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节日【唯美文案116句】

2023-07-02 10:04:19 0 59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节日

1、通读全诗,你觉得哪一句与题意最为切合?(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佳节”指的就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思亲”意思同“忆山东兄弟”一样)“倍”如何理解?(加倍)为什么王维的思念之情会分外浓郁呢?

2、揭题释疑难,初感诗意

3、《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美丽又凄迷的江南春雨图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现了作者在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

5、他们头上都插了茱萸,却发觉少了我一人。

6、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7、按照诗句来画,每句诗都有他的意境,理解他的意思,想象他的意境,这样就可以画出来了。(愿你给个好评哟~~)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9、此图写赏菊之悠然。图中远山峻峭,溪水泛波,正将文人隐士清闲而超脱的生活勾画得淋漓尽致。两位高士坐于石上赏菊言谈,乐在其中,小童穿梭期间,动静相宜,观画者从赏菊人之乐便能窥见菊花之美,是一幅难得的“寓景于情”的赏菊佳作。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11、B.看花灯、吃汤圆、迎紫姑

12、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一个人独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出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一个人独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14、独自在他乡作为异地的客人,

15、将第1次磨课的教案整理和自己的反思写出来。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18、(1)生字讲解。“兄”的甲骨文是由口和一个站立的人组成。古时候兄长可以随时命令弟弟去干这个,干那个,所以在人形上突出大嘴巴来表示兄长的威严。

19、(4)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2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老家的弟兄们头上插着茱萸去登高,唯独少着作者本人,更加体现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节日

1、(1)交流“忆思”学生交流。(板书:登高、插茱萸)教师补充:在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还有插茱萸的风俗,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2、✦遥知:远远推想。✦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3、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4、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5、知识点3:“兄弟”在这里泛指所有的亲人。

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7、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写得是重阳节;习俗有登高赏秋、放纸鸢、吃重阳糕、祭祖、赏菊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9、这种思念是相互的,离开家乡的游子们“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乡的亲人们也是一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古诗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12、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写得是重阳节;习俗有登高赏秋、放纸鸢、吃重阳糕、祭祖、赏菊等。

14、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人皆携带茱萸是否发觉少我一人。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16、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7、我决定在打磨中逐步实践自己的想法。且磨且进步。

18、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19、九月九日重阳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其风俗有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风俗是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0、(3)诵读传情。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的情感如同瀑布一样宣泄而出,那么后两句怎如同小溪般缠绵悱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节日是什么

1、朋友们,你知道王维的这首诗是关于哪个节日的吗?

2、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3、✦佳节:美好的节日。✦倍:加倍,更加。

4、(2)熟读背诵。多读几遍,试着将古诗背诵积累下来。

5、过去的人们用的是农历,也称阴历,爱把“二月初二”简称为“二月二”,“三月初三”简称为“三月三”,以此类推,“九月初九”简称为“九月九”,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里,就用了习惯用法“九月初九”简称了“九月九”,而“日”是指“日子”。

6、移座就菊丛,糕酒前罗列。——白居易《九日登西原宴望》

7、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8、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9、知识点1: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易经》里面称9为阳数,两个9重合就是重阳节。

10、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

11、九月九是全国老年人的节日,叫重阳节也是我们山东人比较重视的一个老人节日。是老人每年的比过节日,也是老人们自己最重视的一个节日,是老人每年聚会游玩的节曰,也是儿女们每年孝敬老人们的节日,也是每年九月九共同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的曰子。

12、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16、每晚9:00群内公布习题答案及解析。

17、却把牵挂我们的父母遗忘。

18、据现存史料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19、答案:“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首诗表达的不是诗人快乐的心情。因为“身闲不睹中兴盛”,当时的李商隐仕途不顺,被贬出帝都,没法亲眼目睹长安城的热闹景象,因此心情并不快乐。

20、(2)了解背景。据资料记载,王维创作这首诗时年仅十七岁。为何他小小年纪就“独在异乡为异客”了呢?(课件出示资料: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年少有为的他十五岁就独自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客游,谋取功名)通过资料,你对这几个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了吗?(这里的“独”指的是独自一人;长安和洛阳对于他而言就是“异乡”,也就是他乡;身处异乡的王维在诗中称自己为“异客”)

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的是哪个节日

1、解析:唐代宵禁制度在正月十五开放。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一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的是: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远在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中亲人的情景。

3、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思念之情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板块二:聚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赵立新、康震、阿云嘎)

