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居胥山现在指的是什么地方(100句)

2023-01-23 09:25:40 0 59

一、狼居胥山现在指的是什么地方

1、燕然勒石是指东汉的大将窦宪,窦宪在燕然山记下破敌成功告示天下的事。所以后人说,燕然勒功是只对最高军功的追求。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4、④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5、“封狼居胥”是指西汉有位大将名叫霍去病,他远征漠北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在后来封狼居胥就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霍去病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封狼居胥"的典故成为流传至今的一段佳话。

6、从以上三篇原文所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看出:第狼居胥山出代郡二千余里(代郡在今河北蔚县一带)。第济弓卢(弓闾即弓卢)就是渡过弓卢水(弓卢水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克鲁伦河)。第禅姑衍,姑衍是山名,当在狼居胥山附近。

7、狼居胥山在今蒙古东部肯特山,他是西汉大将霍去病,打败匈奴以后,在那庆功后封的名,封狼居胥山。

8、漠北大战时,李敢曾随霍去病出战匈奴。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因其父李广之死,怨恨大将军卫青,打伤大将军卫青。卫青隐藏了这件事,但没过多久(居无何),霍去病为卫青亲外甥,在甘泉宫的射猎中射杀了李敢。

9、译: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10、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着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

11、与“封狼居胥”有关的另一个故事则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说明,这篇词应该是中学课本里的必背诗词,大气磅礴,词中典故很多,其中有两句词是这样的:

12、而今日胡杨林的美丽也正是因为这条额济纳河,摄影者们都会发现呈现出美丽的黄色的胡杨树基本都是长在河边的,而远离河岸的胡杨树的叶子,往往没等到发黄就已经落到地上了。

13、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14、“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碣)。熙帝载兮振万世!”这几句铭辞无非是那时的一些套话,而序言的内容非常实在,此役的兵员配置、经过和意义,都作出了交代,较之其他有关的史料如《后汉书·窦宪传》之类,说得更加清楚而且具体,其文如下(标点参用了辛先生的见解):

15、译:元嘉年间,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草率出兵,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16、安大学碑刻专家高建国。两位亲历者讲述了这一重大

17、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18、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19、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20、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二、关于狼居胥山的地理位置推测

1、⑥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2、明朝时,明太祖朱棣五征蒙古,曾经追击蒙古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3、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4、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5、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马,威望超过了卫青,许多卫青部将纷纷转投霍去病。

6、成语历史故事,就是希望能构建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世界,欢迎你的加入,在这里,你将听到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了解经典的历史趣事,还可以说出你自己的趣事,由我们记载下来,说不定就成了明天的历史哦。

7、有多种情况,都应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先说谓语或介词,再说宾语。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的句子。翻译时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调整。助词“之”、“是”不译。如:

8、“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9、第二阶段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战开始,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结束。

10、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11、“奚以”“何请”均为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代词宾语“奚”“何”放到介词“以”和动词“请”的后面。译为“凭什么”“请求什么”。

12、①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

13、“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小月为十五。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

14、窦宪在历史上留下过种种劣迹,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认为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因而备受贬斥,以致于他的历史功绩也几乎被其罪过所掩盖了。其实,客观地分析窦宪的一生,其有些行为虽令人愤慨,但他对东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应该肯定的。作为当时无可争议的优秀将领,他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单于,迫其酉迁。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既是东汉光武、明、章三代的凤愿,是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窦宪的历史功绩是不应抹杀的。

15、翻越狼山之后,景色就变得非常单通过乌力吉后道路向北转,沙丘也渐渐远去了。地理上说这里是中央戈壁的边缘,这里除了荒漠还是荒漠,道路在脚下不停的延伸,仿佛是没有过劲头,偶尔有个把会车,但迅速又从反光镜中消失,只有一道不期而遇的彩虹,打破了旅途中的沉默。

16、虞羲:“拥旄为大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凉秋八九月,铁骑入幽并。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旌。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哀笳关下听,玉笛陇头鸣。骨都先自摄,日遂次亡精。玉门罢斥堠,甲第始修营。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

17、传说肯特山是战神的地盘,紫气升腾,将才辈出。按《山经》所述的龙脉走势,此地应是北出华夏的兑龙山脉和东奔华夏的震龙山脉的交尾之处,同时具备两条龙脉的血性和冲动,一旦有真龙出,注定要完成惊天动地的伟业。《山经》说这里的每条山脉延绵不绝,一直深入沙漠瀚海北面,气势磅礴,风俗粗犷,性格硬朗。

