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底无私天地宽演讲稿
1、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心底无私天地宽。人的内心本有良知光明的种子,有追求道德完善的愿望,而其动力则是知耻、悔过之心,这一点内心的光明催人反省和上进。
2、可见,有知识的人,在有知识的同时,还一定要有利他心。当然,作为一个凡夫人,都会有自我的维护和执著,不可能没有,但这种执著不能太大了。白天想着自己,梦里也维护自己,从来不为别人着想,不为社会着想,这样的人,他的生存空间不会广阔;而对他人而言,他的存在,也不一定有价值。
3、只要人心底坦荡无私,人的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人的内心没有什么欲望,正直、无私奉献、心胸宽广,学会包容。那么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美好的,很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4、一落榜就自杀,太不明智了!人生的路有很多啊,不是就这么一条。如果就这么一条,走不过去,也只有一死了。但实际上,这比十字路口要多得多,你这边走不通,可以走那边;那边走不通,换个方向再试试。走不通,其实也不说明别的,只是你的因缘还不具足而已,但出路总归是有的,何必去死呢?
5、对于空性,有人很不理解:“你们佛教天天讲空性,既然是空的,那生活、事业都不用管了?”
6、于是她创立了嫣然天使基金,饶益世人。在做慈善的过程中,也让她明白了:执著“我”是徒然的,越执著越痛苦;而一心利他,天地却比以前宽广多了。
7、什么样的人有价值呢?利他的人有价值。利他的精神让人感动,而我最感动的,就是大乘佛教中的无私利他——没有任何条件地利益一切生命,这才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所在。
8、当然,这是一种境界,不过境界也是培养出来的。如果我们经常观察这个“我”的虚假性,经常思维空性的道理,你会慢慢体会到,我们的确是很渺小的,和广阔的宇宙相比,我们还不如一棵小草。这么微不足道,你发再大的脾气,能伤到谁呢?只能伤到我们自己。
9、(7)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讲:“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10、月称论师在《中观四百论》的注释里讲过一则公案:从前有一个国王,婆罗门通过观察星相,对他说几天后要降一场毒雨,谁饮用了就会疯掉。几天以后,果然下了雨,整个国家的所有臣民喝了这个雨水以后,都疯掉了,只有国王一个人没喝,因而是清醒的。可是因为和大家不一样,大家都认为他是不正常的,说他是个疯子。这样说久了以后,国王不得已,也喝下了毒水,跟他们变成一样了。
11、又举了自己的例子,和曾经被自己参过的李元度,终久还是重归于好,而对始终善待的左宗棠则始终无法关系亲近。人与人之间,或亲近或疏远,有的是利益使然,也有的是不同个性脾气和不同处事态度造成的,洞达人情有利于做事,也让人对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
12、李连杰在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家过亿了,那时他一直在追求怎么享受、怎么更成功,想的也都是自己。但后来他学了佛,开始作起了慈善,当他诚心诚意用大乘理念利益他人、回馈社会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前为自我而努力的一切,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而利他却可以。
13、陶铸(1908年—1969年),原名陶际华,号剑寒,湖南省祁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
14、该来的会来,该到的会到,
15、许多种的人群,都自以为就已经是这种境界的人,可是往往也是这种人,只是表面上很无私,其实心底很狭窄的。通常都在发生了一些患难的时候,就会原形毕露,将自己的真正面目暴露出来。
16、因此,一定要多学。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既然人人都有一个广阔的胸怀,为什么不广泛接受一些学问呢?
