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邓亚萍的故事
1、邓亚萍:我觉得首先是服务,我觉得首先是大局。对于整个团队来讲的话,是要服从这个团队的需要。有时候确实感觉对自己很不公平,因为你好不容易打到这个份上了。可能让了一次,永远再也没机会了。这对于个人来讲,确确实实是谁都很难接受的一件事。但是呢,如果作为一个集体,是一个集体的荣誉。那我觉得你就需要去服从。所以很难评价说这件事情完全是对的,或者完全是错的,我认为那是根据需要。
2、如果说你只想个人的话,那为什么有些人他就能当陪练呢?那不都当主力就行了呗,那为什么有些人还甘愿去陪你练呢?对他来讲也不公平。
3、生涯最后两年,打球带来的不是快乐
4、邓亚萍:我觉得挺好玩的。确实之前跟导演组在沟通时候,我也是先把丑话放在前面。我说我没干过这个事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干。但是我一定会尽力。我觉得这种事情试试吧,没什么关系的嘛。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嘛。
5、邓亚萍:发自内心,很自然的一种。有时候人的这个眼神,其实它是反映内心的一种状态,你为什么有这么狠的眼神?实际上来讲,你知道你是没有退路的。
6、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7、但是如果咱俩打,你一次都没赢过我,你告诉我你哪儿来的信心赢?
8、邓亚萍:小时候,好像我们大家都这样喊吧。但是可能我更特殊一点吧,就是更多一点。
9、包括我在队内的比赛,到小比赛,到大比赛,我对我的对手来讲都是压迫性的。
10、何智丽在打亚运会之前呢,其实还输给我们的小队员,我们真的没把她看得很重,也没仔细地研究她。直到她打半决赛跟乔红的时候,我已经进决赛了,我在旁边看,两个人回合特别特别多,一个球几十个回合。后来是乔红输了,我的打法跟乔红是完全不同的,我是打不了几十个回合的人,我是前三板的,那我当时心想,那我跟她打,反正就是按照我自己的套路去打。
11、邓亚萍:我觉得我会遵守。这个事不会是因为某一个人让你去让球,不会是说因为我恨你,跟你关系不好。它不是对人,它是对这件事本身,是关乎于这个金牌能不能拿得到。它所有的利益点是在集体的这个利益点,我觉得个人的牺牲要做。如果说它不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集体荣誉和国家的利益之上,那我觉得凭什么让我让?那是另外一件事。
12、“输球其实本身很正常,我也不是神仙,我去到哪儿都赢。”——邓亚萍
13、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她以翔实生动的材料、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14、邓亚萍曾回忆过这段时光,她说“我们当时就憋着一股劲儿,定下了第一个目标,就是打败河南队。当有了目标之后,就拼命努力,因为是自己要选择的路,所以再苦再累没有任何怨言,最终,我们用了6个月时间就将河南队给打败了。”
15、面对质疑,面对刻板印象,要如何打破它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16、我要求我自己,甭管是什么比赛,我能赢绝对赢,我绝不会放,为什么?
17、邓亚萍:我觉得是赛制的变化,21分变11分。21分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很多的战略,五个发球一轮,而且它够长,你有足够的长度去play你的战略。我可能先需要把对方注意力拉到另外一方,我就给你准备一个球到两个球,但是我还会打回来的,我是要得7到8分的球。从战术上你输了,你输两球了,但是没关系,我要那儿赢十个呢,这是战略。我们会充分地使用调动。现在的11分,两个球一轮发球,你很难用刚才我说的战略,你敢折俩,那你怎么追呀?它太短。
18、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甚至连地板也会湿一片。有时脚底磨出了水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19、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你要善于去排解这种压力。
20、就这样,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打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那时候才七八岁,每天进行重复的接发球训练,非常单一和枯燥。渐渐地,邓亚萍就不愿意练了。她爸爸看到后,就在房子的墙上写上四个大字“自强不息。”对邓亚萍说:“这四个字送给你。爸爸原来给你说过,你的身体并不适合打乒乓球,如果你想成功,别人练10次,你就必须练习100次;别人练习100次,你就必须练习10000次。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到了赛场上才能打的不走样。要想让自己变得强大,就要坚持不放弃。”邓亚萍看了看爸爸,默默地拿起球拍,开始了练习。邓亚萍接发球时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一接就是1000多个。
二、邓亚萍的故事启示
1、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大年初四)出生于河南郑州市。身高155cm(一说150cm)的她速度快、打法凶狠,她永不服输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2、上小学时,刘璇的功课特别好,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每天,在学校做完功课后,刘璇还要坚持去少年宫健美班训练。8岁那年,刘璇被选进湖南省体育局,参加训练。她练得非常刻苦,甚至手上被磨出了血泡。
3、邓亚萍:那个时候要剃光头更狠,21比0。首先打0不容易,甭管能不能打0,我觉得首先是尊重对手。那么如果这个时候你放她,可能也是一种尊重,你不放她,打个0,对她也是一种尊重。所以我不觉得我们一定要留个面子给她,因为该怎样它就是怎样,比赛就是这样。
4、《人物》:你跟乔红交手的时候,也会有这种眼神压迫吗,还是会变得不一样?
