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表示河流的词
1、大约是到了战国,人们对河流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一般在单名后面加个水字,叫X水,成书于战国的《山海经》中间记载了311条河
2、依顺序排列。左传成公三年:“~及於事。”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当行。”注意:古代“次”不用作量词。引申为次第在后的,等级较差的。司马迁报任安书:“太上不辱先,其~不辱身。”又:“~之又不能拾遗补阙。”
3、第一个成语,有满满的星星,还有布局规整的围棋。大家对于星星的印象是美好,在天上满满的,在黑夜虽然自身只能发出一点星光但还是给我们照亮晚上那寂静的夜。而围棋,在棋盘上面往往要布局很久,心思缜密的布下很多的棋子才能一击绝杀。相信大家现在已经猜到是星罗棋布了,比喻像天空中的星星似的罗列着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也作棋布星罗、星罗云布。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4、查访,侦查(晚起义)。方苞狱中杂记:“又九门提督所~缉纠结,皆归刑部。”
5、指父母。易经家人:“家人有严~焉,父母之谓也。”引申为子孙对祖先的称呼。尚书伪孔传序:“先~孔子,生於周末。”后世特指父亲。王勃滕王阁序:“家~作宰,路出名区。”
6、研究。论语宪问:“世叔~论之。”(讨:研究。论:评论。)引申为治理。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无日不~国人而训之。”
7、聚结。庄子养生主:“每至於~,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又在宥:“云气不待~而雨。”又为丛聚。尔雅释木:“木~生为灌。”引申为众,一般。庄子养生主:“~庖月更刀,折也。”
8、人类不甘心被河神这种象征自然力量的超自然虚构生物掌握自己的命运,希望自己可以和它(们)进行对话,使它们减少对人类的伤害,进而获得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于是对这些超自然虚构生物进行了“拟人化”(人格化)。人们希望这些虚构生物能够通人性,具备和人类一样的理性和情感,进而使自己能够和它们进行交流,以满足自己的意愿,例如通过祈雨终止干旱天气,等等。
9、中国神话把蛇身人首或龙身人首的伏羲和女娲描绘为人类的始祖,他们创造的人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人类。龙作为人类始祖的身躯,理应高贵无比,但中国神话中又有女娲杀龙的故事。
10、注意:两个义项都不能解作“驱逐”。因为像逐马、逐鹿,都是追回来的意思,并非把它赶走;像逐齐师,更不是把敌军赶走,追击是为了杀伤和擒获。
11、住一夜。特指行军或狩猎的临时住宿。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又宣公二年:“宣子田於首山,~于翳桑。”
12、灭亡。跟“存”相对。左传僖公三十年:“然郑~,子亦有不利焉。”战国策魏策四:“且秦灭韩~魏。”
13、神话说阿普苏和提阿玛特进行了“密谋”,这是对它们进行了内涵人格化,因为“密谋”是人类才会去做的事情。
14、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15、译文: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16、在古文中看到“河之初盛”之类的句子,河就是指黄河,。因为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最著名和最长的河流,所以江与河就成了所有河流的后缀词例如珠江、海河等,通常淮水以南多称水系为江,淮水以北多称水系为河,但它们其实都是同一样的意思。
17、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18、像。诗经卫风淇奥:“~切~磋,~琢~磨。”史记项羽本纪:“猛~虎,很~羊。”引申为依照。柳宗元三戒:“犬皆~人意。”[不如]不及,比不上。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之壮也,犹不~人。”战国策齐策一:“自以为不~。”
19、“江”或来自南亚语,“河”或来自游牧民族
20、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河”字,但是没有“江”字,“江”字要到金文时代才出现,这说明“河”的历史要比“江”要早。
二、古汉语表示河流的字