17、关注生命的生生世世,这才是佛教的理念。佛教认为,你在学习中所积累的智慧,不仅是这一辈子可以享用,下一辈子乃至生生世世都可以。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于漫长的生命进行培养,在世间的教育中有吗?肯定没有,这一点各位是清楚的。
18、世间上的人很多,世间上的路也很多,不管是谁,也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如果心能稍稍放宽一点,稍稍放下一点我执,烦恼和痛苦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19、做人只要能做到不自欺,首先扪心自问,不感到羞愧,那么做任何事都可以坚持到底并取得成绩。因此,曾国藩要求自己绝不能自欺欺人。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缺点毛病而不自欺,曾国藩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让亲人好友时时督促,请他们及时指出自己的过错;二是记日记,对自己每天的言行进行总结和反省。
20、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二、心底无私天地宽演讲稿500字
1、当然,去除私心也需要一些方法。拜伦·凯迪有一本书叫《一念之转》,很受欢迎。我大概看了一下,里面教人以反躬自问的方式,去除自我的想法,以及对他人的怨恨。
2、曲啸老师是中共中央宣传部调研员,心理学教授。是一位不向命运屈服,用拼搏精神战胜坎坷,蜚声国内外的传奇式人物。
3、他出身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53年,他从辽宁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被打成了“右派”。头顶这个沉重的“帽子”,他到辽宁新民师范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但更大的厄运等待着他,不久,他被开除公职并送劳动教养。直到1965年,被遣送回辽宁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时,他已在嫩江草原当了4年的牧马人。然而,灾难仍旧如影随形。“文革”开始后,他又被“四人帮”一伙以“现行反革命”罪名关进监狱,蒙冤长达22年之久。
4、佛教中最直接的认识,就是人的痛苦——从大的痛苦到微细的内心不平衡,都是源于“我执”。“我执”就是私心,就是对“我”和“我所”(1)的执著,梵语称作“萨迦耶见”
5、所以,还是要接受佛法的教育。有了佛法的教育以后,特别是有了些修养功夫,当你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即使心里有点不舒服,脸色也有点变化,但你只要把平时学的窍诀用上,冷静地反观一下,事情也就不大了。
6、没错;看看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修养;什么度量;是不是君子之量;说说别人;别人也能说说你
7、赠曾志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注:曾志是陶铸的妻子。往事犹如过眼云烟,都忘记吧,心里没有私心,这样人生的天地才宽阔无边。
8、虽然我们都不愿意受苦,都愿意快乐地生活,但命运很少会按着我们的想法去,它往往充满了坎坷、不公和意想不到的痛苦。所以,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痛苦的时候,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尝试着了解痛苦,了解它的根源,以期渐渐地除掉它。
9、在一个洞穴里,长长的通道连着外面的世界,亮光顺着通道照到里面。里面有一群人,他们从小就住在这里,而且像囚犯一样,腿脚和脖子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望着前面的洞壁。
10、对一个学生而言,在学校里的时候,很多学生的思想还算纯洁,可一进入社会,就难免不受到染污了。杜甫说:“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当前的教育和社会状况,不正是这样吗?
11、所以,“我”始终是问题的关键。不论小事大事,小到家庭内部的争吵,大到国家与国家的战争,全都是在对“我”以及“我所”的认同之上,为了维护这个“我”而导致的。有这么一种既有趣也有理的说法:在“我”这个字形中藏着一把兵器——“戈”,有了这把“戈”,既“戈”了别人,又“戈”了自己。因此,只要太过分地执著于“我”,家庭不会快乐融洽,社会不会安宁和谐,乃至整个世界也不会有真正的和平。
12、无私是开朗的,如果你能这样面对生活的每一天,生活就不会因为脸上的阴云、心中的的苦而改变它本来的模样。
13、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持这种观念的人,应该从生命的意义、权益等侧面,作些反省和观察。我们每个人都受过教育,但在你所受的教育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人一旦接受了错误观念,就很难改了,虽然是从正规教育中得来的,但这样的教育对自他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此,即使是习以为常的认识,也有反省的必要,用更高的理念来反省!
14、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当初的铮铮誓言是否还铭记于心,当初的满腔热血是否还滚滚沸腾,当初的纯洁理想是否还坚定不已?这些年,每遇挫折或委屈,抑或骄傲与自豪时,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得到的答案总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心底无私天地宽”!
