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在潮州做的四件大事(100句)

2023-04-04 09:06:05 0 59

一、韩愈在潮州做的四件大事

1、他先是勘测地理,发动老百姓修筑堤围,防御洪水,留下“韩文公走马牵山”的故事,后命人开凿水渠金沙溪灌溉农田,促进农业发展。

2、晚年,韩愈专门作《感春诗》道:“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艳姬蹋筵舞,清目刺剑戟。”他去世后,同代诗人张籍纪念他时也说:“中秋十六夜,圆魄天差清。乃出二侍女,合弹琵琶筝。”

3、无论何时,只要走进潮州,人们总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南国古城浓浓的“韩”意:韩江、韩山、韩木、韩山师范学院……无论是穿越城区的河流、巍峨高耸的绿山,还是枝叶茂密的树木,甚至是高等学府,人们都对它们冠以“韩”的名字,以此来纪念唐代大文豪韩愈。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在韩愈未到潮州之前,他的文章就已流传到了潮州,潮人进士赵德就曾在“蓬茨中手持目览,饥食渴饮”,并为之“沛然满饱”。

6、黄老师说知道诗词里的月亮到底在说什么就读懂了大部分的古诗词。知道了古诗中的“风花雪夜、梅兰竹菊、杨柳松泉”到底在说什么,就明白了诗歌是用形象(意象)表情达意的,诗人用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远比直白要丰富得多,读诗就要揣摩“象”中蕴含的丰富的“意”。

7、慢生活快读书感谢您的分享与订阅

8、开元镇国禅寺,庙宇恢弘气派,古树苍劲盎然。当地人说:这是一座由李嘉诚先生参与捐资修建的庙宇,来了潮州,不进开元寺,那就等于没来一般。

9、两小时的课是意犹未尽的。黄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户,从这里我看到了岭南文化的厚重。我是一个广州娃,能够生活在岭南的土地上,我是一个幸福娃!我一定要读好岭南诗,走好岭南路。

10、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11、那时候潮州就是还没有开化的蛮夷之地,韩愈几乎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到了之后,想着来了也不能白来啊,韩愈就开始帮当地做一些实事,兴办学校,修治水利,还解决了困扰当地已久的鳄鱼灾患,把中原文化都传播到了潮州,帮助当地发展起来。

12、到了宋代,韩愈就被潮人请上了神坛,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载: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13、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14、值得分享的故事有很多,

15、元和十四年,韩愈此时已经是晚年了。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也因为这件事被贬为潮州刺史,来到潮州,使荒凉落后的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潮州的山水也因为韩愈而改姓。因为韩愈在潮州当官,潮州也就有了韩江,有了韩山,韩山脚下有了韩山师范学院,有了昌黎路,有了昌黎小学,韩山上也有了韩文公祠。潮州人民世世代代感恩韩愈,韩愈也成为潮州历代官员学习的楷模。那么,韩愈到底为何受到潮州人民的尊崇,韩愈在潮州做了哪些历史功绩,有了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

16、其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韩愈的德化潮州对群体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历史上,唐代中央大员被贬到潮州的为数不少,如张元素、唐临、常怀德、卢怡,等等,但他们基本上没有在潮州人心灵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供后人观瞻的文化遗迹。是因为他们虽为中央大员,但没有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的名声不响,他们在潮州没有大作为,因此,他们也只是匆匆过客。而韩愈则不同,韩愈在潮州仅仅八个月,就赢得了不朽的声名,永远活在世世代代的潮州人生活世界之中。

17、但这个神话其实经不起推敲。史实表明:韩愈走后,潮州仍有鳄鱼出现。

18、韩愈在潮八个月,潮州山水改姓“韩”,所以认识潮州,必须读韩愈。这一节课,黄老师带大家穿越回唐朝,认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从他的仕途经历,在潮事迹,带大家认识潮州这片水土。

19、7月,丛书《一家人的古诗之旅之读行岭南》将正式出版,欢迎广大亲子家庭关注!

