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断织(100句)

2023-05-04 09:21:48 0 59

一、孟母断织

1、每篇都有版画插图,书内所刻版画线条流畅、细腻,是明代版画的精品。到了清乾隆年间,著名的藏书家鲍廷博得到了这部书的版片,他便以此版片刷印了《列女传》。我们今天见到的明版《列女传》大部分是这个时期印刷的。

2、看着母亲夜夜不眠织出来的珍贵的布匹,还没有完成就被割断了,孟子无比的后悔。愧对于母亲的心情极大的震动了少年孟子的心。

3、孟子看见妻子这样无礼,出来就跟孟母说,要休掉她。

4、讲的是邻居杀猪,孟子问,他们干嘛杀猪?孟母随口说,杀了给你吃的。孟母说完就后悔了,但是她心想如果不给孟子吃肉,不是教之不讲信用吗?于是到邻居家,买了肉给孟子,以实现诺言。

5、孟子は、母からそう問われると、ちょっとまごついた。

6、箕踞而坐在现代看很平常,可是在古代却是一种相当不拘礼节的坐法,为什么呢?因为古代时候还没有发明裤子,人们都是穿类似于开裆裤的“胫衣”,即只有两只裤腿,小腿以上通过带子系在腰间,并没有裆。

7、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不可用粗鲁的打和骂。

8、“文言文”训练|(一百三十三)《蒲松龄著书》

9、这一次,孟母带孟子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就喜欢上了读书,每天都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10、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11、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的积习。孟母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12、“嗯嗯,所以干子的皮肤很白”

13、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有日后成为一代大学者的孟子。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与“断机教子”的故事。

14、有一天,孟子因为思念母亲突然回到了家里。

15、“一定是的”每个人都随声应和着。

16、孟母说完就后悔了,心想明明不是为自己孩子杀的猪,我为什么要欺骗他呢?这不是教孩子说谎吗?

17、“文言文”训练|(一百二十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8、诚然,母亲是最适合做教育孩子的人,因此我不得不深切的感受到身为母亲责任的重大。

19、“文言文”训练|(一百二十四)

20、“撑着那么大的伞一定不会被太阳晒到”

二、孟母断织原文及答案

1、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选自《列女传》没说是什么动机。

2、陌陌之所以破坏他知道不是因为他太伤心了,是为了让他的孩子明白他的良苦用心,让他的孩子在学校里面认真学习。

3、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不可用粗鲁的打和骂。

4、上期答案:出自《三字经》,原句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5、孟子出生的时候,由于穷困,一家人住在郊外较为偏僻的地方。离他家不远,有一大片墓地,平时经常有人抬棺材来埋葬,一路上吹吹打打,哭哭啼啼。每逢扫墓期间,前来祭奠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显得极为热闹。孩子总是好奇的,看到什么就想模仿什么。孟子住在这种环境里,经常看到一些送丧行列,以及提了祭品、烧纸磕头的扫墓人,他也经常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起埋葬死人的游戏。

6、「ごらんなさい、この布れを――お前が学問を中途にやめるのも、この織物を中途でやめるのも、結果は同じですよ」

7、孟子は友達と遊戯をするのに、よくお葬式の真似をした。

8、“文言文”训练|(一百三十四)《吹狼》

9、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切不可粗鲁的打和骂。

10、(注释)昔:从前。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最后在一所学校旁定居下来。择:选择。邻:邻居。处:相处、居处。子:即孟子。机:指织布机。杼:牵纱的梭子。窦燕山:五代后晋人,名禹钧。传说他教子有方,使五个儿子齐登科甲,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得到人们的赞誉。

1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被尊称为“亚圣”。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孟母三迁”。在孟母的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国妇女的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同时也告诉我们学习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

12、孟子は子供の時分、母と一緒に住んでいた家が墓場に近かった。

13、每个人一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总是巨大的,一个母亲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庄,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

14、成帝即位后被启用,拜中郎,使领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刘向多次上书,建议削弱外戚权力,甚为成帝嘉许,但终不能用。其为人平易朴实,不重威仪,廉洁乐道,潜心学术,昼诵《书》《传》,夜观星象,常常通宵达旦。

