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震蒲松龄
1、地震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它所带来的的后续连锁反应,灾难始于地震,却不会在地震结束后也随之结束。彼时正处于严寒的冬季,惊醒后仓皇逃出的人,大多都只穿着单薄的衣物,根本无法避寒,许多人躲过了地震,却没有躲过刺骨的寒冷。后续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接踵而至,带来众多损失,田地也被损毁,粮食锐减,人们面对困难的生存挑战,完全束手无策。古代通讯的不及时,交通的不便利,势必会导致救援的迟缓,人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眼看新春佳节就要到来,人们迎接的不是喜迎新年,而是不速之客。灾难之后,瘟疫也随之爆发,每一次爆发在灾难,都在无情收割人们的性命。
2、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
3、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4、蒲松龄(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5、这些房屋面积所对应的居住人口,就是地震后急需转移安置的人口。根据评估结果,山东省各县的震后急需安置总人口为89万人,占所有县域人口678万人的8%,其中郯城、莒县等13个县受灾最为严重,需安置人口比例在20%以上(下图)。
6、在古代,下拨救灾款是中央赈灾的常见对策,救灾款主要用于贫困灾民的生活救济,震亡人口的抚恤安葬,倒塌房屋修建三大用途。蠲免钱粮是救灾的又一项对策,该项对策在理论上可以使震区百姓从中普遍得到实惠。
7、几许伶仃泣路旁,身无归旁家无主,
8、大震突来,朝野也为之震动。当时,康熙皇帝才15岁,刚刚亲政一年。地震发生后,冯可参迅速写下灾情报告,用快马报抵山东巡抚刘芳躅处,刘将山东的灾情汇总,将受灾的59处,按灾情轻重分列。康熙皇帝收到灾情报告后,命户部速行祥议,分别蠲赈。刘进一步勘查灾情,于十二月再次上报清廷疏请格外蠲恤。
9、屋子里的梁柱发出“错折”断裂的声音。
10、蒲松龄在《地震》一文中记载:“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忽然间,地震发生了,众人大为惊骇,正在不知所措之际,酒桌“摆簸”,杯子、碟子、碗筷散落一地。
11、①戌刻:即戌时,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指晚上七点到晚上九点。
12、《诗经》记录了周朝的地震
13、⑤错折:摧折。错,通“挫”。
14、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15、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16、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东经100)发生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顷刻间地动山摇,生命陨落、家庭破碎。
17、(看不清加点的是哪个,姑且认为是这些)适:正在;正当时;正疾:快速、迅速;趋:走、快走、跑未:没有;衣:动词,穿衣非常:特别,异乎寻常的;不合惯例;不适时宜;突如其来的事变。d俄而:〈书〉不久;一会儿;(表示短时间内发生);一会儿桌案晃动,酒杯翻到,屋中的房梁椽柱等摩擦晃动发出声音。具体形象地写出这场地震是多么的剧烈,用各处发生的客观情况来补充描述除了主观感觉到的发生的地震情况。
18、康熙七年①六月十七日戌刻②,地大震。余适③客稷下④,方⑤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⑥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
19、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震级为5级,震中在临淄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带,而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20、先时自谓灾方过,谁知灾后病还来,
二、地震蒲松龄文言文
1、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改变了南北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宽。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2、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
3、《地震》创作背景
4、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5、科学家们认为,全世界被分为了六大板块,这些板块都是巨大坚硬且还在活动的岩石块。板块之间也会彼此碰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地质活动。板块的交界处自然地壳活动会无比活跃,在这里地震带乃至火山分布频繁,时常发生。
6、地震(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正面描写,是当时康熙年间发生了地震,描绘出当时的情景.侧面烘托,是当时社会的腐败,及当时统治阶级的无能.
