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峦叠嶂的古诗(100句)

2023-05-16 07:56:05 0 59

一、描写山峦叠嶂的古诗

1、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2、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上联: 山青青水盈盈松峦叠嶂,云飘缈雾袅绕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杜甫这首诗的创作年代也一直有所争议,不过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创作于公元765年,此时的杜甫在成都的依靠严武去世,所以他只能带着家眷离开成都前往忠州。这首诗就创作于抵达忠州之后。

7、马华昱太原市青年路小学六年一班

8、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站在长安城中向南眺望,只见终南山的阴面更显秀美挺拔,一座银白色的积雪山峰浮现在云层里。雪后初霁的阳光照在积有白雪的树梢上,反射出凛凛的寒光。日暮之时更觉城中冷气陡增。诗句语言准确、洗炼、典雅。首句用一个“阴”字,限定全篇格调。次句用一个“浮”字,山阴处积雪之高跃然纸上。第三句用一个“明”字,山岭的冷峻苍白自现。末句一个“增”字,又突出阴岭雪带来的逼人寒气。此诗不愧为唐代咏雪名作。

9、老藤支我步湖漘,借与晴光一欠伸。杨柳得春青眼旧,山峦留雪白头新。铁琅珰语寻斋钵,银鱍刺肥收钓缗。有两黄冠共棋局,相携便作所欢人。

10、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11、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星夜传诏将军,赐予尚方宝剑令其领兵杀敌;将军辞京奔赴前线,很快就大获全胜。

12、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3、王昌龄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他与当时很多诗人交游颇多,与李白、孟浩然、高适、岑参、王维、王之涣等众多诗人都有着深厚的友谊。

14、唐代诗坛高手如云,但最为人推崇的当属“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至于他两谁更胜一筹,虽然历来也是争论不休,但有道是“文无第武无第二”,这种主观性的问题其实并不好给出答案。不过他们有两首诗,写得特别像,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历代文人拿来比较过,千年来一直难分高下。那么到底是哪两首诗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

15、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16、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17、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18、已觉冷风拂玉浦,又如湿气生银田。

1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20、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二、形容层峦叠嶂的古诗

1、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2、诗的开头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次句暗示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后两句写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们尸骨运回安葬,表明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3、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4、屯聚的云块遮住了星月的光辉,庭院中却是一片由白雪组成的洁银世界。诗句写夜间瑞雪满庭的景象。“屯”字写出云之厚重,可以想见到天空晦暗一片,大地幽黑不明的意境。然而,诗人转而将笔锋移向飞雪,它们象飘飞的玉屑在院中飞舞,将庭院装点得格外素洁。“集”字既写出了雪之密,又饱含了诗人对瑞雪的喜悦之情。

5、⒁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6、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7、山峦叠嶂拼音读音为(shānluándiézhàng),意思是一层一层的山,高山巍峨错落。山峦叠嶂的近义词是:崇山峻岭。意思是:用来形容当地山势的险峻与丛林的茂盛,表明景色优美,风景宜人。出处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8、《从军行七首》中,写骑士的这首古诗,通过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表达了远征战的唐军艰苦卓绝的生活环境。

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1、①诗句勾画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②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③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12、渔村小雪最后出,曹碑晚见突汉然。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白雪覆盖下,大地一片苍茫。白玉似的大山横卧于原野之中,披雪的树林分立在宽阔的大道两边。诗句描绘出一幅异常寥廓的雪天景致。放眼于雪野,竟是这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遥远处,玉山蜿蜒而卧,曲如白莽,使天空、雪野浑然一体。渐收视线,玉树琼枝如笼着白色的烟雾,一路漫肆着,直与远处的玉山相连接。两句诗近境与远景遥遥相接,自成一体,使人感到清幽淡远而绝不孤凄冷清。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16、这段文字,笔墨非常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如果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王昌龄《从军行》组诗第五首,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17、峡水方中驻,归舟溯蜀门。竹枝声处处,梅蕊雪村村。来去山峦笑,啼号地主恩。幸然穷性命,不必赋招魂。

18、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9、李白和杜甫的这两首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不管是从形式还是意境上来说都是十分相像,想来也是杜甫模仿李白所作。因为相似度有点高,很多人都很容易将这两首诗记错,诗词大会上就曾考过这方面的问题。

20、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三、描写层峦叠嶂的诗

1、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2、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3、诗的后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将士们身经百战,连铠甲都被黄沙磨破了,可见战事之频繁、环境之恶劣。

4、成忆汝太原市青年路小学六年一班

5、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第四联。

6、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7、银沙万里无来迹,犬吠一声村落闲。

8、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0、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11、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磨灭将士们的报国壮志,他们慷慨激昂,发出了坚定悲壮的呐喊:“不破楼兰终不还”!

