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路【唯美文案114句】

2023-11-09 09:47:24 0 59

一、文学路

1、指导员恼火了:“你们都是知识青年,写篇发言稿还那么难?别推了,就是你!”

2、可是我们决不能因为这条路自己没有走通就怀疑整个文学的前途,文学本身是永远不会消失和死亡的,这也和语言和文字的产生一样永桓。

3、他说:“给我。我要首先看你带来的小说。”

4、那次大病后,他又参加过一次创作培训班,没坚持到结束,又病倒了,又被送进医院。我上大学的第二年,得知他去世的消息。

5、我一天都没学过医学,上班第一天就拔牙了

6、我说:“中国好像不会再有作家了吧?”他说:“我指将来!十年后,二十年后!”我苦笑。他又说:“作家是时代的产儿。十年、二十年后,我的话定见分晓!”他说得那么自信,跟我握了一下手就走了。我站在原地,一直望着他走到公路上,虽然感激他对我的关心,却根本不相信他的话……几天后,我病倒了,四肢软弱无力,一口饭也不想吃,浮在菜汤表面的油星也会引起我的恶心。但仍坚持着抬大木,不愿被连长和指导员认为我是累垮了。半个月后,我收到一封电报:

7、沿淮徐高速公路行驶7公里,过西渭河大桥,在睢宁/魏集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8、速往黑龙江出版社,培训期半年。

9、又到了佳木斯,与崔干事见面后,他第一句话就问:“带来小说了?”

10、我当了连队的小学教师,对于写颂扬稿和批判稿同样感到厌烦了。写的兴趣由“革命八股”而转向格律诗词。小学教师的闲暇比一般知青多,我常独自漫游在大草甸子或徜徉在小河边,为的是产生“灵感”。回想起来,浪漫得够味。隔河是另一个连队,那连队的小学教师是老高也有赋诗填词的“雅兴”。我们志趣相投,成了知交。我几乎每天都过河去找他,谈格道律,相互吹捧。

11、没过多久,鲁迅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到了东京,联络了许寿裳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筹办文艺杂志。不久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后来他写了大量的杂文和小说,成为我国最伟大的现代文学作家。扩展资料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12、一篇篇真实的生活记录里,都是真诚地对每一段经历的叙述,面对刁难的生活,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责怪和气恼。哪怕是那些最落魄的日子,在文字的背后,有的是潜藏着一股“重整旗鼓”积极向上的暗劲儿。正是这股劲儿,让长征在人生的“沼泽地”里爬出来站立起来。

13、沿G104行驶6公里,到达终点

14、《向导》是我在兵团时期的代表作。如同后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父亲》、《溃疡》成为我的代表作一样。《向导》之后我又发表了几篇小说和散文,但都不及《向导》。凭《向导》这篇小说,我被承认是兵团的业余文学创作员。

15、感受到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

16、这种种实践,不过是“写字”的实践,与文学不沾边。对我走上文学道路,究竟有无意义,意义何在,连我自己也不能做出结论。但有一点是应该提及的,这种种实践,也可算我个人机遇链条上的一环,因为渐渐使我产生了一种认为自己是个可以“写”的人的自信,而且暗暗开始向往在报刊上发表点什么。

17、采访中,汪赛良多次跟记者提起他只读到了初中,底子很薄。“刚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写,全靠自己悟。”汪赛良告诉记者,“一开始,我阅读都有障碍。后来读得多了,才渐渐地有感觉。”尽管工作辛苦,汪赛良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看书或者写作。

18、我耻于回老连队,怀着一种“较量”心理,血气方刚地要求将我分配到木材加工厂。我那时身体就很瘦弱,已经生了肝病。木材加工厂连长问我:“这样的身体,能干什么活?木材加工厂可不养闲人。”

19、我走上文学道路其实很简单

20、“我是在刷墙的时候,得知自己的文章被他们审核通过的。”汪赛良抽完一根烟,又点了一根,“为了这篇文章,我三次找到王秀云老师帮我修改。”

二、文学路上无止境

1、我不能忘记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培养了我讲故事的能力,培养了我少年时期的写作兴趣。

2、我是第二批到连队的知青,照例要开欢迎会,欢迎会上照例要有新知青代表发言。新知青互相推脱,谁也不肯当发言代表,内中有一个是我的同班同学,他“出卖”了我,说:“让梁晓声做发言代表吧,他在学校里是个秀才!”

