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04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
2、她非常肯定地说:“是的。但他生前一直没有停止写作。后来,这本书在苏联也出版了。”
3、苏霍姆林斯基的所有教育论著,都是用散文的语言表述的,读他的著作,便是听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阅读他的文章简直是一种享受。
4、我一看她,和五年前在合肥见到时相比,明显瘦了。我把送给她的礼物——一包普洱茶送给她,她愉快地收下了。
5、这时,卡娅插画补充说:“里面还有李镇西的名字,有您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情况。”我估计是《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一书。我很惊喜,也感到荣幸。同时,后悔没有带几本《追随苏霍霍姆林斯基》来赠给这座图书馆。
6、那次,苏霍姆林斯卡娅提出,希望我做她的研究生,专门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她甚至还给我提了两个参考课题的范围:班级集体主义教育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吴盘生帮我翻译道:“她说,要把你培养成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7、01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
8、Suchomlinsky Sukhomlinskii 由于他是苏联人,因此他的原名是俄罗斯语,所以翻译成英文有好几个版本,这里是其中的两个。
9、我太开心了,说:“谢谢您!”
10、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孙袁华主持发布会。
11、我伸出四个指头:“四号。”
12、进入“微商城”购买本书!
13、是的,家长也是教育者!
14、他的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如他敢公开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共中央发动的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火之处,批判的结果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从而导致原苏联20世纪30至40年代直至凯洛夫教育学的严重错误;
15、附:我为卡娅抓拍的一组肖像照
16、本茶馆不定期会有广告文案,我早有说明:《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请感到不适者自行离去。
17、但是,因为关注个性,因为富有人性,苏霍姆林斯基现在被公认为杰出的人道主义教育家。
18、于是,我问卡娅:“1968年出版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本著作吗?”
19、一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目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阅读时间很少,迫切需要提高阅读效率,而很多的外国教育专著名词述语充斥全书,让教师们难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教育理论,也没有玄奥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犹如同朋友叙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如同聆听一位教育长者的谆谆教诲,如同聆听一位教育智者的娓娓叙谈。
20、苏霍姆林斯是具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顽强的工作作风。自从1948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后,他的教育才华就愈益明显地展示出来。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他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跃在原苏联教育界。
二、苏霍姆林斯基简介读后感600字
1、我真诚地赞扬并祝愿您取得进一步的成绩——在永远是十分艰难但又是如此高尚的、培养人这个星球的未来的事业中!
2、“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指的是一个人,中国有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我不知道,如果有也许是陶行知或其他中国真正的教育家,但肯定轮不上我——我远远不够资格,因此我绝不敢接受这个称呼;“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则指的是一类人,所有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做老师的人,都配得上这个称呼,包括千千万万的中国教师,也当然包括我,所以我受之无愧。
3、我拿出1998年和她一起登长城的照片,她看了说:“那时候您真年轻啊!”我说:“您不也很年轻吗?”
4、其实,在这几段题词中,我最看重的评价是:“您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5、每一届新生入学,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对家长们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
6、让瓦西里·阿列山大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的形象和思想永远成为您的引路的明星。
7、作者在把杂志上的文章整理成书时,增加了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一章,对其余各章也补充了一些新材料。
8、11月7日下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主办的“引导学生投身于劳动人民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举行。
9、瓦·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出生于乌克兰克缅丘格市帕夫雷什镇一个贫农的家庭。1935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的一所小学担任教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不久,苏霍姆林斯基应征入伍,在前线部队担任政治指导员。翌年2月,身负重伤,住院治疗。出院后,他先后担任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1948年改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逝世为止。
10、《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一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于近期出版,苏霍姆林斯基结合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亲身经历,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的影响、实施劳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书中的材料和所阐述的方法会对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有助于广大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
11、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12、苏霍姆林斯基简介(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13、那天上午,当我们走进乌克兰教育科学研究院三楼一间会议室时,卡娅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
14、本书是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经典之作。
15、(特别提示:拙著在各网站都有售,感兴趣的朋友自行前往搜索购买就是了。我这里就不单独提供链接了。)
16、——————————————
17、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学习,一大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在实践中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以指导自己教育教学活动,其中有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吴辰等。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魏书生曾说:“多年来,为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我倡导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实践苏霍姆林斯基,从读教育名著开始,制定一生的读书计划,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18、1998年11月27日
19、每当我遇到这样的家长时,我会为自己能被他们真诚信任而感动,但同时也会感到不安: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与“告状”与我“配合”,我的教育能够成功吗?我毫不怀疑这些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教育的厚望,但这种“厚望”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忧虑的东西,这就是——同样作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失职。
20、李镇西,男,1958年8月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副校长。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三、苏霍姆林斯基作者简介
1、卡娅带我们去参观苏霍姆林斯基图书馆,她现在在那里上班。在大巴上,我们简单聊了聊。我问她为什么现在瘦了,她说她很希望这样,所以工作量比过去多一些,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2、更需要指出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生活在上世纪中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中,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注意吸收人类教育丰富的历史遗产,密切联系苏联教育的实际,并进行长期实验研究而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理论,这是他与欧美其他教育家的根本区别。苏霍姆林斯基的国情同中国基本是一致的,他的学校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也同中国大致一样,这也是他的教育理论受到中国教育工作者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3、半年后的9月下旬,我终于来到乌克兰,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乡。再次见到了卡娅。
4、往往有这样的家长,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误要打要骂随您,我决不袒护!”家长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绝对是真诚的。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里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说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
5、听到这里,她又笑了:“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不做家务事。你看,你和苏霍姆林斯基有多了一个共同点——不过,这可不是优点啊!”
