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被贬写的诗词
1、我觉得苏轼的《归朝欢》,是最能表现苏轼被贬惠州后的心情的一首诗歌。这是一首“客中送客”的送别词,但却写的气势磅礴,乐观豪迈。
2、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3、词的上片寓情于景。词人首先写道:“世事一场大梦。”首句把人世喻为梦境。表明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世事不过是大梦一场罢了,人生又能度过几个清秋。乍看似乎颇有几分消极,但实则不然。这句话中透着佛、道的思想,与庄周梦蝶,与《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颇为贴切。
4、直至66岁,苏轼的晚年时,因为天下大赦,苏轼才恢复人身自由,但是在回来的途中,苏轼却离开了这个黑暗的时代。
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苏轼,作为一代才子,儒、佛、道兼修,对于人生观也难免受此影响。而最好的人生观,最让人大彻大悟的人生观,莫不就是知其如梦幻,却又能坦然面对,享受逐梦的过程。
7、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 满庭芳
8、以下是这三首诗的详细介绍。
9、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10、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11、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12、苏轼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13、苏轼被贬居昌化军(今海南儋县)
14、说起苏轼,大家会想起“东坡肉”,可是也会想起“乌台诗案”。因为他所在的监狱旁边的树上有很多乌鸦,便因此得名。当时的苏轼正好是新官上任,成了湖州太守,可是因为心中难免有些开心,便即兴而作了一首词,词中的一些词被朝中对苏东坡嫉恨已久的小人抓住。补充阅读:“胖”居然是个姓氏!祖先还是历朝的一位皇帝,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15、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趙;请点击上面“趙氏宗亲”关注,拥抱中华趙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趙氏文化,共建繁荣趙氏,传播趙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16、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钱塘江的水带进许多淤泥,杭州城内的运河淤泥每隔四五年就要挖一次出来,否则河床升高,影响船运。淤泥一挖出来就被堆在居民门口,脏乱不堪。
17、在黄州,苏轼一开始的心情也是非常低迷的,毕竟突遭变故,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京城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的苏轼若说没有情绪低落也是不太可信的。
18、倦居他乡之人听到归乡之路遥远正怀着愁绪独自行走,突然发现眼前有一座高阁俯视着跨水长桥。我的视线正迷恋地随着一队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而移动,不知不觉中晚潮悄然而退,只剩一片青葱的树林渐入暮色之中。
19、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20、王弗在27岁就先苏轼而去了,苏轼悲痛万分,连续3年都没有再写过诗词。后来长辈的安排下,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作为继室,而王润之呢虽然不像王弗那样聪慧谦谨,但也是很柔顺贤惠的一个人,对待王弗所生的孩子就和自己亲生的一样。
二、苏轼关于被贬的诗句
1、颔联“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即故乡的山水,让我在这里忧思成梦。地名叫惶恐滩,更是让我倍感忧伤。谐音双关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让它饶有趣味,还让苏轼内心的情感变得细腻起来,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或许后来文天祥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便是受苏轼这里所启发。
2、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这首《满庭芳》词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但从词中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看,须是苏轼受到重大挫折后,大致可断为写于贬于黄州之后,当是宋神宗元丰三年之后几年内所作。
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在此之后,又过了两年,苏轼又被贬去到了儋州。这一次他也坚持了下来,人们也看到了他的格局。那时候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当地开班教书,很多人慕名去求学。到现在很多人还是崇拜他,这就是苏轼的境界,就像他自己写的那样:"一蓑烟雨任平生"。
7、颈联“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是对行船的情境描写。意思是说,船帆受到风吹后,便如大腹鼓起,雨水暴涨后,也没有了水流石上的波纹。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心态发生了转变,没有了前面的凄凉,反而有了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其意境则恰似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9、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10、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11、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2、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13、若说王润之让苏轼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那么王朝云便给了苏轼精神上的慰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就是苏轼和王朝云游西湖写的。
14、猜成语,赢现金签到免费听课
1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6、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仔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17、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18、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19、在词的上阕,苏轼第一句便表明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世事不过是大梦一场罢了,人生又能度过几个清秋。乍看似乎颇有几分消极,但实则不然。这句话中透着佛、道的思想,与庄周梦蝶,与《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颇为贴切。
20、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三、苏轼被贬时写的诗词文作
1、译文: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2、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
3、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4、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5、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6、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7、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8、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 西江月
