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章卞之琳
1、(1)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时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来观赏。(2)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象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相互作用。
2、楼上的人,是一个足够痴情的人。他站在楼上,看着桥上的伊人,心为之醉,情为之迷,但,就是不能相见,也无法相见。世上最苦的恋,我想,就应该是这种“你”在“我”的眼中,而“你”却不知“你”在“我”的眼中。
3、《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所作。
4、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5、小崔:一位真诚的清醒者
6、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7、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8、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
9、这首诗本出自《断章》,原诗为: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寥寥数字,描绘了一幅十分抽象而又富含哲理的画面,表面意思可理解为:看风景的你,又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你梦中有明月,别人梦中有你!
10、这首诗最初只是一首诗中的四句
11、《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抒情诗歌,文字简短,意蕴丰富而又朦胧,被称为“民国时期最美情诗”。
12、《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3、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
14、生于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15、创作背景:《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16、诗中的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点围绕它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凌乱的人和物,巧妙的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
17、只有四句,真的。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据卞之琳本人说,这短短的四行原是在一首长诗中的,但诗人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整首长诗中仅仅只有这四行才是他满意的,于是抽出来——《断章》这一标题即由此而来。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8、有人深感当下诗歌比较小众并正在走向没落,就此请教余光中。先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越来越多元化,这是大趋势,而诗歌是指向心灵的艺术,只要人们在精神层面有需要,它便永远不会落寞。
19、《断章》创作于1935年。卞之琳说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20、人生的路,从容地走
二、断章卞之琳几年级的课程
1、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在技巧和形式方面,诗人融会了传统的意境和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现代诗风。
2、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与“风景”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两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 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风景”。你原先看到的“风景”,在注目于你的人中,又不是“风景”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际, 没承想在楼上赏景的“你”,又下意识地来到窗前,欣赏明月的万里清辉,不经意间却又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风景,“—在别人的梦境中,“你”是他的一轮皓月,前两句的意蕴从连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升华,形成了一种无限繁富的多元开放系统。
4、“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
5、人们常说“好诗可耐百回读”,而这首短短的四句《断章》已足够品读一生。之所以这首诗会在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富于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
6、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
7、“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为何是“你”,而不是“我”?看到这首小诗的时候,我细细地玩味着这个字,总是纠结于作者的称谓所指。细思量后,发现,这个“你”用得真是好。“我”太有局限性了,和诗歌的意境总是隔了一层。而“你”,却是富有亲和力的。
8、月光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进入他人的梦中又装饰了他人的梦。这又是一种相对关系。人生处处有相对,又何必怨尤呢?李健吾和诗人两种解释似乎冲突,但实际上都有相成之美。因为一首好诗唤起的经验就应该是繁复的,而不是单纯的。同时,这首诗又包含了一种主客体互相转化的哲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是主体,“风景”是客体;“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时,“你”又由主体的身份变为了客体,或者说“你”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只是在不同的的情境、着重点不同而已。
9、《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之间搭设了一架“天堑变通途”的飞桥,在其逻辑结构的贯联之下,意象的单薄骨架立即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盈与丰富,并不断膨胀链接,最终形成了无限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扩展资料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体现了诗人刻意求工的美学态度与追求。
10、“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是啊!“你”,在爱你的人的眼中,就是一道风景,而“你”这道风景,在爱“你”的人的眼中,是美的。诗人以这句神来之笔,使这种单恋之情找到了最好的寄托。一切皆如梦,只有在梦中,才能把一切痛苦的想望变成美好。
11、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12、新诗赏析|卞之琳:距离的组织
13、上行描述了当你站在桥上
14、(断章)Thepartofarticle(卞之琳)(BianZhilin)(你站在桥上看风景)Youarestandingonthebridgetoappreciatethescenery(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Themanofappreciateingthesceneryisappreciateingyouupstairs(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Thebrightmoonhasdecoratedyourwindow(你装饰了别人的梦)Andyouhavedecoratedanotherman’sdream
15、代表诗作《断章》,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16、卞(biàn)之琳(198-2000.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17、《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但全诗仅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四句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18、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19、“你”、“楼上人”,无数个“你”。无数个“楼上人”。共同组成这个世界。“你”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桥上看风景”;“楼上人”也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楼上看你”。在某一个偶然,或者必然,你们相逢,之后。或者离开,或者相交相知,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怀着自己的梦想,共同创造这个美好的世界。或者彼此相辅相成,相依相存,装饰着彼此的“窗子”与“梦”。
20、愿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三、断章卞之琳教案
1、他苦恋“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兆和的妹妹)也是一桩憾事,有人说《断章》就是写给张充和的其中一首诗,但作者解释过,说是受了“呜呼,我爱浮世绘”这一句的触动,忽然就出现了这么一境,重在表现”相对“,但可能是性格所致,他又补充说或许受了世人影响,多少存在一些感情生活的痕迹。
2、(1910—2000)
3、Thebrightmoonadornsyourwindow,
4、 《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诗人自己曾说过,《断章》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5、这个世界维持着普遍的联系,看似无关却兀自相互传感。
6、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
7、《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8、《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9、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折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谊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
10、1933年初秋,他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坦言:
11、寒门出贵子,需要过三关(随笔)
12、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写诗。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园三诗人”。主要诗集还有《三秋草》《鱼目集》《十年诗草》等。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3、《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它是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对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
14、Asasightseerwatchedyoufromatower.
