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1、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岑参《秋夜闻笛》;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4、释义: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5、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7、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8、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9、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1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12、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14、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1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16、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白居易思乡诗三首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1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18、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这首词从“春未老”说起,既是针对时令,谓春风、春柳、春水、春花尚未老去,仍然充满春意,生机勃勃,同时也是针对自己老大无成而发的,所谓春未老而人空老,可见内心是不自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苏轼实际上并不真能超然,这种似是非是的境界,真是苏轼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
19、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20、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出自隋代:薛道衡《人日思归》
2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2、------唐;李商隐《无题》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宋;欧杨修《玉楼春》。
23、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铺满残花的石阶上,寒夜一片寂静,只听见那寒风吹动落叶发出断断续续的声音。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如绸缎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24、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25、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7、凤求凰:出处《玉台新咏》,作者司马相如,原文: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