3、读着这篇长达八千字的文字,我深深为长征嘘了一口气,同时感受到了他的力量和精神,更为好父亲张长征叫好。是真实的文字记录,让他留住了生活的过往,这份艰苦辛酸跌倒又爬起来的过往,必定是烛照子孙在不确定的人生里,要坚持诚信做人的传家宝。现在的长征终于走过来了,一如长征路上“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真实写照。

4、李龙云说过一句话:“他是为我们累死的。”

5、收稿邮箱:171721@1com

6、鲁迅是1902年到日本留学的,他先是在东京学习,因为见到的“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不学无术,实在令他失望。

7、真正认识长征,是我出版长篇小说《守望木棉花》不久,而他正是披荆斩棘历经磨难后重拾诗酒佳话的时候。他说,在北京一个朋友那里读到我的小说,因为写军人,他感同身受,一日一夜读得天昏地暗泪流满面。一次回乡,特地约我去吃饭,并一口气买下100本书分送给战友们分享。他说是我的小说再次触动他心底深处的文学梦,并说是我的铁杆粉丝,要号召自己向我学习等等话语。言谈间,得知他曾有一段最坎坷的岁月,那时哪怕早餐钱没有了,也要买书读,始终没有丢弃文学梦。那些年,他写过一些文字,也在一些报刊杂志发表过。因为对文学的爱,他坚信自己能走过艰难困苦;有了文字的相伴,再落魄的日子也能战胜孤单寂寞。

8、祝福老同学张长征先生,一直走在文学这条“长征”路上,赏花观景看世态,不离不弃苦修炼……

9、我说:“那我就抬大木。”

10、一天,我收到兵团宣传部干事寄来的信。他负责抓全兵团的文学和文艺创作。他在信中写道:“参加过我们兵团文学培训班的人,没权利自暴自弃。下一届培训班,我还要通知你来,到时候你要带来一篇好小说。否则,你连兵团一所为你服务过的服务员们也对不起……”

11、“报纸我还留着呢。”汪赛良在一堆油漆桶里找出了一个破旧的红色手提袋,从里面抽出一叠包得严严实实的报纸。“这是你们刊登我的文章《活计》。”他拿出2011年7月29日的《工人日报》,翻到6版向记者展示他发表的作品。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将报纸放在手提袋里。

12、我又开始动笔。写了撕,撕了写。常常独自一人在小学校里写至深夜。冬天,教室里很冷,写一阵,哈一阵手。

13、采访中,汪赛良言语中透露着对文学路上的给过他帮助的人们的感激。他说他的文学路是“疯狂”的,“一次偶然的小成就”支撑起他大大的文学梦。

14、当作家(这个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语文老师(这个得有耐心)(暑假什么的还可以开补习班赚钱)

15、从十九团回连队不久,我被调到了我们一团宣传股做报道员。我的整个心已完全被文学吸引,主要精力在写小说、散文、诗歌方面。我做报道员的一年内,没写过一篇报道。幸亏团宣传股不止我一个报道员,股长和宣传干事对我很宽容,从未加谴责。

16、于是我成了抬木班的一名“劳力”。

17、“工友经常笑着问我写文章能挣几个钱。”汪赛良略带苦涩地笑了笑,“其实我现在倒也不在乎这些钱了,但是我能理解他们,打工人敢有什么追求啊。”

18、行驶9公里,过新村桥,直行进入睢河北路

19、他一动不动地仰卧着,喘息了半天才能说出话:“我觉得我快活不长了……我不能为你们做什么更有意义的事,也只有为你们看看稿了……我想多看……”

20、倪霞,又名倪小书,笔名人儿。祖籍湖北阳新东源倪家村。出生于湖北通山黄沙孟垅卫生所。现在通山县红十字会工作。

三、文学路上二十年征文2021

1、知青文学伙伴们是那么无私!每个人接过我的稿子都说:“一定认真看!”有的一接过稿子,当即停止自己的写作看起来。大家都看过后,晚上聚在一起,为我那篇小说“会诊”。

2、对长征的文笔印象,很多时候和他的性格一样,天马行空,跳跃性强。长征为人豪气直爽,曾在部队的几年锻炼,新闻通讯是他的写作起步,曾发表了大量作品,军营文化成了他人生的一笔财富。从部队回到地方,先在银行工作,工作期间读大学,再后来下岗自己南下做生意。