20、门上的环,极有意思。门环越粗,越圆,工艺越精致,铜层越厚,越显示家底殷实。普通人家,大多是铁质门环,也有工艺的优劣,粗细的差别。那些门环,铜质也好,铁质也好。粗也好,细也好,在岁月的磨蚀之下,如同人一般,有的优雅,有的沧桑。有的光亮,有的锈迹斑斑。有的完整,有的残破。看了,懂了,那就是所有生命的悲欣交集。这里是植物的天堂,每一户人家都有花草,即使不特意种,也会自己生长。青灰色斑驳的墙壁,布满青苔,总有花朵儿藤儿探出头来,彼此纠结,自生自长。我叫不出这些植物的名,说不出它们的特性。我只欣赏鲜艳和古旧的结合,废墟和活力的搭配,彼此让对方变得更美。

二、韩愈在潮州做了哪些好事

1、为何叫韩愈为“韩怼怼”?黄老师幽默地告诉同学,因为韩愈怼过贪官,怼过皇帝,怼过佛祖,怼跑怪兽,怼过好友,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也从这一系列的“怼”中,大家认识了韩愈的仕途经历和生活。当年韩愈被贬潮州,积极造福当地百姓,关心农桑,兴办学校,驱赶鳄鱼,废除奴隶……大家还一起读了韩愈的《祭鳄鱼文》,了解他为当地百姓驱赶鳄鱼的事迹。同学们也终于明白,为何韩愈能“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2、在一千多年前,岭南潮州相对于中原地区,是非常偏远的蛮夷之地了。但抵达潮州后的韩愈,并没有被巨大的人生悲痛打倒。他在潮州做了四件大事,为百姓开万世太平!

3、但圣命难违,元和十五年(公元819年)正月十四日,韩愈动身前往潮州。他先过秦岭,至蓝关,抵邓州,经稚县,去宜城(今湖北襄阳南),二月到广东乐昌昌乐拢江口,渡船南下,在始兴江口作《过始兴江口感怀》一诗,与兄长韩会一同赴韶关,三月二十五日来到广州,而后路过增城、惠州、海丰,于四月二十五日顺利到达潮州任所。

4、韩愈在潮州一共8个月,他自出俸禄重建久废的州学,选拔当地进士赵德主持教育事业,注重农业生产,关心民众生活。自此潮州社会进一步发展,文风蔚起,英才辈出,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誉。

5、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

6、韩愈作为一个朝廷罪臣,在一个被人讥为蛮夷之地的地方仅仅待了8个月的时间,这里的百姓却世世代代缅怀着他,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因此而改变了姓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奇迹,也不能不给我们当下的执政者们留下深深的思考。

7、不想开刀,可以用玻尿酸,我好几个姐妹都是在汕头名流打玻尿酸来的,效果都挺好的,弄的我也心痒痒,想要去打呢

8、唐代韩愈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古文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在当世已享有盛名,因而他所到之处,自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与尊敬。

9、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满怀虔诚精心策划了一场隆重的礼佛大典:恭迎法门寺佛骨于宫中供奉。身为刑部侍郎的韩愈不改刚直不阿的秉性,奋笔疾书《谏迎佛骨表》。唐宪宗勃然大怒,拟判极刑,幸有裴度、崔群等人求情,才改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10、按照大唐的律法,被贬即刻启程,韩愈来不及与家人道别,便匆匆忙忙赶往潮州。韩愈出发后,其家眷才开始启程,途中韩愈年仅十二岁的爱女,病死途中。根据史料记载,韩愈在潮州,仅仅呆了八个月。这八个月期间,韩愈既来之,则安之,在潮州兴办教育,兴利除弊,为潮州的发展和文化,奠定了基础。有趣的是,韩愈在潮州结交了一个知己,他便是六祖慧能的四传弟子,法号大颠禅师。

11、历史上,潮州曾辖今潮州、揭阳和汕头等地,行政区域较今天宽广。潮州瓷器和中国海外贸易的研究大家、当代著名潮州籍学者饶宗颐先生曾自豪地指出,古潮州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门户。仅有清一代,下南洋的潮州人就多达百万,他们中的不少优秀代表已成为当今东南亚各国首屈一指的富商大贾。

