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方言俏皮话
1、冷,你们就坐近一点,听见没有?
2、欧洲人口中的“方言(Dialect)”是一个语言学概念,指的是十八世纪后开始普遍称呼的位于“语言(language)”下一级的“方言”,它根据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发音、词汇、语法)划分出语系(family)、语族、语支和语言,位于语言下的则是方言,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汉语方言”翻译成英文则是“VarietiesofChinese”。
3、Q:为什么想做“汉字造梦”?
4、八月的石榴——满脑红点子。
5、“乡野黄梅”自媒体欢迎投稿文学.书法.摄影.绘画.教育.情感
6、背锄头进庙门——挖神(讥讽、挖苦)
7、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8、黄梅话即黄梅县本地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梅本地方言也有差异,主要可分为上乡话和下乡话。
9、熊出没:这个眼子我就不想说了
10、(剧情)马铎乍富,对人十分刻薄势利,曾将女儿许配穷书生张大洪。突发横财后,嫌贫爱富,意欲退婚另图高门,遂派长工葛麻前去游说。葛麻是正直、热心肠的青年,听说马铎叫他找张大洪来逼写退婚字据,当面应承下来,思忖如何计赚这个为富不仁的家伙。其实,张大洪是葛麻的表弟,为人忠厚老实,遭遇逼写退婚,必定一筹莫展。葛麻决心帮助表弟,为张大洪想出办法。张大洪到马家,葛麻在侧见机行事。他十分机灵地让马铎送张大洪一件新衣裳和20两足银,还假装帮马铎打张大洪,而拳头却落在马铎身上。葛麻凭着他的机警、聪慧和口齿伶俐,使马铎无法逼张大洪写退婚字据。随后,葛麻又到后花园,巧妙地探出马小姐的心事,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11、A:我希望“汉字造梦”不是实现我一个人的梦想,而是实现全民的梦想。简单来说就是1000个人收藏我1000副作品,每幅作品1000元,每幅作品都会跟着我到五个国家做展览,展览结束后收藏人除了得到买到的作品和衍生品,还会得到一本关于展览全记录的书籍。其实“文字造梦”不仅仅是得到一副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推广的行为,是一种行为艺术。
12、大花脸的胡子——假的。
13、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方言武汉话:炸坝!谐音咋把!原意指打麻将最后一把,运气好赢了钱的人自摸胡牌,三家逃跑不给钱!说:(炸坝)的俏皮话!后泛指赖皮,不给钱的不光彩手段!武汉话:甩弹子!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算话,放别人鸽子,让别人跑冤枉路,做冤枉事的不光彩行为!武汉话:烫条!形容一个人到了关键时候,畏手畏脚,胆怯,临阵退缩,逃跑的不光彩行为!武汉话打挑瓜是全裸的意思,“挑”读3声。
14、我要用刘力恒的一幅作品结束这篇文章,
15、鞋铺里失火——丢楦头(揭底)
16、就是这样~喵~(猜猜出自哪里,私信个斑马有神秘大奖哦~)
17、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
18、八十岁学小旦——难为情。
19、打赤巴(赤裸上半身,多用于男性)
20、离家乡距离越远,越觉得乡音格外亲近。
二、武汉搞笑方言
1、对,刘力恒就是那个把武汉话
2、方言(英文:topolect、dialect)一词最早出自汉扬雄(前53—18)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方言”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Topolect)”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Vernacular)”、“土话”或“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3、以下是方言的相关介绍:
4、《葛麻》一剧于1952年获得了全国首届戏曲观摩会的剧本奖和表演奖;1956年又由上海天马制片厂拍摄成艺术影片而享誉全国,因熊剑啸的表演,又兴起了“葛麻风”。该剧通过对民俗与地缘感情的提炼,虚实兼顾地以“平民风格”表现民众耳熟能详的“小人物形象”,使楚剧此后生产出“葛麻”风格系列的艺术精品,呈放射状地进行着传播,譬如上海戏剧学院将《葛麻》、《打豆腐》等戏,当作了表演必修课,并连续多年列入教学大纲;又如日本著名的齿轮座剧团,亦将上述剧目翻译成日语,在日本各地进行巡回演出。
5、笑到最后反而满满的都是回忆
6、浮子(毛巾\抹布等)
7、撕名牌:莫摔到了啊吖们,这个还是小心点为好~虽然个斑马也喜欢玩!
8、5月16日11:00截止
9、叫化子把得米压死了——自讨的
10、拿草帽当锅盖——乱扣帽子。
11、记得当年武汉话剧院的周锦堂和尹北琛等人参加全国的小品大赛,开始是用地道的武汉话演出,获得一致好评。可等到上了“春晚”却改成了“武汉普通话”。当然是要照顾广大的全国观众,但节目中武汉话的“包袱”和“段子”却失去了原汁原味,让节目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
12、你起码都可以活到九十九
13、萝卜丁咽酒——烦了(味辣不美)
14、骑饭的sí候咧,阔以cūi哈子
15、武汉人称吃早饭为“过早”,他们几乎不自己做早餐吃,出门“过早”是一种深厚的地方习惯。“过早”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清代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中,那时人们为了早早到汉口赶集,总是在路上买着吃。时至今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人们工作、学习的场所与居住区距离的增大,这种“过早”的习俗呈增强的趋势。
16、买干鱼放生——不晓得死活
17、本文已收录入《汉口记忆》系列随笔专辑中,其他已发表文章请移步到专辑中点击阅读!