1、“河——蛇——妖——魔”和“河——蛇——妖——神”两种演化路径起初是一样的,但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妖”既可能演化为神,也可能演化为魔,因此,两个公式可以合并成:“河——蛇——妖——神(或魔)”,这一演进过程的双重结果,反映了这个进程的源头——河流——本身就具备的善恶两重性。
2、约公元前七世纪。卢浮宫博物馆。下为复原图。
3、布偶剧剧照的第一幅图展现了现代戏剧艺术家对蛇妖提阿玛特和阿普苏进行的外形人格化。
4、专有名词。黄河。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孟子梁惠王上:“~内凶,则移其民於~东。”吕氏春秋察传:“晋师三豕涉~。”引申为一般河流。杜甫春望诗:“国破山~在。”注意:在上古时代,“河”专指黄河。即使在后代,除非用於双音的河名(如“交河”),或“河山”、“山河”连用,否则一般仍指黄河。如杜甫前出塞诗:“隔~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5、龙在外形上不再有人类的痕迹,但内涵人格化的痕迹永远保存下来,例如龙居住在建筑物(龙宫)里,人类可以和龙进行交流(祈雨仪式)。龙的有些称谓如“龙王爷”也是内涵人格化的痕迹。
6、从最后的演化结果考虑,可以把提阿玛特的故事简化为公式“河——蛇——妖——魔”。因为“妖”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人格化转变,神话中的妖本身就是通人性的。妖和生物的区别不仅在于其具有超自然的法力,还在于它们能够像人类那样思维和行为。
7、(对河流)形成敬畏——生物化(产物:蛇)——妖异化(产物:灵蛇,蛇妖,蛇神)——人格化(产物:人首蛇身)——神圣化(产物:龙)
8、碧波荡漾(bìbōdàngyàng)
9、第二轮以笔记为主,梳理课本框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真题,抓重点复习,通过习题练习,巩固之前复习的知识点。
10、副词。放在动词前面,表示禁止。尚书盘庚上:“汝~侮老成人。”左传隐公元年:“~使滋蔓。”这个意义也写作“毋”。史记项羽本纪:“毋妄言,族矣!”引申为否定副词,义近於“不”,用来否定不该做的事。论语学而:“君子食~求饱,居~求安。”又公治长:“愿~伐善,~施劳。”战国策楚策一:“子~敢食我也。”也写作“毋”。史记张仪列传:“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11、同样指代河流,江与河有区别吗?有人认为,直接流入大海的称江,间接流入大海的称河,显然不对,太湖流域很多江都不直接入海;还有人认为,江的径流大、水量多,河的径流小、水量小,这种观点也不准确,像是淮河、大渡河的河流径流量要比黄浦江的径流量大。其实,河流叫某江或某河,都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叫法,并没有水利技术上的客观标准。
12、那还有比岛大的吗?有,还有能住许多人的大岛呢,叫什么呀?那就叫洲吧,亚洲、欧洲,好不好?
13、[辨]无,不。“无”是动词(指其第一义),它所否定的是名词;“不”是副词,它所否定的是形容词和动词。因此,“无”字後面的形容词和动词往往带名词性,如“无上”,“无穷”,“无畏”;“不”字后面的名词则带动词性,如“不君”,“不臣”,“不国”。上古时代,“无”字有时有“不”的意思,“不”字却没有“无”的意思。后来“无”和“不”的分别就更清楚了。
14、乐曲的末章。论语泰伯:“关雎之~。”辞赋的结束语也叫~。楚辞哀郢:“~曰……”。
15、敬畏对象的生物化:人类把敬畏对象想象成类似蛇的生物,作为敬畏对象的象征物;
16、(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
17、第三轮以研究热点、导师论文、真题知识点,以及第二轮整理下来的笔记为重点,进行复习;强化自己会的,查漏补缺的同时,也要把握时间,适当放弃枝节。
18、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於东门之外。”引申为招致,导致。荀子劝学篇:“故言有~祸也,行有招辱也。”
19、捉拿,拘捕,擒获。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虞公。”
20、在人类历史上,河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中国来说,长江、黄河是最大的两条河流,对文明、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并且被称为“母亲河”。不过,就长江、黄河这两条河流,在古代历史上经常被称为“江”、“河”,也即江经常专指长江,“河”特指黄河。那么,问题来了,除了长江、黄河,中国还有淮河、黑龙江等众多河流,这些河流在古代历史上叫什么呢?
