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佛语【唯美文案53句】

2023-11-24 09:28:25 0 59

一、经典佛语

1、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3、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4、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5、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6、这是印度另外一位高人的话由于名字难记忘了名字。他是一位毫无畏惧的人一生维护真理。按印度说法他死的时候故意用要入地狱的方法死去。

7、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人生在世,随遇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而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动妄心,不存妄想,那样心如止水是一种福气,还是一种遗憾。佛家遵人心其身其二的教诲,认为只要心不动则可避祸万千,是以不变应万变,只是一俗人,若没了想念,是一种什么样的空虚,人因为有了欲望,而道生了动力,什么都皆空了,还人世来做什么,而痛苦也是一种修炼,就不扯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段子了,就你自己从痛苦中爬出来的经验也是一种财富。

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1、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12、古代有一个人学富五车,他看到佛经上说的这句话不理解,就去请教一位高僧。

1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4、别把还有未来当成现在不努力的借口。连当下的时间都无法把握的人,没理由相信他能规划好未来。

15、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16、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17、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8、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9、是《水陆法会》,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园集》卷四)。

20、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二、经典佛语人生感悟

1、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佛学,可以让人心静无为,抛开杂念,达到致静心息欲、圆融无碍的境界。佛学,在经历过各相应证解层面的清净、平等、妙观、圆满、俱藏、宛然之后,让我们的人生从微末的细节中觉悟。

3、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4、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5、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6、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7、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8、学会坦然,你就学会了勇于面对所有的痛苦;学会了珍惜所有的幸福。学会坦然,就是一种不屈。

9、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0、1我们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的世界,并不是真的.2就象我们在梦里看到的梦境.3六道轮回也是一个梦境.4但是梦的背后有一个心在做.5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的世界,这个背后也有一个真心.6这个真心叫体,"体"能显"相",我们说"一切不是真的",指的就是"相".7因为"相"是生灭无常的.

11、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2、这句话原本是奉劝有本事的人不可骄傲之意。而现实中,却并非是有本事的人才“太看重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性如此。

13、(开光)(术语)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开眼)(术语)新作佛像所行之法会名。开佛眼之义。开眼之本据,如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如是供养仪则已周备,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中曰:“令匠于坛中速刻本尊,(中略)以彩色严之,像额间点赤或黄。至来月一日开目。”二经中前经说理之开眼,后经说事之开眼。然开眼之古式事理皆为。

14、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15、人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那么这“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呢?这一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大千世界”是对人类社会的统称,源自第六章宗教神话佛教术语。据《华严经》卷四说:以须弥山(须弥山是古印度传说中的一座山,在它周围四方有东胜神、南赡部、西牛贺、北倶庐四个洲,人类就住在南赡部洲)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和七山八海,叫做一个世界。累计一千个世界,叫做“小千世界”;累计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累计一千个“中千世界”,才叫做“大千世界”。因此以“千”为单位,经过三次累计而来,准确的叫法应是“三千大千世界”。宇宙中有无数“大千世界”,随着佛教的传播,这一术语逐渐通俗化,世人常用来形容广大而丰富多彩的世界。

16、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7、《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18、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9、把自己看得太重,就常常看不清世界;把自己看得太重,常常会徒增许多烦恼。

20、《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三、经典佛语二十句

1、要想成佛先要成人,人成即佛成。

2、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4、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矢口,往往一些脆弱的牵绊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6、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7、说句良心话,中国人的父母容易伺候得很,对儿女报答的要求非常简单,生时只求温饱宽心,死后送终安葬,没什么奢求高欲。

8、《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9、我认为你还是先把自己的语文学好是真的.这么两个字也打错,不但是佛主会生气,连你的老师也会不高兴.

10、意思是自己稍微懂了一点东西,就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这就好像盲人手执灯烛,照亮了别人,自己却看不到光明。

11、◎佛说:世上这三种钱,花得越多,赚得越多!

12、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13、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