15、そのころ、わたくしは市村水香先生に就いて漢学を勉強してい、その御講義に、この話が出たので、いたく刺戟されて筆を執ったものであるが、これは「遊女亀遊」や「税所敦子孝養図」などと、一脈相通ずる、わたくしの教訓画として、今もって懐かしい作のひとつである。

16、「そうね。私はこう思うの、幹子さんのお父様はきっと薬屋さんに違いないわ。だから幹子さんをいまに薬売くすりうりにするんだわ。ほら、よく薬売があんな大きな蝙蝠傘をさして来るでしょう。」「本家、讃岐さぬきは高松たかまつ千金丹せんきんたん6……つて歌って来るじゃないの」そう言って時子は、面白く節をつけて歌って見せた。

17、母亲正忙着干活,就随口说道:“是给你吃啊。”

18、そう言って冷笑れいしょうしているのも幹子の耳へ這入はいった。けれど幹子は何を言われても平気でいた。

19、一个是“买肉啖子”,这个与曾子杀猪的故事异曲同工。

20、孟母断织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要尽量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尽量的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孟母断织的故事

1、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2、“孟子少①时,诵②,其母方③织。孟辍然④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谊也。呼而问之曰:‘何为⑤中止?’对曰:‘有所失⑥,复得。’其母引刀裂断其织,以此诫之。自是⑦之后,孟子不复谊矣。”

3、幹子も一緒になって笑いながら「お早う」と挨拶して、つまらないお友達にかまってはいられないと言ったように、さっさとそこを通りぬけて、まっすぐに学校の方へ歩いた。

4、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5、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

6、「はい、お母さま。やはり以前と同じところを学んでいますが、いくらやっても駄目なので、やめて帰りました」

7、让孟子知道若自己继续不务正业正如那被剪断了的布一样,可惜之极,唤醒了他潜在的自觉意识。

8、三度目に引越したところは、学校の近くであった。

9、“孟子啊,是作好学问了吗?”

10、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11、“是的呢,我也这样觉得,干子的父亲一定是个药商。因此干子至今都在卖药。看,经常卖药的撑着大遮阳伞来了。”“这不是在赞岐国的高松市,第一个卖千金丹的人唱着歌来了吗”这样说着,时子以搞怪的曲调唱起歌来。

12、「あら何処の紳士かと思ったら、幹子さんだったわ、幹子さんお早う」

13、(一点易综合素养训练)•大语文•每日一题

14、孟子很自责,再也不敢提休妻的事儿了。

15、この時、幹子は静かに気にもかけないような風で振返りながら、

16、做事应该认真,不应三心二意

17、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扩展资料:关于孟子

18、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19、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寓意:

20、孟母含着泪说:“儿啊,你知道,我辛辛苦苦为的是什么?”

四、孟母断织原文及翻译

1、所以古代讲究跪坐,就是我们帅帅的胡歌哥哥的坐姿啦,至今日本人还保持着这种坐法。

2、時子が言った。なるほど幹子の蝙蝠傘は、黒い毛繻子けじゅす5張けで柄の太い大きなものだから、どう見ても、祖父様の古いのをさしたとしか見えませんでした。事実またそうであったかもしれません。この場合「何処の紳士かと思ったら」というのは、ほんとに適評てきひょうだったので、皆はどっと笑いくずれました。

3、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

4、⑥有所失:忘记,记不得。

5、一天,干子在上学的途中,就遇见了这个嘴损的同学。那时,像往常一样,干子正打着他那把大的遮阳伞,而就因此成为了被嘲笑的对象。

6、母は、その遊びを眺めながら、これは困ったことを覚えたものであると思った。明け暮れお葬式の真似をしていたのでは、三つ子の魂百までもの譬えで、将来に良い影響は及ぼさぬと考えた。

7、......前半段话说的是:

8、「その父賢にして、その子の愚なるものは稀(めずら)しからず。その母賢にして、その子の愚なる者にいたりては、けだし古来稀(まれ)なり」

9、孟母断织,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内容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母亲通过剪断织丝来教育孟子要抓紧时间学习,帮助孟子日后成为了大学者。故事教育后人要勤奋学习。

10、孟母听到这样的答案,突然拿起了旁边的小刀耙辛苦织出来的布从中间割断了。随后训斥道:

