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100句)

2023-05-05 08:19:27 0 59

一、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2、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经过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3、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巍高山的心志,子期说:“琴弹得好啊!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琴声弹出流水激荡的境界,锺子期又说:“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断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B.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乎若流水

5、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6、伯牙与锺子期、管仲与鲍叔牙、廉颇与蔺相如、元伯与巨卿……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友情故事,令人动容。

7、“伯牙绝弦”的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8、(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9、(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

10、(jì)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说苑·尊贤》

11、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

12、补充,高山流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方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3、舍琴: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

14、根据《现代汉语规范字表》,“锺”作为人名或姓氏的时候,是规范字形。“钱锺书”的“锺”,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15、五音一般指五声音阶。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16、(注)“造”本来是“创造、制造”之类的意思,因为后面的宾语是“音”,是“音乐”,从搭配的角度,这里的“造”应当解释为“弹奏”。

17、伯牙鼓琴的意思:伯牙弹琴。《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

18、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19、就像品酒,该品酒师不仅品出了杯中的酒是窖藏300年的茅台,而且还能品出是300年前某一家酒厂某一个调酒师的作品,调酒师调配该酒那天还有点感冒,对,体温6摄氏度,鼻涕程度中等……之类的。总之,神了!

20、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二、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赏析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伯牙与锺子期,是知音之交的典范。《伯牙鼓琴》收录于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

3、(注: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因钟子期遇伯牙,后人就把遇和伯牙连在一起,称俞伯牙。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

4、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锺子期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锺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知音也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6、①得:体会。②卒:通“猝”,突然。③操:琴曲。④逃:隐藏。⑤志:志趣,心意。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⑧峨峨:高耸的样子。⑨洋洋:宽广的样子。⑩鼓:弹奏。

7、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8、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9、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10、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11、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2、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13、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1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5、只是为了“顺应”这一观点,上课时,我补充了以下两个片段:

16、(1)俞伯牙打破了琴,折断了琴弦,这一辈子再也不弹琴了(2)知音(3)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以为这个世上没有让他值得弹琴的人,便打破了琴,折断了琴弦,这一辈子再也不弹琴了.

17、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18、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19、哉:善哉壮哉怪哉妙哉呜呼哀哉

20、好啦,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各位同学们,我们下期再见。

三、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上册新版

1、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2、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太山:泛指大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4、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5、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6、“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伯牙摔破了瑶琴,剪断了琴弦,终身再也不弹琴了。他认为世界上值得为之弹琴的人再也没有了。出自《伯牙绝弦》,讲的是伯牙和钟子期以琴曲相知相识的故事。伯牙和子期这两个人可以说是鼎鼎有名,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世很多诗人都在诗中用此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或对知音难觅的慨叹。迄至当代,表现二人友情的古曲《高山流水》被刻在一张铜质光盘上,跟许多民族的经典曲目一道,随着宇宙飞船飞向了太空,更体现出现代人对知音故事的褒扬。

7、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8、之:代词或是结构助词"的“

9、③[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0、片段一: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节选自《吕氏春秋》)

11、伯牙鼓琴泽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2、方:正当;在......时候,正在

13、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4、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15、第一部分: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16、你知道“高山流水”的含义吗?

17、A.弄断。B.尽,穷尽。C.独特的,少有的。D.极端的

18、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可谓知其“音”,更知其“志”。(这也是对伯牙琴艺高超的侧面描写)

19、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20、伯牙是一个重义的人,锺子期是个重情之人,“伯牙绝弦”表达了两人的深厚友情,也阐述了重情重义的道理。

四、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拼音

1、出处: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诵读:靖雯

2、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4、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5、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伯牙弹奏甚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表明了“士为知己者死”得一种真知己的境界.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6、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7、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8、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9、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0、白话文: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牙然后变成千里马。

1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撰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2、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在听他弹琴(为啥里面不是钟子期而是锺子期呢??)。伯牙刚刚在弹琴,心志表达了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啊!就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的心志又在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啊!就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就砸了琴,将里面的琴弦断掉,终身不再弹琴了,认为这世上再没有让他值得弹琴的人了。

13、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类似于连绵大雨声音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听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心中的景象。我到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14、让课堂充满智慧,和种子一起成长

15、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6、指琴曲高妙而知音难求。典出《列子.汤问》:相传古时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或流水,子期心领神会,一听便知。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了。《新唐书.邢文伟传》:“伯牙鼓琴,钟期听之,知意在山水,是人能知移风易俗矣。”

17、选出下列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

18、那天在泰山脚下避雨撞见钟子期,应该是俞伯牙一生中最幸福的邂逅了,两人的身份悬殊,弹琴者是朝廷大夫,是省长部长一级的高干;听琴、解琴者不过是上山砍柴的一个樵夫。樵夫敢说,有胆,大夫首肯,有量。没有阶层等级、只有肝胆相照。

19、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

20、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五、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上册

1、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最擅长弹琴。

2、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和成连先生学古琴。那时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味,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3、逃声:躲开。隐藏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隐藏自己的心声。逃,逃避

4、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5、善哉乎鼓琴而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

6、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7、请从古诗中找出一则互为知音的诗句来。

8、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9、卒(cù):通“猝”,突然。

10、(注)现代汉语中,“穷”的常见意思是“缺乏财物”,迥异于其古义。“穷”本身有“极、尽”的意思,句中“穷”带了宾语“趣”(旨趣),“穷其趣”中的“穷”应该是动词,解释为“穷尽”。

11、《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而关于他的轶事典故还有伯牙“ᾼ/p>

12、(“/”表示较长的停顿。“//”表示较短的停顿)

13、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4、翻译字.洋洋兮若江河洋洋(水势浩荡的样子)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峨峨兮若泰山峨峨(高峻的样子)卒逢暴雨卒(突然)伯牙乃舍琴而叹舍(放下)翻译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意思: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志想象犹吾心也意思:(钟子期)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15、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6、俞伯牙弾一手好琴,钟子期有一副善解人意的耳朵,两厢合拍,留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音乐(不是歌曲)并不表达具体的意思,钟子期能听出“琴心”,可见重要的不是有一副“音乐的耳朵”(音乐素养),而是心心相印。

1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8、但,文中,“江河”解释为“江河”似乎也是可以的,因为“志在流水”而已,说不定就是家边上钓鱼的小河(这有点狡辩),因为“江”“河”也泛指河流——“好啊!浩渺宽广的样子啊,就像是奔腾的江河!”只不过,这样的解释虽然读“活”了,却稍微显得没有文化。呵呵。

19、赞曰:本文的重点是围绕“善””(文眼),刻画人物——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0、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