12、“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韩愈的故事,距今已过千年,韩愈走过的地方,如今也已经换了人间,历史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必然里包含着偶然,它的晦暗之处又藏着光明,韩愈被贬,对他个人是坏事,但对潮州上上下下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奴隶来说,又是天大的好事,韩愈在潮州这半年,对他的政治生涯,只是短暂一笔,但对潮州文化,却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3、王大宝所做《韩木赞》前合影

14、金砖国家文化节官方主持人

15、但真正让韩愈名流千古的,却是他在文化方面的成就,以及为教育做出的贡献。譬如名篇《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流传不息,人们更将韩愈尊崇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6、无独有偶,《潮州志·丛谈志三》“物部”也记载:宋王举直知潮时,犹有“钓鳄”故事,陈尧佐判潮,“鳄复肆虐,”竟至噬人。由此可见,《新唐书》说“自是潮无鳄鱼患”,其实是不实之词。

17、首先就是驱除江中的鳄鱼。相传,韩愈写了告鳄鱼檄文在江边宣读,责令鳄类离开此地,不许祸害百姓。百姓们说,韩愈是一代文魁,所以鳄鱼们都被吓跑了。而中国的传统神话,则说韩愈的侄孙韩湘就是“八仙过海”里的韩湘子也力助韩愈为民驱鳄。但史料记载,有可能是韩愈命人将石灰等物投入江中,因此起到了驱赶鳄鱼的作用。

18、公元819年,韩愈写了《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唐代皇帝,被下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去死罪,被皇帝贬为潮州刺史。潮州所在的位置,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湿气很重,长居北方、中原的人很难适应。从长安到潮州,路途遥远,在没有火车、高铁、飞机、汽车的唐代是一次漫长的旅程,韩愈历经九死一生才来到潮州,他的小女儿因为无法忍受路途的艰辛而死在了半路。

19、——中山大学南方附属小学李金霓

20、韩愈看不下去,引笔疾书,写了一篇《谏佛骨表》以劝圣上。宪宗皇帝一看,大怒,要立刻斩首韩愈,在裴度等官员的力谏之下,才免去死罪,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当刺史。长路遥遥,十二岁的女儿染上恶疾死在驿道。晚年丧女,韩愈愧疚交加,悲痛万分。行至蓝关时,他的侄孙前来送行,韩愈写下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里可见,韩愈被贬潮州,极度灰心失落,甚至没有想着离开,心想自己一把老骨头,只能留在那蛮荒瘴疠之地,和好友柳宗元作伴。而事实是,韩愈很快就离开了潮州。

三、韩愈治理潮州

1、不过,正史里说韩愈是病死的。究其原因,一来,纵欲死说法证据不足,二来,韩愈贵为儒门领袖,若死于春药,未免有辱斯文。

2、这会,大家都觉得黄老师的葫芦里还有很多不可泄露的秘密,聚精会神的盯着他。果不其然,黄老师接着揭秘说,传说中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其实就是韩愈的侄孙韩湘,有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证呢!

3、回衙后,韩愈便做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4、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的百姓叫苦,韩江以前也叫"恶溪",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决心为民除害,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在城北江边设坛祭鳄。韩愈驱鳄除害,对潮州人民的民俗生活影响很深远。

5、4月10日下午,“读行岭南,品味诗词”读行岭南语文公开课首堂课在羊城晚报印务中心开讲。本系列课程由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乐学培优品读行联合策划,特邀华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德初老师主讲。

6、它们都是踏踏实实的,稳固的,感觉到建筑里面有很多心意,很多情感,是用来流芳百世福泽后人的。它们既是潮州财力物力的彰显,也是历史感人文感相得益彰地融合,确实不可不看。

7、虽然这堂课的时间有限,但是我却从中受益匪浅,并被深深地被吸引,乐在其中,流连忘返。遗憾的是在提问和回答环节,我因自身对古诗词的储备能力有限没能参与抢答,但我也为那些优秀的学生点赞,以此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今后,我要多多努力,勉励自已。把学习“法宝”当成我的密秘武器,做到这“四美。”

