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幼儿的方法
1、想孩子成为科学家,就请你陪他做实验;
2、使用非语言方式跟孩子交流,如拥抱、握手等。
3、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4、(3)观察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努力发现,并学会总结和归纳。
5、紧张害羞也好,谨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后,一定有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感受。家长不要急于批评,也不要当众指责,更不要强迫他,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权利。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比如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有时你是在心里叫人了(打招呼了),如果下次你能说出来就更好。”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表情、动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招呼。
6、如果夫妻不能避免吵架,那也要避开孩子;
7、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我们也要想办法引导他感觉学习认知依旧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从而让他爱上学习。
8、妈妈的辛苦和幸福,我们都懂。妈妈们的成长交流平台。
9、分享孩子的快乐,与孩子分享你的快乐;
10、活动操作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喜欢的形式,幼儿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操作材料充分表现出来,既可以活动,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11、轩仔:“好!我会洗得很干净的!”
12、我第一反应是感觉这个三层盒子看上去挺漂亮的,第二反应就是觉得有点浪费。我问孩子这是在做什么?好端端地油和淀粉怎么能放进水里呢?孩子说是想冻有颜色的冰块,于是就在水中放了白色的淀粉和金黄色的油。原来如此!
13、我不禁感慨,这些妈妈忘我地付出,似乎想倾自己所有灌注到孩子的世界里,恨不能孩子能马上全部吸收,快快长大成才。然而事实呢,孩子被填鸭,没有透气的机会,最后变得麻木厌倦,成了妈妈手中的傀儡。
14、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如开放日、家长会;
15、“快来看呀,笑笑的牛身上长刺了。”孩子们都凑过去。“她画的牛棚好乱!”“你画的小孩手里怎么就拿一根草来喂牛呀?……”“你画的和老师的不一样!”孩子们七嘴八舌,我也走过去。笑笑显得有点尴尬。我鼓励笑笑讲讲她的画。“这是牛毛,我姥姥家的牛身上就长了好多牛毛。”“这是草栏子,是装草的地方,姥姥家的牛草就装在那里。”“我姥爷每天中午都会赶牛去小河喝水,我画的小孩是我。”
16、晚上回家,记得问孩子一句:今天开心吗?
17、“儿子,我为什么一定让你做家务?”妈妈口述爱情故事,全场点赞!
18、陪伴,是孩子对爱最大的渴求。当今社会,家长很多时间都被工作和事业侵占,留给家人和孩子的少之又少,所以又常常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以补偿对孩子的亏欠。正是“陪伴”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成日后在她内心挥之不去的恐惧和不安。锁上一扇门,也隔离了亲子之爱,爱就变得苍白而无力。
19、10利用厌倦,诱导阅读
20、可是有一次,孩子和爸爸玩滚球游戏,孩子赢了两次,后来再玩的时候,爸爸没让着他,结果他输了。输一次情绪不对了,输两次就没耐心了,输到第三次的时候就开始发脾气大哭起来。这时我才意识到孩子早已习惯了胜利,对失败竟然无法承受。可是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一直保持不败呢?
