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姬之乱【唯美文案84句】

2023-11-13 09:10:16 0 59

一、骊姬之乱

1、(11)齐姜:申生的亡母。

2、像“秦晋之好”的由来,顾名思义,还是很好理解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与晋国之间的政治联姻,注意了,是“政治”,与感情毫无瓜葛。俩个国家自从诞生以来,就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地域冲突,但凡有一方想要对外发展,都必须侵犯到对方的国家主权。不过晋国一开始的发展自然是要比秦国好很多的,保持着秦弱晋强的状态。

3、要去主持祖庙的祭祀,至少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了,不会太小,应该在六岁以上。而这件事又发生在申生自杀之前。因此大致可以推测出祖庙祭祀事件发生在晋献公十七年申生伐东山后至晋献公二十一年申生自杀前。

4、你想想看,周朝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也好,《春秋》也好,几乎都是各国的编年史,只记录了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到了《左传》,左丘明根据史料,给重大事件加上了经过和细节。《史记》中,太史公靠一支通神的妙笔,写活了无数历史人物,但后世的学者,对他的批评也不在少数——唐代的大学者刘知几就批评司马迁,说他有时候竟然将传说当成史料记录,流毒不浅。

5、太子申生曾经是晋献公的左膀右臂,晋国的两支大军,献公与申生各统领一支,父子二人共同四处征讨,攻下了许多城池。因为申生的功劳太大,所以晋献公对于他,也不得不有所忌惮。

6、姬遂谮二公子曰(24):“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以上僖公四年)

7、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5):“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8、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三兄弟的性格差异这么大呢?排除遗传因素,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太子申生是嫡长子,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一直都是作为储君的不二人选,不需要看别人脸色,因此比较自我,不懂得灵活变通。而重耳和夷吾两人为庶出,两人从小都是在夹缝中生存,自然就为人处世圆滑,能屈能伸。

9、“骊姬之乱”暂时中断了晋国蓬勃的发展进程,从公元前651年到前636年的十五年间,政治局势很不稳定,期间,惠公去世怀公继位,但直到晋文公归国才彻底结束了“骊姬之乱”的影响。

10、晋公子寄寓列国,使君权以下的卿大夫各职不能得到来自与国君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子弟的补充,只能从异姓异氏中去选拔,而异姓异氏不能像国君宗室子弟那样只需凭借血缘关系就可封地赐爵,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以真才实干来获取高官厚禄。国君选拔人才也不能再用血缘关系的近疏为标准,而要选贤任能。

11、晋文公便是日后的另一个春秋霸主。

12、既然决定了要立奚齐,那几乎必然会杀死申生以防内乱。甚至凡是有能力在晋献公死后,跟奚齐扳扳手腕、争夺国君之位的儿子,大概率都会被晋献公处理掉。

13、假如骊姬身为男子,或许真的能在春秋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只可惜她是女儿身,后宫是她的天下,而她的天下,也永远出不了后宫。就算她有再厉害的手腕,再强悍的计谋,也无非只是能让自己的儿子在王位坐上几天罢了。

14、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以上僖公四年)

15、历史上两位红颜祸水骊姬和夏姬如何评价?

16、让我们揭开历史的迷雾,还原历史的真相!

17、从晋献公开始,经申生、奚齐、夷吾,最后重耳,共五世,所以司马迁称骊姬给晋国带来了“五世之祸”。

18、不过,这里有点小问题。

19、玦,跟“绝”的读音一样,意即绝交。但同时“玦”读音也通“决”,有决断的意思。

20、服虔这句注解的完整意思是:用间色混合成的颜色,来染制的衣服,颜色驳杂不纯,而且衣服缝线左右两边的颜色还不一样,就叫偏衣。

二、骊姬之乱是哪一年

1、骊姬:春秋时骊戎国君之女,骊戎是春秋诸侯国之男爵,国址在今天临潼一带,离晋国很近。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骊戎败,献骊姬及其妹少姬给晋献公,史记说晋献公对这两个美女“俱爱幸之”,两个美女各给晋献公生了一个儿子:奚齐,卓子。献公有意废太子申生立奚齐,骊姬动心,设计害死申生,迫使重耳、夷吾逃亡,这就是“骊姬之乱”,晋献公病故后,荀息立奚齐为君,被里克弑杀;荀息又立卓子为太子,也被里克弑杀。骊姬不知所终,传言被里克鞭杀。晋国又历两君晋惠公、晋怀公后,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复国,即为晋文公,后来成为春秋霸主。

2、晋献公得到了美娇娘,可是骊姬并不这样想,她想的是家国和仇恨。这就是为“骊姬之乱”埋下了伏笔。但是这只是造成“骊姬之乱”的客观原因,而主观原因是晋献公中了骊姬的离间之计。

3、晋国社会内部公室与宗族以及各宗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内的矛盾和斗争亦空前激烈。握有军政大权的异姓异氏卿族或与晋君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或与晋君庙属之亲已远,使之对公室的吞噬和彼此间的兼并较之其他列国更为激烈无情。本来礼治观念就很淡薄的晋人,单纯用“礼”根本不能维系社会的秩序,只能依法来约束社会成员,协调各种矛盾。因此,晋国的成文法产生得比较早。从文公所做的“执秩之法”、赵盾所做的“赵宣子之法”、士会所做的“范武子之法”、赵鞅铸“范宣子刑书”于刑鼎等都可以看出,晋国的立法活动是比较频繁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斗争情况。

4、同父异母的兄弟三人又将踏上什么样的人生路程?