15、曾国藩一针见血地指出,传闻中关系密切的胡林翼和官文,其实只是敷衍而已,并不是真心相交,官文城府极深,表面上推让,触及到其地盘则必定力争,幸好官文只是为了保自己的官位,没给胡林翼造成很大的麻烦。可以说曾国藩对当时的形势及周围各色人等都洞若观火,他洞达人情而又能宽厚待人。
16、曾国藩举了毛鸿宾和郭嵩焘恩怨的例子。毛鸿宾早年在京城时,看到郭嵩焘的文章很有文采,就想与他结交,后来毛出任湖南巡抚,又屡次请他做幕友;等到毛鸿宾担任两广总督,就保举郭做广东巡抚。本来毛鸿宾对郭嵩焘有恩,但是毛的能力平平,郭到任后,毛以恩人自居,两人又彼此争权,终至由恩生怨。
17、遗忘也是一种快乐遗忘,对痛苦是解脱,对疲惫是宽慰,对自我是一种升华。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把所有成败得失、功名利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牢记在心中,让那些伤心事、烦恼事、无聊事永远萦绕于脑际,在心中烙下永不褪色的印记,那就等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就会活得很苦很累,以至精神委靡,心力交瘁,生命之舟就会在茫茫的大海中迷航,甚至有倾覆的危险。如果我们善于遗忘,把不该记忆的东西统统忘掉,就会感受到心境的愉快和精神的轻松。正像陶铸所说:"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8、比喻里跑出来的那个人,明明见到了真实的东西,为什么里面的人不相信呢?这就是《红楼梦》所谓的“假作真时真亦假”,你把假的当成真的,真的就被掩盖了,说出来也成了假的;“无为有处有还无”,你把无的当成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无的了。
19、所以,在人生的某些时候,还是要思索思索。你没有接触到佛教,那另当别论,但现在已经接触到了,为什么不深入地了解一下呢?像这个“无我”的道理,如果它真的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那为什么不仔细推敲推敲?如果“我”所执著的真的是假象,那为什么不放下呢?……
20、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
三、心底无私天地宽演讲稿三分钟初二学生
1、可是,也有一部分的人,正在向这种境界迈进。处处都是为别人着想,一见到别人有难,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他,哪怕他是一个素不相似的陌生人。
2、然而,如果你想去除这个“我”,那么最好从“让”字开始,因为你要知道,别人对“我”的认同,和我们是一样的。
3、都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4、做人,千万别瞧不起劳动人民,不要认为劳动羞耻,其实土地不脏,汗味不难闻。学会尊重那些似乎生活状况不如你的人,这样才是尊重你自己。要永远体恤那些生活在低层的人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援手,顺手搭他们一把,让他们度过难关,这对于你来说也许是举手之劳,可带给他们的将是终身难忘和对你的无限感激。
5、人的内心没有什么欲望,正直、无私奉献、心胸宽广,学会包容。那么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美好的,很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6、不论喜欢不喜欢,都要面对。
7、当这一利他的理念被再再强化以后,自利的心就淡化了;而自利心越淡,利他的心及行为也会越来越明显……就这样,在增上利他与弱化自我认同的过程中,自身的烦恼和痛苦就日趋减少了。
8、这样反复思考以后,你会了解:其实你的痛苦,多数是源于对“自我”的想法太执著了,而这些只是你的误解或错觉,并不真实。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理解并接纳对方了。
9、当然,信心有很多种,太过盲目的话,就成了迷信。但我认为,我的信心不是迷信。为什么呢?因为我经过了多年的闻思,也对比了古今中外的各类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以我公正的理解来分析,世间方方面面的学问,虽然都有其不共的特点,但是有一点很值得回味:佛陀出世已经2556年了,他的教法,我们只听说后人不断从中发掘出新的奥秘,却没有听说它被谁推翻了。你们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呢?