6、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

9、作者王维大唐最佛系诗人,写诗时情意绵绵,最后皈依佛门,孤独终老。

10、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11、自己整个人的教态有教师的语言也不是很满意,感觉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

12、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描写传统节日的诗歌,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还能带着我们穿越时光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收集积累相关的诗,相信我们会为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而自豪。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身在异地每到节假日就非常想念家乡,知道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我。

14、学生交流,教师补充: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还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5、《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16、知识点2:题目中的山东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山东省,因为王维的家乡在华山以东,应读“huà”华山所以这里把他的家乡叫做山东。

17、前两句写诗人思念故乡的亲人,后两句主要写故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要带着茱萸做的袋子,据说可以避灾。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在遥远的地方想,那些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都带着茱萸去登山,一定也会在登上高山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我呀!诗人可能经常在九月九日和兄弟们登山,也知道他们在重阳节会登哪座山。所以才会说“遥知”。也说明他们心里是相同的。我在过节的时候倍加想念亲人,亲人们也一定在加倍的想我。

18、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19、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知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20、独字是我们要掌握的生字。我们观察下这个字的结构,发现他的左边是反犬旁。犬类经常为了争吃的而打斗,败者逃走,胜者独食,所以有独自、孤独的意思。

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什么节日

1、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2、A.赏月、看花灯、迎紫姑

3、(3)知晓时间。“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的九月初也就是重阳节。有同学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能上来进行介绍吗?(农历九月初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就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节日是重阳节诗中提到的两个节日风俗是:登高和插茱萸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有现存文献记载的最早见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7、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8、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成为望乡台。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始于东汉,传说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11、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12、重阳节自古就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赏菊、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13、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14、历经近一个月的锤炼,终于能够用一种很满意的感觉来完成这节研究课。感觉这是工作近九年以来,最痛苦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次磨课。感觉自己整个人的状态随着磨课起起伏伏。让我开心的是最终的呈现结果是让我满意的,自己很开心,很享受这样的过称。

15、(3)归纳小结。诗人在思念亲人的活动。这更富多彩,情趣盎然的节日习俗令诗人“倍思亲”

16、王维这首诗,读起来亲切,本诗真切地表达了常人共有的思乡情感,“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千古绝唱,千古流传。

17、(2)了解习俗。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呢?不妨去诗句里找一找。(课件出示诗句)

18、我遥想兄弟们今天也一定登上高处,

19、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冽,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20、欣赏视频,诵读积累。

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节日

1、是登高和插茱萸两个节日风俗。原文如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3、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4、随着日历一天天被撕下来,距离正式讲课的日子很近了,整个人越发的焦虑。尤其是自己不太擅长的古诗。开始的备课思路是遵循常规的思路,后来在反复的琢磨之后发现这首古诗其实很多孩子自己读一读就能理解,但是由于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不熟悉并不能深刻地理解深邃内涵。感觉自己内心有很多想法,但是没有办法将这些想法转化成有效的教学。

5、因为他们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6、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7、《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饮菊花酒

8、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前两句写自己独自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日夜思念着故乡和亲人,每逢佳节来临,孤独的感觉更加深刻,思乡怀亲之情也会倍加铭心刻骨。这里所说的“佳节”,虽然泛指一般的美好节日,但更是为本诗所写的“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作铺垫。后两句写重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古来就有登高饮酒、佩插茱萸的风俗。而今,诗人想象着兄弟们成群结伴、登高饮酒的情景,同时他也设想因为自己无法亲临盛会,共享欢乐,兄弟们也会感到一种无法团聚的缺憾。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9、我们经常在古诗中看到山东,山西,河北等,其实和现在同样名称的几个省份没有直接关系。“山”指的是某座山,“河”也是指某条河,比如,今天我们这首诗的山,就是指华山。王维想家,是想起了在华山东边的兄弟。

10、这首诗是唐代天才诗人王维在十七岁时所作。意思是说“我”独自远游他乡,在他乡被人视为不是本地人的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更加倍地激起我的思乡之情;今天是“九月九”佳节,“我”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每位只弟都头插朱萸,却单单没有“我”,少了一位思念你们的兄弟。

11、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12、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13、饮菊酒: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14、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15、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16、(1)对比体会。重阳佳节,亲人们都团圆相聚,王维却孤独无依。你觉得诗中的“佳节”仅仅指代重阳佳节吗?我们来看看佳这个字,左边像一个侧身站着的人,表示人的姿态美。右边是圭字,圭是美观洁白的玉,表示样子美好。所以佳本义是美好。佳节就是指美好的节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