11、孟子自省精神上的软弱,再次返回国外求学去了。

12、自古以来的名将之母、伟大政治家之母、出众伟人之母,说没有一个不是贤母也是不为过的。

13、孟母经常教育孟子做人要诚实。她注意在日常小事上培养孟子诚实的品德,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14、正因为这篇小故事的教育意义,还衍生了另一个版本,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吧。

15、孩子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现代社会,身为母亲的我们也化作了一位位含辛茹苦的“孟母”,也许我们的方法比不上“孟母”有效,但是对孩子的期盼和爱是一样的,因为这份无私的爱,我们“衣带渐宽终不悔”。

16、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17、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18、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选自《列女传》。

19、“文言文”训练|(一百二十三)《观月》

20、而就在那天,一直是大家嘲笑的对象的那个大的遮阳伞发挥了作用。

五、孟母断织教子原文及翻译

1、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2、《列女传》比较著名的两个版本,一部是指西汉刘向所编撰的《列女传》,这部书一共七卷,记载了上古至西汉约一百位左右具有通才卓识,奇节异行的女子。

3、这些嘲笑的话语也被干子听到。但是干子对此什么也没说,很是冷静。

4、乃复进 复的意思为“又、再”;以此诫之 诫的意思’’告诫、警示’;自是之后 是的意思‘这件事、此事’‘。

5、孟母就说了,这不是你妻子无礼,是你自己无礼。进屋子前应当要敲敲门什么的,让人知道你要来,不要乘人不备。就算是夫妻,也要如此,所谓相敬如宾嘛。孟母就说,现在你进入到家里很隐私的地方,一声不吭地进入,还看到人家失礼的样子,这是你的不对了,是你失礼在先。

6、习惯成自然,习惯又多从环境中熏陶而来。好习惯一经养成,还得始终如一地维护。尤其是勤苦专一的习惯,决不可以轻易放弃。否则虎头鼠尾,同样成就不了大器。

7、それにしても、幹子が毎日学校へ持ってくる蝙蝠傘は非常に大きなもので、忽まち学校中の評判になりました。

8、孟母断织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讲的是孟子和他母亲的故事。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词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遗忘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母拿起刀子就割断了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断了,能再次接上去吗?”从此以后,孟子读书专心了,不再忘记了。

9、这时孟母正好在织布。孟母看见儿子,先是高兴又马上变了脸,温柔的问道:

10、第三次搬去的地方挨着学堂。

11、于是,孟母决定搬家。她在城里找到一个住处住下来。那里紧挨着集市,人来人往,店铺云集,非常热闹。才搬去不久,孟母又感到不妥。集市里的小商贩们整天扯着嗓子高声叫卖,使孩子们觉得新鲜好玩。孟子在集市里耳濡目染,也模仿着商贩们吆喝起来。孟母感到这种环境只能造就斤斤计较的小商贩,决定再度搬家。

12、黒船:日本幕府末期对欧美各国驶往日本的轮船的称呼。因船体涂以黑色而得名。

13、孟母乘机教训他说:“你既然知道我们这么苦,仍然让你去读书,你怎么可以不求进取?如果你读书读到一半而荒废,这跟织布织到一半砍断织机有什么两样呢?我的辛苦,岂不是白费了吗?”

14、孟子的母亲出身于名门,是一位知书达礼,聪明贤淑的女人,她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15、“文言文”训练|(一百三十二)《何岳轶事》

16、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就是《三字经》中第三段“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完整解释啦。

17、“是的母亲。和之前学的东西一样,再怎么学也没用,所以我没再学就回来了。”

18、「あのくらい蝙蝠傘が大きかったら日にやけないで好いいわね」

19、孟子的父亲早逝,一家的生计以及教导孩子的责任,全落在孟母一个人身上。她靠织布为生,尽量省吃俭用,把剩余的钱,留作孟子上学之用。

20、最后,孟母终于在一所学校附近找到一个住处,立即带着孟子搬过去。学校里进进出出的,全是循规蹈矩的读书人。古代的读书人,非常注重礼节、谈吐,他们的言行,在社会上深受尊敬。孟家在这里定居下来以后,孟子在学校气氛的熏陶下,开始学习学校里那些学者的行为、礼仪。孟母终于找到一个教育孩子的良好环境。

上一篇:六国论(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