12、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13、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

14、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上白雪皑皑,远远望去,好象变化莫测的白云在浮动,景色十分迷人,令人百看不厌。当温暖的春天到来之时,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群山又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绿装,山峦叠嶂,象绿色海洋中的波涛在汹涌,真乃人间又一奇观。诗句描写群山在不同季节的奇妙景观,语言朴实,色彩鲜明,平中见奇,宛如是一幅优雅淡美的山水画。

15、《从军行》是唐代诗人陈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中唐时期。

16、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17、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18、诗句勾画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则是从不同时间描绘了长江上的景象。夜晚,皓月当空,俯瞰江水中的月影,就像是从天外飞来的一面镜子。这是诗人说出来的景象,而诗人未曾说出但也能让读者感受到的是夜晚的风平浪静。因为倘若有风浪,月影便会动荡,也便不能成镜。白天,阳光照射,抬头看天上,此时的江水蒸腾,在阳光的照射下幻化出海市蜃楼的奇绝景象。而之所以能才出现这样的景象,正是江岸辽阔,天空高远所致。倘若是在三峡,两岸山峦耸立,是看不到这般景象的。

20、三哥(陆军军龄20年)

四、描写山峰层峦叠嶂的诗词

1、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2、这段文字,笔墨非常简炼,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如果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像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3、◎配乐:月亮之歌、关山月、吟思、十面埋伏、塞上曲

4、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5、后来西汉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带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的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楼兰国王十分贪财,一点防范也没有。

6、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东尔当整。

7、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8、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9、冰寒的山谷明丽秀美,山峦叠嶂怀抱江城。四座嘉宾衣冠鲜明,可与京城人士媲美。水国多英杰奇士,就像幽幽兰花草在这里潜光隐居。会公你真是个著名僧人,在那里那里就是风水宝地。手振白拂尘开堂演讲,纵横高论如天花乱坠。

10、卜算子(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江城子(宋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爱情诗很多都和景关系不大的

1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2、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13、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

14、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15、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可以有多种理解: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16、漫天的雪花从空中飘落降下,杂乱地给满是红墙的城镇披上一层银装。高台顿时变作一座银台,树丛立刻挂上了琼条。前句写空中雪花漫天飞舞,次句写雪裹朱城。四句写高台大树均为白雪笼罩,成为一片银白世界。诗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降雪时所望见的高空与地面的远近景色。视域开阔,状景粗放和精细巧妙结合,尤其后两句的“银台”和“玉树”,更将雪景描绘得既雄浑,又剔透,煞是可爱。“倏忽”和“俄顷”又写出雪降速度之快,不一会便主宰一切了。

17、下联: 风急急雨沥沥竹报平安,鸟在鸣花正红

18、霓旌去后无消息,犹有仙韶动俗听。

19、著粉古法为积雪,破墨奇搆飞流泉。

20、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五、山峦叠嶂的诗词

1、作者站立山头向远处望去,最令他留连忘返的是那座东山,它银装素裹,在浅红的晚霞中闪耀着洁白的光芒,这光芒又似乎在上下翻伏,如同雪白的浪花一般。诗句写雪山在霞光掩映下产生的视觉差错,原先的静景化作动景,色泽又鲜丽明艳,仿佛把人带入仙境之中。

2、前军夜战洮(tao)河北⒂,已报生擒吐谷(yu)浑⒃。

3、冰雪覆盖,江河沟渠都变成陆地了,天空阔野白茫茫地连成无垠一片。诗句写雪后江渠成陆、天野无界的景象。诗句中,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是雪。江渠、陆地、天空、旷野都覆盖和弥漫着瑞雪,所以才“合为陆”、“浩无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极有气势地画出了雪大而密、浓而厚的情态,把水陆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远景推到读者眼前。两句诗气象开宏,意境壮美,颇富浪漫色彩。

4、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5、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6、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7、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8、其中差异,被康震几句话说清楚

9、全诗无一个生冷字,却道出了山中看山的无穷妙处,意境十分美妙合乎自然逻辑,并且暗含了当局者迷,旁观志清的深层生活哲理。由此来看,可以彰显诗词的美妙和强劲的表达力度,并且也充分体现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

10、“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11、到第四句笔锋一转,引入了动态画面:视野之中闯入了一匹马儿,但转瞬又消失在深山密林里。动静结合,形成叙述力度上的张弛美感。而“不见踪”则又将马行之疾,山林之深准确地刻画了出来。虽然已经看不见马了,但仍然能使人产生不尽的联想,让读者隐约地感到骑士身手的敏捷。

12、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3、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14、表请回军掩尘骨⑽,莫教兵士哭龙荒⑾。

15、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

16、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17、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

18、惜哉髯翁未见此,有如佳境对以眠。

19、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为余话幽栖,且述陵阳美。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

20、启华(海军军龄16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