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高的诗句
1、 掘激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2、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是如何的雄伟?齐鲁大地,都笼罩在这一片青翠的群山之中,走出齐鲁,也依然可见那青色的山峰。
3、(以上并见《海录碎事》。)张谔(九日宴)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关于登高的诗句)。
4、忆长安,九月时,登高望见昆池。上苑初开露菊,芳林正献霜梨。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7、比较唐代其他时期的同类游记诗文,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是登临亭台楼榭,初盛唐人的登高体验与中晚唐人的登高体验有很大的差异。
8、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9、关于登高的诗句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王昌龄、孟浩然、刘长卿都写过歌咏万岁楼的诗篇,尤以王昌龄所作《万岁楼》闻名:“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25)这种登临抒怀之作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登高怀古可以是休闲审美活动,但是它的美感不可能是纯粹的愉悦体验,而是一种复合型的历史感,登高者思忖历史,或追问当下,或感伤,或悲愁,或惆怅。旅游登高的历史体验实质上是一种时间的反思意识。
11、《代书寄北海赵充道太博》年代: 宋 作者: 邵雍自从终鲜罢吟哦,聊为临风一浩歌。别易会难情不已,登高望远兴如何。百年可惜无时再,千里相思事更多。今日樽罍真北海,况君雅重风不过。
12、秋日登高望,凉风吹海初。山川明已久,河汉没无馀。远近涯寥夐,高低中太虚。赋因王阁笔,思比谢游疏。,今日为谁黄
13、(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14、(31) (唐)刘长卿:《游四窗》,《全唐诗》卷一五一。
15、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16、(18) (唐)杜牧:《山行》,《全唐诗》卷五二四。
17、(35) (唐)羊滔:《游烂柯山》,《全唐诗》卷三一二。
18、(29)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右丞集》卷一八。
19、5: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
20、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秦系(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
21、此诗是唐伯虎的一首戏诗登泰山(外三十六首)清·宋思仁绝磴千盘近紫穹,最高峰顶独梯空。天门依约开金钥,云路苍茫挂玉虹。
22、(22) (唐)李商隐:《夕阳楼》,《全唐诗》卷五四((!GA996))。
23、12: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24、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25、10: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6、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27、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28、(34) (唐)白居易:《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白居易集》卷三六。
29、秋天,风很急,天很高,两岸的猿猴时不时发出哀鸣,江中的小洲清晰可见,江底的白沙也看得特别明澈,江洲的上空有鸟儿在疾风中盘旋。
30、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
3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2、(24)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李太白全集》卷二一。
33、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34、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
35、在唐代诗国的天空,王勃虽是一闪而过的流星,如同后来中唐的李贺,英国的济慈,以及俄国的莱蒙托夫,他们都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岁,但却留下了长长的而且是永恒的光芒。
36、(11)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唐文》卷一八一。
3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8、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
39、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0、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白菊三首)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
41、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斗兆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崔国辅《九日》
42、1: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43、(21) (唐)杜甫著,(清)仇兆鳖注:《曲江二首》其《杜诗详注》卷六。
44、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郑絪(九日登高怀邵二)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
4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6、在隋唐五代,旅游休闲所触发的人生体验并不罕见。如,李商隐登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22)这种“身世自悠悠”的人生体验融入了登临者的心境,也受到登临时所见自然风景的触动。这些登楼体验具有审美体验的意味,它以夕阳楼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背景,传达出个体性的生命沉思与身世感念。
47、(以上并见《海录碎事》。)张谔(九日宴)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48、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司空图(重阳阻雨)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49、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李贺(句)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50、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
5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虹消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11)
5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3、夕阳依带好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54、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55、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56、本以精诚通肸□,却来磅礴看曈昽。追陪端有三生约,手绾麟符跻碧空。
57、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蠢郑铅,南山北山阴阳分带好解,晨昏不同。
58、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59、6:申欢 (兜玄国怀归诗)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
60、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6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2、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