10、若有受益,随喜点赞分享
11、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12、1926年入黄埔军官学校,同年参加中国地方从事兵运工作。
13、曾国藩处事泰然,由此批评自己的学生李鸿章性子急,遇事缺乏耐性,曾经对幕僚赵烈文提到自己两三年的时间里,被参七次,总是以不变不动来回应,若是李鸿章恐怕没有这样的耐性。曾国藩有一次闲谈时,对赵烈文说自己临事只是一股不怕死的精神,把生死置之度外,刚创办湘军那会儿,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怀疑,非议和诽谤也很多;
14、何必在一些小事上过不去呢?宋朝无门禅师(8)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对一个了无挂碍的人来说,人间处处充满了美好景致。不是吗?
15、重上疆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16、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17、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心底无私天地宽”。
18、那由谁来传承呢?由知识分子。虽然你们现在年轻,也喜欢财富、喜欢名牌、喜欢感情,但当你静下心来,剥开这些虚假的东西想一想:“除了这些,我还需要什么呢?”那时候你会明白,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是心灵的成长。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心获得利益,也为了后人,我们应该把佛教的理念传承下去。
19、1979年,他的历史冤案被彻底平反之后,重新登上高等院校及社会的讲坛,以《心底无私天地宽》、《人生的价值》、《信念的力量》等数十个专题,在国内外作过2000多场演讲报告,他的演讲令人深思、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关注,成为我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演讲家之一。
20、所以,《修心七要》里有个窍诀:你应该把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痛苦,全都归罪于“我执”,而不是他众,只要你能对治了“我执”,你就不再痛苦了。
四、心底无私天地宽演讲稿50字
1、我的同事,一名年青的政工干事邓潮同志。今年年初,被派驻偏远藏区开展为期两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两年,意味着700多个日夜,缺席儿子的成长,加重妻子的负担,切断朋友的联系,这将是多么孤独!我以为,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安排,这个80后的小伙子会争论,会抗拒。然而他没有,在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后,他默默的裹紧行囊,没有太多准备,只在临行前写到:心中信念坚定,没有顾虑和害怕,时光知我,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年华之花。”
2、曾国藩说:“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3、扫除报复之心和嫉妒之念,
4、每个人都是塑造自己的工程师。
5、你们是知识分子,但知识分子同样需要佛法,有了佛法慈悲与智慧的滋润,相信你的人生会更有意义。所以,希望诸位在有生之年里,多多少少了解一下佛法的甚深和广大;如果有了些体验,也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有缘人。
6、为官者,若心底无私,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颁布决策和方针,就用不着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中国政府的反腐昌廉,为什么总不见成效?试问最高执行官有没有真正做到心底无私?仿若真的心底无私,你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带领部下大干一场,干它个天翻地覆,来它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把所有的贪官污吏统统都抓起来,该枪毙的枪毙,该判无期的判无期,最轻的也判他个10年8年的,看以后谁还敢再犯。
7、当然,还有敦煌文化。听说敦煌研究院就在兰州,的确,这样的文化值得研究,也值得传承。
8、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陶铸还曾当选为三届人大代表,二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9、当然,即使你看不到这些,还是有属于你自己的路,何必要钻牛角尖呢?又有什么必要走上绝路呢?