15、fromthebalcony.
16、Thebrightmoonadornsyourwindow
17、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18、可不知为何,慢慢地,在诗句中,我竟然读出了寂寞,读出了惆怅。如不惆怅,她为何要独自立于桥上呢?是否,她是以观赏风景来排遣内心的仇怨呢?她是否也是一个,撑着油纸伞,结着仇怨的姑娘?
19、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杯中。
20、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四、断章卞之琳扩写
1、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主要诗集还有《三秋集》、《鱼目集》、《十年诗草》等。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省简,较晦涩难储,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2、《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全诗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也没有一句复杂的句式,写得明白如话。字面上是不难懂的。但细细品味,又好像不能全懂,越想越觉得它的含义很多。李健吾认为它是在“装饰”二字上做诗,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其中蕴含着无可奈何的悲哀情怀。诗人本人不同意这种评解,明确地表白“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后李健吾则又说这两种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答作者》)
3、只是这种联系常常被我们忽视
4、《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5、我相信,文人都是有洁癖的,文字的洁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一首长诗,本是心血凝聚而成的,可是,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的卞之琳,却对这首诗不甚满意,为此,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思虑再三后,把他最欣赏的四句择了出来,组成了这首《断章》。没想到,它却成了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的确,咀嚼诗句,的确会让读者缱绻其中,无法自拔,沉醉不知归路。
6、这首诗传达着一种人与人之间少有的默契和感动。
7、卞之琳的《断章》确实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小诗。如果让我来讲的话,我宁愿用辩证法。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在桥上看风景,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近处的楼上,有看风景的人,也把你作为“桥”的风景的一部分看去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句本身就很美,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妙不可言。全诗用的是白描,却充满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你在桥上看风景,这是你的主观,但是你却不自觉地成为“桥”的风景的一部分。同样的道理,在楼上看你的人,他不也是“楼”的风景的一部分吗?同样的道理,当然,诗人更加抽象地用了明月的意像,你在观赏明月映窗的美景时,又怎么能知道,
8、陈梦家在《新月诗选·序言》中讲过;卞之琳的诗“常常在乎淡中出奇,像一盘沙子看不见底下包容的水量”。《断章》正是淡中见奇,深蕴哲理。
9、老师的痛,与谁共?(随笔)
10、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风景,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这样的风景,和自然之景的不同,就在于,这种风景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用来把玩的。能够撩动人心的风景,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
11、推荐:电视剧《风筝》原声广播
12、作者曾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
13、《断章》之所以引人注目,正是因为它提供的那种表面上看来是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一旦进入了诗境,读者完全可以从中体验并品味出各自的“意指”。说“装饰”二字写尽了“人生的悲哀”,是一种很深层次的对“互为装饰”这种现象的“虚伪性”入木三分的揭示。
14、《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体现了其诗作朦胧曲隐的艺术特点。节选四句精巧短小、明白如话,乍一看并不难懂,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15、昨夜赋一片轻喟,今朝收两朵微笑。
16、别人能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
17、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18、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亘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
19、今日,演绎一场和语文有关的故事
20、人主客体的转化。主观行为无时不被客观化,从而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审美,一种能够被冷静审视的对象。
五、断章卞之琳原文
1、有人说,这是一首哲理诗,写的是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诗人自己也这样说。但诗歌的语言是抽象的,我宁愿相信,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中的一切的意象,皆有所指。
2、(杨宪益、戴乃迭译作者:卞之琳朗诵:怡雨晴)
3、选自《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
4、卞之琳(198-2000.2),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写诗。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园三诗人”。
5、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
6、Thesightseerwatchesyoufromthebalcony
7、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8、由瞬心文化、东方联盟影视文化联合出品,杨文、周阳旁白演播的谍战悬疑剧《风筝》,在喜马拉雅上线。
9、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扩展资料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
10、月光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以你的视角观察,你是主体,月光是客体起到装饰作用,以别人的角度观察别人是主体,你是客体起到装饰作用。所以,人物、事物在世间的位置,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和参照体系,反映了了作者的一种辩证思维,在这样的辩证中也包含了对人生有时无法主导的被动感的感叹。
11、卞之琳苦恋的对象是张充和。
12、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13、其实《断章》之所以被命名为“断章”,也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截取于卞之琳的一首长诗。而它之所以能独立出来作为一首诗,而且还是这么有名的诗歌,意义当然不仅仅只是字面上写的——《断章》是一首集人生哲理和诗歌意境为一体的现代诗歌。
14、《断章》最容易的读法,一则爱情故事:男主角矜持、含蓄,私心倾慕着一位美丽的女子,却始终不敢表白,只是从远处偷觑,在梦里相寻;而那位女子浑然不知,自己已成为别人眼中的美梦,梦中的珍饰。
15、进入并装饰了别人的梦境
16、作者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
17、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18、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
19、Themoonadornsyourwindow,
20、全诗一共四句,每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事态意象:“你看风景”、“看风景人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