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句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3、在摹写事物时,大家无需面面俱到,但必须选准角度,紧扣其能够“言志”的方面去工笔描绘,唯有如此方能准确寄托个人志向。此外,我们在描写时可以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妙用对比等方法,使“物”形神兼备,从而顺理成章完成由“描写”到“言志”的过渡。如上文所举的《卜算子•咏梅》一例。巧寄所“言”之“志”。
4、号外:寒假、春季课表已发,本周六开始报名。
5、“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话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全诗原文如下:
6、再想象画面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进行二次指导。如,每句诗都有属于自己的画面,千锤万凿那是怎样宏大场景怎样漫长的时间啊,别急,让声音多飞一会儿,让画面看得更完整一点儿,读!再如,每句诗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浑不怕声音一定铿锵有力,一定豪气干云,读!
7、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8、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9、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0、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11、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12、相较之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俨然成了铮铮铁骨的战士,即“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美丽昂扬的梅花,尽显革命家的慷慨气度。由于作者心志不尽相同,因而其笔下的梅花也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但二者都选取了“梅花”作为表达自我情志的载体,托“梅”言志,使得词句内容更具感染力。
13、我们大家都走过马路,马路是由那些毫不起眼的铺路石铺成的,它们忍受着汽车碾过的疼痛,忍受着人们踩踏的挤压。我们走在它们身上,感叹着城市的繁荣。正是它们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它们就像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挥洒汗水,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它们又像环卫阿姨们,起早摸黑,为得是我们的干净环境。我觉得,像铺路石一样无私奉献的人,都是英雄。
14、想到这里,我联想到生活中也有一群人物,他们就像这燃烧的蜡烛一样,他们的名字就是老师。
15、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16、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7、这仨放在一起,是因为都是借一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也叫托物言志。
18、出自魏晋诗人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19、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20、按语:五下第一单元第三课《白杨》教授了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一物品的描写和叙述,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课后,老师要求以借物喻人与托物言志手法,各写一个片段。
二、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诗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4、译文:意思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5、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表现手法,我们以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为例,陆游笔下的梅是这样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词人藉由“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的组合描写出了梅花的不幸遭遇,并以此作为下片“言志”的基础,表现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傲然不屈精神,同时流露出失意英雄孤高兀傲之志。
6、市实验学校507班陈懿捷
7、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8、外婆家的院子里长着几十株竹子。竹子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历来被人们喜爱,是正直虚心的象征。无论在古代的文章中,还是现代的文章里,以竹喻人时,是坚持不懈、谦虚的意思。我喜欢娇美的花草,高大挺拔的树木,更喜欢虚心的竹子。
9、再次,象征和比喻比较接近,而托物言志与比喻没有关联。象征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换成比喻的形式来表达,如“山泉就像做官前和做官后表现截然不同的士人一样”“孤雁就像漂泊无依但仍努力追寻理想的诗人一样”,这些说法都是成立的。而托物言志抒发的是“志”,是一种情感,如《客中初夏》,我们不能说“作者就像葵花一样”,全诗表达的是“作者要像葵花那样做的决心”,《醉落魄•咏鹰》也不是把自己当作“鹰”来写,它是借“鹰”来表达建功立业的向往、追求,所以它们都不是象征。
10、(试题)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11、蜡烛太平常,太普通。她并不珍贵。在点灯普及时代,蜡烛跟电灯一比,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人们根本就不把她放在眼里。认为她一无是处,一文不值,蜡烛被丢在一边,有的被小屁孩掰成两段,有的被大人踩得支离破碎,有的只用了一点点就被丢到垃圾桶里。她遭到了人们的忽视,可她却没有一丝怨言!