3、据了解,该段绿化带内的原有苗木以大叶黄杨、冬青为主,栽植近20年了,枝干已木质化,缺绿断带的现象严重。在这次文学南路改造工程中,该路段绿化带的苗木也一并更换。

4、以后,凡此种种“任务”,都落在我身上,有时连长交代给我,有时指导员交代给我。有时连长交代我写这,指导员交代我写那。

5、“有志者,事竟成。”综其60余年的创作生涯,200多万字的文艺作品,使先生最终圆梦文学,成为当今陇原大地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不仅和赵燕翼等诸作家被誉为陇上四杰,而且在全国文坛也有了一席之地,不愧为龙首山下一代文学名家。

6、我带到学习班上一篇小说,请大家提意见。都是知青,虽初次相识,却很坦诚,毫不顾及情面,一通七言八语的“轰炸”便“枪毙”了。我从连队带去的骄矜,也“土崩瓦解”。回到连队后,我变得谦虚了。半年内再没有动笔写什么,几乎对自己彻底丧失了信心。

7、“小梁,昨天张××从麦场偷了一条麻袋,晚上要开他的批判会,你写一篇重点批判稿!”

8、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却热情似火的汪赛良在“疯狂文学路上”总是能够遇到贵人出手相助。也许正是他对文学的执著,才使得他屡获高人指点。

9、我说:“现在不给,我还要改。”

10、同年,我参加了全兵团第二届文学创作培训班。

11、(通山文学)总第584期——倪霞:泣血小东门

12、读了对军营回顾的文字,我深深理解了长征在如“破产”样艰难的日子里,依然能保持做人的本色,坚持直中取威武不屈之作派,是一个军人的血性在提醒他,哪怕苟且偷生也要站着为人。同时,也是文学的爱与滋养,让心中的明灯不灭。

13、鲁迅是1902年到日本留学的,他先是在东京学习,因为见到的“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不学无术,实在令他失望。

14、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对开展知识青年的各种文学和文艺活动予以充分重视,公正地说,是当作兵团精神建设的一项事业来抓的。

15、謝邀请,不好走,没有牢固的文学基础,是很困难的。我只是愉乐为主,学习平仄,再次谢谢邀请。

16、生活上,长征有军人的豪爽,也有生意人的圆融。唯有面对文学时,是万般的虔敬和千缕的柔情。文学这条路,永远是一条“长征”路。在这条“长征”路上,长征怀着一颗柔软之心,在一步步探索和学习中前行。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里,是文字抚平了他内心深处不可言说的忧伤,同时为自己点亮一盏心灯。

17、再以后,连里的黑板报缺少半板字;宣传队的节目要用连接词串成一台戏;知青伙伴们写检查;老职工们交代历史问题,全找我。

18、兵团宣传部将参加这些培训班的男女知识青年从各师各团甚至直接从各连召集到兵团总部所在地佳木斯市(有时也召集到某师或某团),最大限度地提供当时可能提供的一切条件,进行文学和文艺方面的培训。

19、至于现代的文坛萎缩现象是一种现实,是时代的发展遇到的一种瓶颈,现代的文化现象丰富多彩,对文学作品冲击非常大,我们要承认,现代科技的发展十分迅猛,各种文艺表达曾出不穷,纯文字的东西已经跟不上形势了。

20、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读书的人还大有人在,文学作品不是被抛弃了,而是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位置,关注文学的人不在少数。另外,文学作品本身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它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只要是上品,它所发出的光永远也不会消失,作者和作品将永远被历史所记忆。而现在短平快的文艺形势,固然有其吸引眼球的地方,而且大多数都是博你一笑了之,有的纯商业性质的推消行为,没有文学性,谈不上什么严肃和品味。从长远来看,文学作品不但不应该被抛弃而消失,相反还要发扬光大,只不过只有伟大的人物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四、文学路上的追梦人

1、如果当年没有《兵团战士报》,我今天也许不会走在文学道路上。

2、“小梁,机务排长死了,你写一篇悼词!”

