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代表诗作(100句)

2023-04-28 09:23:14 0 59

一、郑板桥代表诗作

1、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2、板桥无官一身轻,扬州卖画生计讨。身价与前大不同,求之者多收入高。暴发户他最厌恶,附儒风雅他烦讨。脑满肠肥之盐商,纵出高价索画要。价高他并不理会,厌恶这些官商倒。兴时马上就动笔,不高兴时骂人了。世俗难解怪脾气,个性就是郑板桥。有次为朋友作画,特地坦率自供道。“终日作画难休息,就想骂人出气好。三日若是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到。沉闷之气以解舒,此亦吾曹贱相了。索我画我偏不画,不索我画我偏要。”极是不可解之处,然解人此听之笑。

3、尤其是画竹,更是罕有对手。

4、板桥墓地在江苏,泰州兴化地方好。大垛镇上管阮村,村北墓地地势高。“郑家大场椅把地,”一九六四年时到。板桥逝世二百年,重修墓地于今朝。迁葬鹦鹉桥畔地,海子池中方壶岛。文革期间被破坏,一九九五年文保。省级文物第四批,郑燮墓被保护了。

5、乾隆见景生情,随口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在最后一句时,想不出来了。随行的臣子看皇帝陷入了尴尬,纪昀立即补救道:“飞入芦花都不见。”

6、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7、相遇作冷语,吞话还来归。

8、社会浮躁,时光匆忙,总有些记忆需要留存下来。只要是优秀作品,和尚就会不遗余力来推荐。

9、《江南文脉》诗词篇38王献之《桃叶渡歌》|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

10、我们很多画家朋友他们很自觉的去学习、去写作。感谢大家收听5月7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咱们明天再见。

11、你说到了汤显祖的“雨丝风片”,这个“风片”其实不太好理解,什么叫风片?

1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3、小偷一听,知道主家没有什么油水可捞,自认晦气,转身向外走去。这时,又听郑板桥叮嘱道:

14、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15、郑板桥在辞官的前一年,他在县衙回想自己“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

16、路东曹|《大西安》《卫士》

17、板桥画竹之独特,画石亦如此老道。自然无情之石头,在他笔下石活了。《柱石图》中见石头,前人题材用不少。板桥画成孤峰石,却有气概冲云霄。四周皆空没背景,画上七言诗奇妙。“谁与荒山伴寂廖?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立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点破已经画题诗,石与人品结合好。画不足之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境高。互相为用诗与画,无数法门首开了。坚石赞美陶渊明,刚直不阿品格高。自己同样的遭遇,刚直不阿乃情操。气宇轩昂之品质,画石比画人重要。深刻含意予揭示.耐人寻味意境妙。

18、《江南文脉》诗词篇37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19、如果我们由声音联想到视觉,华丽的羽毛也映衬着山野的风光的秀美。说句题外话,郑老师,动物界也很奇怪,有的很漂亮的鸟儿的鸣叫声反而是不好听。比如说,孔雀开屏的时候特别漂亮,但是孔雀的叫声真的很瘆人,对不起它的颜值。

20、还表示“罢官后,当移家于范”。

二、郑板桥诗作有哪些?

1、董其昌曾经画过《秋兴八首图》,就是把杜甫的《秋兴八首》,每一首画一幅画,当然他说这个诗是画杜甫《秋兴八首》,这个诗我们肯定不会把它收到董其昌的《锦堂记》里面去。但朱德润他在画诗意画的时候,他就不会把诗的题目作者写出来,就直接把诗抄上去,那就很容易犯错。

2、54岁时,郑板桥自范县调到潍县。这一年山东大饥,人相食。郑板桥自作主张,要开仓放粮,下属劝他按程序办事,老头不干:“现在是什么时候?等着层层报上去,老百姓都饿死了,有什么问题我担着!”同时,他招募流民务工,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饥荒终于得到了控制。这段时间,他很忙,过得很充实,常常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3、后来像仇英,仇十洲,他就是在诗上面弱一点。

4、目前看到最早的画作上有题诗的是北宋的宋徽宗,宋徽宗的很多画上,台北故宫也好,北京故宫也好,有很多宋徽宗的真迹,上面有这个题诗。

5、前面还在写雨,现在是雨停了,有晚霞出来了。斜辉照在塔上,照在虎丘山上,照在一堤的芳草上面,照在河水的波光上面。

6、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7、“传统文化”“诗词”“阅读”

8、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艺术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9、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10、译文:山被浓雾笼罩仿佛看不见了雷声轰鸣雨还没有停止。阳光一束从云隙照射望江楼,楼好像从空中吐出一样。