10、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开阔的人生,就一定要培养无私的心地,培养德行。
11、当然,如果一分为二地看,社会中向善的引导还是有的,只不过太少了。你们以后也可以看,让你在思想、行为上学好,让你孝顺父母,让你对社会负责,让你关爱生命,关爱一切人以及动物的教育,有多少?寥寥无几。
12、我很能体会他的忧虑。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当他为自己奋斗,又有点能力的时候,就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不惜破坏一切。就像希特勒,他从前的学习成绩、各方面的修养原本也不错,可是在受了某种思想影响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种族,杀的杀、害的害,而且在他看来,即使杀掉了全人类,也没什么不对的。这就是“利己主义”的危害。
13、以前有很多大学生跟我说:“我毕业以后,一定要帮助别人,除了养家糊口的工作以外,我要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回馈社会……”但事实证明,多数人只是喊喊口号而已,毕业不到一两年,就被世间的浊水染浑了。就像黄河源头的水本来是清的,可是一路流淌下来,渐渐被两边的黄土染黄,当初的“清澈”再也看不到了。
14、可能你们都读过《理想国》。在这里面,柏拉图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他之间的对话,阐明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其中有这么一个“洞穴比喻”:
15、一般人利他是有条件的,我帮助你,同时也希望你回馈,相互之间像是一种交易。可大乘佛教不是这样,它的利他不谈任何条件,只要众生有苦有难,就全力以赴地去帮助、去给予。这才是纯粹的无私和高尚!对我们一般人来讲,也许这有些望尘莫及,但的确是让人景仰。
16、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
17、用教育成就无私心地
18、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章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应该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最早出处。“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应该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当今世界,文章里常常是阳春白雪、天空海阔、高山流水、淡泊明志,但有心胸的人实在不多,人生来似乎就为了一个“争”字,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可争来争去,人活了一辈子,都要奔着一个地方去,生死之局无人可逃,所以佛家讲人的重要一关是要了生死,渡生死河至涅槃岸,但真正能悟到的,看破生死的人却寥寥无几。
19、总的来说,教育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大学生,在完成学校教育以后,还需要接受社会教育。人一旦离开教育,就像树离开水分一样,一定会干枯的。因此,佛教徒认为:活到老,就学到老、修到老。其实大学生也一样,离开校园,并不意味着知识已经学尽,不用再学了,远远不是这样。
20、1969年11月30日,因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冤去世,终年61岁。
五、心底无私天地宽演讲稿 曲啸
1、他走了,他的妻子再也听不到丈夫那温柔的话语;他走了,他的女儿再也触不到父亲那双有力的大手;他走了,他的父母再也看不到儿子微笑的脸庞。可是,他走了,更是感动了全中国,他倒下了,更是凝聚了信仰的能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梦起航,为梦飞翔!
2、而佛教利他的范围,也不仅仅是人类,还涉及到天下所有的生命,对这一切的生命,都要用慈悲心来爱护。怎么爱护呢?没有快乐的生命,给他快乐;感受痛苦的生命,遣除他的痛苦。
3、这个道理很深,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不懂,因为书里没有这些。不过,当我痛苦时会思索:这个痛苦,它是来自于外境?还是心识?如果不是全由外境的话,心的成分就很大了……但当时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痛苦应该跟心有关,后来学了佛法才明白:其实这些都是心里的执著导致的,而且每一个心念,也都与“我执”息息相关。
4、点击上方(改变的力量)快速关注
5、(3)《入行论》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6、感情上的事也是一样的。我去过一些大学,也了解很多大学生在这件事上苦恼。苦恼归苦恼,但你要为了一个人自杀,就不值得了!你喜欢他,他不喜欢你,你的世界变暗了,这个我理解。但黑暗终归会过去的,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像你眼里所看到的,只有他一个人——他不喜欢你,其他的人也都死了,不是这样的。
7、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小乘注重的是自我解脱,通过证得无我,从而远离一切烦恼和痛苦,这种理念和修行,在如今的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是非常兴盛的。大乘佛教虽然也要求对治这个“我”,要求放下对自我的执著,但它首先要求一个修行人的是:你应该把其他生命作为关注的重点,然后在利他心的推动下,进行你的一切修行。
8、刚才说了,痛苦源于“我执”,但这个“我”,以及“我”所执著的一切,是不是真实的呢?不是真实的,只是假象而已。这一点,不仅是佛教理论,就是用世间的方法来看,也是一目了然的。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曲啸老师的一生是捍卫党的利益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淡泊名利的一生;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一生。他铮铮铁骨,坚持真理,奋发不息,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是党的忠诚战士,是人民的杰出演讲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10、一个心底无私的人,不论他走到哪里,他都受欢迎,受人尊重,被人亲迷。他的周围是一片祥和,他的天地是无限宽阔,他的朋友遍天下。他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同样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他真正享受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洒脱。
11、早年的曾国藩觉察到自己与人相处“言多尖刻,惹人厌烦”,又有自傲态度,“好名之意,又自谓比他人高一层”,他通过深刻反省,立志彻底改正,在日记中写道:“前日云,除谨言静坐,无下手处,今忘之耶?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如再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
12、总之,“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你心底无私,生命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为你的心清净,周围的一切也显得格外美丽;因为你满怀慈悲,也就会为身边乃至世间所有的人带来光明!