12、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13、巧选所“托”之“物”。
14、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15、本诗表面上写的是夜宿灵鹫禅寺,被潺潺的水声扰得终夜难眠。他本以为是天雨,第二天一早看到天空晴朗,才悟出这终夜不息的水声原来是山泉奔注流淌所致。这次偶然的经历触发起诗人的联想:山泉“在山”时的作声和汇入“前溪”后的“无语”,跟某些习见的为官者非常相似:这些人失意时满怀匡时济世之态,宏论滔滔;一旦得志做官,便全然忘却昔时的抱负,心安理得地做起太平官来。因此,全诗表面上写的是山泉,其实是用山泉象征那些跟山泉相似的某些士人,讽刺含蓄蕴藉,不露声色。
16、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度过了很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当秋风起,雁南飞时,远在家乡的刘禹锡想家了。
17、市实验学校507班张菡
18、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
19、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20、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三、有关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
1、⑩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2、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3、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4、市实验学校507班张怀宇
5、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6、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7、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8、忽然,我想起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行动困难长年坐轮椅的霍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擦金,他们不向命运屈服,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让平凡的人生变得精彩非凡。这难道不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
9、(设计意图)感受物象,是领悟托物言志之妙的前提,物象越清晰,志向与行为就越易与之水乳相融,言意同构共生才有坚实的根基。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诵读中渐入佳境,是把工具与人文融合而教的有效策略。通过想象,当诗句变成具体灵动的情境,诗歌内蕴之美与诵读的音律之美必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10、两首(咏梅)拟人比喻偏僻、凄苦,寂寞;清冷、萧疏,“脉脉”高洁刚强孤寂幽独B(“无意”的意思是不着意追求。)C(范诗没有表现出“高洁不污的信念”。)
11、电子课本、同步练习敬请关注
12、想象画面,读出诗中情思。粗略了解古诗内容读诗是一种读法,还有一种品诗方法叫见文字想画面,透过诗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先小组内互说,再集体反馈,教师视情况引导学生说得具体生动一些。
13、张籍匆忙写了一封家书,准备寄回家去。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忙叫往。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
14、◇03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15、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16、(设计意图)用感性的方式唤醒积淀在学生心中的诗句、情景,强化对类概念咏物诗的认知,是接下来深度走进本单元托物言志诗的重要基础。把不同字体的《石灰吟》当成学生朗读的范本,则能让语文学习内涵更丰润,学习更有意思一些。这样的导入,既不枝不蔓,直指核心目标的达成,又不失感性,由形象到抽象,有助于学生轻松愉悦地开启学习之旅。
17、(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评分:共4分。每问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18、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19、暑假,我们一家人去杭州西湖游玩。一天走下来,唯有湖中那一朵朵粉中透白的荷花最令我难忘。一朵朵高雅的荷花,亭亭玉立于大片大片碧绿的荷叶中间。花瓣上,枝干上,没有沾到一丝泥土。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荷花,正好应了那句名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太原郝老师语文QQ:54936940
四、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诗句
1、“借景抒情”PK“托物言志”
2、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度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
5、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6、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7、1:散文(散文诗)、随笔、小说作品在2000字内;
8、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9、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10、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11、◇02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12、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13、走进物象,简述石灰一生。基于学生课前预学查阅资料后对石灰的认知,教师让学生结合诗行简说。教师视情况提供说话思维支架:
14、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6、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7、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18、(注)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身处明清易代之际,家道中落,直到四五十岁,未谋得一官半职,生活贫困不堪。
19、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20、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五、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的古诗
1、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山泉,其实它弦外有音,别有深意,意在讽刺某些为官者。据此,请说说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简要分析全诗的寓意。
2、阅读方法、2020中考真题、习作
3、此诗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归来经过碣石山所作。刚刚取得胜利的曹操,面对着秋风萧瑟的景象,面对着眼前壮丽的大海,豪气顿生。抒发壮志、渴望建功立业是曹操此时的心情。
4、比较刚才两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5、唐—李贺《马诗》明—于谦《石灰吟》
6、想象画面,读出物象
7、(设计意图)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不同类型的文本里有不同的侧重与表现形式。《石灰吟》无疑是多维和谐统一的样本。积淀语言,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文化化育,学生学得的不仅是一首托物言志诗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可以融入血脉的贯穿古今的精神图腾。作为语文教师,在《双减》新要求背景下,减什么,增什么,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我以为,就《石灰吟》教学而言,基于认知规律,为学生打开时间的画轴,打开激荡心魄的体验之门,打开自主探索与享受言语的语文世界,利于减轻学生对学习的心理负担,减少低效机械的训练,有助于高质量学习方式的重建。
8、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就要做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对别人有用的人。
9、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
10、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11、深秋时节的长安,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洒满了长安。你已经去了那么长时间,却还是没有回来的消息。只愿秋风带去我的思念,送你最好的祝福。
12、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1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1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16、正如刘禹锡中“孤客最先闻”一句,孤独的离家的人,在秋风起时,是最易思念家乡的。
17、秋风起时,杜甫想念远方的李白。
18、小结:这段话托橡皮,表达了坚持正义、真理,不惜牺牲自己的志向。
19、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20、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