二、教育幼儿的方法和经验总结
1、家里没有几本书,怎么能引导孩子喜欢读书?所以让孩子的身边堆满书,或者单独给孩子设置一个读书的小天地,准备很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使孩子可以在自己的领地里,快乐地读自己想读的任何一种图书。
2、沟通是构建人与人关系的桥梁,把话说开,就会了解彼此的内心,可以解开误会,可以解答问题,还可以加深感情。
3、15见缝插书,触手可及
4、该表扬的时候就要表扬
5、与孩子一起下棋,让他知道“落子无悔”;
6、女儿桐桐2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朋友,所以总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爱说话,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总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后来,我发现桐桐一个人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朋友。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朋友。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7、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进行高效沟通;
8、读书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孩子读书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一例外。
9、儿子一向懂礼貌,可有一次他要买玩具我没同意,他甩出一句脏话“X!”我生气地质问他跟谁学的,他就是不说,我只好努力控制情绪,转移了话题。
10、第四次探究尝试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纸片经过反复摩擦而产生了静电,有些纸片真如他所愿乖乖贴在了镜子上。当当兴奋了起来。我打来半碗水,带着当当开始第五次探究。我拿起纸片沾了沾水然后贴在了镜子上。当当像发现了新大陆,模仿着、摆弄着,实现着自己的愿望。爸爸用小纸片折了一艘小船,在船底沾沾水贴在镜子上,船慢慢地向下游去,儿子激动地拍起了小手。
11、专家支招法宝一:了解宝宝视觉空间智能发育特点宝宝们的绘画水平与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发育情况息息相关,1~2岁的宝宝处于涂鸦期,他们的图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多是手臂反复运动的成果;2~3岁的宝宝处于象征期,他们可以对自己涂鸦的形状进行解释和说明了;3~4岁的宝宝则处于前图示期,他们能用简单的点、线、图形来表现具体事物;宝宝4岁以后,来到了图示期,随着他们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创作,他们绘画具象起来,并开始注意细节的表现。
12、听后,我庆幸自己没有责备她。虽然奶粉撒了,但这和她那美好单纯的心愿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
13、轩仔:“好啊,我最喜欢做事了。”
14、在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生活材料都服务于他的游戏和探索;是否漂亮、是否浪费,是家长在意的,但对孩子来说都不重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探索,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15、女儿桐桐2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朋友,所以总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爱说话,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总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后来,我发现桐桐一个人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朋友。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朋友。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16、允许孩子乱写乱画,给书上画的女人添上胡子,再加一只眼睛,都是孩子想象力肆无忌惮的表现。
17、妈妈左思右想,有了一个好主意……妈妈带着糖果来到书房,准备好纸和绘画笔,开始创作一个属于糖果自己的“情绪脸谱图”。
18、轩仔:“妈妈,我要洗泡泡(洗洁精)。”
19、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包括对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等。
20、(2)启发探索法应与操作法结合进行
三、幼儿最好的教育方法
1、培养幼儿的社交礼仪。人是离不开社会的,幼儿也准备踏上集体生活的时候了,我们要教育孩子基本的社交礼仪。见面要打招呼、分手说拜拜、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等,要会基本的礼貌用语。当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每次见到一个熟人,我都会很有耐心地告诉儿子这是谁,鼓励他叫人。所以他一岁多的时候,已经会喊认识的人的名字,而且不认生。良好的社交习惯和礼仪,有助于养成孩子落落大方、懂礼貌、积极主动的性格。
2、这样孩子逐渐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主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试着将观点写出来,或者试着自己编一个故事。
3、家长也给孩子买许多玩具和图画书,但是,爱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吗?
4、(1)演示的教具要直观,易于幼儿理解接受
5、指导孩子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6、父母每天给孩子朗读故事,能让孩子理解更多的词汇,提高理解的速度。故事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放飞孩子的想象力。
7、是不是我的爱有了偏差,带给孩子的并不完全是积极乐观的性格?
8、比如在家中的阳台放个小书架,上面可以摆有名人的自传、科普杂志等等。孩子在阳台玩累了之后,可能会顺手拿一本翻,根本不用父母劝导,而且很容易看上瘾。
9、假如我的回答是:“是的,我家宝贝在家也是经常帮我一起做家务。”听到这样的答案,既能让女儿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肯定,又能从话语中受到鼓励,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10、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允许他提意见;
11、朋友圈刷屏的一段话: 教育不管你重不重视,孩子都一样长大,其实跟种庄稼一样的,施肥不施肥,都一样能结果,只是收成不一样。
12、妈妈:“怎么自己刷上鞋子啦?我来刷吧!你怎么能刷得干净呢?”
13、(3)口头游戏,如数数歌
14、幼儿通过操作活动,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这种材料多数是幼儿身边常见的自然物品、玩具等),并且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使他们都有操作的机会,独立进行学习活动,这种活动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15、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16、案例五: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17、表扬奖励。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表扬奖励是对孩子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
18、不要逼迫孩子去上他不感兴趣的兴趣班;
19、妈妈:“今天妈妈先洗泡泡,你来过水,下次就轮到你洗泡泡,妈妈来过水,好吗?”
20、(1)为幼儿操作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和经验
1、(3)教师的提问要能起到引导幼儿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
2、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质要求,家长要合理分析,如果是孩子的兴趣爱好,要像这位家长那样去合理引导;如果孩子是通过买东西向家长索要“爱”,家长要告诉孩子:“我没给你买,但我也是爱你的,我给你讲故事、陪着你玩、为你做好吃的,都是在爱你!我爱你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只是通过给你买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