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清明的诗
1、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2、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3、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4、晚唐诗人杜牧,是一位为人刚直、情致豪迈、敢论列大事、指陈利弊的文士,初年他有些怀才不遇,后遇宰相李德裕的赏识,才委他依次做了黄、池、睦、湖四州刺使,每任时间都不长。他活了年近五十(803—852),就快怏不平地过早去世了。下面再谈有关他的《清明》诗。杜牧《清明》诗与晚唐北方社会《清明》诗显然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见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
5、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
6、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7、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8、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9、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唐韦庄《长安清明》
10、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11、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2、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1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1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5、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6、牧童遥指:遥指就是用手指指向远处。一般是用一根手指指向远处。所以猜数字为:
17、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18、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19、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20、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二、有关清明的诗有哪些
1、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3、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起了忧思。路上车马嘈杂,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莺飞蝶戏。诗人坐在空荡荡的大堂里以茶代酒,回忆往昔。
4、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5、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6、译文:南北山上有很多的墓地,清明时节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晚上归家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人生本来如此,今朝有酒就应今朝醉,百年之后就连一滴也带不到地底。
7、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8、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以下是部分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9、但多多今天要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可能不是杜牧!
10、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11、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12、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1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5、《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
16、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7、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18、文学家们对这首诗的文字技巧也提出了质疑。
19、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0、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三、有关清明的诗歌朗诵词
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2、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3、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5、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总监制/单庆责编/刘文韬编辑/贺绿原制作/马俊
8、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
9、此词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的美,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10、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11、杜牧,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他也是语文书的“常客”,入选教材的有《泊秦淮》、《赤壁》、《阿房宫赋》等作品。
1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清明踏青的习俗始于唐,盛于宋。蝴蝶飞舞,桃花郁金花竞相开放,人们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14、译文:乌鸦在乔木旁边低吟,清明节寒食节谁家在哭?
15、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16、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17、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18、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19、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20、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另人哀愁的景象。唇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
四、有关清明的诗歌朗诵
1、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3、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首先在韵脚上,这首诗押韵的“纷、魂、村”并不符合杜牧其他作品的创作习惯。我们仔细对比杜牧的诗歌,会发现杜牧的韵脚压得非常严格。
5、另外也跨界了一下,让无数的诗词爱好者、酒类爱好者翻山越岭的找“杏花村酒”——到底是什么酒,让杜牧下着小雨的时候还想要去喝呢?
6、杜牧的作品被收录在《樊川文集》中,由他的外甥裴延翰组织编写。二人所处为同一时代,且关系比较亲近,按照道理,裴延翰应该会收录全自己舅舅的作品。
7、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8、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9、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10、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11、(5)林继富.走出清明节解释的两个误区——兼论杜牧《清明》的原真意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12、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13、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16、如此来看,不论是从出处、文字技巧、语言风格来看,这首诗的作者都不太像杜牧。甚至古典文学家也考证“清明时节”“杏花村”这类的说法是在晚唐到宋代流行的。
17、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18、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19、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
20、尽管如此,《樊川文集》、《外集》、《别集》都没有收录这首名为《清明》的诗。其他如著名的宋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以及《全唐诗》,也都没有收入这首诗。
五、有关清明的诗歌朗诵小学生
1、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2、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3、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4、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5、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6、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7、4月2日晚,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共石景山区委、石景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为主题的“梨花风起正清明”——第七届北京清明诗会主会场演出在北方工业大学图书信息楼报告厅举行。诗会分为“游春”、“怀远”、“追思”、“圆梦”四个篇章,融合诗歌朗诵、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市民群众奉献了一台传统与现代融合,彰显时代主旋律的文化大餐。
8、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9、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10、杨柳亭台春寂寂,杏花村落雨霏霏。
11、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12、译文: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台阶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13、《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14、出游初不计阴晴,聊喜湖山信马行。
15、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16、杏花村:因为是:借问酒家何处有,杏花村是卖酒的.地方。所以猜数字为:
17、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18、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19、译文;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20、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六、有关清明的诗
1、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2、这首诗通过清明节没人祭扫荒坟的一个生活面,写出经过元末大战乱后,农村萧条凋敝的情景。此诗前两句写陈秀才还乡的情景,之后诗人自己也免不了悲从中来;后两句想象清明节墓地上的情景,反映了元末战乱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意境渐宽,感人至深。
3、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4、《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5、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6、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王秀才游开化寺卧病不得同游赋得十韵兼呈马十八
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8、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9、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
10、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11、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2、那么最早的《清明》是出自哪里呢?答案是宋代的少儿科普读物——千家诗。也就是说,中间隔了好几百年,突然找到了这么一首杜牧的诗歌,让人十分生疑。
13、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14、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15、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6、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7、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8、往期: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19、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20、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1、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2、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3、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4、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5、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6、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7、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8、穿过夕阳向着青草盛开的方向远走他乡
9、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10、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1、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清明节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12、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13、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14、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15、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6、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这首诗写的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情景。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17、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18、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19、诗圣杜甫的《清明二首》也可称佳作,其中第二首尤佳。其诗云: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20、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1、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2、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