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明湖的诗句
1、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2、卓冠分汇大明湖,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可以涤心志,可以鉴眉须,圆流有灵孕,颗颗旋相于。——《珍珠泉》
3、中午,晴暖和煦,大明湖公园处处明朗。如织的游人漫步岸边,看荷花招展,看画舫穿行,心情一下子跟着明媚的阳光变得开朗起来。荷塘里,满塘的荷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随风轻摆。对啦,我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大明湖中真切的描写吧!此时,阵阵微风吹来,柳枝轻轻摇摆,带给游人难得的舒爽。来来往往的游船、画舫在水面上悄悄划过,留下一道道美丽的波纹。驻足长廊,远望翠山,济南八景之一“佛山倒影”会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4、自古以来有关济南大明湖的诗词大明湖景似苏堤,也向熏风策杖藜。历下亭环流水曲,会波楼绕远山齐。——《游大明湖》清代孔继瑛
5、久居大明湖的蒲松龄曾留下了非常著名的诗句:”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写出了当年大明湖畔的这种非常景观
6、徜徉在山东的名山胜水之间,常能读到一些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楹联。寥寥几个单音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与数量词,一经巧妙的排列组合,便产生出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透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令人一见难忘,一唱三叹。
7、意思:四面都是荷花三面都是柳树,一半的山城风光一半的大明湖的景色。
8、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9、在大明湖南门的东侧有个海棠园,靠路边的三棵大海棠相依相随,这一片海堂开得灿烂夺目,给湖岸镶上了斑斓的金边。一棵的花期早一点,花开似锦,怒放枝头,浅白中带着粉红色重瓣。另两棵是西府海棠,开的是纯白色重瓣的花朵,花期要晚,一半盛开一半含苞,在碧绿新叶的包裹下,羞羞答答,欲开还闭。
10、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趵突泉诗》
11、岛南湖面上的三座石塔,为明天启元年所立。许多游客都把它看作是杭州的“城徽”和西湖的标志。每当中秋月白,薄月当空,塔中点灯,有“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奇妙景观,亦“三潭印月”由此而来,据说当地人过中秋节,大都喜欢到三潭印月游玩。
12、大明湖上秋容暮。风烟杖屦时来去。说与病维摩。可人秋水呵。自书盘谷序。和了停云句。把酒为君歌。济南名士多。
13、现在哪个湖在中国最红?显然是济南的大明湖。不信去网上看看,遍地都是“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吗”的句式。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市区诸泉在此汇聚后,经北水门流入小清河。
14、大明湖郭沫若湖船题遍诗人句,诗句虽多不及湖。闻有芙蕖待秋月,已看杨柳化鹅雏。
15、大明湖关于荷花的诗句描写大明湖荷花的诗词有哪些
16、意思: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17、湖面平静而美丽。雨后的西湖更美丽,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平静的湖面笼罩这一层薄薄的水汽,犹如柔顺的面纱,笼罩这喜欢国色天香的美貌容颜。夕阳准备回家了,只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映在夕阳照耀下的湖水。如梦般的垂柳与夕阳的金色交相挥映,如梦一般。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18、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龟蛇二将、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传神。正殿两侧壁上绘有关于真武修炼成仙的壁画,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后殿名启圣殿,供奉着真武父母的塑像。
19、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
20、苏辙在齐州三年,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文,其中写大明湖的《环波亭》尤是上乘佳作:“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一首诗,把大明湖的旖旎风光和沁人心脾的闲适清凉描写得淋漓尽致。
21、后来,乾隆题字和诗句均被刻于石碑之上,诗碑目前置于御碑亭内。
22、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23、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趵突泉》
24、苏辙在齐没拆雹州三年,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文,其中写大明湖的《环波亭》尤是上乘佳作:“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一首诗,把大明湖的旖旎风光和沁人心脾的闲适清凉描写得淋漓尽致.
25、出处: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院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26、出自:《菩萨蛮题李溉之词卷》年代:元作者:王沂
27、意思: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28、译文:三月的济南春色怡人,大明湖湖水碧波荡漾干净的就像扫过一样。
29、杜甫“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30、宋代曾巩——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31、意思:清澈的湖面干净的水纤长的柳树,湖里倒映着万千景色。
32、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33、今天下班后去大明湖走了一圈,微泛涟漪的湖水,吹了一整天的风,小路上此刻已是落花满地,那是一幅看似纷乱却纯任自然的景象。杏花、红叶李已谢了春红,丁香、海棠花却开的正好。丁香那紫红、白色的小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让人希望在花下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南唐中主李璟在《摊破浣溪沙》中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花色淡雅芬芳,花蕾就好像是一个个的结,层层包裹着,所以经常被用来比喻愁绪的郁结难解,而中国古典的爱情似乎总是和愁绪、和忧伤联系在一起,总是那么婉转含蓄。
34、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35、作者简介:刘凤诰(1760-1830),字丞牧,号金门,是萍乡市上栗县赤山乡石观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36、山东,不愧为齐鲁故国、孔孟之乡、“百家争鸣”之福地。
37、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38、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幼时读《老残游记》时难以泯灭的记忆。“一城山色”,指的是千佛山,从济南城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望见它的满山翠色。“半城湖”,自然是大明湖了。这一大片荷花飘香、岸柳飞翠,汇集了珍珠、黑虎、趵突、泮池诸名泉的滟滟碧波,自然是初访济南者的首游之地。我在小沧浪亭圆门内,找到了这对心仪已久的楹联,并得知,它的作者乃清代嘉庆年间的山东提学使刘凤浩。当时,他应朋友之邀来此饮酒赏景,酒酣耳热之际,诗兴大发,此佳句竟然脱口而出,跟在一旁的书法家铁保随即挥毫落墨,于是,此联便成为济南的代称,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39、《木兰花慢同济南府学诸公泛大明湖》年代:元作者:张之翰唤扁舟载酒,直转过、水门东。正十里平湖,烟光淡淡,雨气蒙蒙。
40、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水水色澄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41、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临江仙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42、描写大明湖的唯美句子有哪些山光相伴湖色炫,苒苒绿叶衬红颜。清风拂柳水波澜,情系山水一线间!
43、归台再想,几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门黄阁,和白屋蓬扉接壤,名者争名,利者夺利,圣者愈圣,庸者愈庸。
44、赞美大明湖的诗句宋代李清照——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
45、东风吹皱波粼粼,芦牙界破明湖春。风定湖光作明镜,群峰倒插青嶙峋。
46、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47、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趵突泉》
48、离开禅寺,顺盘山石磴道直上千佛山顶。极目四望,泉城济南的大全景,包括城内的大明湖与城外的黄河,全都尽收眼底。山顶的北极台上,好一对长联,用最口语化最通俗的群众性语言,不仅描写出眼前的大好景致,还从中透露出耐人品味的人生哲理,不妨录此与读者共赏之出门一瞧,数十里图画屏风,请看些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49、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水门上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城楼,因城内诸泉水汇流入大明湖,再经北水门流出城外,故命名为汇波楼。汇波楼建成后,成为人们登临游览,集宴赋诗的好去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