5、但是没关系呀,我可以赶他们走!

6、因为在春秋战国,谥号一般简短贴切,不至于像努尔哈赤谥“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辣么长~

7、以及,为什么“得骊姬,乃远此三子”?是因为过于宠爱骊姬,引来了正派人士的嫌恶,还是因为晋献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靠的盟友,来对抗自己那三个觊觎王位许久的儿子?

8、有时执意前进则会跌落悬崖,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奚齐兄弟的处境便是如此,当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们时,荀息如果废掉奚齐改立贤德的重耳为君,新君反而会放过甚至保护自己的兄弟,也不会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9、次年,秦国饥荒缺粮,秦穆公请晋惠公援助粮食。但贪婪的晋惠公却认为这是讨伐秦国的大好良机,非但不借粮食,反而谋划出兵攻秦。

10、(21)被:蒙受,带着。此名:指杀父的罪名。

11、里克死后,郑父鼓掌难鸣。当他从秦国回来后,便着手废除惠公的密谋,大臣祈举、共华、贾华、骓遄等人都加入了他,然而郤芮、吕甥察觉了郑父的异样,便暗中派屠岸夷假装投靠郑父,得到了他们密谋的盟约誓纸,于是晋惠公便将郑父等人全数诛杀,他的儿子丕豹被迫逃往秦国避难。

12、问题5:骊姬为什么还要诬陷重耳和夷吾?

13、骊姬的一番作乱,对晋国的直接影响是让原本就衰弱的晋国公室势力进一步衰落,虽然之后晋文公、襄公都是有为之君,但已经无法阻止国内士族大夫势力的做大做强,最后赵魏韩三家分晋,晋国就此消失。

14、然后申生说,现在全天下的人都觉得我要谋害自己的父亲,我跑可以,但谁会收留我呢?于是,于是,于是,申生就自尽了……

15、所谓“讳(huì)”,隐瞒、避忌的意思。春秋时期,记录历史的人,根据当时社会的潜规则,要为尊者、亲者、贤者,隐瞒他们不好的行为和事情。

16、而重耳这小子,靠着爆表的情商和政治智慧,不但与各国结下盟约,而且后来回到晋国,杀死自己的侄子晋怀公,自立为王,还成了春秋时期出了名的霸主。这父子三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17、(1)骊姬:晋献公的宠妃。

18、从让三公子出居,到偏衣金玦,再到祭祀武公祖庙事件,明眼人都看得出晋献公要废掉太子申生了。申生自己看不出来吗?为何完全把命运交给父亲,受制于父亲?

19、如同前面所说,“骊姬之乱”将是一场晋公室内部为争夺君权而彼此搏杀的预兆。果然,这一血腥场面在晋献公死后不久便骤然上演。那么,这场斗争中晋国的君权又将落于何人的手中?君权争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各种势力怎样的意图呢?

20、《史记·晋世家》:献公亦病,病甚,乃谓荀息曰:“吾以奚齐为後,年少,诸大臣不服,恐乱起,子能立之乎?”荀息曰:“能。”献公曰:“何以为验?”对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惭,为之验。”

三、骊姬之乱

1、又故意说,别急别急,别变质了吧,先给狗尝尝吧。

2、必须承认的是,夷吾等人虽然谋高一筹,但却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换来的君位恐怕未必稳固。

3、不过看似铁一般的关系,事实上比任何约定都要脆弱,触及到根本利益,随时翻脸都是最轻的。这就是所谓的秦晋之好,充斥了权势交易、美色交易和乱伦行为。后世所谓的和亲、世家大族联姻,不过都是如此,早已失去了爱情和婚姻的意义。

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里克长叹道,随后便举剑自杀了。

5、夏姬自己放荡就算了,关键是你得照顾一下长大的儿子的感受吧?虽然夏征舒早产,不知道谁的种,但是毕竟是夏姬的骨血啊!当着儿子的面和别的男人胡搞,还拿儿子开玩笑,儿子长大了,也是有血性的,结果儿子弑君,导致儿子被“车裂”惨死。当夏姬看到儿子被五马分尸时,不知道心里痛不痛?

