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长白山的诗句
1、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2、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3、康熙帝有《柳条边望月》一诗,诗云“:雨过天高霁晚红,关山迢递月明中。春风寂寂吹杨柳,摇曳寒光度远空。”柳条边始修于顺治年间,完成于康熙朝,插柳为边墙,以巩固盛京之地不被侵占破坏,故柳条边有保护发祥之地的作用,也是故乡的一种象征。康熙帝此诗以民族之情写帝王之心,疏旷而清逸,充满自信之情。康熙帝还有《入乌喇境》和《阅乌稽》两首诗,都以饱满的情怀描写了长白山地区的风情景物。《入乌喇境》云“:苍山岌嶬路绵延,野燎荒原起夕烟。几点寒鸦宿枯木,半湾流水傍行旃。”乌喇即吉林乌喇,此诗写乌喇之阔大与雄奇之景色,笔笔写实。《阅乌稽》云“:松林黯黯百十里,罕境偏为麋鹿游。雨雪飘萧难到地,啼乌野草自春秋。”乌稽又写成窝集,长白山地区有数十个方圆百十里之松林,满语称为乌稽(窝集),为长白山地区特有之景象,康熙帝在民族发祥地看到这种景色后的诗作,当出于对民族发源地的感触吧。
4、我即是中庵,汝作中庵友。怪得朝来爽气多,浮动杯中酒。
5、 剃发鬓无雪,去年山过春草寺,磬度落花潭.得句才邻约,论宗意在南.峰灵疑懒下,苍翠太虚参.送僧归太白山贾岛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夜禅临虎穴,寒漱撇龙泉.后会灶盯兆不期日,相逢应信缘.
6、译文:太白山高耸连绵的样子一直到东南方向,众多的了山岭和青翠的树木环绕着。
7、这首诗写东巡时祭祀长白山之情景。诗人对长白圣山充满敬仰之情,为的是佑护百姓安康、大清万年之基,表明了对故乡神山的崇敬之心。
8、 续园池弦女,朱果神孕;关东壮汉,黄土坯胎。
9、译文:夏天都能看到坚硬的冰块,太白山好像和天都连到了一起。
10、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夜禅临虎穴,寒漱撇龙泉.后会不期日,相逢应信缘.
11、此处所言乌喇江也是指松花江,因在吉林乌拉,故有是称。此词描写的是雨中乌喇江近于神奇的景色。词人先写大雨滂沱,次写江水怒涌,再写雨雾朦胧之城和莽雨洗涤之山,又写雨中之浪如七百黄龙、一千鸭绿变幻莫测,乌喇江在雨中的雄浑奇丽的景象被词人描述得淋漓尽致,而词的结尾写大雨初停,斜阳已现,乌喇江呈现出清新峻美的面容,词意迭宕而意境开阔,突出词人面对乌喇江时的慷慨雄健之心胸。
12、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遣我太白峰,寥寥辞垢氛。出自刘宋时代诗人谢灵运
13、译文: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
14、对长白山的崇敬之心自古在满族的先人中就已经产生,自金大定十五年(1175)以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其《册封长白山文》曰:“厥维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混同流光,源所从出,秩秩幽幽,有相之道。列圣蕃衍炽昌,迄于太祖,神武征应,无敌于天下。爰作神主,肆予冲人,绍休圣绪,四海之内,名山大川,靡不咸秩。”时至清康熙十七年(1678)正月,“赍敕封长白山之神,祀典如五岳。”其《祭告长白山文》中云:“盖自天作高山,形于歌颂,其来旧矣。惟神秀结东陲,泽均厚载,浚发三江之脉,广延千里之区,极敷云泄雨之奇,宏济物利用之用。神山异迹,莫有与京。仰缅列祖龙兴,实基此地。殊贞萃于盛世,宝历奠于万年,爰念灵符应申昭报,兹博采彝章,折衷体制,特封为长白山之神,载诸祀典。”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帝撰《祭长白山神文》其中云:“维神极天比峻,镇地无疆。象著巍峨,表神奇于瑞应;势雄寥廓,秉清淑于扶舆。钟王气之郁葱,休征毕集;奠乾坤而巩固,厚德弥贞。缅帝业之肇基,荷山灵之笃贞。朕缵承丕绪,临抚寰区。念凝命之无穷,溯发祥之有自。”这些祭长白山文都以长白山为发祥之地,以长白山神为民族佑护之神灵,这种出自民族意识的国家祭祀大典,成为满族对长白山最为典型的礼拜。
15、满族诗人进入长白山地区之后,他们除了对这一地区的山光水色热情歌颂之外,还抒发了身入故乡的诸多感慨,如乾隆帝的《老边》云“:迤逦老边近,风情入故乡。战征纵图进,根本亦须防。帝业非容易,王民愿阜康。贡献来野鹿,悲咽只先尝。”另一首《老边》云:“老边今近边,风土故乡然。缔造思当日,承平逮此年。旗民验蕃庶,官吏察愚贤。万里伊犁扩,罔非祖武宣。”诗人进入柳条边之后,“风情入故乡”“、风土故乡然”的感慨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