3、(爱山文苑)倪霞:愿做通山文坛的一根红线

4、2007年,我舍弃了深圳自己创办的两家不景气的公司决心打道回府,背负着一百多万元人民币烂债逃回家苟且偷生,心情一下子落入谷底,犹如掉了毛的凤凰风光荡然不存,在江湖的迷乱中受尽了人躲鬼不逢、犹如丧家犬般的生活,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落魄日子,多次挣扎试图在漂泊的江湖中奋发,却是尝尽人间冷暖而叹死而无后生,曾过着赌博场尽输、拉保险尽赔、有商机无盘缠、吃豆腐皮差点噎死的日子。创业失败后才觉自己落到如此的不堪脆弱与无奈,后迫于生活,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守在县城月亮湾一角落,日夜守客跑运输,试图先养身立命,再谈孝忠仁义……(《方寸光辉》)

5、过一段时间,他又来了,陪他来的还有一个人,看样子也是和他一样在北京打拼的农民工。我让他给我留下地址,和他同来的人立刻庄重地站起来,帮着他写。的确是庄重,是那种真正底层的人面对微茫的希望才有的庄重,我被那份庄重给打动,决定送审。”

6、作为文化界领军人物,他将“扶掖后生,培养文艺新人”视为他义不容辞的职责而无私奉献自己的才干和力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他先后在永昌县文化馆文学学习班担任主讲,每次讲座都有七八十人参加。同时,他对文艺青年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修改稿子,数十年如一日,由他修改推荐在省级刊物发表业余作者的作品近百篇。在他的感召和指导下,一大批青年才俊拔尖而出,一支支青年文学队伍在永昌城乡、各行业中成长起来。他们大多都成为后来永昌文化事业建设的骨干。仅加入甘肃作家协会的会员就有19人,有多人都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而蜚声金昌文坛。他的早期学生何登焕,最终成长为永昌民俗文化的专家;张弛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了闻名全国的作家,现任甘肃省作协副主席。

7、我身体毕竟太瘦弱,而且病着,一天比一天感到支撑不住。

8、这位户主勉励汪赛良可以尝试着写一些自己的生活体验。临走前,汪赛良才得知这位户主竟然就是《中国体育报》前副总编辑冯贵家。

9、因为带我的那个医生我的那个师傅七十多岁了,他累他就让我看一遍,下一个就让我上了惊心动魄地拔掉了第一颗牙

10、参加了兵团文学创作培训班,我才真正向文学迈出了第一步,意识到我在连队的种种“写”的实践中所沾染的时代的“八股”文风,对搞文学的人是有害的。

11、培训班上,爱好文学的知青们,在一起无忌地大谈各自读过的文学著作和各自崇拜的古今中外的作家,颇似沙龙。与他们的接触,使我深感自己原来读书并不多。

12、这里我要提及一个人——杨防。他原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是《苦菜花》的责编。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与一批“右派分子”一起被“清洗”到了哈尔滨,又进一步被“清洗”到北大荒,举家定居四师。

13、“《稿酬》写的是自己一段生活的真实经历,获奖了并没有多少欣喜,反而触动了自己内心深切的痛。”获奖更加坚定了汪赛良走文学路的决心。如今,他很想能够回到学校认真学习。“鲁迅文学院是我最大的梦想。”

14、沿S121行驶0公里,左转

15、我到北大荒的最初几年是在基层连队。连队每隔半月要开一次批判会或颂扬会。当时值得批判的事那么多,值得颂扬的事也那么多。每次我都是批判会或颂扬会上的重点发言者,这并非我很乐于扮演的角色,不过是我无法推卸的义务。

16、一个写作者,特别像我们这类基层写作者,没有读科班,没有正规训练,全凭一股爱文学的劲头,一头扎进去,初始时是无知无畏,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不断见识高人,越到后来越觉得自己的肤浅。文学的路,如大海如沙漠,我们,永远是跋涉者,唯有深入到生活的泥土里,也许才能悟得些许真谛。

17、我居住在城里,每天在醉醺醺中睡去,又在昏昏然中醒来……一本书稿搁置了几个年头,欲写不能延续,若不静下心去闭门思过,恐是难修成正果。听人指点,说去找个清静的地方沉下心来,可以有利于写稿。于是,我想到了位于富水湖畔湖山老家的房子可以试试……

18、我赶紧将他扶起,帮他仰卧床上,从他手中夺下稿子,嗔怪地说:“杨老师,这么晚了你还看稿!咳嗽得这么厉害你还吸烟!”

