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最高境界成语(100句)

2023-02-04 10:03:46 0 59

一、静心最高境界成语

1、成语: 心无旁骛

2、(拼音):gǔjǐngwúbō

3、因此,无论是治病还是防病,只有“身心同治”,才能使疾病彻底断根,不再复发,让身体真正强壮起来。

4、(出处): 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5、但道德经曰:反者,道之动。所以我们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谋事在天,成事在人呢?这句话你可以理解,成每一件天大的事都是老天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注定要发生的事情,只是谁能做成这件事情,就要看谁有这个天命。

6、宽容是为了那些曾经侵犯我们的人着想而做出的,它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它使我们从中看到了非常强大的力量

7、知幾其神乎:知:知道、明白、理解。幾:兆端、徵兆。其,指德性之人。知道、明白、理解每個徵兆的意涵,此人可以謂之「神」了!

8、尽管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但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此乃知命也。

9、拼音: xū huái ruò gǔ

10、下交不瀆:下交,對下位的人。不瀆,不輕慢、不隨便。君子人,對下位的人不輕慢、不隨便。《左傳·昭公十三年》:「瀆貨無厭。」瀆,貪污。貨,財貨。厭,厭倦、不喜歡。貪瀆財貨的人不會滿足的。

1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12、可以沿着心包经的循行路线,从手肘开始拍打,然后向上或者向下拍打,每一掌拍打的部位5~10分钟,力度由轻到重,对于轻拍都很刺痛的部位可以拍打时间长一点,因为此处为经络瘀堵的点,最好拍到让痧出并开始化了最好。

13、“听天由命”原作“听天任命”。孔臧是西汉鲁人,孔子十一代孙。西汉文帝时,孔臧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历位九卿。西汉初年,各家学说不对儒家思想解释不同。孔臧对此极为不满,因此上书皇帝,乞为太常博士,以为纪纲古训,使后人治学时有所依循。孔臧共作赋二十四篇。在〈鸮赋〉之中,孔臧借着屋顶上聚集了不祥的飞鸮,来辨明吉凶祸福之理。他认为祸福本非命中注定,所以没有常规可循,乃是按照每个人的行为,而得到相对的报应;与其汲汲于趋吉避凶的迷信,不如听凭天意,自然发展,而一个人只要能够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居仁行义,又何必忧虑上天会降下灾祸?后来“听天由命”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任凭天意及命运而自然发展。

14、拼音: xīn wú páng wù

15、(拼音): xīn píng qì hé

16、汉.孔臧〈鸮赋〉(据《艺文类聚.卷九鸟部下.服鸟》引)

17、解释: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18、因此顺天应命,就是顺应大势所趋,遵从天命所在,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伟大的事业。

19、这首《心》唯美清凉、禅意深远。笛声音色空灵缥缈,洞箫音色低沉深远,笛箫共同营造出禅乐平和简远的氛围,令人神安心宁。

20、季夏庚子,思遁静居,爰有飞鸮,集我屋隅。异物之来,吉凶之符,观之欢然,览考经书。在德为祥,弃常为妖,寻气而应,天道不踰。昔在贾生,有识之士,忌兹服鸟,卒用丧己。咨我令考,信道执真,变怪生家,谓之天神。祸福无门,唯人所求,听天任命,慎厥所修。栖迟养志,老氏之畴,时去不索,时来不逆,庶几中庸!仁义之宅,何思何虑?自令勒剧。

二、比喻静心的成语

1、出处:宋·吕本中《官箴》:“又如监君郡守严刻过当者;须平心定气;与之委曲;使之相从而后已。”

2、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就更好解释了。心主血,肝藏血。我们心情不畅的时候,最需要肝脏来疏泄情绪。比如,有的人在心情压抑时会感觉心前区憋闷,两肋也有疼痛感,这就是心血瘀阻使肝失疏泄所致。因为两肋是肝脏所在的位置,也是肝经经过的位置,肝气郁滞就会引起两肋疼痛、胀闷。

3、出处:《庄子·秋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二则双上肢在体侧外开45度,然后以小指为轴努力外翻手掌;

5、乐天方能知命,乐天指的是对天是乐观的,相信老天会给我们最好的安排,相信上天有怜悯之心。天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我们的神。基于对天的信任和信赖,我们才能安心的好好活在当下,接受命运的安排。知命就是知道自己所遭遇的事情,都是自己注定的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即使有祸,我也相信天,也能吉人天相。

