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赞美红楼梦的诗句
1、这句联诗也引发了红学爱好者们的无穷探索。有人说因为王熙凤是贾府的大管家,对贾府最知根知底,所以最先听到贾府“一夜北风”的悲音。也有人认为“一夜北风紧”可预见王熙凤的结局,想到87版电视剧中王熙凤在冰天雪地中死去的凄凉,更对这句联诗唏嘘不已。而无论如何,这句诗使得凤姐的形象更立体更丰满。她能积极主动来赞助一句诗,也可以看作对她诗社 “监社御史” 身份的回应,对李纨组织的诗社的支持。“干正事”的王熙凤对大观园众女儿的闲情雅趣,始终都是持宽容态度的……当然,想要更全面地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就要阅读与她有关的更多情节,《红楼梦(注解本)》里有专门的总结……
2、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
3、赞语,是评论,并不就是赞美。第二回书写贾雨村当官回来,从大轿里瞥见在街上买线的娇杏,就送来彩礼,把她娶去做了如夫人。后来贾雨村正妻死了,娇杏就做了正夫人。作者这一联就是对此发的感叹。
4、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
5、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一作雪芹赠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
6、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亦枉然。(后人赞美红楼梦的诗句)。
7、宝玉到了太虚幻境,看见两边配殿挂着许多匾额,其中之一是“薄命司”,两边的对联就是这一副。警幻接受宝玉请求,让他进去游览一番。
8、这话原意不是让诸位珍惜少年时光好好学习。是青楼女子期盼情郎早点花钱把她赎出去。“你要喜欢我,就赶紧的。我青春年少没有几年,别光说不练,把握机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理学先生曲解成要珍惜时间的格言了。
9、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10、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11、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12、这首赋出初在第五回中,写的是宝玉眼中的警幻仙姑的形象。赋是一种文章体裁,形成于汉代,其特点是讲求文采韵律。拼命夸张渲染;流弊是堆砌词藻,有时令人生厌。
13、《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14、判词前面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是暗示巧姐的最后结局是做一名勤苦操劳、艰辛度日的农妇。
15、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16、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17、诗后有其堂弘旿批语: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18、肖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秀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19、帘栊悄悄控金钩,不识多人何处游;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
20、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又有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21、第三回书中写林黛玉在贾雨村护送下,来到荣国府外婆家。见过贾母等人后,又去拜见其舅父贾政,中间经过荣国府正堂——荣僖堂,看到这副对联。
22、华 中 || 雨疏深夜,那堪煎急;壮怀何寄,只争朝夕
23、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24、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25、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26、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
27、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中秋对月》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28、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29、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30、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年代:(清)作者:(曹雪芹)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31、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32、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33、宝钗和探春都是有诗才的人,在这里“非不能之,实不为之”。宝钗三次为别人的诗喝彩,和她的宽宏的性格是相称的,她的“皑皑轻趁步”可使人想到“好风凭借力”。探春的“色岂畏霜雕”也可见她的勇气和个性。
34、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35、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36、都说作者太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
37、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38、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回来当了知府。不久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又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后来又靠走贾政的“后门”,起复做官,由于善于钻营,在官场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砚斋的批语说他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在贾家败落时,他还要有一番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书只给我们留下八十回,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又没完全体现作者原意,我们无法知道其具体情节了。从书的前几回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为,可说是个乱世之奸雄。
39、有人以为,上联的“玉”字隐指贾宝玉,隐喻宝玉后来被捕坐牢,黛玉忧忿而死,宝玉理想落空;下联的“钗”字隐指薛宝钗,隐喻宝钗安分守拙,但总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否就是如此?可以聊备一说。又有人据“钗于奁内待时飞”句说,将来贾家败落后,宝钗要落到贾雨村手里,给他做妾。这种猜测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牵强、武断了。
40、《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41、红罗绣缬束纤腰,一夜春眠魂梦娇;晓起自惊还自笑,被他偷换绿云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