13、一身正气无媚骨,心底无私天地宽。做人要象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君子谋财取之须有道,见利思义,莫贪昧心钱。要记住: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做,明有刑法相系,暗有鬼神相随。要做到:无贪心,无私心,心存清白真快乐;不寻事,不怕事,事留余地自逍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14、人生中遇到的所有事和人,
15、更何况,我们都还有来世!虽然有些人不关心这件事,“我不相信前世后世”“我不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真理毕竟是真理。
16、如果是物质的话,它或许对我们的这一生、对下一代有一点利益,但利益不大。你们想想,历代的帝王将相算是富极一时了,宅邸、乘骑、眷属、田地……但这些给后人留下了什么?一无所有。而精神财富就不同了,古代的那些好诗词,现在人还在吟诵;儒释道的思想、大德们的教言,千百年来挽救了多少世道人心,其价值,物质财富又怎么比得了呢?
17、1937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即被派往湖北担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创建了鄂中游击区。后来,鄂中游击区和游击队扩大为鄂豫边区和新四军鄂豫挺进队,陶铸担任政治委员。
18、今天的这个话题,用世间的理念解释也可以,但从佛教的意义上入手,可能对你们更有启发。
19、古人说:“君子量大,小人气大。”量大不大、气大不大,问题还是在“我”上面。有了“我”,一点点小的触犯就接受不了,反唇相讥,甚至大发脾气。现在有些人一发脾气就摔盘子——这个我们藏地没有,是不是电视上学来的,反正一吵架就摔东西。但这有什么用呢?根本没有用!这时候你要调的是心,你能试着理解对方,让一让,也就没气了,痛苦也就消失了。
20、所以,作为一所学校,你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分数,更要培养他们的德行,至少让他们知道:不仅要维护自己,也要维护别人;维护别人也就是维护自己。当一个人能这样为别人考虑的时候,他的前途是不用担心的。而且,这个时候他的能力越大,越能给社会带来利益。
六、心底无私天地宽演讲稿
1、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2、但是,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几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当今的社会上,每个人都总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私心。
3、其实,真理也是最实用的学问。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生活中遇着痛苦了,你可以试着分析:这个痛苦,它是不是因为我对自我的执著产生的?而这个“我”,它是不是那么真实呢?佛法里说它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呢?……这样一步一步观察下来,长时间地修习下去,慢慢地你就会减少“我执”,“我执”减少了,最终就会通达“无我”空性。
4、昨天我去了武威县见到了萨迦班智达(6)的遗塔。萨迦班智达是藏传佛教的伟大上师,他在1244年应邀来这里弘法,并于1251年在此示现圆寂。他的遗塔,虽然经历了多次的地震以及毁灭运动,现在仍完好无损。后来我又去拜见了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他也曾在这里住了17年。从这些以及其他佛教圣迹来看,这片土地对佛教的传播,有着相当大的贡献。
5、1929年到1933年,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等职务。在这期间,陶铸出色地组织和指挥了闻名全国的厦门劫狱斗争,先后建立了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的人民武装力量,后来这些部队的一部分编入新四军。
6、意思是:只要人心底坦荡无私,人的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
7、(2)萨迦耶见:执著五蕴假和合之体,思为有真实之我,起我、我所见。
8、人这一生与其有哲学去解释,还不如用生活去实践。人生之路只要用心走过,生命中就会留有清晰的痕迹,而正直的足迹以深刻为美。人生就是一杆称,他能称出你品德的好与坏,正与邪,是与否,公与私,贪与廉,丑与美,错与对的高低标准和正确答案。这些都是由实践来证明,实践会对你做出公正的评价。
9、所以,我并不是在偏袒佛教,因为皈依了佛门、穿了这身衣服、学习了佛法,就维护佛教,说自己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不是这样。只要各位也作过同样的对比,相信你也会有同样的信心,而且会同样地相信:在21世纪,在物质文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突破和进步的今天,要让人类思想进入善的轨道,一定要到东方的佛教思想中寻求启迪!