6、示例: 我纵欲修心养性,那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冰心《寄小读者》)

7、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以下的论述有很多人可能会并不喜欢。甚至也不愿意接受。这就是正常的现象。

8、解释: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9、何谓命?从说文解字的角度,人一叩首即为命。也就是说人在一生当中,只要承认有不被自己决定的事物存在的时候,就是认了命。

10、因此,综上所述,乐天方能顺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顺天方能听天,听天者,高人也。要想做到听天,必须先有乐天的心态,顺天的意愿,还要具有解读垂象的能力。要想做到由命,我放下我执,达到无我之境界,追随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把事情做好。

11、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约五秒,休息三秒。生气时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

1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13、拍打心包经可以缓解“心累”

14、出处: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15、(心得):因為人有兩個心,一個是天生的「性」(此性:理性、天心、仁心、德性心),一個是自己的「命」(此命:習性、人心、才氣、執著心),有反省能力的人,他不會怨天尤人,只會反求諸己;所以,有德性的人(有反省能力的人),他不會用人心當家,只會用天心作主。因此,他很靈動,看到出現在眼前的兆端,會靈犀一點通,明白當下事情可以做?還是不要躁進?他不會傻傻地等機會來臨,而會盡全力以赴,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一切順其自然。這樣的人生觀,自然不會得之以喜,失之以憂,而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此即是有修養工夫的君子人。

16、人有三命,性命、使命和天命。

17、幾者動之微:幾者,知道兆端、徵兆之人。動,洞察。之,指兆端。微,細微末節。知道兆端、徵兆之人,他洞察明明。

18、心和肾之间的关系就像太阳和冰川,太阳每天都要出现,把冰川一点点融化。用来灌溉良田、滋养万物。反过来,由于冰川的存在,太阳的热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则大地就要变成荒漠了。

19、或许是因为(心乱如麻),希望自己能(静心如水)

20、子贡出来以后,担心地对颜回说:“老师今天看起来很忧愁,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呀?”

三、形容静心修炼的成语

1、解释: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2、其知幾乎:其。指那個人。朱熹《中庸集注》:「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無了自以為是的「執著心」(人心)之人,才能與萬物感通,與天地融為一體。

3、从容不迫(cóngróngbùpò)

4、如果家中没有艾灸,或者不喜欢艾灸的味道,则可以用手掌的劳宫穴放在肚脐上,用心包经的火穴去温暖下焦,或者用拍痧掌拍打脚底涌泉穴都是很好的引火归元心肾相交的方法。

5、君子見幾而作:君子,有德性的(有反省能力的)人,他會視情況而行動。《周易·繫辭上》:「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易經所講述的道理,是簡易(簡單易懂:週而復始)、不易(不變法則:自作自受)、變易(隨時變化:分秒不同)

6、(举例造句):我们应该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一谈。

7、《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事情到了这个场中,只好听天由命了。”

8、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9、日旰忘食(rìgànwàngshí)

10、在大家的掌声中,他从容不迫地走上了讲台。

11、(出处):三国·魏·阮籍《乐论》:“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12、经理是个老成持重的人,做事有条有理,从容不迫。

13、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14、心主血,肺司气,血是气的载体。肺吸入的清气需要通过血液的运化才能分布到全身各处,浊气也要依附于血液才能到达肺部,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体外。所以,只有心的功能正常,血液运行才会通畅,让体内的浊气正常地和大自然的清气相替换。这就是中医上常说的“血为气之母”“血以载气”的道理。

15、和谐是化妆的最高境界,如果这种和谐还能自然而得体地表现出你的个性和特色那就最好不过了。和谐这个要素还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妆面的和谐。妆面的和谐表现在各个部位的妆面在风格上、色彩上都要和谐。比如眉形如果柔美,唇形也应随之柔美;又比如眼影是冷色调,口红也应为冷色调。面部是五官比较集中、视觉反应较为强烈的视觉焦点,妆面冲突与不和谐会令女人的品味大打折扣。和谐的第二层面是妆面与整体形象的和谐,也就是妆面与发型、服饰、佩饰等相关体的和谐。和谐的第三个层面是外环境的和谐。这里的外环境指的是你要表达的气质,你将要出席的场合,你是什么年龄、职业和社会地位。你都应善用化妆手段加以表达和强化。。

