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借代的手法
1、③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它借咏史,抒写出了诗人郁积于胸中的块垒。
4、朴素、自然、通俗易懂、直白、浅显/
5、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6、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8、C.针砭(biǎn)粗糙(cāo)差别(chā)创伤(chuāng)
9、“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1、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12、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
13、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以“开府”代庾信,以“参军”代鲍照)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释义: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14、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5、A.前代的国都:咸阳、长安、金陵、苏州、洛阳、汴京
16、(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7、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1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19、如杜甫的《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0、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怀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二、
1、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2、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3、①以乐景写哀情——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5、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7、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
8、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9、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10、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1、②前两句没有贬义,似乎在写宣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谊的赞美。
12、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5、⑴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16、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17、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以“开府”代庾信,以“参军”代鲍照)——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18、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19、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20、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发了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三、
1、对偶、排比、反复、叠字、互文、顶真
2、(2)借景抒情——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此后讨论了维汉语共有的一种和英汉语共有的一一种借代模式。
5、赋,铺陈直叙;比,打比方;兴,欲言此物先言他物。请据此分析《关雎》这首诗。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7、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渡口)。
8、(同小说一样,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9、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10、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11、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分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12、(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13、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14、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15、B、《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16、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C.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
18、(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象征…
19、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20、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四、
1、答: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孙权兄)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亲戚关系,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这正是作者没有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证作者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
2、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句作下文的开头。这种环环相扣的句式,主要作用是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3、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4、②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6、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7、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8、(形式标志)
9、三顾频烦全国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0、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11、比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2、②前两句写“不知愁”,后两句写她的“后悔”,先扬后抑。
13、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14、(问)万岁山前珠翠绕,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15、①托物言志。②通过描写白鹭的“亭亭独立”“川上延颈”“孤影幽姿”“逸翮思骋”“飞上青云”等特点,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自身的才华以及希望能够受到赏识,青云直上的理想。
16、②以哀景写乐情——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7、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18、赏析;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19、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万箭攒心(cuán)
20、(9)色彩映衬——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遥想公瑾当年”句中“遥想”一词统领的内容是(D)
3、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4、生动、工整、委婉、含蓄、典雅、婉约、细腻/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6、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2)比喻。(手法)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8、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9、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0、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11、伏笔照应: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埋伏笔,后面就得有照应。这样,诗歌前后才能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C.化干戈(兵器,代战争)为玉帛(礼品,代和平)
13、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
14、①触景生情。②诗中女子本是没有愁绪的,凝妆登楼,可是“陌头”的杨柳又泛绿了,一片清新美丽的春日景象。③女子内心由此景触发了“思念丈夫,后悔让丈夫出门觅封侯”的悔恨之情。
15、归类,探求主旨
16、正衬: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方相近,一方更如何)
17、“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18、(B项笺应读jiān;峭应读qiào。C项砭应读biān。D项称应读chèn。)
19、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0、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