19、沿天虹大道行驶2公里,右转进入S121

20、我从跳板上走下来,他把我拉到一边,严厉地对我说:“听着,你要挺住这一个时期,我将把你调离一团!参加过我们兵团创作培训班的知青,应当有几个成为作家。我负责抓全兵团的文学创作,我对你不只有友情,还有责任。”

五、文学路上

1、欢迎会开过后,连里的许多人,尤其是老职工和家属们,交口称赞我有“文才”。

2、兵团宣传部的崔干事,得知我被从团机关“精简”后,千里迢迢从佳木斯市来到我们团。他一见我就吃惊地问:“你怎么瘦成这样?”他望着我摇头不止。我的身体的确是要被累垮了,觉得在一团绝不会有什么好的命运转机了,便产生了回山东老家插队落户的念头。那一时期我忽然极想有一个小家、有一个妻子,当一个能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民,了此一生。崔干事听我讲出我的念头,生气地说:“那你就太对不起杨防了!他住院期间还问你最近又写了什么没有?你别忘了你参加过四次兵团创作培训班!”我无言以答。我坚决反对崔干事为我去找我们团的领导交涉什么,可他还是去找了。临行前到我们连去,正见我抬大木。

3、我反问:“什么活最重?”

4、4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刚刚获得由北京日报与北京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我的短小说”有奖征文三等奖的汪赛良,已没了刚获奖时的兴奋劲。

5、大家都很刻苦,很勤奋。每人占据一张桌子,互不干扰。深夜两三点钟,能安然入睡的寥寥无几。招待所管理员心疼大家的身体,吩咐食堂天天为大家做夜宵。

6、当然这样的工作我也很喜欢,我就想怎么能调到文化馆,我很想调到文化馆工作,因为那个地方可以不上班不工作自由自在,那怎么办呢?写小说吧,那时候虽然我认识的字不多,但是写小说够了,多一个字能写,少一个字也能写小说,所以就开始写小说,写完发表了,很顺利地调到文化馆工作了,我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我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我想反正那些人也在大街上,结果发现我是第一个到的,我就知道这个单位来对了。

7、他口中的王秀云老师,是《北京文学》的编辑。王秀云在点评《回家过年》时写到,“还记得刚见到他的样子,不高,瘦,脸色有着民工才有的暗淡。我本来是想把稿子退给他的,可是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放下手头的其他稿子,和他一起修改这篇稿子。临走的时候,提醒他看一些书,然后再写。并且婉转告诉他,稿子我们用不了。我以为他会知难而退,谁知道过一段时间他拿着稿子又来了。还是在那个小客厅,还是一起改,他拿着稿子回去了。

8、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气概。尔后国民党统治之下又大胆披露其黑暗统治。

9、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300米,直行进入淮徐高速公路

10、三十年代又与共产党内左倾的错误文艺路线进行斗争,其后与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合作成立了无产阶级文艺思想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鲁迅作为左联的盟主领导左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文艺妄图绞杀无产阶级文艺的阴谋。

11、1983年7月,王萌鲜老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甘肃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之一。也是金昌市第一个加入了中国作协的会员。

12、沿G104(旧)行驶8公里,直行进入G104

13、作为一名在北京从事了12年装修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的艰辛不足以让他屈服。没办法让孩子在北京上学的无力感却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14、提问者把一切由纯文字表达的文学现象统称为纯文学,我本人对这样的概念并不完全认可,每一部文学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有关,比如说建国前后的文学家,作家所创作的大量的文学作品,都与当时的时代紧密相联,但是这些作品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呈现出其巨大的影响力。你象鲁迅毛泽东著作,古代的四大名著等等,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部知识保库,都是无价之宝。可我认为,文学作品都有自身的特点,都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一切意向的表达都有其倾向性,都有个人情感的参与,因此世界上本不存在纯文学。

15、象我一样每天不停的写啊写,没有想争多少钱,只是无目的的写,自己从来也没想到以争钱为目的而出人头地,如果有一天也能争一点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这钱是怎么来的。现在争钱的行当太多了,为什么非要走这条苦涩的路呢?为你个人着想还是放弃吧!