三、河流的古称
1、通“为”。左传僖公五年:“一之~甚,其可再乎?”〔以~〕以为。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则以~受命於人主,议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为侵官。”
2、人们可能还会把象征敬畏对象的生物绘制或塑造出来,使其具有人类的部分外形特征,例如赋予河妖“蛇身人首”这一的形象。这样可以使拟人化更加直观,也使神话行为比较容易被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大众所理解。这种人格化方式可以称为“外形人格化”。
3、人类的生存需要水,因此河流周边是人类首选的居住地。但河流常会泛滥成灾,不仅淹没人类的家园,还会夺人性命。河流弯曲蜿蜒,又和龙的形象相吻合。
4、数词。成对的两个,双方。庄子秋水:“~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涘:岸。)又让王:“~臂重於天下也,身亦重於~臂。”左传成公二年:“且惧奔辟,而忝~君。”荀子劝学:“事~君者不容。”双音词有“~手”、“~翼”、“~庑”、“~京”、“~端”、“~造”、“~袖”等。引申为二。杜甫南邻诗:“野航恰受~三人。”
5、把食物献给鬼神。周易随卦:“王用~于西山。”尚书盘庚上:“兹予大~于先王。”左传僖公五年:“吾~祀丰絜,神必据我。”引申为鬼神享受祭品。孝经孝治:“祭则鬼~之。”再引申为人享受福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而~其生禄。”
6、在古文的记载中,提到江一般都指长江,后来人们也就慢慢称呼只要是江的都是长江了。
7、(百川赴海):百:表示多。川:江河。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8、量词。成双才起作用的东西,或以双为单位的名词,往往以“两”为量词。车有两轮,所以车以“两”为单位(后代写成“辆”)。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御之。”鞋子成双才起作用,所以屦以“两”为单位(後代说成“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后来“两”用作重量单位,二十四铢(zhū)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据汉书律历志说,十二铢为一龠(yuè),两龠为一两,所以叫“两”。
9、姑且,暂且。左传隐公元年:“子~待之。”战国策齐策四:“君~高枕为乐矣。”
10、(记忆的活海洋)。摄影者:MayaLassiter,2009年9月7日
11、声讨。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贼。”引申为征伐,征讨。左传隐公九年:“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之。伐宋。”又十年:“以王命~不庭,不贪其土。”(不庭:不来朝见。)
12、江都在南方吗?北方(不包括东北,后叙)真的没有江吗?北方也有江,就是少了点。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有中原地区唯一的一条江——粉红江。这条江长36公里,流域面积190公里,常年干涸,但是前几年也发过一次较大的洪水。在中原及北方地区,粉红江孤零零的以江命名,确实让人感到疑惑。这条河流自古就是叫这个名字吗,还是后来改的名,不得而知,也查不到相关资料。望有知道内情的朋友赐教。
13、全文共4000字|阅读需8分钟
14、往,到……去。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师。”又成分十三年:“文公~齐,惠公~秦。”
15、湍急(tuānjí)
16、不过,诗词中的“河江”(或“江河”)常常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不一定特指黄河长江,而是泛指大地上所有能通海的比较大的河流。
17、[辨]反,复。在“回来”这个意义上,这两个字是同义词,没有什么差别。但“反”用得更广泛些。
18、东北地区除了发源于河北的辽河外,其他较大河流都以江命名
19、九州:中国的别称,天下的意思。河山:河流和山岭,指国家疆土。江山:指山川,山河。多指以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领地。华夏:是中国的古称,汉族的自称。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指国家疆土。
20、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
四、表示河流的词语
1、搞完了流动的水,不流动的水怎么个叫法啊?不急,慢慢琢磨嘛!
2、(观于海者难为水):看过海的人,对一般的江河学觉得不值一看了。形容见的世面大,眼界高。
3、黄佶:龙的起源与古人对河流善恶两重性的神话表现,龙Loong,2014年冬季号,总第二十二期,第39至46页。
4、2020最新版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正在火热预售中!(点击查看详情~)
5、步兵。左传隐公元年:“具~乘。”又成公十六年:“臣之~实奔。”
6、动词。筑堤防水。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犹~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引申为提防,防备。古诗君子行:“君子~未然,不处嫌疑间。”
7、绛、赤、绯、玄、皂绛拼音:jiàng释义:赤色,火红。赤拼音:chì释义: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绯拼音:fēi释义:红色:绯红。深绯。浅绯。绯桃(桃花)。玄拼音:释义:深奥不容易理解的:玄妙。玄奥。玄理(a.深奥的道理;b.魏晋玄学所标榜的道理)。玄学。玄秘。虚伪,不真实,不可靠:玄想。玄虚。黑色:玄青(深黑色)。皂拼音:zào释义:黑色:皂靴。不分皂白(喻不问是非)。差役:皂隶(古代贱役,后专以称衙门里的差役)。
8、提阿马特被杀死后,她的子女将其尸体一斩为一半成为天,一半成为地,于是世界诞生了。这可能是在暗示:古人掌握大河的运行规律之后,能够用其利、避其害了,人类才终于成为了天地间的主人,于是,人类的世界才真正地开始了。
9、传播,流布。韩诗外传:“名声~於后世。”孟浩然春燕诗:“英名日四~。”
10、译文:河水清澈而且有细小的波纹。