6、奥莉佳•苏霍姆林斯卡娅
7、随后,我又找来了他的全部著作,包括《帕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要相信孩子》等,由此使我进入了一个教育的世界。
8、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基本吻合。
9、学习和学校就能帮助人们正确地生活。在我看来,应当在学习中找到愉快,应当有一门喜爱的学科,即学习这门学科使你会因取得成功而欢乐。其实,没有什么比求得新知再幸福的了!苏霍姆林斯基正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我相信取得新知的欢乐。当一个人开动脑筋,善于思维,积极探求时,他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10、郑豪杰总编辑与专家们围绕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和育人功能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1、但她说,以前出版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都是删节的,而这个版本是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原稿出版,很完整。
12、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13、欢迎扫码关注“镇西茶馆”
14、我们一行人都情不自禁鼓掌,向她表示感谢。
15、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研究员,全国比较教育学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秘书长、国际苏霍姆林斯基学会理事肖甦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曲霞等来自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16、为此,“研之乐”读书会把这本书纳入到镇海区教科研骨干阅读素养提升班和镇海区教育科研种子培训的共读书目,并邀请闫学老师在“云端”和大家进行分享,让大家在和闫学老师建立“连接”中收获更多。
17、奥丽佳·苏霍姆林斯卡娅
18、我再次感到惊喜,接过礼物,不住地说“谢谢”。
19、接下来几天,通过北师大肖苏教授或无锡市教科所吴盘生老师的翻译,我和卡娅有了一些交流,我还陪她登长城。在这过程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
20、《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是苏霍姆林斯基作品,2009年3月1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四、苏霍姆林斯基简介英文
1、我想到1998年在北京,我曾经当面问卡娅:“您认为你父亲在教育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当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正是我父亲,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苏维埃教育!”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为玉泉小学推进劳动教育带来了很多启发。
3、本书可为当前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4、《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读过多次,每一次都被感动。在该书的序言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深情地写道——
5、三是如诗如画,生动优美。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文字水平高超的文学家,运用生动的描述性的语言,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等句式。阅读他的论文中的事例,如同阅读一篇篇充满爱心的优美的小小说;阅读他的描述性的文章,如同阅读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诗。
6、落款时,她问:“今天是几号?”
7、尤其重要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向家长们提出,要重视家庭阅读。全体教师确定了一个家庭应有的最低限度藏书目录,以便供家长、学前儿童、学龄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学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则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534页)
8、苏霍姆林斯基说:“尊敬的年轻的家长们,要记住,你孩子的身体的和智力的发育全决定于你。记住,创造人,这不只是简单的生物行为即可完事的。人之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他认清了自己的活动目的,其中包括在孩子身上再现自己。”(《家长教育学》杜志英等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45页)
9、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不可能去读她的研究生,但卡娅对我的鼓励我一直铭记在心。
10、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11、在闲聊中她又问及我的家人,我说我爱人也在学校工作,喜欢做家务事。“因为我平时太忙,所以从来不做家务事!”
12、几篇重要文章,欢迎点击阅读
13、今天,我再次问卡娅:“为什么这么好的一本书,当时苏联不许出版呢?”
14、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学习的好处和重要性编辑人从出生到死亡学习从未间断,从哇哇学语开始慢慢通过学习了解这个世界
15、2010年10月20日
16、苏霍姆林斯基简介(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17、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当代中国,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著作越来越多,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也在全国遍地开花,一大批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魏书生到李镇西,从张万祥到闫学……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正滋养着中国一大批青年教育家茁壮成长着,越来越多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中国教育改革家正向我们一路走来。
18、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1918年,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她马上笑着点头,对翻译说:“不用翻译,我听懂了。”
20、●孩子不接受批评怎么办?