18、④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19、“拜君赐”如果直译的话,就是“拜领你的恩赐”,根本就不能反映说话者的意思。实际上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含蓄的挑战,意思是要来回报,而回报的方式是报仇。

20、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三、狼居胥山现在指的是什么地方

1、委婉,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可以了。

2、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3、⑹“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4、此句为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有何陋”,“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置于谓语之前,无实在意义,故不译。

5、投稿邮箱:623062402@qq.com

6、胥:现代读音xū;上古读音sŋa;秦汉读音sio;广韵读音siwo、sĭo;唐代读音siu;韩语罗马SE;方言读音xi1/si1/seoi作者考证读音:sio/siwo/siu,近似读音su,所以胥是sub的音译汉字。

7、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8、狼居胥代表狼居胥山,汉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的大将霍去病出兵漠北攻打匈奴,因此,封狼居胥也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封狼居胥比喻建立显赫功绩,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后,积土为坛于狼居胥山,祭天以告成功。“封狼居胥”不仅象征着功绩,同时也是对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讽刺。

9、“当时石刻是匆忙完成的,一些石材的取材并不是很好,而且经历了近2000年的风吹雨淋,石面风化严重,字迹漫漶脱落,不好辨认。”齐木德道尔吉和高建国搭起5米左右的台子,开始小心用宣纸拓印辨识。用喷壶喷水,从早晨到晚上,在不同的阳光照射下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辨认。突然高建国喊了一声“南单”,齐木德道尔吉赶快看班固所撰《燕然山铭》。可能是“南单于”!他们一边记,一边核对。此后又认出了“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等关键词。

10、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

11、译:我奉君王的命令,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

12、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

13、⒁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14、②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

15、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1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霍去病

17、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称霍骠姚),两次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斩捕首虏过当,“过当”一般被理解为斩杀敌人数目超过己方损失的数目。),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18、译:但是,力气可以到那里却没到,在别人来讲,是可以讥笑的,对自己来说,是应该后悔的。

19、而今天的黑水城,已经变成摄影者的天堂了。每天黄昏,在黑水城边的沙丘上一簇簇的三脚架和忙碌的人群,在太阳的余辉中影影绰绰;一只只长枪短炮和紧张的眼睛,映着初升的月亮,急急忙忙的记录下这一天中最灿烂的一刻。好在现在是数码相机了,如果是胶片时代,不知又会多出多少遗憾了。

20、“十之六”是分数词,译为“十分之六”。《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中五之小九之一”与此同。

四、狼居胥山是什么意思

1、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2、汉军大营中,霍去病的舅舅卫青正焦急等待着,只见霍去病提着人头,押着两个俘虏进来。审问之下得知,这两人一个是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一个是匈奴相国,另外还有一个被杀死首领,则是匈奴单于的叔祖父。霍去病首战就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汉武帝非常高兴,加封霍去病“冠军侯”,有勇冠三军之意。

3、译: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

4、⑶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5、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疏请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诸侯王必须“就国”(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长安)。大司马臣霍去病冒死再拜上疏汉武帝:“承蒙陛下错爱,使我霍去病能在军中供职。本应专心思考边防事务,即使战死荒野也无法报答陛下,居然敢考虑他事来打扰陛下。

6、“更”“役”“复”“赋”,均应译为“变更”“差役”“恢复”“赋税”。

7、8月14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对外宣布,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勘,解读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国舅窦宪率大军大破北匈奴后所立摩崖石刻。经过认真辨识,初步确认在蒙古国杭爱山一支脉上的这一石刻即著名的班固所撰《燕然山铭》。

8、艰苦辨识谨慎求证,现已解读出石碑上220个汉字

9、霍去病讨伐匈奴到达最远的一次战役是漠北之战,这一战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上进行的战役,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10、③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11、“丝竹”,本来是指丝线和竹子,这里用来代用丝线和竹子制成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又因这些乐器能奏出音乐,故代音乐。古汉语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杏坛”代教育界,“社稷”代国家,“干戈”代战争,“桑梓”代乡里,“祝融”代火灾,“纨袴”代富家不肖子,“管弦”代音乐,“笔墨”代文章,“朱门”代富家,“而立”代三十岁,“杜康”代酒,“丹青”代史册,“钟鼎”、“山林”代在朝、在野,“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或剑,“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12、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穿越大漠,北进转战2000余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的强大骑兵集团在此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决战。