5、《人物》:你现在怎么看博士这个决定呢?
6、萨马兰奇亲自为她颁发奥运金牌。
7、她的个子太小了,站在球台前只露出小脑袋和两只圆溜溜的眼睛,父亲便在她脚下垫上砖块。
8、邓亚萍曾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球手。
9、这时退役的邓亚萍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并最终选择去清华大学读书。
10、因为我要保持这样的一个强势的这种感觉,我给你就是压迫,你甭想赢我。
11、讲述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一个因身高局限屡次被职业队放弃的小女孩,到得过18次世界冠军的顶级运动员。
12、邓亚萍:全部收起来,真的就是打包在箱子里,连孩子都没看见。
13、邓亚萍是乒坛的传奇人物,曾经创造过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的记录,在完成乒乓球事业中的大满贯成就后,她独辟蹊径,在求学道路上又完成了一个“大满贯”。如今她担任央视乒乓球解说嘉宾(据说是义务劳动),她理论结合实际,干货满满,她口齿伶俐,逻辑清晰,公正客观,深得广大球迷喜爱,这样的邓亚萍又怎能不让人喜欢和尊敬呢?
14、邓亚萍:非常正确,可以说是在03年开始,让我对商业这个部分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是觉得我最大的受益,是我知道什么东西从一开始不懂、不会、不明白,到你在这个里头能够略知一有所建树,或者有自己的观点,这套方法论怎么形成的。
15、刚开始,她年纪最小,技术最差。队内每次比赛,她都当“尾巴”。
16、其实有很多人可能只是喜欢问,并不是真的关心。
17、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18、“不服?就只能让自己更强!
19、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20、一次,爸爸又去商店买刀片。售货员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他见刘璇的爸爸买那么多双面刀片,就不解地问:“叔叔,现在没人用这样的刀片刮胡子了,你买这么多干什么?”刘璇的爸爸说:“我不用,是给我女儿用的!”售货员又问:“用来削铅笔?这也不安全呀!”
三、邓亚萍的故事50字
1、几乎所有人都认定,那一定邓亚萍这辈子取得的最高成就。这意味着,无论我未来50年做什么、怎么做,我都极大概率不可能超越自己前20年的成绩。
2、训练之前你需要大概做40分钟到1个小时的准备,因为伤很多,把我所有伤的这些地方要给它固定好、缠好,然后由队医让我拉开(筋),就是热身。人家已经练1个小时了,这时候我才上场,我再练1个小时,整个队训练就结束了。作为医生也好,还是教练也好,都认为不能再练了,不让练当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保护。但是对于我来讲,我是以练的多,我自己心里有数为准。
3、05为什么没有进国家队执教?
