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100句)

2023-05-03 01:28:44 0 59

一、示儿

1、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2、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着;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感染。从语言看,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3、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4、王师北定中原日⑷,家祭无忘告乃翁⑸。

5、(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6、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感知诗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7、“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

8、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定战胜疫情,

9、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

10、(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读古诗、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方法,合作学习《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

11、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12、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13、(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14、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

15、《示儿》的白话文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16、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陆游,实际上它讲述的是诗人陆游忧国忧民,有情怀,到他死的时候依然没有能够看到国家的统一还有一首这样的诗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7、(9)北定:将北方平定。

18、南宋诗人陆游特别注意用诗陶冶孩子性格。他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19、()陆游临终前最挂念的是

20、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二、示儿教案

1、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

2、(A.家族的事B.国家还没统一C.儿子还没做官)。

3、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4、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5、爷昔好读书,恳若自着述。憔悴欲无肉喂蚤虱。

6、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感知诗文大意;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7、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8、弥留之际,陆游悲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国家和民族的统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谁能给我们读读整首诗?

9、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10、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11、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忘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4、0古朗月行(节选)

15、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

16、“元知”“但悲”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突出了诗人临终时深深的遗憾。

17、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

18、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

19、历朝历代凡是读过《示儿》的文人,无不为之动容悲戚。与陆游同时代的南宋诗人刘克庄曾写下一首绝句:“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明代学者胡应麟评价:“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明末清初文学家贺贻孙感慨:“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诚哉斯言,《示儿》一诗既是陆游对膝下儿孙的临终嘱托,更是诗人对国家、对民族九死不悔忠贞精神的真实写照与浓郁家国情怀的缩影。

20、(2)引读第一句诗:在陆游出生的第二年,中原就沦陷了。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爱国志士,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早年就立下了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的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奔走呐喊。如今,阖棺的时候真的到了,但是失地却未收复,国家还未统85岁的诗人陆游是何等悲痛啊!(齐读第一句)

三、示儿子陆游

1、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示儿》表达了陆游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是首写给儿子的临终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4、死去元知万事空⑵,但悲不见九州同⑶。

5、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6、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7、(1)悲从何来?(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在南宋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河山,称为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而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无意于祖国的统一。)

8、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9、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10、“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

11、“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1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1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4、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

15、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

16、审校:孙梦霞/美编:李悦

17、《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诗》虽已过去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

18、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19、(1)读正确,读熟练,以自读为主。

20、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四、示儿古诗的意思翻译

1、《示儿》不是王昌龄的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该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2、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功业未成身先死的遗憾。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

3、《示儿》中的“示”指给……看,告知意思

4、了解了这些,再读《示儿》,感受诗人的“悲”。

5、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6、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7、(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9、交流作者资料,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他毕生志向西北从军,屡遭罢黜不改其志,及至老年依然壮怀激烈。背诵积累的陆游爱国诗句:

1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1、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12、北宋诗人张耒为人正直,做官清明,他为了教育儿子张(禾巨)、张秸,以卖烧饼的邻居为榜样,专门写了一首七言诗。

1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14、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

15、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16、5《搭石》朗读+知识导学

17、烈士不惜流血牺牲,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后来人把苦难的中国“变秋天为春天”,“耕种成美丽的园林”。这是任何拜金主义者所做不到的,是烈士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具体表现之一。

18、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19、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20、祖国你的父亲不忘收复中原,祖国统一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是故都汴京回归祖国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五、示儿宋陆游

1、告诫子女要戒骄戒躁,艰苦朴素。

2、(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3、(3)结合资料和所学,比较三首诗歌异同。

4、诗中的“乃翁”指的是谁?

5、⑵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6、《示儿》是陆游临终时写给儿子的诗,是他遗嘱,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至死不变的爱国热情,这首诗直抒胸臆,语言朴素,没有任何修饰,但因为表达的是自己最深厚、最真挚的感情,因而自然地达到了真切感人的效果。

7、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8、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9、白话释义: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10、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

11、“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12、苏东坡有一首挺好玩的《示儿诗》人家生儿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有儿鲁且直,无灾无难到公卿。尽道人生况味,是对浊世的抗议和无奈。愿儿做大官,反话嘛——东坡先生才不稀罕“公卿”那劳什子呢。而“鲁且直”,倒是很多大官的写照。反观东坡之聪明,乃真聪明也,有话就说,有屁即放,连皇帝老儿之错也敢指,所以他断断地不合时宜,在官场上根本吃不开。

13、《珍珠鸟》朗读+知识精讲

14、蓝蒂裕,四川梁平人。共产党员。1948年冬被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9年10月与陈然同志等同时牺牲于重庆大坪。

15、小结:(指名学生说)死后无牵无挂,但是就挂念国家没有统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时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16、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17、注释:元知:元,通“原”,原本知道。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8、(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9、解释诗句中粗点的词。

20、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