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说说课稿课件
1、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2、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明白事理啊。
3、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4、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5、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力图带给各位评委老师清晰直观的感受,同时,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6、(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7、(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8、(4)教师范读(3分钟)
9、①通过点拨、归纳,使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记诵积淀。
10、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11、(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12、(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13、古:无论今:没有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14、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15、人称代词:代孩子;指示代词:那,那些;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17、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18、《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19、巩固小节、布置作业
20、语文的教学中,要求“以读促悟”,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我会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课文,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让回答以下问题:
二、师说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2、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
3、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3)议论文常用三种结构:并列式、对照(对比)式、递进式。
5、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6、比较你和韩愈所写的文章提纲,再一次完善修改自己的提纲,并总结给议论文罗列提纲时要注意些什么?
7、①教学重点:品味感知,欣赏积累
8、主要内容论据:孔子名言名事
9、中心论点:第三段:圣人无常师。
10、通过感知文本和课堂探究,使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11、C、DA、DA、C
12、(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13、②圈点法,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14、zhuàndòuzhǎngfǒu谀苌、聃
15、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16、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17、主要内容论据: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爱其子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
18、(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19、通过学生质疑、讨论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
20、所有资料都是岸哥自己亲自筛选、润色、撰写、编辑的超有价值的内容,如发现有人转卖用于利益交易,岸哥必追究!
三、师说 说课稿
1、耻,用作动词,是“以……为耻”的意思。
2、作《师说》以贻之之,代词
3、(例证、引证)李贺、陈胜、孟子豪言壮语
4、导语设计: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我国于1985年正式确立教师节,以此引导社会各界人士表达对教师的感谢与尊重,相信同学们从小学到高中一定积累了不少赞美老师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就来夸一夸我们的老师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6、提示:中心论点可以是标题,也可以比标题更狭窄。如该文的标题就可以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而且这句话只是“师说”的一个方面。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8、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答:〔〕与〔〕
9、论证方法:三个对比论证
10、教法:①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长句的断句朗读,重点虚、实词的理解,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1、分论点:第二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3、(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14、《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在当时社会上不重视老师、嘲笑从师学习的风气极为严重的情况下,韩愈赠文给学生李蟠的一篇文章。本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而独抒己见的精神,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从师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15、提纲既要写出中心论点,也要指出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和主要论据。
16、(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17、(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18、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法、点拨法、提问法。
19、(4)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20、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四、师说 说课
1、(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2、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3、通过多媒体展示韩愈的个人简介以及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背景。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
4、(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6、(1)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生介绍后,师出示课件并补充(4分钟)
7、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首句,通过今日所学的感受,写一段论述性的启示。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9、据《课标》要求,文言文教学应该落实以下任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10、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丰富幼儿对声音的感性认识。对生活中各种现象有探索兴趣。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带。(铃鼓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筷子的声音、小碗的声音等等)提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2、(2)吾从(之)而师之
13、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14、给下列黑体字注音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⑵其可怪也欤()⑶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⑷李氏子蟠()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⑹作《师说》以贻之()解释下列句中黑色词的意义⑴孰能无惑()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⑷是故无贵无贱()()⑸犹且从师而问焉()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⑺士大夫之族()()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⑼圣人无常师()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5、整体把握(共17分钟)
16、(3)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
17、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8、(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9、学习;从师;姓;老师足以,够;物脚;值得
20、(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五、说教材说课稿
1、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2: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5、(2)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屏幕展示)(1分钟)
6、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爸爸妈妈都爱看,老师学生更喜欢
8、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9、(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10、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11、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4、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师说》的第一课时。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同时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据此我从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了《师说》一课的的教学方案,现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板书、教学反思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15、(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6、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史记中的十二本纪就是写皇帝的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诅本纪吕后本纪孝惠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你看看夏商周这么多皇帝他就写了三个本纪,这至少说名在西汉时代对于夏商周也只是了解个大概,所以一楼的也说的基本正确的了,其他没什么东西了
17、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8、(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自学,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有“师”“传”“从”“道”、虚词有“之”“其”“而”“乎”“所以”。能够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②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19、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0、③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赏析三组对比论证(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