4、另外,不论她再强大,也是有自己的追求的,她后来受到了萨马兰奇的青睐出任国际奥委会的官员,这就是邓亚萍更好的选择了。
5、由于个子最矮,来到健美班后,刘璇排在队伍的最后,跟着小姐姐们学动作。她学得非常用心,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地去做。教练看了非常高兴,心想:“这个小刘璇,练得太好了!”此后,教练开始对刘璇进行特别训练。
6、邓亚萍:也可能我们在那个时代吧,没有特别所谓这样的一种形式。因为不光是我了,很多运动员退役了,他就退役了。这是不是跟中国文化有点关系啊,有时候就是需要淡出吧。
7、邓亚萍:没有。作为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其实是蛮幸福的,就是牛逼。你出去绝对是腰杆很硬,奥运会限制名额,但世界锦标赛你知道我们报多少人?我们恨不得报20几个人,因为它是按世界排名来的。你有多少人报多少人。像全世界的(乒乓球)运动员,他都得学几句中文。他得到中国训练,或者有过中国的教练教过他,如果你连这些都没有,你基本上不着边。从老瓦(瓦尔德内尔)开始,到波尔,哪一个没到中国训练?不止一次,长时间、多次在中国训练。所以大家都很友好,因为我们中国人从来不会欺负别人。
8、接受《人物》采访时,邓亚萍表示希望通过节目打破刻板印象,让冠军们讲出更多的个人故事。对于《人物》来说,这次采访也是探索邓亚萍的机会。从一个因身高局限屡次被职业队放弃的小女孩,到得过18次世界冠军的顶级运动员,再到剑桥大学博士,她打破了很多不可能,完成了一场惊奇之旅。最近十年,她的身份先后是官员、投资人。昔日乒乓女皇转身还在继续。
9、再加上她凌厉、凶狠的正手进攻,邓亚萍独特的“反手怪、正手快”的打法,称霸女子乒坛多年。所以如果她去做教练,国乒队一定会有一次有质的飞跃了。
10、《人物》:这种痛苦状态在退役前持续了大概多久?
11、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她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邓亚萍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她来说好像都很费事。
12、在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心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很快,他学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特别要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向教练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训练了。
13、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14、世界冠军对世界冠军——「避免仰视」,达成。面对的几乎都是体育圈熟人,她发个信息,邀约基本就成功了——「建立亲密感」,达成。至于「从双方都熟悉的话题切入」,好像邓亚萍与他们聊点啥都成立。一个能够佐证气氛足够轻松的例子是,拍摄聂卫平这天,布景的间隙,「棋圣」和邓亚萍聊着天就睡着了,「大概睡了可能20分钟」。
15、那时候只要见记者,就跑了,根本从来不接受采访,也不知道说什么。后来发现不行,老这样可不成,就开始有意地留意这些大队员,这些世界冠军,他们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们都说什么,就在旁边偷偷地在学,慢慢就好了。也是不断地在积累吧。
16、邓亚萍:我真的没想那么多。作为一个运动员来讲,我们也不会过多地去思考政治的这些因素。我们专心致志打好球,这是我们要干的事情。
17、邓亚萍:对,我觉得也是对她的一种尊重。
18、于是,爸爸跑去问教练:“刘璇在体操队的成绩属于优秀、中上、中等还是偏下呢?如果她能练好,就让她练;如果不行,我就让她回去念书,不然,就两边都耽误了!”教练如实地告诉爸爸,目前刘璇的成绩只是属于中等或者中上的水平,还看不出以后能不能出成绩。
19、《人物》:你当时能想得这么通透了?
20、这句话铿锵有力、一锤定音,终于所有的教练们都同意了。
四、邓亚萍的故事
1、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
2、从退役选择读书来看,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是一个笑到最后的人。
3、邓亚萍:觉得挺开心的,因为一直是活在公众的视野下。所以那时候出国留学感觉挺开心的。做决定之前可能会去考虑的比较多,包括去征求各种人的意见啊。但是一旦做了决定以后,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翻篇儿,翻篇儿。不会纠结。而且对于我来讲的话,该拿的都拿了,可能稍微有一点小遗憾的就是混双没拿过,跟孔令辉蝉联两届亚军。
4、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邓亚萍被选送到郑州市乒乓球女队。
5、“因为她个子矮,所以她眼里的球总是高高的。”
6、邓亚萍:我是觉得对于孩子培养,他需要吃点苦。
7、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8、小时候的邓亚萍非常喜欢打乒乓球,她爸爸看到后,就想让她进体校去接受正规的训练。可是连续找了几个体校,大家都不愿意收她,她爸爸就问大家为什么?体校老师说:“邓师傅,您看您女儿个子太矮,胳膊和腿也短,这根本就不是打乒乓球的料。”她爸爸听完后,默默地想了半天,就对小邓亚萍说:“丫头,你真的喜欢打乒乓球吗?”邓亚萍肯定地说:“爸爸,我要打乒乓球。我喜欢。”邓爸爸听完说:“丫头,你的身体条件并不好,如果你真的想学打乒乓球,想成为一位高手,就必须坚持,不能放弃,自强不息,你能做到吗。”邓亚萍非常肯定地点点头。