五、苏霍姆林斯基简介观后感模板
1、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教育思想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前瞻性、继承性等特征。有助于人们认清教育工作中的成绩和弊端,使教育工作更有起色。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聂圣哲先生的“养活教育”思想。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苏霍姆林斯基
3、帕夫雷什中学“家长学校”专门为家长们开设的课程,并不是具体的学科课程,因为“家长学校”并不是家长的文化补习学校,而是提升家长教育学修养的学校。所以,其课程必须有教育学,还有解剖心理学、神经系统、缺陷学、身体和心理发育、儿童的精神生活,等等。
4、我朴实的故事打动了坐在我身旁的卡娅。我刚讲完,她就起身走到我面前递给我一张纸。我展开一看,满满的俄文,我根本看不懂。这时候赵玮教授走过来对我说:“我给你翻译一下。”
5、曲霞老师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解决劳动观念上的问题、劳动精神的问题和劳动能力的问题。她还说,劳动教育既有渗透德智体美各育的作用,也有整合各育的功能。因为劳动是五育中唯一通向生活世界和工作世界的教育,它要整合引导大家创造性的把所学的知识、养成的情感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劳动教育是渗透、整合和辩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就是一个很好的整合过程。
6、我突然想到,苏霍姆林斯基出版了那么多著作,怎么说1968年出版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他的第一本著作呢?他是1970年去世的,难道他生前出版的著作并不多吗?
7、在教育实践中,“五育并举”并不单纯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五育共相长”,互为融合,互为促进。
8、苏霍姆林斯卡娅的题词是——
9、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10、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苏霍姆林斯基
11、座谈结束时,我对卡娅说:“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我能够邀请您去成都,这也是成都武侯区教育局的愿望。当然,要在您身体允许的时候。”我知道卡娅近年来身体不好,有心脏病,所以她不是太愿意长途坐飞机的。
12、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我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现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权这样做的。……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13、卡娅说:“因为这本书主要写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观点和他的实践,就是教育必须面向大自然,面向生活,不能仅仅是在学校和教室。而当时的苏联教育,就是不许学生走出校门,而是老老实实地呆在校园内,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苏霍姆林斯基这个主张当然就不能提倡。另外,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中特别强调了教育要有人性,要符合孩子的个性。而当时的苏联,则强调集体,忽略个性。说话写文章都爱说‘我们’,而不是‘我’。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明明是我的想法,我的做法,怎么会是‘我们’呢?”
14、展开全部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15、03别老想着请教别人,只有你自己能够帮你自己
16、第一次见奥丽佳·苏霍姆林斯卡娅(中国的教育者习惯简称她为“卡娅”)是1998年北师大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她作为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应邀出席这次研讨会。
17、在家长学校的每一个组里,老师们都向父母们反复说明,学校在这个时期怎样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以及学校希望家庭给予哪些协助。苏霍姆林斯基介绍道:“在家长学校的各组里,我们都要专门讲到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影响上保持一致的问题。这种教育影响的方向就是培养关心人、体贴人、待人诚恳、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抱善良的态度这些品质。如果儿童不在家庭里从事实际活动来加深和发展这些道德品质,我们学校是很难取得什么显著成效的。我们跟每一位父亲和母亲商量好,规定他们的孩子在家里要做哪些事(照料动物、种树、养花)。”(《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532页)
18、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传播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为己任,业已成为我国出版和传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阵地。此次《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发布活动包括新书首发、专题分享、专家对话等内容。
19、本书介绍的和青年校长的这些谈话,曾发表于1965—1966年的《国民教育》杂志。这些材料引起了学校领导人的兴趣。
20、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
六、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劳动教育是为德育服务,为培养健全人格服务的。
2、关于德育,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2008年春天,卡娅在给吴盘生老师的信中写道:“我衷心希望,在2008年9月25日-26日举办的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国际研讨会(地点:我国基洛夫格勒市)上,一定能见到你们,尤其期待李镇西先生的光临;他为在贵国传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第二封信中,她又特别嘱咐吴盘生老师:“请致李镇西先生及其学生们衷心的问候!愿咱们不久再见!”
4、所谓“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的说法就源于这个题词。但后来被误传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这两个称谓是有区别的。
5、02不做“意见领袖”,不为“圈粉”写作
6、我想在复信中给你们写几句话,谈谈我对生活、学习、学校和教师的看法。
7、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教育国情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
8、苏霍姆林斯基图书馆的馆长是卡娅的孙女儿,她为我们介绍了图书馆的情况。她说,这里的每一本书都和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本书这里都有,还有有关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她拿出去年出版的一本厚厚的书,说这是去年为纪念苏霍姆林斯基百年诞辰而出版的,里面尽可能全面地收录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