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登鹳雀楼的诗句57句集锦

2023-10-15 09:55:02 0 59

登鹳雀楼的诗句

1、注解: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2、那个年代是一个以诗取士的时期,女皇帝武则天,读到此诗以后,也是喜不自禁,于是就问亲信大臣李峤(对对对,就是那个写下『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的李峤):是哪位才子写下了这首绝句,朕要好好封赏他。李峤一听,心生邪念,当即回答是自己的好友朱佐日。女皇帝立刻将朱佐日召来,赏给了彩绸百匹,并赐封了御史官衔,以示对天下才子的嘉奖和恩宠。而此诗的真正作者王之涣,却因为无人器重,穷困潦倒到了极点。后人为他打抱不平,于是,又演绎出了王之涣、高适、王昌龄在酒楼伶人中打赌赛诗,最后王之涣拔了头筹的故事。这就是有名的“旗亭画壁”,在元代还被编成了杂剧上演。

3、谜底请文末留言发至我们,随机抽取幸运嘉宾一位,赠送《淘弟有个大世界》童书一册,免费邮寄到家。

4、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着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7、《登鹳雀楼》刚刚问世之际,人们只觉得此诗朗朗上口,意境非凡,并不知道作者是谁。

8、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9、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也有说法是这首诗乃朱斌所作。

10、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1、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请获奖者在文末留言,备注: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工作人员核实后,邮寄童书一册。

14、译文: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15、唐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鹳雀楼丛明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

16、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年不得意,

17、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别看他只有6首诗留存下来,却有2首入选小学课本!入选率之高,堪称中国诗人之最。

18、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1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唐玄宗开元年间,王之涣终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从而步入仕途。但是,官场不同于江湖,王之涣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击剑而歌的。即使是收敛了心性,王之涣在官场上混得并不如意,从出仕衡水到挂冠页去,十余年的光阴都浪费在主薄一职上。后因遭人诬陷诽谤,遂辞官去职。赋闲在家一十五年。

21、王之涣辞官归家期间,一心向学,专心写诗,诗名大振,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边塞诗人,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史学其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

22、尽管鹳雀楼上面题有王之焕的千古绝句,但后来的诗人总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一首首佳篇美文,似乎要与王之焕一比高低,于是,鹳雀楼成了唐代诗人的赛诗楼,留下了许多才情洋溢的作品。

23、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24、唐畅当《登鹳雀楼》迥临飞鸟贺庆上,高出世尘间。

25、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26、上述之事,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据考证,《登鹳雀楼》大概为王之涣任职衡水主薄时所作,较《凉州词》为早。

27、耿湋,字洪源,是唐代河东(今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曰:“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耿湋《登鹳雀楼》)。

28、最早记载鹳雀楼的《河中鹳雀楼集序》是这么描述的:周大冢宰宇文护,军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州。但实际上,鹳雀楼是宇文护的儿子宇文训为蒲州刺史的时候兴建的,当时的鹳雀楼建完后看起来非常恢弘,即便过了两百多年仍屹立在神州大地上。

29、    言老师,诗人,作家,具多年中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作文教学经验。所教学生遍布星海、星港、星湾、立达、苏外、北外苏州湾、苏科外、沧实小、市实小、平江实小等全市知名中小学校。曾有短期内提分30分(平江实小6年级学生姜辰霄语文63分提高到93分,学年末5分)的佳绩。可针对小学、初中各年级授课:阅读、作文、文言文入门/提高;小作家创作。

30、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31、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通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猜测,作者当时应该是在鹳雀楼的第2层。

32、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33、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34、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3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3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7、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38、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39、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40、宴乐大半天了,也没人唱王之涣的诗,但王之涣并不着急,只是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巴人下里’之类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姬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她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如果是唱我的诗的话,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41、轮到那个最漂亮的姑娘出场了,她开口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42、(儿童成长故事)伴随宝宝一路成长的儿童故事屋,每日分享睡前故事,让孩子们在听的世界里遨游,增长知识,哄宝宝安然入睡!

43、太阳慢慢地靠着远处的山峦下山了,黄河波涛滚滚地汇入了大海。‍‍‍‍

44、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45、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46、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7、bái rì yī shān jìn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

4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9、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再。

50、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51、两头尖尖粗个腰,既无骨头又无毛,二十日后回身转,又有骨头又有毛。谜底:蛋(鸡蛋)

52、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于辽阔大地上蜿蜒。

53、空中一队兵,哼哼不住声,棍棒都不怕,就怕烟火熏。

54、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55、《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56、面对此情景,王昌龄又来了兴致,对高适和王之涣说:“我们三人都以诗知名,每每分不出高下。现在我们在此偷听诸歌姬歌唱,谁的诗入乐被歌最多,谁就为优。”三个人都说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