10、往事如过眼云烟我都已忘却,人的心底坦荡无私,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
11、当然,这可能跟舆论导向也有关。很多媒体不是要把人引向善的方面,而是想方设法让人关注那些吸引人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值不值得你关注呢?值不值得你追求呢?如果一上来不看清楚,辛辛苦苦追求了一辈子,结果得到了一些没有真实意义的东西,不是虚度此生了吗?
12、许多种的人群,都自以为就已经是这种境界的人,可是往往也是这种人,只是表面上很无私,其实心底很狭窄的。通常都在发生了一些患难的时候,就会原形毕露,将自己的真正面目暴露出来。
13、曾国藩以一介书生,领兵打仗,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出将入相,可谓功勋卓著。可是他多次感叹道:“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天意恒居十分之七。”这些话语重心长,却不是什么宿命论,而是阅世至深,深知做事之不易,“尽人事,听天命”,不是过来人,难以体会其中真意。
14、1933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在上海被国民政府逮捕。在被监禁的四年期间,陶铸团结和鼓舞被囚战友,同敌人不断地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5、(8)黄龙慧开世称为无门禅师。
16、(4)《入中论》云:“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
17、1940年到延安,先后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平津战役中,陶铸化装进入北平同傅作义将军谈判。以后又担负了改编起义部队以及组织和领导南下工作团的工作。
18、王菲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唇疾,她为此非常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在世人面前展现她的孩子,并为此纠结了很长时间。后来她受了佛教的启发,推己及人地想到:我自己孩子的痛苦,去国外做个手术就去除了;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有着同样的痛苦,很多母亲在为自己的孩子难过,得不到治疗的话,一生就只有伴随着这种命运了。
19、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理想,有的人理想绽放在茵茵绿场,有的人理想绽放在三尺讲堂...而我,愿将人生最美好的信仰,献给我钟爱的蓝天事业,做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共产党员。
20、但不管怎么样,即使大家普遍失去了有价值的观念,我们还是要追求真理。真理有时候是显得比较神秘,像佛教,像各种古老的智慧,但这不应该妨碍我们的兴趣。在座的很多是硕士、博士,大家学习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寻求真理吗?既然如此,我们怎么甘心几十年吃吃喝喝地过一辈子?
1、再有,即使是真心要帮助别人,也得在自己的生活情况允许下才可能帮助,不可能自己饭也不吃,就去帮助别人,这种所谓的帮助就会转化为了一种逞强的表现,自己都顾不上自己,就更别说顾上别人了。
2、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
3、“我执”是一切痛苦的因
4、通达了空性,你才能真正铸就“无私”的基石。
5、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6、这是真正的秘诀!你把自己放下了,唯一想着别人,可能起初稍微难一点,但串习久了以后,你会感觉到,这种恒时为别人着想的状态,实在是最快乐、最放松的心境。你们也试试看,当你在生活中感觉苦恼的时候,把视线从自己的那点儿事上移开,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为别人做点什么,这个时候你再看看,“我”的感觉是不是变小了?痛苦、烦恼是不是减少了?
