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谪的诗(100句)

2023-05-17 08:00:18 0 59

一、苏轼被贬谪的诗

1、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3、在艰难的处境中,在险恶的环境中,他说这里水好,鱼肯定美味;这里山好,感觉闻到了笋子的香味。

4、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5、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6、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8、当苏轼兄弟重返京师时,已是神宗熙宁二年(1069),整个国家都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浪潮之中。苏轼被任为杭州通判,直至乌台诗案,历知密州、徐州、湖州。此十年时光,可以称为苏轼生平及创作的第二个时期。

9、被贬黄州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10、其以诗之音节、气势入词。

11、转自:《文史知识》2017年第2期

12、一扫过去词坛上轻柔绮丽、缠绵悱恻的婉约之风,代之以纵横捭阖,意境博大的豪迈气象。

13、此诗是苏轼1079年(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被押赴台狱勘问(即“乌台诗案”),十二月二十八日获释出狱,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第二年正月初一离开京师,二月一日至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随僧蔬食。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

14、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15、苏轼对他的变法又予以否定,故苏轼又一次被流放,这之后,苏轼也没有一直如此,当司马光的变法又不符合时代发展时,苏轼的罪名轻了,这时的苏轼又被召回朝廷,做了翰林。

16、下片“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便是苏轼直抒胸臆,抒发内心的孤独。意思是说:苏轼深陷孤寂的环境中,突然惊起回过头看,但没有人能够理解苏轼孤独的心。也就是意味着,苏轼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怎么回顾,看到的只是更多的孤独。普通人世无知音,都会孤苦难耐,何况是苏轼这样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人呢。

17、“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较工拙?”这样的称赞,怕是只能用在苏轼身上吧。在文章方面,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著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18、半醒半醉问借黎,竹刺藤捎号号迷。

1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0、苏轼把这里的“闻好语”解释为听到百姓对少年天子的夸奖。如此就算贾易等人再寻章摘句、捕风捉影也只能是枉费心机。

二、苏轼被贬写的诗词

1、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x0d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x0d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

2、苏轼说,如果这些人是天上的神仙,则不敢知道,如果也是人,为什么不能了解?

3、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4、译文: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为谋生糊口到处奔忙,等老了发现这一生的事业很荒唐。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5、如果仅限于“入乎其内”的抒写人生的苦闷,苏轼也就不成为令人发出会心微笑的“东坡老”。

6、请问处女第一次到底出不出血?——不一定,我就没有,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出血情况也不一样,有些人在阴道内出血,但表面是看不出来得,所以就认为是没出血,表面现象是这样,实际是出血了,所谓的不出血是出血量少而且在阴道内出血。我一个朋友第一次就出了好大一滩血,所以是因人而异的。有没有第一次没出,而后几次出的这样问题??肯定有,第一次没出,意思也是我说的,少量阴道内出血看不见,第二次第三次还有可能出,因人而异,因为有些人处女膜比较厚。现在医学不是有个什么修复处女膜的这个方法吗??——是,有这种方法的。这个方法跟正常的处女出的血是否一样???——是,一样的。收起

7、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8、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9、当然,最感人的还是东坡与黄州等地的父老乡亲之间的亲密情谊。东坡未遭贬谪时,不管是在汴京街头前呼后拥的“苏学士”,还是在杭州西湖吟风弄月的“苏使君”,那些平头百姓都只能远远地观看。即使当东坡轻车简从地下乡劝农时,那些“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的村姑们也绝不敢挨上前去与东坡说话。是贬谪落难使东坡来到百姓中间,从而结交了许多平民朋友。那些善良质朴的普通百姓出于对忠而被贬的忠臣的同情,也出于对才学盖世的名士的仰慕,纷纷向素昧平生的东坡伸出援助之手。百姓们虽然没有任何权力或充足的财力来帮助东坡,但即使只是一句主持公道的话语,或是一个表示同情的眼神,也使东坡深为感动,因为那都是出于至诚的心灵交流。

10、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11、最后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即遭遇不幸的孤鸿,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却不肯栖息,最后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这里遭遇不幸的“孤鸿”,实际上就是遭遇贬谪的苏轼。所以这里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孤鸿的心理活动,其实就是苏轼内心的种种感受。即内心的孤独和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12、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

13、苏轼的生平与创作可以按以下两个时期来阐述:

14、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15、这首《自题金山画像》作于苏轼去世前两个月,是其最后的诗作,也是苏轼一生的写照。

16、然而诗无达诂,苏轼若是照此如实解释,还是会被御史台人攻讦,毕竟是神宗去世不久,全国哀悼,你却心情如此大好,终是不妥。而且要知道这些人是最擅长罗织罪名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17、只有苏轼例外,他有一首《初到黄州》:

18、仕途不顺也就算了,他的三位爱人也都红颜薄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释义: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单从这一句就足以看出苏轼心中对亡妻的想念之情。

19、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20、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三、苏轼被贬谪时写的诗