11、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12、野色空蒙锦鴂啼,东风吹雨湿罗衣。

13、郑板桥善画兰、竹、石。在他的画里,你常常可以看到书法的笔法,正如他画的兰花“兰叶用焦墨挥毫,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俨然融入了草书的笔意,着实使他的兰花拥有了非同一般的潇洒。相反,在他的书法中也融入了画法的笔法,他创造了“六分半书”,纵横错落,飘洒有致。

14、“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15、潘天寿:谈中国画的素描

16、诗词曲赋皆可。必须合律,建议用平水韵,新韵亦可。内容要求:有真情实感,要言之有物,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17、熬死了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郑板桥,终于在乾隆元年(1736年)考中进士,他在《秋葵石笋图》上作诗:“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这样的郑板桥,俗吗?真俗!但我们多数人都恨不得一直那么俗下去,俗到今夜做梦也会笑!

18、路东曹|《决战》《坚持》

19、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20、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有所谓的诗、书、画三绝的说法。在唐玄宗时期,有一个文人,也是曾经做过高官的,叫郑虔。郑虔善于写诗,善于书法,善于绘画。唐玄宗曾经给他赐过一个名号,叫“郑虔三绝”。诗书画三绝最早在这里面出现的。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面就讲过这个事儿。目前来说没看到郑虔留下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以及他写的诗融为一个艺术的空间里面出现。在唐代出现了像杜甫这样的一个题画诗的大家,但是杜甫的题诗,从目前所看的情况应该是欣赏画以后另外拿纸来题诗的。

三、郑板桥的诗

1、为什么说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呢?因为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密切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外在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2、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3、他生于一个寒儒之家,父亲郑立庵是一位私塾先生,3岁生母病故,父亲续娶的赫夫人,也在他14岁时病故。既不能骑马射箭,又不能务农经商,郑板桥摆脱贫困的途径,就只有读圣贤书,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了。

4、这时,又见郑板桥写下“奈何可奈何”,于是整句就成为:

5、辞官归故里,江上作钓竿。在这幅辞别百姓的竹画中,那一枝清瘦的竹子,就是卓尔不凡、淸股自傲的郑板桥个性品格的象征。

6、郑板桥是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这首《咏雪》就是郑板桥的作品之世人对郑板桥这首诗的评价是“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

7、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

8、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9、译文:贫士生活窘迫,夜半起来掀开帷帐,在庭院的树下徘徊,看到皎洁的月亮渐渐在晨光熹微中落下,想我以前的好朋友,如以求助之意相告,可能不会遭到回绝。

10、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不可有二”。

11、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轶事郑板桥在《板桥自叙》中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余好色,尤喜余桃口齿,椒风弄儿之戏。”

12、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咏竹,实则是以竹之清高自明其志。他一以贯之的画风、诗风和为官之风,令人肃然起敬。即便在“长将赭墨代胭脂”的岁月里,他也从未放弃艺术追求和人格操守,取得了旁人难以企及的绘画造诣,也留下了不攀附、不媚俗的千古清名。

13、郑板桥:铮铮铁骨,难得糊涂

14、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15、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16、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17、竹子在前四年的生长速度是极慢的,四年大约仅仅长3cm左右,从第五年开始,却会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它会用六周的时间长到了15米。原来,竹子是在前面的四年的时间里扎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到数百平米。

18、路东曹|《解读》《巨浪》《节奏》

19、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20、郑板桥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比较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少年的郑板桥在兴化镇读私塾,小小年纪赋诗撰文已经很有成就了。

四、郑板桥的作品

1、郑板桥,原名郑燮,以“诗书画”三绝著称。清乾隆年间中进士后,赴山东潍县等地为官,政绩显著,清正廉洁,深得百姓拥戴。在此期间,他与山东学政、江苏金坛人于敏中相识,两位同在异乡为官的江苏才子颇有交情。一日,于敏中赠诗夸赞板桥才华,郑板桥和诗四首,其中尤以第一首最具深意。

2、赏析翻译: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3、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4、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5月7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咱们今天来读一首元朝著名画家朱德润的诗。

5、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6、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7、郑老师你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讲,诗、书、画、印四绝集于一身的那种状况。我们可以来梳理一下中国的诗歌和书法绘画乃至于篆刻艺术的关联。

8、板桥在写给友人的信里描述了一个怪象:“二十年前画的是兰竹,无人问起,无人谈论。二十年后画的仍是兰竹,不曾改样,却有人说好,有人出钱要买,甚至有人专喜板桥画的兰竹,肯出大钱收买。”

