号码,开奖后发现一位数字都不差。
5、*达照法师:念佛的四个阶段、持名念佛五字要诀!
6、“子不语怪力乱神”,其实我个人对这些超自然现象没什么特别的执着。我很喜欢禅宗祖师的话:“担水砍柴皆是神通”。见得多了,发现其中部分现象不但佛教有,其他宗教也有,都是深入修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实验现象”,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是对我来说,至少是从事实层面部分验证了佛教说的修行成就可能是存在的,在我的“事实样本”中增加了很重要的一些案例。
7、总之佛法的很多东西,都必须这么辩证地去理解。佛教的“脑筋急转弯”就像C罗的带球过人,虽然跑的不是直线,但确实能很有效地越过一些障碍。本文中讲到部分佛法观点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多点传球”,如有网友晃晕在地,老衲实在万分抱歉哈。
8、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9、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10、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11、那么这件事,就是主持用“酒肉穿肠过”救了这些老百姓的性命。主持以佛心行事,虽然说要接受恶道之苦,但他又同时往更高处走了一步,即践行了佛中的一句真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而这又是佛法的更高境界。
12、*慈舟大师:若不会发愿.就不会念佛!
13、业力是一种自然规律,不像基督教的人格化上帝,存在“大爱”和“大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14、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5、于恶世中,暂读此经,是则为难”。
16、問:我念佛的時候,有時覺得佛號慢,有時覺得佛號快些,不知您是否有這樣的感覺?這與心是否清淨有關。有時念著念著臉部會發麻,怎麼回事?
17、他没有这一切的执着,什么执着都没有了,什么妄想都除净了,就证得佛的果位。所以“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记得这一句呀,我们就要断除这个妄想执着,把这个妄想执着扫干净了,就远离颠倒梦想了,就得到究竟的涅槃。
18、問:請問我們念佛是否是將阿賴耶識所起的諸多念頭全部轉換成阿彌陀佛這一念?又自性是阿賴耶識所緣不到之處,凡夫用此阿賴耶識念佛,如何能明心見性?
19、一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彼此相互依存,并无“我”的恒常不变的实体与自我主宰的功能。
20、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二、佛教高深句子山河一诺,遍踏阡陌,未见浮生能几何
1、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2、财富无心无执着,最喜欢往哪里流动?
3、不要带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带给别人困恼。对自己好,就要用心;对别人好,就要关心。看别人,烦恼起;看自己,智慧生。体谅别人,就会做人;清楚自己,就会做事。人经不起考验,故不要轻易考验于人。走入人心很难,走入己心更难。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确定,则当下就定。心静则智生,心乱则愚起。
4、什么东西都不是你的,你只不过是那个暂时保管的人。“我的”这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即使生命,也不过是自己暂时使用一下罢了,到了时间,自有人会收走曾经给你的一切。
5、比如,佛教也认为通过祈祷佛菩萨,能够获得一定“加持力”,但为什么有的病人即使拼命祈祷也不奏效呢,因为自身的“业力”过重,佛菩萨的“加持力”小于自身“业力”。只有当“加持力”大于“业力”时,祈祷才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效果。
6、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7、佛教:念“阿弥陀佛”时,不懂这几点,再念也无用!
8、*关于放生的种种疑问都在这里!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9、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0、我的父母曾经不解地问过我:“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历好歹也是个博士了,为什么还要信佛呢?”以他们的观念来衡量,似乎学佛只应该是下里巴人经营的买卖。我的不少同学也有类似的疑问,在对佛法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误解和偏见以及排斥,总是挂在他们那随意就妄加评论的嘴边。在大多数我所接触过的普通民众中,他们似乎都认定佛教是一个坏东西(badthing),因而根本就没有了解它的必要。不仅如此,还应该避而远之,甚或大加讨伐。这种对佛教的态度让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我自己的接受佛教,是这么些年来不停地求知、思索、观察和体验的结果。但我最终捧若至宝的佛教,却被大多数的人们因不识而误解、甚至丢弃,这让我确实有种难以言述的悲哀。
11、問:佛七是否需要好大的體能?