6、骊姬不甘心,把妹妹少姬所生的儿子卓子立为新君,但没多久,又发生宫变,里克、邳郑等在晋宫中摔死仅九岁的卓子,并诛杀荀息、骊姬等。

7、历代学者对《国语》的意见都很大。崔述、柳宗元、朱熹对于《国语》,都颇多微词。刘知几还吐了个大槽,说战国时候的人,写东西总是喜欢虚构两个人对话,翻来覆去没个完,也不知道谁规定的。而且根据考证,这本书在先秦时期,一般被用作贵族子弟的教材。说白了,这压根不是一本令人信服的史书,而是“战国时期生存实战操作指南”。至于可信度,恐怕跟方便面广告中的牛肉大小差不离。

8、重耳之所以拒绝了里克、郑父,其实源于三个“疑”字。

9、骊姬的儿子被立为新太子,一个十岁的孩子什么都做不成,而骊姬,是与晋献公出于同一战线的盟友,自然不足为惧。一切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晋献公的王座,就此安稳下来了。

10、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玉佩。

11、骊姬之乱给方兴的晋国带来了一场不小的灾难。晋献公、骊姬为了稳固骊姬之子奚齐的地位,继而驱逐群公子,此举使晋公室失去了与之唇齿相依的同姓宗族──公族,直接导致了晋公族的衰弱。并由此确立了以后历代晋君恪守不渝的一项制度——晋无公族。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政治模式,它对晋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12、《史记·晋世家》:夷吾欲往,吕省、郤芮曰:“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计非之秦,辅彊国之威以入,恐危。”乃使郤芮厚赂秦,约曰:“即得入,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及遗里克书曰:“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秦缪公乃发兵送夷吾於晋。齐桓公闻晋内乱,亦率诸侯入晋。秦兵与夷吾亦至晋,齐乃使隰朋会秦俱入夷吾,立为晋君,是为惠公。

13、问题4:太子申生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他的两个兄弟又如何?是什么造成他们之间性格的差异?

14、当年晋献公尚未即位时娶了妻子,但没有子嗣。

15、夷吾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拉拢里克,给了里克一堆的好处,又是让他当国相,又是送他上百万亩的土地,手笔阔绰,很难让人不心动。同时,夷吾还向秦穆公开了口,请他帮个忙,出兵护送他返回晋国继位,还很大手笔地放话说,只要他顺利即位了,就把晋国河西的五座城池都送给他。

16、骊姬天生丽质,年轻貌美,深得献公的宠爱,于是自然而然就萌发了立骊姬为夫人的念头。大夫史苏极力反对,他从戎女亡国的历史教训中寻求根据。夏桀伐有施,获妺喜,受宠而亡夏。商纣王伐有苏,获妲己,有宠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获褒姒,西周亡。“诸夏从戎,非败而何?从政者不可以不戒,亡无日矣。”(《国语·晋语一》)献公难以改变爱美之心,终立骊姬为夫人。随着奚齐年龄的增长,骊姬要废掉申生而立己子奚齐为太子的欲望愈加强烈。

17、上一篇我们讲到了“太子自古不将兵”,而晋献公偏偏要太子申生率军出征。

18、骊姬这个蛇蝎女人终于死了,她的儿子和她妹妹的儿子都死了,这下后宫清净了,里克就代掌国政,同时赶快派人去找重耳,叫重耳回国即位。

19、夷吾能成功继位,源于授之以“利益”

20、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日:“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22)?”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四、骊姬之乱和三家分晋

1、至于骊姬,就算她有政治天赋,也充其量是个“祸乱后宫”的女人罢了。与真正的大BOSS们相比,她还差得太远,太远。

2、不久之后,晋国爆发了饥荒,粮食歉收。晋惠公厚颜无耻地求秦国支援些粮食,本来秦国大臣都反对救援晋国,因为惠公背信弃义不肯割让河西之地,但秦穆公觉得惠公虽然可恨,但晋国的百姓无罪,便慷慨解囊,用船只运送了上万斛粮食给晋国,史称“泛舟之役”。

3、在一次战事之后,他给申生在曲沃筑城,封他为大夫。申生手下的谋士劝他赶快逃走,因为晋献公给他如此高的赏赐,是对臣子的做法,而不是对太子的做法。换言之,晋献公已经不想让太子即位了。然而太子没有听从。

4、夏姬妖淫成性,“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左传》记载,夏姬从豆蔻年华到半老徐娘,不停地勾引并祸害了一个又一个男人,祸害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祸水。

5、趁老头子外出时,骊姬对太子申生说,你爹梦见你妈啦,让你快去祭祀一下。哦别忘了回来把祭祀的胙肉带回来,你爹要的。

6、写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骊姬呢?说好的祖师奶奶级宫斗高手呢?别着急,我们且去查查别的资料。