9、话说到这了,很多人就好奇了,那他这一辈子就没什么难受发牢骚的时候吗?当然也有,毕竟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但是我们基本看不到这种抒情的东西,因为他很少向别人说起这种事情。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就比如他就向自己的弟弟说起过这种事情,我们开头提到的这首词就是这样。下面就让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首词,顺便看看苏轼跟弟弟说了什么。
10、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11、下阕中苏轼却颇带些自嘲的意味写到:大抵是因为酒太差,才导致少了客人,少了朋友来往;天上的明月都时常被乌云遮蔽。而在这个本是合家团聚的中秋节中,又有谁能够陪伴我呢?握着酒杯,不由得地便想着远在北方的老弟。
12、王润之是陪伴苏轼最长的人,他们一起生活了25年,一起经历了各种磨难,可以说王润之重新给了苏轼家庭的温暖。
1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4、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15、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16、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1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8、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19、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0、《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贬居黄州时,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四、苏轼被贬诗句
1、苏轼一生写了362首诗词,按照他这个名气来说,每首词被后世点评的次数应该都是不少的。但是这首被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却很少有人来解读评价,所以这首词是被人忽视了。其实从这些用词上,我们也能推断为什么这首词不被那时候的人认可。在被贬的路上,他想的是"犹在江亭醉歌舞",这些不太符合人们对于苏轼的想象,他明明是个很大格局的人,怎么能想这些?那他这样和其他的文人就没什么不一样了。人们不愿意相信苏轼也有这样的时候。
2、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3、此诗是苏轼1079年(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被押赴台狱勘问(即“乌台诗案”),十二月二十八日获释出狱,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第二年正月初一离开京师,二月一日至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随僧蔬食。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
4、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5、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8、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9、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10、元丰四年(1081年)中秋,苏轼写下了《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词中苏轼夹杂着对亲人的思念,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生的理解尽数写尽。这首词也堪称苏轼词中最为大彻大悟的一首,词中的前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蕴含哲理,令人惊艳。
11、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2、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13、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14、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15、创作背景: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16、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17、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18、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19、从汴京到黄州,从一个人人敬重的朝廷官员,到生计都成问题的贬官,苏轼内心落差极大。
20、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五、苏轼被贬时所写的诗
1、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2、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3、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章楶,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
4、《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6、译文:我本是海南之民,只是托生在西蜀之地。忽然之间渡过海峡离去,就好比是远游了。这一辈子是生是死梦里梦外,都已不再困扰我。知道离去之后再难相见,想要走还再逗留一会。
7、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8、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样超脱旷达的人生观,也让他拥趸众多,林语堂先生甚至直言他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9、“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六个意象,将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苏轼最孤独的一首词了。
10、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11、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12、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13、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苏轼本人在《留侯论》也中也曾说过:“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14、《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前四句主要是写苏轼被一贬再贬后,所面临的凄凉处境和仕途的险恶。后四句则主写苏轼豁达的胸襟,以及苏轼诙谐和幽默的一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苏轼的这首《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15、最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即孤鸿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上忍受夜晚的寂寞凄冷。孤鸿不肯栖息,是因为它遭遇到了不幸,心怀幽恨。而苏轼不也如此吗?因为遭遇到了不公平的政治打击,被贬到黄州过着孤独的夜晚。由此可见,这里苏轼以拟人化手法,表现出了自己与孤鸿惺惺相惜的心理活动。
16、译: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17、译: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18、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19、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20、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