8、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喜欢寻访菜市场。风景名胜之地,大多是外地人走动,只有来到菜市,才能感受本地人活色生香的生活。一大早,菜市场里已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各种蔬菜和水产品琳琅满目,还有农家刚刚运过来的新鲜水果。这个季节,黄皮多。别看黄皮的名字很随意,却有一个晶莹剔透如绿宝石一般的果核,让人爱不释手。人们挑着菜,聊着天,有的悠闲有的急匆,这才是生活的本色。

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礼佛最甚的,莫非魏晋南北朝,纵观整个北朝,有哪个皇帝是长命的呢?典型的例子,便是梁武帝,梁武帝三次舍身事佛,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是活活饿死。韩愈毫不掩饰,直言不讳,直接劝告唐宪宗理智一点,推崇佛礼的皇帝都不长命,如果唐宪宗一意孤行,那么下一个就可能是唐宪宗了。

10、是的,韩愈在潮州,有了很多粉丝。是的,韩愈走后,这里的人以他为师,且是一代一代传承。他官德官风成为历代治潮官员的一面镜子。苏东坡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写道:“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这样的理念,形成了一种文化自觉,净化了潮州的官场,涌现出不少能彪炳千秋的清官贤能。

1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2、自汉代起,潮州就是中原、浙闽等地移民进入岭南的第一站,今天潮州话多有闽南语的音调和中原古音余韵即是明证;至唐初,潮州成为国家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以潮州为起点的海上贸易得以蓬勃发展,清乾隆《潮州府志》就有“国家承平久,山与海殖百货滋丰,五方商旅莫不辐辏于潮”的记录。

13、众所周知,韩愈对潮州的贡献在于治潮惠政,主要有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等方面。当韩愈来到潮州之时,潮州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潮州自古以来,远离中原,僻处岭外,交通不便,形成一个带有封闭性的地理文化圈。到唐代,当中原文明已高度发达的时候,潮州大部分地区仍处在荒凉落后的状态之中。韩愈来到潮州之后,潮州的社会历史则加快前进的步伐,文化教育亦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潮州人口迅速增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并逐渐赶上了中原和江淮地区的发展水平。可见,韩愈来到潮州时是潮州正需要文明的火焰烧去蛮荒落后的关键时期,韩愈能奋发有为,德化潮州,也是韩愈成为潮州人民世世代代尊崇的历史原因。

14、认同感。唐代之后的潮州人绝大部分是汉人,祖先因战乱灾荒由中原地区迁移而来,有些家族甚至是举族南迁,对于他们来说,中唐时期被贬至此的老乡韩愈既是可敬的,又是可亲的。

15、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16、韩文公祠坐落于广东省潮州市城东的笔架山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在古代潮州韩江,曾有害人的大鳄鱼。后来韩愈做潮州刺史时已治理完了。在韩江岸上有治鳄碑为证。

18、这首诗的大思是:“我一开始吃不进去,最近稍微能接受些了,但是怕这种东西吃多了会染上蛮夷之气,只好暂时放下这个喜好。不过你也太爱吃蛙肉了吧?竟然把它当做豹子胎这种高级的美食来吃?”

19、“如何通过诗词读懂岭南文化?”

20、韩愈制作春药的法子,就是把硫磺末搅拌在粥里,给禁欲已久的公鸡服用,千日后,再命人把服用的公鸡宰杀烹煮,自己吃食。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壮阳秘方,时人曰“火灵库”,传闻试用此法者,不但能壮阳道、益气力,还能离修仙更进一步。

四、韩愈在潮州的四大贡献

1、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旅游,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2、然而对潮州百姓而言,韩愈最伟大的功绩在于斗鱼。

3、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4、司马光在《答陈师仲司法书》中也赞叹韩愈“文章自魏晋衰微,流及齐、梁、陈、隋,羸备纤靡,穷无所之。文公杰然振而起之,如雷霆列星,惊照今古”。有了这些文坛领袖的吹捧,韩愈在北宋的地位水涨船高,甚至和孟子、扬雄相提并论。

5、课后有家长感慨:“黄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我和孩子都感觉受益匪浅!”更有家长感慨自己像回到学生时代,争取系列课程都能和孩子一起听。

6、韩愈四月二十五到任潮州,十月二十四日迁任袁州刺史,据此推算,他在潮州仅仅待了六个月,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在后人科普的韩愈刺潮里,韩愈在潮州做的事却十分丰富,而且充满神话色彩,包括但不限于兴办州学、劝课农桑、驱除鳄害、取缔贩奴、赈济灾民等,这是为什么呢?

