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诗句有哪些
1、 国亡⾝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张⽾《和端午》(关于端午的诗句有哪些)。
2、 四时花竞巧,九⼦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探得神字》
3、 便当裹⽶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4、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5、译文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6、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7、 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缕。——张孝祥《点绛唇》
8、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之一。相传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这便是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赛龙舟以纪念之。
9、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
10、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11、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2、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13、 ⽯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 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4、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吴文英《杏花天》
15、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黏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最早的粽子是“筒粽”,至于后来人们用芦叶包粽子,传说是由于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叫区曲(或谓欧回)的人梦遇一个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它用芦苇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蛟龙是怕芦叶和五彩丝的。”自此以后,便有了角黍。
16、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1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19、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20、挂艾叶葛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把蒿蒲、艾叶挂在门边以避邪驱瘴。据说用葛蒲做剑,插于门帽有驱魔祛鬼之神效。“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葛蒲剑,瘟神归地府”。
21、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出于:文天祥《端午感兴》
22、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以下是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诗句:
24、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26、 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27、 独写菖蒲⽵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 汤显祖《午⽇处州禁竞渡》
28、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29、 ⽂字间⾦钗,消尽晚天微暑。⽆⾬。⽆⾬。不⽐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30、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31、译文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得身体更加美丽。尚书省内一片寂静,诚恳而又深情地举着信笺。更是想用畅饮来传递心中的愿望,满眼都是孙辈孩子的身影。
3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33、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34、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出于:范成大《鹧鸪天》
3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出于:陆游《乙卯重五诗》
36、 彩线轻缠红⽟臂,⼩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