9、邓亚萍:不可能,不可能。他可能想试试,试完以后他知道了,他永远知道了,不可能再去叫板的。
10、邓亚萍夺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兵乓球女单冠军图源网络
11、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12、接到父母的电话,刘璇首先提的不是韧带断了有多疼,而是说:“我从亚运会名单上刷下来了,我很伤心!”听到女儿在哭,父母非常心痛,马上赶到北京探望,请医生为刘璇治疗。爸爸早就因为刘璇练体操而学过一段时间的按摩。
13、邓亚萍:我觉得他自己也是蛮能消化这些所谓的压力的。我看我们家这小孩,我突然意识到佛系是这个意思。他自己能释放,不行就不行呗。但是我不希望他释放,我说谁跟你说不行就不行了,不能不行啊。我是希望他能够对自己要求更高一点。
14、邓亚萍:对,在处理所有善后的工作。
15、退役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邓亚萍从5岁开始打球,到那时她已经打了19年乒乓球,身体上落下伤病是难免的,而且继续的高强度训练也会加重伤病。二是所有的竞技体育运动员无论早晚都将面临退役的问题,她经常自问,如果退役以后不去当教练,而是走向社会,自己有什么优势和能力与其他人去竞争?这让她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忧虑和危机感。
16、图|尹夕远(除署名外)
17、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8、下面一起来看她的故事,这个曾经因身高而被省队拒绝的世界冠军,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中国乒坛第一个大满贯的,又缘何在退役后选择读书、经商的。
19、《人物》:那场失败会被赋予很多意义吗?
20、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
五、邓亚萍的故事100字
1、对于外国人来讲,我觉得有点太过了,他首先不尊重他自己,他不尊重国际泳联,他不尊重举办国和现场的观众。你可以对某个人有意见,那你该去到谁那儿反映,去谁那儿反映去。这个事又不是没组织,你有国际单项协会,你有奥委会,你有国际仲裁协会。你再一百个不满意,你该告谁去告谁去,那是你该行使的权利是不是,你要有证据你来。运动员学会的首先是什么?尊重规则。
2、刚下飞机的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这一天,邓亚萍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
3、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4、邓亚萍:不是说完全不能打,但是打球对于我来讲已经感觉很难受了,就是你每天的这个训练,它给你带来的不是快乐。
5、邓亚萍:有,当然有。那时候主要是收信,球迷来信一麻袋一麻袋的装,看不过来,也回不过来,所以只能就是单向的,它不像现在是双向的,大家可以互动。那个时候你还是相对比较封闭在一个圈子里头。
6、01曾因身高原因,先后被省队、国家队拒收
7、经过这次比赛,省队的教练终于开始了解她的实力。这时候河南省省队“不好意思”地提出,想“借”邓亚萍代表省队参加全国的乒乓球大赛,郑州市队也同意了。
8、最近十年,她的身份先后是官员、投资人。
9、在我的坚持下,萨马兰奇给我写了博士推荐信
10、《人物》:为什么会想到做这样一个节目?
11、昔日乒乓女皇转身还在继续
12、邓亚萍:我要感谢的是我在英国留学的这个时间。包括我要感谢我在国际奥委会工作的这样的经历。我曾经受过刺激的。我第一次去国际奥委会开会,我需要带翻译去,我语言完全不行。你是个局外人,这让自己很难过的。但后来就觉得这样不行,先过语言关。不是给我送到英国去读书去了嘛。
13、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邓亚萍想进入省队深造。但是,省队的教练们并不看好邓亚萍,因为邓亚萍较矮,在乒乓球比赛中毫无优势,所以她屡次被拒之门外。
14、1988年11月,邓亚萍正式进入中国乒乓球队。进入国家队后的四个月里,邓亚萍为张燮林“赚足了面子”。
15、她成了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毫不畏惧地向前走。
16、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是乒乓还是读书,邓亚萍不断让自己走在更强大的道路上。
17、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8、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出生于中国河南郑州,是一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现已退役。
19、她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20、邓亚萍的丈夫叫林志刚,他比邓亚萍要大上三岁,两个人都是国家队的队员,都是不服输、追求完美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