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以静衬动的诗句有哪些
1、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
4、六两句,着意渲染清溪的幽静。但诗人并未把它写成一片死寂,而是以声音反衬寂静。诗人谛听着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且饶有兴致地期待着山岩自己的回声。同时,他还感觉到在这清溪里说话,尽管暂时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但话声一停,环境越发显得清静。
5、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7、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8、A、杜牧B、杜甫C、贺知章
9、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时刻。天空像是刷洗过一般,没有一丝云雾,蓝晶晶的,又高又远。一轮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山梁上爬出来,如同一盏大灯笼,把个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树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点点,悠悠荡荡。宿鸟在枝头上叫着,小虫子在草棵子里蹦着,梯田里春苗在拔秆儿生长着;山野中也有万千生命在欢腾着⋯⋯(浩然《艳阳天》)
10、这样的美景,你们喜欢吗?那就用朗读表现出来吧。小结:这首诗和第一首诗对照来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设计意图:引导学完第一首诗,扶着学习这一首诗,继续感受诗中的静与动。最后通过对照阅读,发现都是写景,都用动静结合来表达,但两首诗中的静与动的作用不同,表达出来的情感也不相同。学生能从中感受到这样写景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选取作用不同的两首诗进行第一次对比阅读,在比较中发现诗中静与动的秘密,为后边的小组合作自学打下基础。)
1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2、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1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4、命题人:附小新兴路校区陈慧慧陈丽林
15、你能找出文中多处“以动衬静”的手发吗?此外好的文章是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例如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在文中运用也使文章生动可感,比喻,拟人和夸张也使文章更生动。
16、王维还有一首诗《鹿柴》: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8、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1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20、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
二、以静衬动的诗句赏析
1、(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4、(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5、进入“每日一战”开始答题咯!
6、夏夜,一场大雨刚过。窗外,稀稀拉拉的雨滴声还不时传来。但,明显的,天气一下子变得凉爽起来。我赶快打开各个房间的窗户,竭力地想让室内燥热的空气散发出去,而让那凉爽沁人的带着草木气息的清新空气光临这久违了的空间。啊,多么爽神怡心的空气呀。它把我一天来闷在屋子里的烦躁不安,稍稍消淡了一些。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靠着阳台的窗口,凝望着这凉爽的静谧的迷人的夏夜。远处,电视塔静静地矗立。朦胧的黄与荧荧的绿组合的轮廓,犹如一支彩色的蜡笔插在了灰黑色的天幕中,像在诉说一段遥远的心绪;近处,北濠桥路上,守候在雨夜中的一盏盏路灯,默默地闪着黄乎乎的光轮。光圈下闪闪发亮的路上,不时有几辆小轿车,公共汽车,“哧哧”地一滑而过……。
7、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用白描手法,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审核人:附小新兴路校区董娟
9、如杜甫的七律名作《蜀相》,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老杜以外,哪个诗人曾有过这样的笔力?类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10、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13、——王维《鸟鸣涧》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
14、月亮快要出来了。月亮还远着呢,可是在地平线后边,人们觉得它从黑暗的深渊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象高脚杯的边缘,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树峰的侧影,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为深黑。(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15、不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鸟鸣涧》,却是以动衬静表现手法妙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出自于唐代诗人王维之手,是王维游历江南时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其实王维是一个写“静”的高手,尤其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过很多关于“静”的名篇,所谓“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16、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17、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1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9、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或者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2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以动衬静诗句举例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6、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9、就此写作手法的运用,我讲了讲如何结合生活写真景“以动衬静”,突出写作目的,让文章更生动。
10、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11、站起身,抬头望,现在,正是点灯的时候,楼上的灯光,像是成熟了的柿子的颜色,嗯,我该回家了。
12、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1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4、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15、“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
16、真可谓以静衬动,一字居要,更显瀑布之冲天直下的动感和气势。
17、“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8、(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9、白话文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20、用吸管喝冰水时的声音以及
四、用以动衬静写法的诗句有哪些
1、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题李凝幽居》
2、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最典型的以动衬静。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运用。老师还带来两首古诗,请同学们尝试用刚才的方法,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出示要求:(1)四人一起在小组内把这两首诗读一遍。(2)其中两个同学各选一首诗,把想象的画面说给组内同学听,另外两个同学进行补充。(3)小组讨论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在诗中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4)小组讨论表格中要填的内容,交流时由组长汇报。
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6、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7、注:①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②人心:指尘心,俗念。③万籁:指一切响声。
8、命题人:附小通榆路校区吴楷雯
9、挂在店门口的椰子和风铃碰撞,
10、大家想,如果没有生活体验,就不会知道一张卷子铺在桌子上,在安静的教室内,写字又快又重,都能听到声音的那种感觉。窗外风携雨来,雨点打在玻璃上亦听得分明。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2、《山行》的作者是唐代的()。
13、夏天不会只有烦恼的声音,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
16、(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7、在给六年级学生分析衡水小升初分班真题时,采用难度AB级对比阅读法分析,同一篇文章普通学校的阅读题和衡水题难度相差较大。例如衡水卷的问题涉及了“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这在初中阅读中才有。
18、BABBA
19、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20、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五、关于以静衬动的诗词
1、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山行》描写的是()季节的美景。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其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6、此诗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诗人旨在描写春夜山洞的幽美静谧,却有意打破常规,纯用动境处理。从“花落”到“月出”,再到山鸟的“惊”和“鸣”,无不有动有声。然而,正是通过这样的动态和声响,有力地衬托出“人闲”、“夜静”和“山空”。
7、BC对对错
8、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谈资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9、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
10、审核人:附小香港路校区王健
1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2、王维内心的闲静契合了山间春夜的幽静。所以他在词句中,紧接着便说“夜静春山空”,即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间是空空荡荡的。它是王维心境和环境相契合,又互相作用下的感受。也就是说,万籁俱寂,都陶醉在夜的幽静中了。结合首句“人闲桂花落”,显然,王维前两句诗是以花落来突出显示春山的幽静。
13、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1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②。万籁③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5、宋朝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16、夕阳的余晖正在流动,种在楼下的花,还微微闪光,手指爬上了树干,从轻轻的触摸,到略微使力,然后捡起苍老大树掉落的时间的碎屑,夕阳就这样一点一点流进来,来不及收回的手指上缠上了夕阳,那么简单的、干净的一缕。
1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1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9、本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以动写静,描写的是流动的静景,月光穿松林而至地面,照耀清泉流淌而过的石头,非常生动,但是无人而扰,透着几分恬静与舒适。
2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