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
1、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2、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萋萋:茂盛的样子。这两句借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4、白话文: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5、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因晚年定居香山,所以自号香山居士。
6、《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来的题目叫《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的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7、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8、春chūn风fēnɡ吹chuī又yòu生shēnɡ。
9、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10、“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形象的描绘了春草的茂盛、原野的阔远及春日的和煦。“古道”、“荒城”紧扣题中“古原”,用人事的代谢与自然界的光景常新作对照,以“侵”、“接”二字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极其传神。最后两句将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化作触手可及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如在眼前。
11、如此,考官大人们无不惊叹,赞不绝口。此习作也就这么流传了出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到了我们的课本里。
12、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得是什么意思?赋得:用古诗或成语作诗。诗名前通常有“赋得”字。这是古人作诗或文人聚会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著,这首诗表达了朋友的离别之情,通过描写古代平面上的野草,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野草颂,然后又可以看作是一首生命颂,前四句重点讲述了野草生命的历时美,后四句以同步美为主,整首诗构图严谨,语言自然流畅,对仗保持得很好,山水诗和谐,二人意境完美;这首诗是一首以“古原草送别”为主题的诗。
1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4、大家好,我叫杨启航,今年9岁,是长治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四班学生,喜欢读书、打乒乓球还喜欢打鼓。
15、《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原诗如下:
16、《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1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lílíyuánshàngcǎo离离原上草,yīsuìyīkūróng一岁一枯荣。yěhuǒshāobùjìn野火烧不尽,chūnfēngchuīyòushēng春风吹又生。yuǎnfāngqīngǔdào远芳侵古道,qíngcuìjiēhuāngchéng晴翠接荒城。yòusòngwángsūnqù又送王孙去,qīqīmǎnbiéqíng萋萋满别情
18、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19、专心陪着孩子一起健康成长,为孩子独立搭建一个专属的知识框架,这还真的只能“私”到底了。我很希望能招到我特别喜爱的孩子和学生,我将把我一生的私人浅薄之学完全传递给他,供他未来参考所用。
20、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带拼音的全诗
1、(A.野草生长在原野上B.农夫在照顾野草C.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2、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3、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白话文: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5、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6、起句实赋草字,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岁岁,一年年,枯荣交替,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这两句平平淡淡地如实写来,看似无奇,实则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而作者以“离离”二字冠于句首,则给我们造成一种春草繁茂的印象。《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离离”是用来描写一种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状态。所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二句的重点在“荣”,而不在“枯”。这就为下面的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了铺垫。据说此二句尤为顾况所赏识,原因在于它不仅展示了草木的顽强生命力,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象征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7、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8、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的意思如下: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芳香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离别之情如茂盛的野草,充塞胸怀。
9、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10、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11、《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12、一yī岁suì一yī枯kū荣rónɡ。
1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4、责任编辑:卢坤霞审核:罗运锋
15、此诗首状原草之貌,继摄原草之魂,复绘古原春景,结以古原送别,真是一波三折,联联翻出新意。而其景其思其情,又无不息息相关,互相映衬,完整一体。
16、野yé火huǒ烧shāo不bù尽jìn,
17、“离离”这两个字出自《诗经》。《王风》里有一篇《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黍子和稷子,这是两种作物。原野上长满了黍和稷,“离离”就是一行一行、一列一列的样子。其实这儿不用“离离”,亦可选他字,但既然是赋得古原上的草,要点在于古原,所以用典故讲究用古老的,说“萋萋原上草”或“茂茂原上草”,或者用平声字,用“绵绵”之类皆可,但这儿用了“离离原上草”,使得这一用典作为一种修辞,不在意思而在意味上。
18、好了,今天聊爸的国学私塾,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就讲到这里了,下周继续。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节选
1、(yòusòngwángsūnqù,qīqīmǎnbiéqíng。)
2、古诗赏析|凉州词(王之涣)
3、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4、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5、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6、把古诗唱给你听|《长相思》
7、既然是私塾,那就“私”到底,完全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没有完全一致的教法,没有完全统一的教材,完全根据孩子的情况(理想,兴趣,基本素养,社交期待,职业需求等),进行专门设计和教学。
8、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9、“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0、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11、仔细想想,“远芳侵古道”,用了一个“侵”字,就好像侵占了古道的地盘,而“晴翠”,那种翠绿与荒城相应。我们在很古老的时代就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是“其命维新”,即这个国家是从荒远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这么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但是它的命运永远长新、生生不已。所以用“晴翠”,用这种新生的翠绿来照亮那种古老的东西,而古老的东西与此一接,它又闪耀出一种新鲜的东西,所以这两句很有历史的深度和厚度,颇有历史感。这两句虽然不如前面那么显豁、那么耀眼,但是它很耐人寻味。
12、你是要找这首诗吗?《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出生日期:公元772年2月28日逝世日期:公元846年
14、虽说诗句也许浅显,但是它蕴含着我们对天地世界的感受和认识,所以这是一种顽强生命力的象征。这句子顿挫有力,“野火烧不尽”这种漫天的野草,看似它很卑贱,看似无甚价值,致使我们经常不在意它,但是它却那么有生机。这是只有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味,再加上高妙的诗才,才能总结出这种句子。
15、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前两句写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岁岁,一年年,枯荣交替,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这两句平平淡淡地如实写来,看似无奇,实则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诗人以以“离离”二字冠于句首,则给我们造成一种春草繁茂的印象。“离离”是用来描写一种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状态。所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二句的重点在“荣”,而不在“枯”。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草木的顽强生命力,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象征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16、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7、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18、从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到考生在应试时候的局限,也可以体会到考生年少,并未更多生活经历,而导致大部分的情感和见识,都是从书本,经典之中获得的。
19、(A.野草生长的季节B.野草不屈不挠的生命力C.草原上热闹的景象)
20、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带拼音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2、书写专家:孟繁禧(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3、把古诗唱给你听|《登鹳雀楼》
4、关于这首古诗的白话翻译和字面解释,我不赘述了。我想我们的爸爸妈妈,还有孩子们都知道——老师教了,各种网络上的作业帮,也给予了很好的资讯。
5、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6、面对古老的原野上那生生不息的小草,白居易看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写下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千古名句,为后世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