1、尾联“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即我应该去为官府充当水手,这一生经历的风浪实在太多太多,岂止是知道几个渡口而已。言下之意,这官船要走的路苏轼早以娴熟在心,还需要向谁去问路?字里行间,它透露出的是苏轼的蔑视与嘲笑,可谓嬉怒笑骂皆成诗。

2、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3、这些都说明贬谪生涯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4、加上东坡性情忠厚,性格坦荡,他总是以善良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曾说:“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与三教九流都有交往,声称:“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确,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东坡都能与他们推心置腹。近在京畿都邑,远至天涯海角,东坡的交游遍布天下。从黄州到儋州,有些深明大义的地方长官不但没有对东坡落井下石,反而照顾甚周。比如东坡在黄州遇到的三任知州陈轼、徐大受、杨寀,在惠州遇到的两任知州詹范、方子容,都对东坡相当友善。即使到了海南,昌化军军使张中也不顾上峰意旨,对东坡照顾有加。当东坡被前来督察的使臣逐出驿馆,不得不在桄榔林中建屋安身时,张中甚至亲自帮着挖泥运土,还因此受到朝廷的追究。

5、对于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贬谪流放无疑是痛苦的,尤其是被贬岭南,已经彻底终结了他的政治生命。

6、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7、诗人早年丧妻,与女儿相依为命,时值女儿远嫁,一首诗作催人泪下

8、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9、《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10、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

11、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

1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1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4、若说王润之让苏轼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那么王朝云便给了苏轼精神上的慰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就是苏轼和王朝云游西湖写的。

15、紧接着两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便是“幽人”、“孤鸿”的出场。它的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环境中,又有谁和我一样独自在月光下徘徊,就像是天穹中飞过的一只孤单的大雁。这两个意象的相互映衬,不仅使得这首词极富有诗意之美,还使苏轼的孤独感更为具体感人。

16、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17、第三次被贬儋州。苏轼写了《雨夜宿净行院》和《入寺》等诗词。

18、其以诗的境界入词。

19、《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途径。

20、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四、苏轼被贬所作的诗

1、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2、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3、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4、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5、首联“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意思是说,在远离京都七千里外的惶恐滩上,诗人仿佛像一叶小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无疑这两句诗,将苏轼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处境,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毛人”,指黑白头发兼杂的老年人。“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的强烈对比,主要是为了烘托凄凉的处境。

6、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苏轼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7、当时的宋神宗着急看到成果,自然不喜苏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事情被御史们看出来了,为了讨好皇帝,御史们无中生有的想陷害苏轼。他们细细的看了苏轼以往的文章和诗词,为苏轼安了些莫须有的罪名。

8、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9、苏轼《渡海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范祖禹:苏轼文章为时所宗,名重海内,忠义许国,遇事敢言。如轼者,岂宜使之久去朝廷?

11、苏轼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之大,绝不亚于李白和杜甫。虽然苏轼在历史上的文学成就极高,但是这样一位文采斐然的文人却在政治面前连连败下阵来。苏轼一生因为从政被贬过多次,最后也是死在从被贬之地回来的路上。

12、对于一个有政治抱负的才子来说,后半生的贬谪流放让他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抱负无法实现,或许是他人生一大憾事。

1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4、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还有些诗常常满涵着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傲视磨难的精神。

15、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16、译文:我本是海南之民,只是托生在西蜀之地。忽然之间渡过海峡离去,就好比是远游了。这一辈子是生是死梦里梦外,都已不再困扰我。知道离去之后再难相见,想要走还再逗留一会。

17、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18、在惠州,他发明了烤羊脊:

19、御史台又名乌台(因周围遍植柏树,终年乌鸦成群栖居于上),又此案为因诗获罪、因诗入狱。故史称“乌台诗案”。

20、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

五、苏轼被贬谪后写下的诗

1、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2、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3、以至于迫害他的权臣章惇看到苏轼的“尽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时,觉得他生活得很惬意,便再加贬谪。

4、假设一下,如你也遇到苏轼一样毁灭性的挫折,是否也会像苏轼一样,用达观的态度去消解命运的压迫?

5、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轼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诗词。

6、他不能像在杭州那样建苏公堤,也不能像在密州那样灭蝗救灾。

7、苏轼这一生命途多舛,文学上的成就虽高,却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还一次比一次被贬的远,

8、苏东坡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9、于是苏轼为了让这干人等彻底闭嘴,苏轼不得不采取了更政治化的解释——苏轼说,他自竹西寺出,见百姓父老十数人于路旁谈笑,其间一人以两手加额云:好个少年官家(指刚即位的哲宗)。

10、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1、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12、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13、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风纵横恣肆,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在诗方面,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方面,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14、晁无咎: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

15、苏轼《春中帖》,故宫博物院藏

16、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本咏夏景,至换头但只说榴花。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

17、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尽而意无穷。

18、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9、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外还有屈原,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王翰杨炯杜审言陈子昂张籍贺铸唐伯虎徐文长等等诗人都有被贬后的诗句

2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