7、可惜住着舒服的窑洞在地震面前毫无抵抗力,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安眠,就感受到强烈地面摇晃,随后房屋倒塌,有的人估计没来得及起身就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够逃出生天,避免被掩埋。地面在强烈震动,周围是多米诺骨牌一般倒塌的房屋,其中还夹杂着人们的呼救声,哀嚎声,和止不住的哭泣声。原本安宁祥和的夜晚,就这样露出了它狰狞的本来面目,目之所及简直是一片人间地狱。如今西安的景点小雁塔,也是在这场地震中塌陷两层,建筑尚且如此,更何况脆弱的人呢。
8、因为他的故事很多是听来的,前面听到一段写出来了,后面又听到一段,把两段连起来,补充说明传言的结果,说明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更相故事是真的,这是他的写作技巧。希望你有用!!!
9、各疾趋出:快速如鼎沸:像并忘其未衣:都不可汲:吸取众核异,不解其故:大家惊慌,不知道原因相顾失色:互相失去脸色本文从始至终,紧紧扣住了一句话,写出了一幕幕奇异的场面。你认为这句话是文中的那一句?文章最后一句
10、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馀,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11、康熙七年的山东郯城大地震,是康熙皇帝经历的第一次、也是最惨烈的地震。但总的看来,就发放的赈济数量及种类来说,郯城地震相比与同为特级地震的三河—平谷地震、山西临汾地震要少的多,在三河—平谷地震赈银共计10万两,在临汾地震中共计12万6千9百两,而郯城地震就现有资料来说仅51115两。而其中的4万两是“越数年”后发放用于修建城墙的。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14、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②客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惊骇,不解其故④。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⑤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⑥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⑦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⑧相告语,并忘其衣⑨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⑩;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二)
15、今人对这场灾难应该了解不多,它发生在公元1556年,也就是明朝时期。距今已经有五百年,除了在众多典籍里留下大量笔墨记载这场天灾,人们对它的印象几乎没有。它就是明嘉靖关中大地震,一场导致83万人死亡的灾难。从现有资料来看,这场地震的震中心位于关中地区,却让大半个明朝国土上的人都感受到地震的强度,甚至于广东都感受到明显震感。
16、●1867年12月18日,台湾基隆近海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地震史中引起海啸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6级。“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屋宇倾坏,溺数百人。”
17、本文从多角度描绘了地震时的情景,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述。
18、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19、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20、而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根据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的标准,紧急转移安置山东省89个县级行政区的89万人,需要救灾物资储备库面积289172平方米,但山东省现有的储备库总面积仅为65896平方米,即目前的救灾物资储备库仅能满足23%的需安置人口,而尚有77%缺口。
三、地震蒲松龄复述
1、这样领先于世界潮流的仪器
2、●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震级约8级或更大。
3、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幅对联,联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蒲松龄及其作品作了比较正确的评价。
4、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已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5、●138年2月28日,甘肃金城、陇西发生地震。据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当时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
6、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意思是:我恰好到稷下做客,当时刚好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点着蜡烛喝酒。出自清代蒲松龄的《地震》。
7、●1605年7月13日,广东琼山发生地震。据史志记载,“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估计震级为5级或更强,为海南岛历史上最大地震。
8、蒲松龄忍不住感叹说:“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9、不少古人都经历过地震,蒲松龄在《地震》里写道:“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每一次地震带来的都是生命的逝去和财产的损失,人类只能竭力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亡,抢救更多的人,却无法阻止地震。现代中国对地震无比重视,应对地震的经验也很丰富,快捷的通讯让所有人在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消息。国家也在第一时间派遣救援队奔赴现场,在灾难现场,人们见多了生离死别,也发生了许多潸然泪下的感动。中国已经今非昔比,民众也因为国家的强大而倍感安心。
10、蒲松龄,公元1640年,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11、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震级为5级,震中在约一百五十公里以南的莒梁、郯城一带。
12、(出处节选)《地震》——清·蒲松龄
13、我们的先人就不断与地震抗争
14、●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在一个8级地震的震中区附近再次发生8级地震。前一次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赵城地震。
15、解释下列句中红字的词语。
16、如果是作业本上的话,我再说说1)我;2原因;3,迅速;4,都,一起.d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是为了说明这次地震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17、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