16、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17、每次办创作培训班,只要他不病倒,总被请来做我们的义务编审。他身体非常不好,瘦而高,面容憔悴,形销骨立,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和心脏病,才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仿佛六十多岁的样子。今天活跃在文坛的我和北大荒知青出身的编辑、编剧及作家,提起他都会产生由衷的缅怀之情。我们多少人当年在兵团发表的作品,是经他审阅过,指点过,亲笔修改润色过和热忱推荐过的啊!他为我们倾注过巨大的心血。

18、第三批知青到连队后,我又代表全连致欢迎词。我的“写作实践”就这样从“革命八股”开始了。

19、刚见时,汪赛良显得异常兴奋,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就是登在《工人日报》上。

20、我按照他们的意见,又修改了两遍,直至培训班结束后,才向崔干事交稿。我在《兵团战士报》上发表的第二篇小说《向导》,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六、文学路

1、“没读过多少书真的很可悲,你无法理解我的苦楚。”再次提到自己的文化程度,汪赛良摇了摇头,“写东西的时候,想用个让自己满意的词语,都想不出来。”

2、沿睢河北路行驶900米,右转进入八一西路

3、我不能忘记我的母亲给过我一个文学的“世界”。

4、我在培训班上将自己的小说给大家看,心中忐忑不安,唯恐又挨一顿毫不顾及情面的“轰炸”,遭到被“枪毙”的下场。

5、第二天,他病倒了,被送到兵团医院。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我与其他兵团创作员们通信,总要探问杨防老师的情况。

6、杨防,他是我文学上的老师,他也是我们文学上的老师。所有当年兵团的业余文学创作员,都不会忘记他的名字。

7、汪赛良对于文学的执著,打动了王秀云,让《北京文学》为他敞开了怀抱。这也彻底激发了汪赛良写作的冲动。写作、投稿占用了他所有的闲暇时间。

8、“儿子回老家以后,我特别失落,当初写《稿酬》就是为了纪念儿子在北京的那段日子。”汪赛良哆嗦着双手点了一支烟,缓缓地吸了一口说,“我也没办法,让孩子在北京上学肯定好,但是条件有限,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去。”

9、我好歹也算一个八年纳税人的老板,一夜之间沦落如街头的乞丐,如一条丧家犬,狼狈不堪地被深圳吆喝一声,将我抛弃于门外……过去的朋友战友亲人绝大多数离我远去,父母兄弟对我唉声叹气无力相助,我像一个传染病人一样抖瑟在人世间苟延残喘……是我的姻外婆和我的弟弟从泥潭中将我拼尽全力拉起,并为我擦洗满身的污水,带我上岸,推拉着我前行……为了女儿我必须从零开始,我唯一的力量是还有一对儿女……在不到五年时间里,我还掉了近两百万的巨债……(《喜得女儿》)

10、“成功来得太突然了,我完全措手不及。”汪赛良笑着说,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想写工作,对于文学的追求几近“疯狂”。然而,2010年他四处投稿,却毫无收获。就在他想放弃文学之路的时候,《工人日报》给了他希望。

11、在《喜得女儿》里,除了对女儿绵绵无尽的爱,更是通过女儿的成长,穿起他那一段深圳八年摸爬滚打的商海浮沉,是女儿的出生和女儿对父亲的眷恋,让一个铁打的硬汉满腹柔情,在为了让女儿在一份安稳日子中长大的激励下,他重振精神,放下曾经“老总”的身段,从小事小生意小事业开始,在看尽世态炎凉中怒目前行,通过多年努力,终于咸鱼翻身活了过来:

12、采访结束的当晚,汪赛良给记者发来了短信:“底层写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底层作者比其他阶层的作者更多一份沉重,因为他们几乎都有试图通过写作改变处境的想法。”

13、1998年,我们有四个中国作家去意大利参加远东地区文学论坛,他们给我们的题目是我为什么写作?我们这四个作家互相之间根本不知道对方写的什么,我上去就念我写的

14、小城里有一个因爱文字而走在一起的圈子,他为人豪爽率直,大家偶尔聚时,长征说感谢文字感谢作协里的兄弟姐妹,在商海碌碌之余,还能有作协这个大家庭,让他特别温暖和有方向感。通读《家长里短》这一辑,更加相信长征所言不虚。文字是有力量的,爱文字的人在一起,总是通过所爱的文字而相互取暖。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