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唯美文案146句】

2023-11-13 09:29:38 0 59

一、商山早行

1、本期朗读嘉宾,来自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田先兰和她的学生们,为我们朗读《商山早行》。让我们共同聆听。

2、槲树在河南生长得较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所以,“槲叶落山路”写的是春天的景。

3、出处:《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一首比较著名的写景抒情诗。商山,又名尚阪、楚山,在现陕西省商州市东南。这首诗大概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在商山途中所作。全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5、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卜算子(陆游)破阵子(晏殊)浣溪沙(苏轼)醉花阴(李清照)南乡子(辛弃疾)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

6、作者:温庭筠(yún)(约812——约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7、Themountainpathiscoveredwithoakleaves;

8、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说出了一般旅客的心声,“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所以“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9、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10、“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11、诗享会提醒大家防寒保暖,大家早安!

12、茅店:乡村小客舍,同“茅舍”。用茅草盖成的旅舍。

13、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14、Toring,butinthoughtsofhomeIamlost.

15、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就是说的早上很早就从商山这个地方离开故乡。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16、每日为您诵读诗词、美文!

17、商山早行朝代:唐代作者:温庭筠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8、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19、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20、明: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二、商山早行古诗带拼音

1、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

2、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3、诗写的是“商山早行”,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槲叶落山路”表现了“年”的早、“枳花明驿墙”表现了“日”的早,可以看出,诗人突出表现了“早行”的意境。“商山”主要指陕西东南部及与豫、鄂两省接壤地区,枳树、槲树很多。“枳花明驿墙”前面一句是“槲叶落山路”,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4、唐温庭筠(tángwēntíngyún)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叫声很嘹亮,客栈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秋的寒霜

6、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7、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8、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9、脍炙人口(kuàizhìrénkǒu):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宣和书谱》卷一:“(韩偓)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qǐ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炙(zhì):烤肉。

10、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11、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12、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13、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14、“商山”主要指陕西东南部及与豫、鄂两省接壤地区,枳树、槲树很多。“枳花明驿墙”前面一句是“槲叶落山路”,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诗写的是“商山早行”,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槲叶落山路”表现了“年”的早、“枳花明驿墙”表现了“日”的早,可以看出,诗人突出表现了“早行”的意境。

15、注:资料来源于360百科。

16、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17、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18、“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19、商山:山名,又名尚阪bǎn、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20、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思故乡我昨夜梦会杜陵,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这首诗通过选择一些有特征性的事物,细致地描写早行的情景,真切地反映了古代社会许多旅客某些共同的感受。诗人自始至终抓住“早行”的特点,尤其是四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主要妙在两句中使用十个名词,以几种景物组成画面,传神地写出了“早行”的特点。

三、商山早行

1、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2、八叉手(bāchāshǒu):形容才思敏捷。

3、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4、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5、商山早行年代:(唐)作者:(温庭筠)体裁:(五律)类别:(羁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简析: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7、《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8、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9、窗外传来人们匆匆的脚步声,望去,凌乱的足迹散在覆盖着春霜的木板桥上。走在山路上,脚下枯败的槲叶落了一地,密密地铺满了山路。看到照亮了驿站泥墙的淡白色枳花,细细碎碎地开着,才发觉到:已是春日了。因而又想起,昨夜在梦里看到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10、AtdawnIriseandmycabbellsbegin

11、Withmallardsplayingonthepoolwithgeese.

12、Theposthousebrightwithbloomingorangetrees.

