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塞外的诗句
1、(11)1910年,一本中式插图版英文儿歌
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
3、青海湖上乌云密肢纳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4、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描写塞外的诗句)。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6、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7、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唐·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8、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9、(1)白先勇:我讲昆曲多美,多美,讲得你相信为止
10、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11、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12、这一切融汇成浓烈、粗犷的塞上情调,真切生动地展现着陇右西疆的社会面貌和生活风尚。这又何尝不是陇右多民族色彩的地域文化在唐代边塞诗中构建的独特审美境界。
13、(15)这世界只有书香,大慈大悲,容纳我们
14、总观唐代边塞诗作可以看到,陇右边塞的局势,大抵规定着四唐边塞诗的主旋律。初盛唐西北国土的开拓与边战的胜利,使边塞诗髙扬着理想的光芒;安史之乱后,陇右失陷,使志士扼腕,万姓怨愤,收复失地成为全民的呼声,也当然成了中唐边塞诗的第一主题。
15、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16、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1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唐)《凉州词》
18、从“悬崖置屋牢”(杜甫《山寺》)的麦积山石窟,到“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佚名《莫髙窟咏》)的敦煌千佛洞;由“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鸣”(佚名《白龙堆咏》)的鸣沙月泉奇景,到“万顷平田四畔沙”、“水沙依旧种桑麻”(佚名《敦煌》)的绿洲形胜,以至传说神异的鸟鼠山、崆峒山、回中、禹穴(今炳灵寺)、积石、三危、渥洼天马……这许许多多第一次出现在古典诗歌中的“陌生”画面,掲开了古代诗歌史上崭新的一页。这些诗与岑参等描写西域的诗作一道,成为唐代边塞诗以至唐诗中最富奇情异彩的一部分,在胡风浸染的唐代社会里,广受欢迎,传诵吟唱,直至后代而不衰。
19、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唐李白《关山月》
20、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一作:塞土)
22、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23、——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4、美国学者谢弗曾对唐代陇右首府凉州作过这样的描绘:“凉州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熔炉,正如夏威夷对于二十世纪的美国一样,对于内地的唐人,凉州本身就是外来奇异事物的亲切象征。凉州音乐既融合了胡乐的因素,又保持了中原音乐的本色,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中的任何一种,这样就使它听起来既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又不乏亲切熟识的中原风格。”(《唐代的外来文明》)作为一个典型,我们正好借用它来概括说明多民族混融的陇右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开放特质。而这些,又正好在边塞诗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25、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26、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27、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啄着谷粒的黄鸡在秋天长得正肥。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28、在表现形式上,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也取得了好的成就。有元一代,传统诗歌的创作在宗唐宗宋的束缚下挪动着。而少数民族边塞诗恰似一阵清新之风吹过,令人神情为之一爽。通俗自然、“率性而发”是元代边塞诗的一大特点。无论叙事写景、状物抒怀,多采用接近民歌的形式、近体诗的格律进行创作,自由的宣泄真实情感。如此,元代边塞诗以其质朴刚健,清新明快的风格,通俗简洁的语言为边塞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中国古代边塞诗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29、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30、见惯江南秀色的岑参为之情绪亢奋,诗作生面顿开;陶醉于旖旎山水的王维,为之诗情激荡,绘出雄浑壮景;一心追逐功名的髙适,为其感发,往往“登陟以寄傲”(《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序);就连那“穷年忧黎元”的杜甫,一踏上陇土,西塞山川胜迹即成为他歌咏的主要题材。
31、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3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33、这是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可贵之处,遂被后人称“诗鬼”。
34、只有感受过战争带来的灾难,方知和平的重要。今天的我们,在回味边塞诗歌激昂而又苍凉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要感谢身边来之不易的和平!
35、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36、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37、秦、原以西,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文化形态也发生着从农耕为主向农牧兼重的过渡,社会结构中少数民族居民比重愈大,胡风胡俗亦越见浓郁。王维(《凉州郊外游望》、《观凉州赛神》,对“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和“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热烈场面的描摹,让我们对此地农牧骑射民情有更直观的了解。元稹《西凉伎》里那“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歌舒开府设髙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竞缭乱,丸剑跳掷霜雪浮。狮子揺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昔亦奉翠茸裘”的画面,尤能传达出胡汉文化融汇的斑斓氛围。
38、乡间农家欢欣鼓舞,喜乐自得,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平常不同。炎炎夏日,麦浪滚滚,夏粮丰收了。夏茧也丰收了,檐头缲车索索作响,野蚕作茧无人收取,只得自生自灭。
39、今晚,与山外山一起读读唐、元两代的边塞诗,神游苍茫的塞外。
40、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4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42、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43、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4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李贺
45、陇山东麓的泾、原诸州(今甘肃泾川、平凉一带)为关中通河陇的交通要道,王昌龄等至此,所见“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王昌龄《山行入泾州》)、“寺寺院中无竹树,家家壁上有弓刀”(朱庆余《自萧关望临洮》),便感慨于“居人只尚武”(喻凫《晚次临泾》、“所嗟异风俗”(王昌龄《山行入泾州》)。杜甫安史乱中寓居秦州,目睹“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羌女轻烽燧,胡儿掣骆驼”、“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杜甫《秦州杂诗》)的民风民情,不禁为西塞的安危而深优。
46、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47、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8、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是唐朝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4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50、马祖常是元代又一位出色的少数民族诗人,他的诗圆密清丽,多可传诵。其《灵州》展现了当时当地人民的生活画面:“乍入西河地,归心见梦余。葡萄怜酒美,苜蓿趁田居。少妇能骑马,高年未识书。清明重农谷,悄悄把犁锄。”诗人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了灵州人们过着亦农亦牧的生活。
51、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使人对盛唐边塞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5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5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