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源记原文
1、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2、(2021部编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教学视频+知识点+图文解读+专项试题汇总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4、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5、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6、古义:隔绝,不通音信;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7、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8、林尽水源便(19)得(20)一山,山有小口,仿佛(21)若(22)有光。便舍(23)船,从口入。初(24)极狭,才通人复行(26)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28)旷屋舍(30)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32)属阡陌(34)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38)如外人黄发垂髫并(41)怡然(42)自乐。
9、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1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13、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14、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
15、远处崇山延绵起伏,白云缠绕在其中。近处,身处桃花林之中。河流的两岸,桃花盛开,微风轻吹,花瓣缓缓地从天而降,浪漫极了。
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17、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18、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19、2022部编语文七至九年级课文朗读汇总
20、第三部分(④、⑤):渔人再访桃花源“不复得路”和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二、桃花源记原文拼音
1、(6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2、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3、商务合作:sjchuansheng@1com
4、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5、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6、(72)为:介词,向、对。
7、(77)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8、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9、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10、③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是:。
11、(49)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
1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3、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4、翻译下列两句诗。
1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6、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
17、千古奇文《劝学》全文翻译及解析,和孩子一起背下来,不负光阴,不负青春
18、C.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19、jìmǐfèizǔrúyí
20、渔弟渔兄不知数,满前指点安得误。峰回谷转水琮潺,到眼濛濛隔烟雾。
三、桃花源记原文朗诵
1、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也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9)杂:别的,其他的。
3、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
4、赏析: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7、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人。(有一天)他划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这里的)香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渔人(对桃花林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前行,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8、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9、(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0、1)继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2)继续桃源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11、快乐语文天地2020知识汇总
1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13、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
14、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
15、这个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16、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
17、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ǎ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18、本文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的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19、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20、“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说明了桃花源位于水源处,暗示桃花源是生命的源头,是希望的所在,而闪烁出忽明忽暗的微光的山洞把桃花源渲染的更加神秘,渔人沿着山洞前行数十步之后发现山洞的另一头别有洞天,赋予了桃花源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仿佛在暗示我们桃花源其实是一个虚拟的理想世界,并非客观存在的。在桃花源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这些描写都充分展示出了桃花源内恬静安乐的生活场景,这与外部世界士族势力猖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切都仿佛是在做梦一般,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憎恶,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桃花源记原文完整版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译文:南阳的刘子骥,是个清高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桃花源)。计划还未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3、快乐的时光的确过得特别快。尽管舍不得,但武陵人还是需要离开了。
4、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怡然自得,这是武陵人在这个世外桃源停留了几天的感受。他获得了几天的安稳、舒适、轻松,同时感受到了这些淳朴善良、热情的村民们有多么地可爱。
6、南阳的刘子骥,是品德高尚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还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结束寻找)。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过问(桃花源)了。
7、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8、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9、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安定和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作者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罢了。
10、(45)具:通“俱”,全,详细。
11、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12、(29)旷:空阔;宽阔。
13、“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14、④“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15、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16、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
17、(36)种作:耕种劳作。
18、邑人:同乡的人,乡邻。
19、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0、每天晚上的活动都是很赚钱的,5开的话赚钱还是很快的,兽决,宝石,龙血这些都挺值钱的每周的话秘境都做了,新区的话图纸其实挺赚钱的。
五、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1、(31)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2、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赏析
4、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
5、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
6、四围环绕天如瓮,红霞织锦花无缝。船从何处刺花间,世间哪有秦人洞。
7、我若浮家也到此,岂能归作武陵人。
8、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⑤“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10、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1、(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12、2022部编本七八九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教材变化对比表
13、(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
14、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5、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
16、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17、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18、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标记。
19、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
20、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