13、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

14、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的骑兵军车和辎重都与大将军卫青相同,但没有副将,将李敢等人全都任命为大校,充当副将,从代郡、右北平郡出塞二千余里,穿越大沙漠,与匈奴左部的军队遭遇,擒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祭祀天神,姑衍山祭祀地神,又登上翰海旁边的山峰眺望,共俘获匈奴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汉武帝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户,又封其部将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等四人为列侯,从骠侯赵破奴等二人增加食邑,封校尉李敢为关内侯,赐食邑。低级军官和兵卒升官,受赏的人很多。而大将卫青却没有增加食邑,部下军吏士兵全都没有被封侯的。

15、“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

16、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7、“见背”是古人避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死”、“去世”的意思。我们翻译时就应该把它译出来。

18、译:(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就说:“那个人与某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

19、另外,从军事史的角度上看,窦宪作为指挥东汉第二次征伐北匈奴战争的汉军统帅,成功地组织实施了稽落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等重大战役,在中国军事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元嘉北伐与开溪北伐都是一样的,典型准备不足,却又好高骛远,结果都是失败了

五、狼居胥山在哪个省

1、⑤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霍去病十七岁便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带领八百军士,一路向北寻找匈奴军队。霍去病孤军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竟然找到了匈奴大本营。霍去病悄悄绕道包抄,看准其中一个最大的营帐,冲杀过去……一场大战之后,霍去病带领八百骑兵,竟一举斩杀匈奴两千余人,活捉了两名重要首领。

3、前人文章中的主次轻重,在后代读者的心目中可能发生逆转。例如古人的墓志铭,篇末那些天花乱坠的铭文大抵都是谀墓的高调,当时最为受众看重,而现在的读者有时便略去不读或一眼掠过,只是着重从前面的志文中了解墓主的生平事迹。《封燕然山铭》中小序和铭辞这前后两部分之轻重似乎也不免产生了类似的倒转:铭辞中的歌功颂德变得不那么重要,前面小序中那些背景材料则成了珍贵的史料。

4、(本文选自《中华读书报》2019年02月20日第10版)

5、译: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6、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是苏武牧羊的地方。蒙元时期,“贝加尔湖”又划入元朝版图,属“岭北行省”。

7、(2)增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或分句。

8、⑷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引伸为普通、平常。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9、因此,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封狼居胥”是指西汉武将霍去病大败匈奴后,于狼居胥(地名)筑坛祭天以示成功的故事。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出代郡塞击败匈奴,封狼居胥山。约为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肯特山。《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后代诗文叙与异族战争常引用之,多非实指。意思是霍去病乘胜挥军北进,一直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

10、西汉元狩四年,霍去病深入漠北两千余里,击溃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俘虏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并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11、“封狼居肯”中“狼居胥”是指狼居胥山,这则成语指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击败匈奴,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指立下显赫功劳。

12、即移位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如:

13、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14、古时的额济纳河水量丰沛,流域内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是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片绿洲,为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之间的狭长通道,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去漠北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朝历代统治者多于此设立城塞,以保卫这里的安全和控制权。汉代曾于此建立居延塞,设立居延都尉守卫额济纳河流域;隋、唐时期,突厥控制这一带后,于此放牧;宋朝时期,西夏建立了黑水城,这里一度成为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蒙古汗国进攻西夏时,多次从这里进军;元代于此设于了亦集乃路,并在北元时期(明朝初年)为争夺这一流域的控制权与明军多次血战。

15、比喻修辞在翻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尤其要注意译出借喻的本体。

16、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17、霍去病凭借着自己的不同于常人的胆识与超于常人的战斗能力,与匈奴的左贤王部接战,尽管战斗过程既险恶又疲乏,但霍去病还是以不可战胜的力量打败了匈奴,歼敌七万,创下了不朽的战功。霍去病愈战愈勇,乘胜追击,然后来到了狼居胥山,“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

18、杭爱山脉是北冰洋流域与内流区域的主要分水岭。杭爱山脉是蒙古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均发源于其北麓,向北经过俄罗斯境内最终注入北冰洋。

19、在古代中国,杭爱山又被称为燕然山。如宋代范仲淹的词《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唐代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都是指的杭爱山。

20、在每天日出、日落的时候,倾斜、昏暗的光线与怪异、拉长的树影一起,烘托出怪树林诡异的气氛。我们在正当午时来到这里,所有的影子都乖乖的伏在地上,所有的诡异都只能靠想象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