7、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8、我们知道,学校是知识分子的群体。是知识分子,就应该重视知识,一旦知识分子谈论的全是金钱,全是世间无聊的话题,那这个学校、这个群体,就只剩下形象了。就像我在寺院里常讲的:寺院是佛教知识分子的群体,如果这一群体不重视佛教的研究和修学,即使寺院的建筑再金碧辉煌,也只是个外壳而已,因为在它的里面,不存在佛法这一核心。
9、为民者,若心底无私,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人诚实,与同事、朋友都能以诚相待,坦荡相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交朋接友,不要老想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而是要考虑到自己应该为别人付出什么。
10、比如,当一个你喜欢的人背叛了你,做了对不起你的事,那你就要反问自己:“那是真的吗?”“你肯定他不喜欢你吗?”如果你肯定的话,就再问:“当你持有‘他不喜欢你’的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没有那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11、>不是出自曲啸,而是出自陶铸给他是妻子曾志的离别诗,原诗如下:赠曾志陶铸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曲啸的>全文,我暂时从网上没有查到,查到之后,我会马上贴出来。
12、前段时间的一个研讨会上,北大一位教授说,现在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说这种人一旦掌权,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7)
13、还有这样的一种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看到别人在做,就用各种手段,各种途径,打击别人。他们通常会说那些乐于助人的人没事找事干,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或是说人家帮助别人仅仅是为了出出风头而已……这些人是最可耻的!
14、对待家人和亲人也应该做到心底无私,不要一天到晚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做人要学会感恩,学会怜悯和同情,对生活条件比你差的人要大度、要慷概、要馈赠;对那些比你生活的好的人,不要巴结,要不卑不亢,存几份天真童心,对朋友保持一些侠义之情。
15、注释:曾志,是陶铸的妻子。
16、用善良、爱心感染生活,感染人生!
17、(1)我所:是指为我所有、我所属的观念。
18、曾国藩说:“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
19、因此,一个老师的心里应该装着知识,不应该全是金钱、地位和竞争;一个学生的心里也应该装着知识,不应该全是乱七八糟、无意义的事,而且,这些知识也应该为利他心所摄持。如果老师没有利他心,学生也没有利他心,人类的方向又在哪里呢?是不是很悲哀、很可怕?
20、“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只是一段旅程而已,这段旅程是否美妙,是否有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自身心灵的感悟和观照,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如果总想着不如意,那一生过的就黯淡无光。内心光明,就是每个人都能由此内心光明启发而去修身、做事,锤炼真实的性灵,如此世界才是绚丽多彩的,良善和谐的,我们的短暂人生才是美好从容的。
1、而且,一个人能有多少财富,主要看福报。有的人再怎么精勤,如果没有前世的福报,也拥有不了很多;而有的人,即使他不太勤勉于这些,也会富足。因此,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德行。其实人活着的意义,不是看你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是看你是否能利益他人;再开阔一点说,就是看你是否能利益一切的众生,而且是生生世世。
2、以佛教思想铸就“无私”基石
3、1989年5月,我在吉林市参加由团中央举办的“在望杯”全国演讲大赛时,曲啸老师担任大赛的首席评委。于是,我冒昧的向他拜师求教,当他得知我来自毛主席的家乡时,连声说道: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好山好水,好地方。并不厌其烦为我的演讲点评辅导,毫无一点演讲泰斗的架子,就像我学生时代的班主任一样和蔼可亲。
4、例如,每个母亲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哪怕些许的私心,每一个母亲都会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说,母爱对于孩子来说是无私的,可是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母爱便是自私的了。
5、1982年,他被任命为辽宁省营口市教育学院副院长。1985年,他从辽宁调往北京,成了中宣部局级调研员。
6、其实,佛教对万事万物都有描述,器世界也好、有情世界也好,方方面面的学问这里面都有。只要你来学,一定会受益的,对此我很有信心。
7、1985年,当我第一次看了曲啸老师的演讲录像报告后,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演讲充满了人格的魅力,恰似那进军的号角,高昂的战歌,给听众以奋进的力量、信心和勇气。
8、在他们身后远处的上方有一堆火,就在火光和他们之间的这个位置上,洞外上方有一条路。沿着路边筑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些人举着各种器物,做着各种动作,而影像就投进洞里,呈现在洞壁上。
9、可能有人会说:“如果只是我一个人执著有‘我’,也许是我错了,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执著有‘我’,难道都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