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语录【唯美文案132句】

2023-11-10 09:37:00 0 59

一、孔子的语录

1、·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2、(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我很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各个阶段中的最好状态,年少时应该积极向上,勤学苦练,“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成年后自立自强,中年时能明白凡事不可强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年老时成熟睿智,豁达大度。

5、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8、出自:春秋孔子的《中庸·第二十章》。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10、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11、或曰:“以德报怨”。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2、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轮回;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忠言也能顺耳,七十岁能心随自己的所愿但不触犯规矩。”

13、(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16、(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孔子自我评价)他这个人,发愤用功时忘记吃饭,快乐时忘记忧虑,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就远离怨恨了。

19、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二、孔子的语录被后人称为什么

1、(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哪里还会简陋呢?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引导他。

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7、翻译: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到了寒冬,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11、(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13、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14、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广泛地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有所领悟,又能吸收新的知识。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17、(出处)《论语·微子篇第十八》(译文)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

18、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2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

三、孔子语录名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2、·君子不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3、(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君子要说话要谨慎,但做事要行动敏捷。

5、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6、(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7、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8、|汉|字|书|法|大|字|帖|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语意)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1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1、(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12、(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3、·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隐藏起来、自我完善。

14、·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乐在其中啊。

17、(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8、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四、《孔子》的10句经典语录

1、孔子语录精华100句,也是公考申论必备哦~快来一起学习吧!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贫贱,君子是不会去做的。

3、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5、万题库•2018省笔试全程班

6、(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不怕没有官位,怕的是没有担任官位的才能。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足以让人理解自己。

7、这里讲的是交友的基本准则。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还一再劝告,只会自取其辱,这里也是一个界线的问题,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同,不必强求。

8、·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9、·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

10、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11、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12、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13、·君子忧道不忧贫。(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14、(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5、·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我不报怨天,也不责备别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啊!

1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18、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9、(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20、(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五、孔子的语录体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2、不迁怒,不贰过。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而大事不成。

5、翻译: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土地。君子是怀畏刑法,小人只是想着贪图实惠。

7、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11、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12、·割鸡焉用牛刀?(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13、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

14、·未知生,焉知死?(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活着的事情还没搞明白?怎么能知道死呢?

15、(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1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20、(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六、孔子的语录

1、(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看见利益要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见到危难要敢于献身。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4、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5、(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6、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一去不复返!日日夜夜没有停止过。

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教育的要点是开始于诗教,立足于礼教,完成于乐教。

9、(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1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12、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13、(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这种人真是太难教育了!不是还有赌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做做这些,还像个贤人的样子(总比无所事事的强)。

14、翻译:学习,并不断实践,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吗?

15、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16、·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17、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8、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19、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2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个人的习性却相距很远。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出自:春秋孔子的《论语·学而篇》。

5、(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出处)《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译文)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7、翻译: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

8、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9、(语意)和朋友相处(交往),说话就要算数。

10、(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