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100句)

2023-05-02 09:49:35 0 59

一、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1、王安石有“(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有(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3、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4、“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7、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8、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9、片片的落花,尽随着流水流去。//流水呀!/你好好地流罢。/你流到我家底门前时,/请给几片我底妈;——戴在伊底头上,/于是伊底白发可以遮了一些了。/请给几片我底姊;——贴在伊底两耳旁,/也许伊照镜时可以开个青春的笑呵。/还请给几片那人儿,——那人儿你认识么?/伊底脸上是时常有泪的。

10、过去的交通很不发达,寄一封信回家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写一次家书当然要写长一点了。信写好了,发现还有的话没有说,当然要把信打开来补充一些了。诗人这样写诗是很贴近生活的,但是诗歌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自己,贴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思,这样才会震撼人心。

1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3、首先,雁过,说的是秋天时候,秋历来是被赋予一个伤感的氛围的,本来的思想之情,此时被渲染得更加浓烈。大雁,秋天往南飞,而作者心中思念家乡却不能像大雁一样自由的回去,形成反差。一雁,而不是群雁,群雁是热闹的,一雁则是孤寂的,借此,作者将自己心中的孤独凄凉也一并交待出来了。

14、关于秋思的诗,有的悲怆、有的高亢、有的落寞、有的忧愁,这些千姿百态的诗词汇成了多姿多彩的秋思画卷。古代人伤春悲秋,关于秋天似乎都带着稍许的悲伤,秋思也就有了淡淡的忧伤。中唐诗人张籍也写过一首《秋思》,小巧精辟,算是秋思长卷中的精品。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6、古今乡愁主题诗歌在持久、大量的写作过程中,形成了几种历时性的沿续使用的艺术表现模式,如登高思亲,望月思亲,佳节思亲,远望当归,秋风日暮起乡愁等。每一种表现模式的形成,都由我国古代诗论所说的“诗胎”、“诗祖”奠基,作为初始创作的“诗胎”、“诗祖”性质的作品,均能恰切地表现相似情境中的人们共有的行为、心理,所以为后世处于相似境况中的诗人每每加以模仿,在后世诗人持续不断的一次次仿写过程中,一种表现模式渐次凝定。我国古代诗论所说的“诗胎”、“诗祖”,近似于西方文论中的“原型”、“母题”,同一诗胎诗祖即原型母题所孳蘖衍生出的作品,具有基本相同的主题和手法。所谓表现模式,即包括主题和手法两个方面。

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8、.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9、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0、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

二、抒发诗人思乡的诗句

1、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彩,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4、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5、这首《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此时的李白26岁。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7、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在王维的诗中,这株寒梅,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9、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10、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11、张籍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2、对故乡、祖国的“文化孺慕”强烈持久的余光中,在其诗作中神游于故乡、祖国的历史文化长河流连忘返。台港和海外诗人里,余光中抒发文化乡愁的作品最多,成就也最突出。他的《五陵少年》把文化乡愁抒写得血脉贲张:

13、在诗中,诗人通过写家书这个场景,来表现思乡之深。洛阳城里起秋风了,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他写下一封家书给捎信的人带回家,想说的话太多了,捎信人要出发时,又赶紧拆开信,又写上几笔,再还给捎信人。寥寥数语,却耐人寻味。

14、你是否因故阻了归程,只能远远思念。

15、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6、此诗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思,全句说: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1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1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0、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三、寄托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

1、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2、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4、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客路:旅途。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正:顺风。悬:挂。海日:海上的旭日。残夜:夜将尽之时。江春:江南的春天。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青山:指北固山。乡书:家信。

5、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8、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9、而把文化乡愁作大量集中表现的,是一批亲身经历了40年代中国大陆的战乱,后来迁往台湾的诗人和一些较年轻的台湾和海外华裔诗人。他们置身于充分西化(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在物质生活乃至诗歌艺术上都已现代化和现代主义了,但在他们的心中,却无法忘怀家国民族的记忆,怀有强烈的“中国情结”。在受到西方异质文化和本土台独势力的刺激时,他们愈加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他们的诗作更是常常把有关家乡的记忆、祖国的历史、民族的文化作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以突出、强调自己的文化身份的“新古典主义”的方式,在诗艺上告别“横的移植”,归宗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和灿烂悠久的古典诗歌传统,以此来缓解内心深处“刀搅”般的文化焦虑。

10、一个反题:客舍似家家似寄

1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3、古今乡愁主题诗歌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表现模式外,还有梦忆还乡、闻声思乡、以题咏抒乡情等手法,也多为诗人所采用,下面略作介绍。

14、王湾(约693—约751),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15、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说自己的眼泪都没有干过来描述思乡之情,而“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不加雕琢,信口而成,却寄寓了诗人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16、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17、从古代到现今,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数不胜数,而这些诗句有很多都是我们读书时期所学过的。游子思乡,情真意浓,细细读来,不免触动心房。现将收集到的有关诗句,分享给大家。

18、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19、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20、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四、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什么

1、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3、《乡思》是北宋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4、白话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5、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7、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8、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9、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0、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11、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

12、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1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诗词鉴赏」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17、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1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19、“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尽的乡愁;“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0、诗人在漂泊羁旅中,看到北固山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景色,触发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

五、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有什么诗

1、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当保持零下的冷/和固体的坚度。//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很爱玩虹的滑梯//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我结晶了,透明且硬,/且无法自动还原。

2、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4、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5、服饰不仅是一种性别、年龄符号,它更是一种种族、文化符号,中国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表征。对寄居海外、满目异俗的炎黄子孙来说,“穿着中国的服饰”,不正是他们思乡怀国、寻根溯源、认同本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吗?

6、(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月是客观事物,但由于诗人的思乡情绪,发出了“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故诗句反映的是诗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A正确。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B、D项否认了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应排除;C项否认了规律的普遍性,应排除。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8、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9、“秋思”是诗词里很常见的一种诗题。李白、白居易、杜甫、陆游……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写过,其中,马致远的《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为家喻户晓;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最积极,最振奋人心。

10、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11、逢入京使(七年级下册)

12、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13、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14、“日暮起乡愁”模式的“诗祖”,应是《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是一首服役者思归的怨诗,“式微”是天色将暮的意思,外出服役者在日暮时分生出强烈的归家之意。后世诗歌日暮乡愁模式即祖祧此诗。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刘长卿《负谪后登干越亭作》:“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马致远《天净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都是日暮起乡愁的典型例子。

15、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7、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人直抒内心的矛盾心理,将对家乡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离家乡越来越近时,是不是也如诗人一样,反而心里害怕起来。

2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