18、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19、在农村,不用说按照村庄乡镇,就是隔着一条河、隔着一道山梁,方言就有所区别,此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而在城市里这个区别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武汉这个被长江和汉水天然隔开的三个“镇”的特殊格局之下,就变得更加明显了。
20、记得2002年和几个同学携家带口去南京游玩,正伟夫妻带着女儿凯瑟琳也从澳洲回来,当时尚在空军服役的周凯同学全程热情接待。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在澳洲出生长大的凯瑟琳,她一开口,居然一口纯正的武汉话,让人大吃一惊。仔细听来,她基本能够表达出意思,只是在不太确定时候,才会夹杂着几个英语单词。然而同行的其他几个孩子、包括在武汉出生长大的孩子,却都不会说武汉话,好在这几个孩子还能听得懂武汉话,小朋友之间才能勉强交流下去。来年再见到凯瑟琳,她却改口说了一口普通话,不会说武汉话了。正伟说,自从南京回去之后,她就不再说武汉话,改说普通话了,大概是在和说普通话的几个小朋友短暂的接触中感到了不适,或者是认为听得懂普通话的人更多吧。
三、武汉话方言大全语音
1、“拐子”这个词在武汉有个特殊的义项,就是老大,引申为头目。是谑称,而非正规名称。出自《荒煤短篇小说选》。此义来源于洪帮隐语。《海底》第三章:“老大——拐子。老二——来子。老三——香炉脚子。”而在日常生活中,“拐子”的意思是拐骗人或物的犯人,是拐骗的引申义。
2、河北的献县有个关于方言的笑话:一个外国人来到这里.清晨.出来散步看见一个人在路边整理自行车.这边来了一个老太太.问这个修自行车的人:“顾得莫呢?”(意为.你在做什么)此老外大吃一惊.想不到英语已经深入到了中国农村..这么大年纪的老太太都会用英语问早上好?
3、谈情说爱,靠的是用语言来“谈”来“说”。武汉话里少有你侬我侬的甜言蜜语,一大堆情话用武汉话说出来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直率又粗犷的发音还可能会把对方吓一跳。即便是艰难地说出口了,自己听了也会觉得有点词不达意,着实难以体现和表达出来心中那份甜蜜和温柔。如果你不信,可以尝试用武汉话说一句“我爱你”,怎么说、怎么听都会觉得有点别扭,还会觉得有点搞笑。难于表达也导致了说一口武汉话的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常常处于劣势,而那些能够脱口而出武汉方言的情话者通常都会被视作为“爱情骗子”。
4、里今天cī稀饭过足瘾,à
5、exo之黄子韬就是帅就是任性
6、老鼠掉得面缸里——糊嘴
7、大概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汉语拼音,算是正式学习了普通话,在搞明白了声母韵母声调之类的基础知识,才知道武汉话基本上是没有“翘舌音”的,仔细一琢磨,发现武汉说话都是“直舌头”,舌尖就不会卷,zh、ch、sh和z、c、s不分。还有就是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这就成了不仅舌尖不会卷,舌头后部也不会抬高,还是归结到了“直舌头”上面来了。学了普通话,也只是在读课文的时候使用,老师上课大都是说武汉话。偶尔碰到了说一口外地话的老师,特别是周边地区的方言,且不说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独特的口音肯定会遭到我们这些学生暗地里的模仿,继而还会产生一丝“鄙视”的情绪,而我们平时说话还是一口的武汉话,依然是直舌头。
8、点击底部右边蓝色“☸”进入“在看”,评论留言!