12、格雷厄姆·豪(美国心理学博士):
13、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4、《楞严经》;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解释头两句话;我们世间一切的生命形态的根源,都是因为自己的心所造就业力而后,化为形成外在生命形体的辗转轮回才来的。但是我们外在形体以及世间一切有生命形态的众生,如果想要解脱烦恼、痛苦甚至生死轮回,是必须经过转化升华父母所生之业报色身的。中间两句;佛法的理论方面虽然是可以顿悟领会的,但是真正的彻悟的境界,却是连对于理论方面的领悟的痕迹也不存在心中一丝一毫的。后面两句;佛法的修持在事相上却不是在瞬间就可以完全转化升华的,必须要一步一步的必然呆板的程序渐渐成就一切果位的。希望可以帮到楼主,再会。
15、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6、問:弟子眾等六根總是往外跑,很難回到一心去念佛。大家都想了生死,但是遇到善惡境界就很難過去。末學很慚愧,在幹活時,怎麼能保持心如如不動,在一句佛號上?
17、*你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功德有多大吗?来看佛经怎么说!
18、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
19、“接机”,即是“自性五分法身香”,即是“五根五力”齐发,本来就是这样的,哪有什么您的用功(思维修及止住修)处?!
20、第2点是济公精通医术。济公在民间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其实跟这一点关系非常大,济公医术高明,所到之处,凡是老百姓有病有灾,他都倾力相救,而且不收分文,因此救死扶伤无数,美名也跟着四处传播,因此民间老百姓都称他是活佛济公。
三、佛教高深句子一切空
1、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2、中医的原理及其药方,都可在佛典中找到根据,修学佛法可以更好地进行中医的研究与实践。
3、简单总结,佛教的核心理论“缘起性空”和“三界唯心”,看似玄乎,但其实从事实层面可以部分被现代科学所验证,而从逻辑层面也并无明显破绽,很难证伪。
4、有所执着,就是人心。无所执着就是道心。
5、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6、老衲研究了半天,发现这种“业力”的说法从逻辑角度很难抓住小辫子。关键点是两个:
7、佛教的世界观异常广大,同时也比较复杂。基本的说法是:宇宙中虽有无数的世界,但凡夫的世界大体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即人类、天堂、修罗、动物、鬼、地狱这“六道”。一般众生即使死了,也会根据业力投生到其中的某一道,只要还没修行到一定程度得到解脱,都在“六道”之中来回转悠,即所谓“轮回”。
8、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9、杨新宇:警惕“玄谈”的陷阱
10、学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干久了就有职业病。像我当老师当久了,就爱骂人了,看人都不对劲。我一出去到外面就随和得很,像前一次,人家一定要请我吃饭,还请了教育部的次长作陪。吃完了饭,这位次长对我说,“老师啊!我学了个东西,你终席没有喝过一杯酒,没有吃过一点东西,没有说过一句话。”人家敬酒我也要举杯作个样子,每一道菜我也沾一点就放下了,人家说什么我就说“好,好,是啊,是呀,谢谢。”我决不会像你们一样,摆个道貌岸然的死相,犯职业病。人家恭维我世界闻名,我就说没这回事。说我学问好,我就说我是跑江湖的。说我懂禅,我就说“我只懂馋,来来来,快吃,快吃。”
11、物质真实存在,时空都是实有的
12、那么,这些修行上的成就能否验证呢?这也是老衲最关心的问题之虽然佛教理论本身不像某些宗教那么漏洞百出,可以说是比较圆融的,但理论终究只是理论,最终修行者如果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那虽然不能将佛教证伪,但也很难证真。
13、传播:翡翠玉石|南红玛瑙|琥珀蜜蜡|沉香紫檀|
14、??《法华经》中“宝塔品”
15、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16、問:念佛的時候老想著求快點往生,算夾雜嗎?
17、佛教经典故事闻思,佛教媒体人,08年从大学毕业后第一份从事佛教媒体佛教天地网担任编辑工作,从此与佛法结缘,因为自己从完全不信佛法到对深信不疑,一路走过来离不开佛教故事引导,于是在2015年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创办了佛教经典故事,希望用真实佛教故事及自己亲身经历引导更多的有缘人对佛法产生信心。
18、問:弟子在走路、做飯等動態的情況下,用持名念佛的方法,身體在靜止不動的時候,用呼吸念佛的方法,這樣是否夾雜了?
19、杨新宇:在水里才能学会游泳
20、题义公禅房(唐)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摘自《心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摘自《金刚经》
四、佛教高深句子解释
1、给你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很深的。源《金刚三昧经》。佛说:令彼钝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实谛。一切佛法。摄在一四偈中。
2、*弘一大师:学佛就一定要吃素吗?
3、其实这也属于正常的人们社交现象,人们在社会交互过程中,通常喜欢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和理念灌输给对方,这就属于“我执”的一种,用佛法来讲就是还带着“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来看待事物的发展。
4、说:“你做比丘干什么啊?”