7、在岭南文化的版图上,粤东的潮州地位十分重要。大名鼎鼎的粤菜就由广州菜、潮州菜和东江菜共同组成。《读史方舆纪要》也说:“隋废郡,改置潮州。府介闽粤之间,为门户之地,负山带海,川原饶沃,亦东南之雄郡也。往者,倭寇阑入则警戒东南,奸宄伏藏则张皇西北。郡盖非闲暇之地矣。”

8、释放奴婢?哇,简直不敢相信,原来韩愈思想这么思想前卫!韩愈是唐代民主的先行者,难怪百姓爱戴他

9、后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10、很多古村落,旧房子作为文物,作为景观,空空地摆在那里让人看。而潮州古城的老旧房子,是有人住的。

11、在这众多的诗句中,我洞察到了诗人笔下千变万化的岭南,我似乎能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个与尘世判若两地的清新世界。那是诗词带给我的乐趣。你不敢相信,在岭南,这一地地道道的南方地带,这一柔情似水的湿润土地,竟然能使千百年来的古人散发出如此软红香土的情韵!如韩愈被贬流放至潮州治理鳄鱼时怒发冲冠写下的《祭鳄鱼文》,又体现出了岭南诗词中完全不同的情感,那愤怒,那果断,那不凡气度,这岂是你在岭南一带能常见的笔墨!岭南的诗歌带给了我太多无法言说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读行岭南,在细致入微的生活中感受独特魅力的岭南吧!

12、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传说人们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13、那年,韩愈51岁,按那个年代看,已是人生暮年。再加上韩愈身体一直不好,四十岁上时,就说自己视力模糊,头发灰白,牙齿松动,疾病缠身。

14、?《羊城晚报》2021年4月13日报道

15、一位老人拉着三轮车卖草粿,这个食物没听说过,也不认识这个粿字。我早已不会把认不得的字认半边,那是会闹笑话的。就问老人:这是什么字?老人说:guo。原来,这个字是可以念半边的。草粿是热的,类似于果冻和龟苓膏之类,以草木作原材料。我一路从广州到潮州,大太阳下奔波,又累又乏,一碗吃下去,解了渴抵了饥,犹如雪中送炭。

16、尽管在潮州仅8个月,但韩愈却一改潮州蒙昧落后的风貌,让潮州成为文风鼎盛的南海名城。清乾隆《潮州府志》称赞说:“自昌黎兴教以来,岭东山川久已爛然有光气。士习民风骎骎日上,无愧海滨邹鲁矣。”现今潮州的报刊也以“韩愈之不幸潮州之大幸”为题,怀念韩愈对潮州的贡献。人们都说,因为韩愈的到来,潮州有了“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耕读风俗。

17、可大名鼎鼎的韩愈,为什么会到唐朝时偏远的广东来驱除鳄鱼之患呢?这就要从韩愈充满跌宕起伏传奇的一生说起……

18、韩愈的侄孙韩湘送他到秦岭。南方的云,因秦岭高耸而无法穿越到北方;北方的雪,因秦岭逶迤而无法飘落到南方。就在这样的境地中,韩愈十二岁的女儿在随父贬往岭南的路上因病离世。在风雨飘摇悲痛万分中的韩愈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9、《旧唐书•韩愈传》记载了韩愈在潮时关心百姓疾苦的行为:“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卵而化,长数丈,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鳄鱼之患,实则比猛虎、长蛇、封豕之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除民瘼,韩愈断然采取措施:“令判官秦济炮一豕一羊,投之湫水,祝之……”为此,韩愈还写了《祭鳄鱼文》,其文字矫捷凌厉,雄健激昂。此后再“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驱鳄行动。

20、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五、韩愈在潮州几年

1、韩愈,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在政治仕途上,韩愈曾官拜兵部侍郎、礼部侍郎、礼部侍郎,把唐朝中央主要部委的重要领导岗位几乎都做了一遍。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六兄你说潮州市区号0768跟哪位文豪有关系?”