9、老几(=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10、整体活动将覆盖全市14个行政区,包括启动仪式、14场社区趣味体育运动会、1场总决赛暨嘉年华,共计15场活动。本次活动的全部比赛项目,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而是以培养市民体育兴趣、提高运动素养、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趣味体育运动项目。项目设置以武汉方言俚语及俏皮话命名,将趣味健身项目推广到社区,引领健身文化新风潮。
11、一方的水土养一方的人,一地的方言也体现着一地人的性格。脱离了现实的环境去批判他人是没有道理的。纵然是骂人的词语,在武汉人听来也是分外的亲切,因为这里面已经不是一种外人所理解的鄙视和责难,反而是一种亲近一种快意和爽朗。我建议你可以去搜索一下易中天的《读城记》,里面有一篇专门讲武汉的,你可以仔细阅读和深刻体会一下。
12、Q:师傅,这树上是什么东西啊
13、现在武汉人常说的拐子是哥哥的意思。拐子——这个词在武汉有个特殊的义项,就是老大,引申为头目。是谑称,而非正规名称。《荒煤短篇小说选》有用例。此义来源于洪帮隐语。据《海底》第三章:“老大——拐子。老二——来子。老三——香炉脚子。”
14、小伢小伢你莫哭床底下还有你大姑你大姑脖子粗越看越像老母猪
15、据说,明朝初年,金陵富可敌国的沈万三的儿子沈少三登上黄 鹤楼游玩。感觉无聊,看到楼下江上有一 些打渔的小船,心生一念,就叫下人抬来 一箱子金箔。沈少三抓了一把金箔往江中抛去。船上的人们看到天上降金箔,争相 划过来抢接。结果船碰船,有的小船被撞 翻,有人落水了,大喊“救命”,可是其 他人都在抢金箔,哪里顾得上救人,江边 乱成一片。沈少三在楼上看戏一般,拍手大笑, 又向楼下洒金箔。旁边一游人劝告他: “你不要站在黄鹤楼上看翻船,见死不救 啊! ”沈少三答道:“死几庶民算什么, 一人补偿纹银二百两。”言罢,拂袖而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歇后语“黄 鹤楼上看翻船——幸灾乐祸”,比喻在别 人遇到灾祸的时候感到高兴。
16、Q:你觉得武汉这个城市怎么样?
17、简短的开幕仪式后,云天社区的国际友人居民代表、下沉党员代表、社区工作人员代表、“两新”组织代表等60人组成的六支代表队进行了首场社区趣味体育运动会的比拼。本届社区趣味体育运动会最大的亮点就是一整套用武汉方言和俚语命名的趣味运动项目。“扯皮拉筋”、“信邪”、“翻跷”、“带一脚”、“起篓子”等耳熟能详的武汉话在现场用趣味运动的方式进行了全新诠释。
18、吃饭的时候呢,可以吹一下牛
19、工作之间啊,有些游客提出的什么问题
20、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
四、武汉方言俏皮话大全
1、是说唦(=表示赞同)
2、昨日你家发大水你爸变成老乌龟你妈变成鸟满天飞......
3、头顶上生疮,脚底下流脓——坏透了。
4、你滴(的)头像皮球,一脚踢到黄鹤楼,黄鹤楼冒得(没有)灯,一脚踢到粑粑坑(屎坑)
5、XXX的头像皮球一脚踢到黄鹤楼黄鹤楼卖皮球卖的就是XXX的头
6、大长车开进小巷里——转不了弯。
7、我们奏liǎo嘈举要zòu槽引fòng
8、lěn,里们就坐拢一diě,听见没有?
9、你就可以活到一百一十九
10、武汉方言“咵天”是聊天,闲谈的意思;武汉话,属西南官话武天片,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老城区的方言。包括武昌地区北至积玉桥,南到武泰闸,东至宝通寺,西临长江以司门口为核心的地区以及汉口铁路内城区和汉阳鹦鹉大道建港以北,汉阳大道七里庙以东片区。
11、普通话需要大力推广,但方言也不能任其消亡。我想象着,每个外出打拼的黄梅人,年老时叶落归根,依旧乡音无改;想象着来黄梅的外地人,仍饶有兴趣地学几句黄梅话;想象着时代更迭,而黄梅话依旧能在黄梅的土地上持久流传。
12、大学在武汉读的。虽然黄梅和武汉同属一省,但语言上属于不同的方言片区。黄梅话更接近东边的安徽方言。即便如此,武汉话里的一些词或句子,听起来仍觉亲切无比。
13、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14、为什么本期会选择这个话题,第一为了缅怀下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第二感叹下现在小呀们真“造业”(可怜)
15、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16、黄梅话难学,是对于母语不是黄梅话的人而言的。我总结了一下,如果小时候没说过黄梅话,想学好黄梅话,有三大关要过。
17、竹篮打水——一场空。
18、老亲爷(=岳父大人)
19、夫妻俩吵嘴——常有的事。
20、庐(lou)山升龙霸,qiangjian雅典娜
五、正宗武汉话方言
1、癞克麻打呵欠——好大口气
2、记得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们去了十堰市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搞课程实习。五一节休息,我们全班同学去了武当山旅游。在武当山的南岩附近,看到几个卖土特产和小纪念品的老乡在摆“地摊”,于是我们一起去老乡的摊子前,想买点纪念品回去。大概是因为在外地,怕老乡听不懂武汉话,刘同学用“汉普”问道:“这个几多钱?”。老乡:“.……”。“那个几多钱?”。老乡:“.……”。见老乡不言语,刘同学有点急了,指着老乡摊子上的所有东西,问道:“一起把连几多钱?”。老乡:“.……”。“一起把连”算是武汉正宗的方言,大意是“总共”,当地老乡自然听不懂了,何况刘同学本来在说武汉话的时候就带有浓重的“黄陂”腔,加上非标准的“汉普”,我们在旁边听到后都捧腹大笑。
3、炉子靠水缸——你热我不热
4、半路上出家——从头学起。
5、南郭先生吹竽——不会装会。
6、空中布袋——装疯。
7、欢迎向我们投稿,投稿邮箱:
8、伏天的阵雨——来得猛,去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