16、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7、大病患者想要快点康复,就必须要知道:求医有效,只是可以缓解一下症状,但医疗的作用非常有限,因医疗改变不了病人的心。心既是致病之源,亦是治病之本。安心才是大病康复的关键。放下心事,尽量快乐,行善助人等法,都可实施。另外,可以坚持静坐或站桩,其疗效之大,不可思议。

18、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出自《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19、夏日由心所主。与心气相通,心要工作,就必然会累,因此炎夏要重视养心。除了汤药、针灸以及推拿、食疗之外,亦可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以刺激心经,达到养心之效。

20、平心易气(píngxīnyìqì):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同“平心静气”。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3卷:"横渠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到他说诗,又却不然。"

四、静心最高境界词语

1、(解释):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2、知命者,方能应命。不知命者,无自知之明也,故不肯应命,不肯应命者,亦活不出其天命。

3、面不改色(miànbùgǎisè)

4、垂象,意思是显示征兆。古人迷信,把某些自然现象附会人事,认为是预示人间祸福吉凶的迹象。

5、静心|冥想|禅心|疗愈

6、传统文化、正能量视频合集

7、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贪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8、东汉·蔡邕《陈太丘碑文》:“今遭党事禁锢二十年,乐天知命,澹然自逸。”

9、如水,想平静的水面一样,不起涟漪,不起波澜。

10、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1、(解释):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12、成语: 修心养性

13、到底如何才能活出自己的天命?

14、苦而不言,喜而不语,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5、捋捋膻中穴可宁心解闷

16、(举例造句):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她如今已是心如止水。

17、静坐或站桩是养心的法门

18、(出处):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9、专心致志,深思钻研。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程入闱,砥志研思,以求必售。"

20、膻中穴(两乳之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

五、带有静心的成语

1、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然《孙子兵法》有云:兵战胜,非完胜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也是一种境界

2、对感情的事他一向从容不迫,可见爱得不深。

3、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临危不惧(línwēibùjù)

5、静能养心,故要学会静心。患病的人最忌烦躁,越是烦躁,其心越是不安,心越不安,其脏腑越不和,其病亦越不容易康复。佛家讲,要保持灵台清静;道家讲,静能生定;儒家讲,静能生慧;医家也讲,静者寿,躁者夭。静心,不只是静坐,还包括对世事恬淡自安的态度。

6、人类的文明文化中,文学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明延续文化传承中,故事是最主要的形式。不管是神话、传说还是童话,不管是传记或影视,故事里的人物都通过他们的一个阶段,或者一生作为载体传播着文化与文明。这让我们从一个旁观者的角色看到了人物的命运轨迹。

7、(解释):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8、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通的,当五脏生病时,实际上,它所对应的情绪也肯定受伤不浅。比如说,有的人经常性地头痛、没精神,心里也不舒服。但您如果把头痛治好了,精神自然会好,相应地,心里也会舒畅无比。

9、喜已经是一种福气,喜而不必周知全世界也未尝不是在惜福。

10、举个例子,很多身体消瘦的人,吃了不少补药,都不见效。到医院去检查吧,又查不出什么问题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心里装的事太多了,有事没事去想一些没必要操心的事,分散了心阳。思虑过度容易伤及心血,而心血不足又会影响到脾的运化,造成少食、腹胀、身体乏力等“心脾两虚”的症状。

11、心脏掌控人的情绪。所以,心脏必须先稳定、平和下来,这样人才会长命百岁。《黄帝内经》讲:“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如果心里不平静,人体所有的脏腑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12、忘寝废食(fèiqǐnwàngshí)

13、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大君代天司命,君命即是天命,天命所在,便是条意外的岔路,顺天应命,安知非福?”

14、养心要怡情,不因物喜,不由己悲

15、(童蒙养正)视频之《成语故事》合集

16、(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17、颜回想了想,就笑着说:“我能使老师转忧为喜。”子贡半信半疑。只见颜回拿来一把瑶琴,席地坐在院子中央,抚琴而歌。

18、(拼音):xīnrúzhǐshuǐ

19、心平气和神色自若(拼音)xīnpíngqìhé(释义)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例句)遇事别急躁,咱们还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shénsèzìruò(释义)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20、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