5、然而佛教经文再多,也都是在释迦牟尼他老人家描绘的蓝图下进行的,用两句话来概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6、開始我們前面講到的,釋迦牟尼佛怎樣成就的?念佛成就的。所以蕅益大師說他在五濁惡世成就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佛的果德。你想得到這個果德,一定要念佛。而你念佛的時候,正是以阿彌陀佛的果作為我自己的因,因果同時。以果來作我們的因,這個殊勝得不得了!這個法門真是叫做無上方便、快捷的法門,直截了當,要你即刻就成佛的,這樣的法門。
7、*印光大师:极乐世界(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花化生!
8、杨新宇:阅藏是学佛之知见
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0、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11、那大家可能会有疑惑,既然没有上帝,那释迦牟尼佛是谁?他不是佛教的神,佛教的上帝吗?
12、*大安法师:如何拯救已过世父母?
13、第4点是济公的个人衣着,根据史载来看,历史上的济公真的跟我们看的电视剧上差不多,他行为乖张,不喜欢拘泥俗套,衣着不修边幅,破破烂烂。但他多行善事,因此被老百姓爱称为济颠和尚。
14、为什么明明是谤法人们还觉得有道理呢?是中了诡辩术。推理中省略大前提的情况很常见。比如,中学几何证明就是把大前提(所依据的定理)加括号写在每步推导之后。比如上面的推理按中学几何证明写出来就是这样:
15、*四位高僧(虚云、宣化、弘印光)惜福的事迹!
16、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7、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18、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
19、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动人。
20、了解这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奇理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看佛门禅林里的故事人物,就会觉得“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了。
五、佛教高深句子一切都是天意
1、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2、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成就。发现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圆满。
3、但是,学了佛,真的能解脱证悟吗?为什么有的人学了佛,却深陷苦海之中?深研《金刚经》,向他人弘传佛法,却历经千辛万苦为自己结下了恶业呢?
4、有一天,这两个人一起出城,半路遇见强盗拦路抢劫,不幸他们身上带的钱太少,不合强盗的意,强盗一怒,大刀一砍,两人各挨了一刀,奇怪的是,一个人手臂被砍断了一只,另一个却有惊无险、安然无恙。
5、問:淨空老恩師一再教導我們,念佛時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請問如何理解不間斷?譬如夜間睡了以後,如何做到不間斷?
6、快乐和痛苦怎么来的?业力因果。
7、佛教:这三件“人生大事”不能违背,否则命运坎坷,越早知道越好!
8、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9、『一个靠人多好看取胜的组织』
10、后面还有很多,暂敬录至此。
11、有的人会说,你前面提到的“缘起性空”不就是一种哲学思想吗?就算有道理又怎样?能当饭吃吗?能消除我的痛苦吗?事实上,佛教的终极解脱方法论与“缘起性空”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
1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UniversityofMichigan林明博士:
13、所以世人昧因果、贪执重、无明烦恼!
14、其实有时候你的心情低落,并不是因为事情真如你想象的那么坏,而是因为你想得太多了,你越想,事情就越“坏”,越想,心情就越低落。当你心情低落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一个人出去走走,或者看场电影,吃点东西,旅游一下,总之让自己有事做,不要闲着瞎想。想得太多,不仅不能帮助你,反而会毁了你。
15、气量广阔、心容天下、周遍法界,天宫地库水中宝藏,无不心中藏。
16、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追逐名利,他们生活得也许很快乐;还有更多的人是在平淡充实,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度过平凡的每一天,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或许,真正幸福的人生只有一种,那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17、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意义太深广了,在此地略微解释一下。「南无」不能念成「nánwú」,这么念法就错了。这个名号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一定要念汉唐时候的音才准确,念「námó」,这是古音。「南无」是恭敬礼拜的意思,亦是皈依的意思,所以此二字是恭敬之词,就是我们顶礼、敬礼、皈依。
18、再进一步从世法上来说,我们每天的生活里,要吃饭、穿衣,要坐车、住房子,要希求多闻、资养色身……这一切一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农民种稻、工人织布、司机开车、建筑师盖房子、专家学者讲授、科技信息传播……而来,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个人必须仰赖那么多人事的聚集辐辏才得以生存,这个“一”岂不是包含了无限?
19、答:往不往生,條件在經論裡面講得很清楚,關鍵是看我們有沒有信願,不在於我們是念佛念一千還是一萬,還是念十萬。念佛的多少不是往生的關鍵,往生的關鍵在哪裡?是我們是不是真正有信願。信就是信心,願就是願心。
20、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禅语书坊”,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