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全文解释
1、6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汎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2、(注释)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②吾斯之未能信: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之”是用来倒装的同。信,信心。斯,代词,指孔子让他出仕这件事。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注释)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正:改正,修正。
5、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6、12子曰:“君子不器①。”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8、⑤偃: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
9、①语:音yù,告诉,动词用法。
1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12、①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13、②如礼何:把礼怎么办?
14、(注释)①祭:这一个“祭”指祭鬼(死去的祖先),与下句祭神对举。②与:参与,参加。
15、①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16、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7、①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一说字子若,生于公元前540年,孔子的门徒。
18、⑤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19、④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20、无饱无安,敏事慎言背后的“求实法则”。求实法则,涵括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调查、去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之所以引用这些振耳发聩的至理名言,并把它们不带引号的排放在一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来增加对本章“就有道而正焉”的理解。
二、论语全文及解释
1、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3、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4、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6、(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7、(译文)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9、朱熹《论语集注》——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合《论语》、《孟子》为《四书》,自己用很大功力做《集注》。固然有很多封建道德迂腐之论,朱熹本人也是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但一则自明朝以至清末,科举考试,题目都从《四书》中出,所做文章的义理,也不能违背朱熹的见解,这叫做“代圣人立言”,影响很大。二则朱熹对于《论语》,不但讲“义理”,也注意训诂。所以这书是论语注疏中的重中之重,非今人之注疏可比。
10、(注释)①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②谄:谄媚。
11、点名片关注“庐陵信息技术”
12、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中的句子。切、磋、琢、磨,都是制作器物时反复修治的动作,这里用来比喻君子治学、修身要像雕琢玉石一样反复修治、精益求精。
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4、“贫而乐,富而好礼”背后的“国之大者”情怀。“国之大者”指的是国家或影响国家的最大事情或最重要问题。具体讲,就是指的那些关系国家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大问题,就是那些影响或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情。“国之大者”始终牢记我是谁?时刻铭记为了谁?牢牢把握依靠谁?准确理解维护谁?而所有这些的最基本的底色就是“贫乐富礼”的人文情怀!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我们知道孔子开办的私塾,是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学院”;孔子的教育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教育,所以在孔子的教学体系中“国之大者”情怀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5、方法总比问题多,精益求精写传奇。
1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7、翻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8、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9、(注释)①太庙:太祖(开国之君)的庙。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所以,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的庙。②鄹(zou)人之子:指孔子,鄹又作陬,地名,即《史记.孔子世家》所说的“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的“陬”,是孔子的出生地。鄹人则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做过鄹大夫,所以称为鄹人。
20、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三、论语全文解释翻译
1、①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③。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3、(译文)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
4、(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看他的所做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
5、注释: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人了。
6、关于《论语》的书,真是汗牛充栋,举不胜举。以下列举一部分:
7、③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8、22子在陈①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②狂简③,斐然④成章,不知所以裁⑤之。”
9、(注释)(1)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2)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3)摄:兼任。(4)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10、(注释)①参;曾参。②贯;贯穿,贯通。
11、①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12、(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旧仇,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很少。”
13、(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14、关于如何维持社会的稳定,保障人类社会的延续,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难题。历史上许多彪炳史册的辉煌文明、威名赫赫的大帝国最终走向灭亡,起因多半是社会秩序的崩坏。现代世界,各国依然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实践证明,儒家这种立足于家庭和睦,进而促使社会稳定的思路是积极而有效的。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7、(注释)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垮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知:通“智”
18、②大师:大,音tài。大师是乐官名。
19、①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20、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四、论语的全文翻译及赏析
1、23子曰:“以约①失之者鲜②矣。”
2、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5、 ④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意思是没有这种人。
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8、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9、(注释)①射:射箭。这里指射箭比赛,是古代的一种礼仪。②揖(yi)让而升:揖,拱手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揖让而升是说在登堂比赛前先相互作揖表示谦让,然后才登堂比赛。③下而饮:比赛完后下堂饮酒互相祝贺。
10、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11、②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12、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译文)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给别人。”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15、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16、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7、①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18、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9、先生说:“穿着破旧的`绵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为耻辱的,只有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忮刻,不贪求,这有什么不好呀?”子路听了,从此常诵止此诗。先生说:“这样又何够算好呀。”
20、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五、论语 解释
1、17子曰:“晏平仲①善与人交,久而敬之②。”
2、(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作自我批评的人。”
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5、(注释)罔:通“悯”,迷惑而无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7、⑤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0、⑤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11、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2、④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13、①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14、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5、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16、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17、③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18、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
19、③有道:拥有了、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或途径。有道而正,强调的是方法、途径的正确性。朱熹、杨伯峻把“就有道而正焉”译注为“到有道的人那里匡正自己”。有道在古汉语中常见的有三种用法: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称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书函中常用作对人的敬称;合法、合理,取之有道。列举“有道”用法如下:
20、(注释)①喻:明白,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