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1、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2、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3、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4、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5、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陈子昂《岘山怀古》
6、(16) (唐)王勃:《蜀中九日》,《全唐诗》卷五六。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8、十年作贡宾,九年多邅回。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
9、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宋中十首》
10、袭琁室与倾宫兮,若登高眇远,亡国肃乎临渊。扬雄《甘泉赋》
11、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12、(29)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右丞集》卷一八。
13、王昌龄、孟浩然、刘长卿都写过歌咏万岁楼的诗篇,尤以王昌龄所作《万岁楼》闻名:“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25)这种登临抒怀之作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登高怀古可以是休闲审美活动,但是它的美感不可能是纯粹的愉悦体验,而是一种复合型的历史感,登高者思忖历史,或追问当下,或感伤,或悲愁,或惆怅。旅游登高的历史体验实质上是一种时间的反思意识。
14、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15、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6、这种体验主要是由眼前的景物联想起与此相关的人事,通过历史的触摸与想象,抒发对当下存在的依恋与珍惜。人事总有代谢,往来聚成古今。江山依旧如画,胜迹几度变迁。登临怀古,触景动情,会引发一种苍茫悠渺的历史体验。崔颢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3)与这种历史体验相似的,如李白咏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4)这种登高休闲引发的历史体验总是以今昔对比的方式追忆悠远的往事。
17、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8、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曹操《气出唱其一》
19、(17)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太白全集》卷二一。
20、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
21、(名句赏析)“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一联,含蓄蕴藉,诗味深长,味浓,颇耐吟咏。这联的“识”字下得十分精彩,意义深广。固然,站的高,方能看的远,但若“看”而无“识”,境界平平。下个“识”字,诗意全新。正因有“识远”的慧眼,才有“天地纳于心”的宽广胸襟;也因有“天地纳于心”的壮志胸怀,才有“识远”的睿智。上下两句互为因果,是极具哲理的名句。
22、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23、其旅游登高能使人心境超然,尘埃荡尽。王维在写给好友裴迪的信里说:“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29)王维写这封信的本意是,想约裴迪一起游春,因为游春休闲“有深趣”在焉。这深趣就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疏散性情,舒卷襟抱,澡雪精神。这种萧散襟怀的物外之趣常使游览者心神陶醉,忘却归路。旅游的快乐既来自所游之地的优美风景,又离不开游览者的休闲心境,只有二者的妙契无间,才能引发旅游的无穷乐趣。
24、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陈子昂《岘山怀古》
25、整首诗凭视角观其物,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而得巧构形似之妙,在心灵与风物的交融中,随着对现实自然的拥抱也就是拥抱了意念中的彼岸自然,随着主体融入空间的自然心灵也便进入这一时空与物象同一存在的现实。结联极凝练,写出这首诗的宗旨:山色绮丽,水光潋滟,却是一片自然,自能使人心灵净化,精神超然。整首诗浑然天成,语言自然,含义深刻。诗人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时而描写,时而用典,时而抒怀,时而说理,将人生的丰富涵义囊括在清晨登山之中。
26、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27、再来看杜甫的另一首登高之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14)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这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已有4年,然而时势并未出现明显的好转。杜甫只身无靠,离开成都草堂,南行几个月之后,来到夔州。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的生活依旧困苦,疾病缠身。就在这种窘迫的心境下,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临江远眺,触目伤怀,百感交集,进而引发身世飘零之感,顿生老病孤愁之悲。此时此地,诗人再也难以激发出早年那种气壮山河、俯瞰一切的登临豪气了。
28、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六首》
29、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30、唐人喜欢选择在民间节庆登高望远,重阳节便是其一。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的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重九登高,远望江山历落,乡关路远,心中惆怅不已,顿感人在旅途,无枝可栖。重九登高,举目无亲,常忆家乡故土,更思先人前贤。如:“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又如:“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16)唐人选择重阳节登高,在初盛唐时期更为普遍,而中唐以来则较为少见。重九登高这种旅游休闲活动主要出于对家人亲友的思念,思念之中总是弥漫着浪迹天涯的落寞情怀,散发着漂泊无依的惆怅意绪。
31、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32、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33、登高此去无多日,扶病重来又过秋。陆游《九月初作碧海仙蓬感旧游》
34、申欢(兜玄国怀归诗)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
35、”这是国民d元老,著名的书法家于右任赠给蒋介石的。
36、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秦系《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37、(释义):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38、(13) (唐)杜甫著,(清)仇兆鳖注:《望岳》,《杜诗详注》卷一。
39、(11)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唐文》卷一八一。
40、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文森《九日》
41、(26)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五。
42、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43、(释义):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44、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营,潦倒新停浊酒杯。
45、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陈子昂《岘山怀古》
46、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李商隐《晚晴》(释义):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