13、三四句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14、《商山早行》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15、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16、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17、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

18、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duó已震动叮当作响;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枯败的槲hú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zhǐ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19、“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点题“早行”。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20、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四、商山早行 温庭筠

1、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2、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照)驿墙。

3、《商山早行》是温庭筠写道路辛苦、表达羁旅愁思的一首诗。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为人称道。那这首诗是写春季还是秋季呢?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虚实对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虚写故乡春回大地的美好,呼应开头,与实写眼前商山早行的辛苦相对照。

5、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hú yè luò shān lù , zhī huā míng yì qiáng 。

7、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8、徐商镇守襄阳时,温庭筠被授予巡官,据推测当年温庭筠应该48岁。这首诗就是温庭筠在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但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

9、本期读诗,我们邀请到了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田先兰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为我们带来配乐诗朗诵——温庭筠《商山早行》,指导老师是周华荣。让我们共同感受温诗人的思乡之情。

10、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11、槲(hú)(音弧):一种落叶乔木。

1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jīshēngmáodiànyuè,rénjìbǎnqiáoshuāng。)

13、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14、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15、haunt(hɔːnt),动词,出没、萦绕于。

16、凫(fú)(音符):野鸭。

17、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nóng艳精致,内容多写闺guī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wéi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sì立/重chóng为校注(jiàozhù)的《温飞卿qīng集笺jiān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quán词》等书中。

18、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

19、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20、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鸡报晓,夜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人迹,自己已经不算早行了。这两句将早行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五、商山早行古诗拼音版

1、田老师和同学们精心制作了视频,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吧~!

2、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3、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5、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

6、花间派:花间词派产生于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前蜀,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zuò所编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wéi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yànwǎn)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7、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8、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9、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

10、“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kuàizhìrénkǒu)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11、“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点题“早行”。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12、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13、“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点题“早行”。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说出了一般旅客的心声,“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所以“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4、“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yì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15、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16、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7、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其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凫雁满回塘”等都是意象,尤其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把六种形象性的词语:鸡声、茅店、月、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并列在一起,这些词语描述的形象,已不再只是事物的客观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凄凉悲怆体验的意象了。诗人正是利用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一种“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意境。

18、《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商山早行》是唐代大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其中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

19、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1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0、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

六、商山早行

1、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

2、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yún生平,他曾任隋suí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bì为巡官。据夏承焘tāo《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suí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tóubèn)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3、槲(hú):陕西/山阳县/生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hú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4、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5、账号ID:xxsd100

6、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明:使……明艳。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zhǐ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明驿墙一作:照驿墙)

7、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8、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9、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10、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11、languagepoints

12、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13、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14、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15、Thecockcrowsarethemoonsetsoverthatchedinn;

16、“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过去交通不便,身处chǔ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āntǔzhòngqiān),怯于远行。“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bǔ的悲凉心情。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17、《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18、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19、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20、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2、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⑺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3、理由有:“霜”并不是秋冬季节仅有的,其实在春天也会有霜。日夜温差较大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液化成霜,所以在春天特别是早春也会经常有霜降。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有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的也是春景,这也是佐证。

4、由此看来,我们读诗还不能仅从表面读,还要有探究精神,这样才能读准,才能更准确的了解作者写诗的心境。

5、温庭筠,原名岐qí,字飞卿qīng,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qí(今山西祁县)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yì。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chā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shì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jìhuì),又不受羁束(jīshù),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kǎnkě),终身潦倒(liáodǎo)。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suí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jiǎnjiào)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yì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6、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7、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yīn sī dù líng mèng , fú yàn mǎn huí táng 。

8、征铎(duó):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9、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

10、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11、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12、唐温庭筠(tángwēntíngyún)

13、《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14、Thedreamofmyhomelandstillhauntsandgrieves

15、《商山早行》,作者温庭筠(812—870),唐懿宗咸通元年(859)作。关于温庭筠的简介百科中有。

16、“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17、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

18、“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从首联可以看出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加思乡的情感。全诗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无奈和失意。

19、有多少次,天色微亮出门等待首班公交?有多少次,走下静谧的楼道瞥见城市的清晨睡意?就如同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我们的高中生涯里,总会遇见一些属于那些早读甚至晚自习后,独自一人或是结伴发现的一抹青春记忆里的风景,有时候,它只有你知道,但也已经足够。

20、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1、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húyèluòshānlù,zhīhuāmíngyìqiáng。)

2、原文:《商山早行》(作者)温庭筠(朝代)唐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3、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山早行

4、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fú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fú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5、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6、点击上方蓝色「书香人生」可快速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