11、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12、搞定了水,那水边怎么搞?继续编呗。
13、(浮泛江海):泛:泛舟。坐船在江河湖海中游玩。
14、连环画选页:女娲补天。作者:张令涛,胡若佛,1957年。
15、经得起。受得住。左传隐公元年:“君将不~。”又:“国不~贰。”论语雍也:“人不~其忧。”引申为可。杜甫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托死生。”又解闷诗:“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传。”注意:上古汉语的“堪”字是一般动词,常带宾语;后代用作助动词,放在动词的前面。
16、拜访(后起义)。孟浩然《访袁拾遗不遇》诗:“洛阳~才子,江岭作流人。”(江岭:江西庾岭。)引申为探寻[古迹,名胜]。王勃滕王阁序:“~风景於崇阿。”苏轼石钟山记:“至唐李渤始~其遗踪。”
17、古代人对溪、水、江、河这些词有明确的界定。
18、亲族,姻戚。礼记坊记:“睦於父母之~。”旧有“父~”、“母~”、“妻~”等名。
19、追击。左传庄公十年:“遂~齐师。”又成公二年:“齐师败绩,~之。”
20、马跑。诗经小雅四牡:“载~骎骎。”(骎骎qīnqīn,马快跑的样子。)引申为快速。老子二十三章:“~雨不终日。”
五、河流的古语说法
1、图书。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这里的“图”指的是八卦图。传说伏义氏据以书成八卦。)引申为地图,图表。史记萧相国世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书藏之。”又:“以何具得秦~书也。”(何:指萧何。)按,“图书”原是两个词,图是地图,史记刺客列传:“图穷而匕首见。”书是户口册及其他书籍。
2、其实上面说的,只是开个玩笑。江河的真正区别是江要比河大和深,大河叫江。东北的河水量都很大,所以多叫江,西北地区的河流相比较,要小许多,所以基本上都叫河。
3、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对河流的认识水平和掌控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河流对人类的威胁不再像最早期那样完全无法抵御,相反,随着人口的增长,河流对于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于是本来反映人类对河流“敬”和“畏”两方面的龙,恶的一面逐渐失去现实存在意义,而其神圣的一面保留下来,龙成为“强大”、“吉祥”等概念的象征。龙被中国皇室拿去作为自己的象征之后,更是只强调龙神圣的一面,于是中国的龙发展成今天这样的“正面角色”。龙有时虽然也以“反面角色”登场,例如被哪吒痛打,但那很偶然,难得一见。
4、通“又”。一般用於称数法。“有”字放在两位数的中间。论语为政:“吾十~五而志於学。”孟子万章上:“舜相尧二十~八载。”甚至可以用两个“有”字。尚书尧典:“期三百~六旬~六日。”(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日。)“余”字前面,也常常加“有”字。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余。”孟子尽心下:“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余岁。”这是上古称数法的特点。
5、愤怒的提阿玛特变成了一个魔鬼
6、[辨]党,党。古代二字不同。虽同都是姓,但“党”读zhǎng,“党”读dàng(今读上声)。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西的别种)“党项”的“党”,更不作“党”。
7、第一轮通读教材,初步掌握课本知识点;结合作品阅读,从理性和感性双重层面理解知识点。
8、Sumeriancarvingofamerman(苏美尔人的人鱼雕刻)。
9、马快跑。左传宣公十二年:“遂疾进师,车~卒奔。”(马驾车快跑,士卒飞奔。)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千里。”特指驱马追击敌军。左传庄公十年:“公将~之。”又成公二年:“不介马而~之。”又为打马使快跑。孟子滕文公上:“好~马试剑。”汉书周亚夫传:“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入。”引申为疾行。成语有“风~电掣。”
10、引证释义:清·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寺四周皆水,碧漪荡漾。”
11、上面是这些是德国最主要的河流,有的是阳性,有的是阴性。对于德语学习者来说,掌握前三条就差不多了,其他的再看缘分。
12、这个神话故事是这样的:最初这里有两条蛇状生物,代表淡水的是雄性,名为Apzu(或Apsu,阿普苏),代表咸水的是雌性,名为Tiamat(提阿玛特)。它们结合生下了第一批人类。但孩子们的喧闹使得阿普苏无法安睡,于是它和提阿玛特商量杀死自己的后代。它们的子女获悉后杀死了阿普苏与提阿玛特。
13、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河江一般指黄河和长江下游。
14、因为人类的手、脚和身躯与其它动物的对应部分的特征,差异程度不是最大,远远不如头部(或脸部)的特征明显。
15、在远古时期,“既和人类的诞生和繁衍有关,但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又具有和龙相似的形象的事物”,最可能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就是河流。
16、”江”的最初本义是指:长江。“河”是指黄河。江河的区别可从两个角度来看:
17、(衣带一江):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18、说到“江南”,你会联想起什么?杏花春雨、柳绿桃红、才子佳人?如果这“江”是指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图们江呢?为什么,“江”越过中原、华北在东北地区扎根了呢?
19、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礼记礼运:“城郭沟~以为固。”孟子公孙丑上:“城非不高也,~非不深也。”注意:“池”在上古汉语里,一般多作“护城河”讲。
20、兽所吃的草。庄子齐物论:“麋鹿食~。”汉书终军传:“随畜~居。”(荐居:依水草而居,无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