4、潮州家庭特别重视男丁,传宗接代的观念比其它地方的人严重。一个潮州女孩,嫁为人妻,第一胎生男孩,她心中的石头才能落地,否则总有一种战战兢兢的心理化不开。

5、潮州人民感恩韩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为纪念韩愈而命名,后人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6、据导游介绍,韩文公祠始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999年)。当年为了纪念韩愈,由时任潮州通判的陈尧佐建于金山南麓夫子庙的东厢房。由于韩愈曾经担任过吏部尚书,所以初名为“韩吏部祠”。后来又因为韩愈死后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后世称其为韩文公,所以又将“韩吏部祠”改称为“韩文公祠”。宋元祐五年(1090年),知州工涤将韩文公祠迁至城南七里处,苏轼还为其撰写了《潮州昌黎伯文公庙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愈当年常游于此并手植多棵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于是此后不久就将位于城南七里处的韩文公祠迁到现在的位置,至今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7、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8、乡愁,就是留下来时走过的路,活过的痕迹。

9、点击关注“有料有趣又专业”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识》

10、为了荡涤散文的浮夸风气,苏轼、欧阳修等人屡屡重提韩愈,苏轼赞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欧阳修说他“其言深厚而雄博”,“浩然无涯若可爱”,晚年更是感慨“韩氏之文之道,万事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11、韩愈在潮州经历了很多神奇的事,但被传得最神的,一件是打和尚,一件是祭鳄鱼。

12、韩愈之死成了一个谜团。他当时才五十七岁,又并不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他从岭南回到长安后,身体硬朗,没有疾病记录,但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他很突然地就在长安去世了。

13、一只穿越千年的笔,蘸了韩江的滔滔流水,书写了韩愈极不平凡的一生。黄老师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带着我们体验了“赏千年月,品鸿儒韩公”的穿越之旅。

14、刚入官场的韩愈,曾经得到宣武节度使董晋的赏识,并且为韩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工作中韩愈非常努力,也得到百姓的认可,但遗憾的是三年后董晋年老离开,韩愈失去了支持被冷落一旁。

15、唐朝时期,岭南贩卖人口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元和年间,潮州富户买卖人口、掠人为婢,即便韩愈上任后,当地富户也没有收敛。韩愈从小学习儒家规范,对买卖人口深恶痛绝,他一到潮州,就命令废除买卖人口、掠人为婢的陋习。同代人李翱记录:“(愈)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百姓以男女为隶者,公皆计庸以偿直,而出归之。”(《韩吏部行状》)

16、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洪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17、侍郎阁前是观赏韩江两岸风景的好地方

18、官常以敬献奴婢作为向京师当权者拉拢关系的捷径。韩愈在不激化矛盾的同时,开始释放奴婢,并采用“计庸”方式,即债主须为奴婢服役计工钱,以工钱抵债;当工钱和债款相当时,奴婢须放归,差距太大的,则由官府“以钱赎”,直至奴婢被放出,就以正式的契约文书为证,不得反悔。释放奴婢之举,对于韩愈而言,是德政;对当地百姓来说,是福音。

19、由潮州市中心过韩江向东,一座占地颇为辽阔的山体兀然而立。山顶有三峰,远望犹如笔架,韩愈在潮州期间不时登临,后来当地老百姓将这笔架山改称为韩山。宋咸平二年(999),潮州通判陈尧佐率先在此建韩愈祠;随后大文豪苏东坡也前来为韩愈“打卡”,写下了著名的《潮州韩文公庙碑》。碑文中写道:“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20、韩愈为政一方政绩卓越,他怼人技术也是杠杠的呢。你们熟悉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是单纯的写景诗吗?NO,NO,NO!这是他不满白居易同志爽约的心情宣泄,这首诗原来的题目叫《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高手就是高手了,怼人也怼出了千古名篇,白居易后来还老老实实地做了检讨呢,具体内容你们就自己去百度吧!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