9、也照在刚刚开遍的鲜花芳草之上。

10、路东曹|《坚持》《温度》

11、米芾到晚年才明白的一个道理

12、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13、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14、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5、后来,郑板桥洞察到官场的种种黑暗,养生为民的抱负难以实现,而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苏兴化定居,并以卖画为生。

16、板桥公开出柜,养过很多男宠,自承“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墨林今话》的作者蒋宝龄也说他“不废声色,所得润笔钱随手辄尽”。也正是这个问题,多多少少影响到历史对他的评价。话说回来,都在红尘里打滚,有几个人能一身洁白、毫无瑕疵的去见上帝?

17、这首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也叫咏物诗。据传,有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就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这位旷世奇才告诉我们:艺术家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必须有深厚的生活素养,丰富的表现能力,熟练的艺术技巧,才能驾驭自如,完美地实现创作过程,从而创造出生动鲜明、意趣无穷的艺术形象来。

18、《江南文脉》诗词篇26王守仁《登阅江楼》

19、这是什么道理?板桥自己当然明白,一个人只要成功了,你所有的缺点都会变成优点,这就是名人效应!

20、希望各位文友投稿时仔细阅读征稿须知,并予以理解配合!

五、关于郑板桥的诗

1、路东曹|《凝聚》《作为》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4、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5、小偷听了,哭笑不得,只好仓惶逃走。

6、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7、王希孟以“涅槃”换来的“千里江山”

8、《板桥自叙》曾写道员“酷爱山水又色好,余桃口齿尤为多。椒风弄儿戏之好,然而自知老且丑,利吾金币来耳找。干与外政有一言,未尝所迷叱去了。余桃口齿椒风弄,典故好男风是要。”大意自己好男风,但因年高已丑老。常以金币接近他,不许男妓之干扰。否则驱逐于门外,耽误县治而不要。他曾主张改刑律,笞臀改为笞背好。一次一犯賭美男,施以杖责是必要。差点当堂落下泪,就是县令郑板桥。

9、路东曹,生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灞桥区.洪庆街道.路家湾村人。初中毕业。爱好文学。一九七二年元月在本村任乡村医生至今。

10、可以说,在书画“二绝”上,郑板桥的地位无法撼动,在古代书画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11、郑板桥的思想开朗、胸怀豁达。他因荒年为灾民请赈而被罢官后,并未因此而忧郁沮丧,而是寄情于诗、书、画之中。他与知己、学者、名流相互唱和,题诗作跋合作绘画;或应邀外游,遍历江浙许多名胜,从不因官场失意、生活贫困而耿耿于怀。在这一段岁月中,他创作了许多有名的诗书画,如今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的珍品。

12、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

13、这个时候湿罗衣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也并不需要去马上去冲一个热水澡,换衣服。作为一个诗人的诗心的话,我依然就是披着湿的罗衣,看到这样的一个芳草开遍的时候,我完全沉醉其中,浑然不觉。忽然之间,前面还是东风吹雨,现在已经落日余晖了,天气有变化了,时间流逝了,在不知不觉当中。

14、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15、联系邮箱:wangchaan@1com

16、书香门第郑板桥,秀才康熙末年到。雍正十年中举人,进士乾隆元年好。五十岁起任知县,范县潍县先后到。山东知县十二载,“得志加泽于民”好。“开仓赈灾”救灾民,得罪污吏与恶豪。贬官因污吏不满,生计卖画为依靠。酸甜苦辣饱尝过,世态炎凉看透了。把这全糅进作品,坎坷使他敢于挑。画诗摆脱了传统,每画必题诗为道。有题必佳达境意,有他自己主见了。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巧。拓展画面之广度,无限诗画作映照。关注现实生活画,思想内容其深奥。如枪似剑之文字,针贬时弊乃英豪。“要有揭天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高。呵神骂鬼之疾风,无古无今画之孬。不在寻常蹊径中,诗画如剑锐似刀。”

17、为什么会在画面上把诗题写上去?我的老师吴启明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历史的考索。他发现了一些文献,也作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他觉得,在五代到北宋初年的时候,日本的屏风画传到了中国。我们以前可能更多讲的是大唐、中土的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吴先生他在史料里看到日本的屏风画传到中国,而在五代传到北宋的日本屏风画上就有题诗。吴先生就猜测,有可能宋徽宗在宫中画院看到了这些以后,受到启发,就把诗题写上去。只是一个先生的猜测了,但是我们不妨聊备一说。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

18、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19、是谁了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

20、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