7、晋献公带两姐妹回到晋国后,十分宠爱。次年,骊姬便生下儿子奚齐,少姬生下儿子卓子。其实在这两个儿子之前献公已有三子,分别是太子申生、庶子重耳和夷吾,但自从生下两个小儿子后就越发和他们疏远了,甚至还想废掉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

8、点评:筑城风波这件事,夷吾到晋献公面前告状,而重耳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怨言。在骊姬之乱后,晋献公派人攻打蒲城,重耳本来可以依靠城池抵御,但是他居然放弃了抵抗选择逃亡,而夷吾则是在抵抗不住之后才选择了逃亡。从上面这两件事来分析,这说明重耳是一个重情重义、心胸坦荡的人,而夷吾则是一个心怀不轨,野心勃勃的小人,兄弟俩的品行高下立判。

9、(26)夷吾:晋献公之子,申生的异母弟,后为晋惠公。屈:夷吾的采邑,在今山西吉县。

10、骊姬美滋滋,开始策划一个大事情:

11、而夏姬所在的陈国就没那么幸运了,直接被楚庄王所灭。不过,大度的楚庄王后来又让陈国复国了……但陈国自此一蹶不振,大概120年后又被楚国灭了

12、子孙多对于他而言,也许是祸不是福。

13、骊姬(?-公元前651年?)真实名字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国君王奚齐的生母。

14、里克听后,沉默着离开。而此刻的申生,还茫然无知,完全不知道自己要被父亲废黜。

15、里克、郑父见重耳不同意继位,只好去见最后一个选项:公子夷吾。

16、过了几年,眼看前边三个儿子都25了,骊姬还是没生儿子。

17、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却芮曰(43):“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粱近秦而幸焉”乃之粱。(以上僖公六年)(1)

18、早在骊姬之乱前几年,晋献公派大夫士蒍为重耳和夷吾修筑蒲城和屈城,不小心,在城墙里放进了柴草。夷吾把这件事告诉了献公。晋献公反而责备了士。士蒍叩头回答说:“臣下听说,没有丧事而悲伤,忧愁必定变为仇怨。没有战事而筑城,仇敌必定来占领。既然仇敌会来占领,又何必那么谨慎呢?在官位而不接受君命,这是不敬,加固仇敌的城池,这是不忠。失去了恭敬和忠诚,拿什么来侍奉国君呢?《诗》说:‘心怀德行就是安宁,同宗子弟就是坚城。’国君如果能修德行并巩国宗子的地位,有什么城池比得上呢?三年之后就要用兵,哪里用得着那么谨慎?”士蒍退下来后作了首诗说:“狐皮袍子毛蓬松,一个国家有三公,我该跟从哪一个?”

19、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把中国古代的“坏女人”归为四类,骊姬就是“祸乱后宫”的代表。作为“骊姬之乱”这个故事中的反派大BOSS,她搞死的人越是厉害,就越是显得她了不起;她越是了不起,就越是显得最后出场拯救世界的英雄技高一筹。譬如说《连城诀》中的血刀老祖,孤身一人大战“落花流水”南四奇,竟然把四大高手折磨得非死即残,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铺垫最后狄云与血刀老祖大战时候的险象环生来。要是血刀老祖杀死的是四个江湖小杂兵,《连城诀》的故事,可就没那么精彩啦。

20、一年之后,晋献公又命令申生带兵东征,大臣里克劝晋献公,说太子是应该在国家里负责祭祀的,而不是在外带兵征战的。太子带兵,这是件很矛盾的事情,如果事事都要请示君王,作为军队的统帅,就没了威严,如果自行决断,那就是不孝顺父亲,与太子的礼仪相违背。这种两相矛盾的事情,何必要做呢?

五、骊姬之乱到底有多严重

1、(脤shèn:古代王侯祭祀用的祭肉,春秋时期打仗前,通常要在祖庙里祭祀、占卜,占卜到吉兆后,分食完祭肉才会出兵。后来称授命统军为“受脤”。社,指社神,即土地神。)

2、(24)谮(zen):诬陷,中伤。二公子:指重耳和夷吾。

3、《左传》中,对于骊姬陷害申生的记录,怎么说呢,比较弱智,弱智到让我不禁要怀疑人生的程度。骊姬想要陷害太子申生,就跟他说自己梦见了申生的母亲齐姜,让他去祭祀母亲。申生行了祭礼后,按照当时的规定,将祭品献给晋献公,让他品尝。当时晋献公正好外出,祭品在宫中放了六天,骊姬就趁此机会,在祭品中下了毒。等到晋献公回来,“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骊姬趁机哭着对他说:“申生想要害你。”于是晋献公就杀死了申生的老师。

4、古代一般不会选择冬天出兵。春秋时期各国的军队不像现在的常备兵力,春秋时期的士兵平时种地,战时才召集起来打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