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
1、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宋朱熹《春日》〔今译〕很随便地便认识了东风的面目,这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赏析〕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春游诗;然而泗水已在金人统治之下,诗人不可能去春游.因而有人说,这是一首哲理诗:所谓泗水,是暗喻孔门,寻芳是指求“道”.道的核心是“仁”,那么诗人这里便以春喻“仁”.“仁”的外现是生意,春(即东风)的外现便是万紫千红.我们看到万紫千红便感到春的存在,正如看到万物的生意,便感到“仁”的存在一样.诗虽充满理趣,但形象鲜明,仅仅作为游春诗来欣赏,也是一首好诗.〔原作〕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5、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后世并称“程朱理学”。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6、投稿的联系方式:lddaju@1com
7、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寻芳:到郊外春游。芳,泛指花草。泗(sì)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滨(bīn):水边。
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9、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10、说的是相思之苦和再见之激动!词的后半阙从窗外的角度望去,确是中国特有的那份不为外人道也的爱情画面。
11、与白玉兰花期短暂相比,樱花由于品种繁多,从早樱、中樱开到晚樱,可以从2月份一直持续到4月初,并且不同的花种各有特点。早樱开时通常只见花、不见叶,满树繁花煞是好看;晚樱开时则花朵肥厚硕大,开得团团簇簇、挨挨挤挤,又是一种不一样的美。
1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3、全诗语言流丽,描写自然,令人不知是在说理,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4、京城的街道上下着丝丝的春雨,远远望见成片的草地,走近一看却还是这么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最美的烟柳胜景布满都城。
15、万紫千红总春自南宋朱熹《春》:胜寻芳泗水滨边光景新等闲识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春刘禹锡写首《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道看花玄都观桃千树尽刘郎栽第句类似另外刘禹锡《酬乐扬州初逢席见赠》句:沉舟侧畔千帆病树前万木春
16、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
17、竹林外的桃花还剩几枝了,水里的温度渐渐升温鸭子最先知道。河边的蒿草长满了,正是河豚爱上来的时候。
18、寻芳:游春,踏青。
19、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
20、在上海市区,与白玉兰一起出现的常常是花形和白玉兰相似、颜色紫红的花朵,这些就是白玉兰的“近亲”红玉兰,又名紫玉兰、辛夷。一般来说,红玉兰的花期比白玉兰略晚,因此当满树白玉兰开得如同洁白透亮的灯盏时,红玉兰可能还是含苞待放的状态。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繁体
1、一旦证悟,就会发现圣人之道并不是什么玄奥高深的东西,只要你体悟到了,便能从世间的万事万物上都看出儒家之道、万物之理。悟道后的愉快、喜悦、安详的心情,和信步春光中轻风拂面、百花盛开的感觉,一般无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如果说白玉兰是春天的信使,迎春花则是春天当之无愧的时令花卉。这些天,各处公园绿地的迎春花也已陆续绽放。
4、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扩展资料《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5、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6、万紫千红总是春上一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
7、与桃花相似,海棠花是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的“宠儿”,苏轼、陆游、唐伯虎等名家均有海棠诗流传下来。
8、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9、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1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2、“万紫千红”,这个词我们今天算是司空见惯了。它的出处应该就在这儿。我们且不说那些深红浅红的花朵,单讲那些绽放在春天的紫色花儿:铃铛形状、淡紫色的泡桐花,开得满树满枝,树下幽香袭人;紫藤花从廊架上坠下,整整齐齐,真像一串一串的紫葡萄;紫荆的花直接长在树干和树枝上,红紫相宜,繁繁密密;蚕豆的花儿也是淡紫色的,中间一个黑色的小圆斑,就像长了眼睛;野豌豆有着纤细的茎,匍匐卷曲,小小的紫花点缀其间;对了,还有春末初夏开放的楝树花,细细密密,南风传香……
13、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14、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15、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6、300多年前,郁金香还曾在荷兰掀起过一拨抢购、炒作的热潮,最终引起的郁金香泡沫破裂令很多人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也为郁金香的“身世”增添了一段传奇。到目前为止,郁金香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多达8000多个品种。这种株型挺拔、花色艳丽的花生命力顽强,易于栽种,是颇受欢迎的阳台花卉之一。
17、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8、黄四娘家的花开茂盛得把路都挡住了,千朵万朵的花把花枝都压低了。蝴蝶在花丛中不时飞舞,自在的黄莺快乐地啼叫着。
1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点着蜡烛去欣赏海棠花,可见苏轼对海棠花的喜爱程度,也足见其赏花、惜花的浪漫情怀。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描写的是求学
1、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今日阳光灿烂,一扫上一周的寒冷与阴霾,花儿们也来凑热闹了。近期,申城各处的白玉兰、樱花等均已大面积开放。尤其是花期只有10天左右的白玉兰,盛花期就在这几天,正是观赏的最好季节。
6、是朱熹的春日全诗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绝对错不了
7、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8、如果说白玉兰是春天的信使,迎春花则是春天当之无愧的时令花卉。这些天,各处公园绿地的迎春花也已陆续绽放。唐代白居易这样赞美迎春花:
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10、”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朝朱熹的《春日》,意思是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唐朝韩翃的《寒食》,“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即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绿树阴浓夏日长“,出自晚唐高骈的《山亭夏日》,意思是绿树的树荫很浓,这个夏天很长,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出自唐朝韩愈的《.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该句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即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2、相比许多人对樱花、李花、海棠花傻傻分不清楚,紫荆就相对好认得多。常见的紫荆多是灌木,长得不高,开花时先花后叶,紫红色的一团团小花开在光秃秃的纸条上,喜庆又灿烂。
13、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
14、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15、淡淡的云彩天上飘,风儿轻轻吹着我的脸庞,已经是正午了,我穿行于花柳之间来到河边。一旁的人不理解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是学那偷闲玩耍的少年郞呢?
16、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迎春花多有涉及,但褒贬不一。
17、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18、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19、在古代,紫荆也是寻常百姓庭院中广为栽种的植物,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晋代文人陆机有诗云:“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后来逐渐演化为兄弟分而复合的故事。
20、含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带拼音
1、春天常见的花卉中,还有梨花、李花、油菜花、牡丹、结香等,红花酢酱草、红叶石楠也是春意浓重的花草,与各种春日花卉相映成趣,有关他们的诗句也不可胜数。
2、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4、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5、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6、春风不相识?春风相识?
7、这首诗的作者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8、这首诗是宋代的朱熹所作。从字面上了解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但细看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由此分析此诗蕴含着双层意思,所谓“坐卧高堂,究尽泉壑",适合挂客厅,如果有诗有画的话,更好。
9、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10、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11、“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12、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项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
13、在上海市区,常见的春日花卉也少不了海棠花。海棠花品种繁多,最常见也极易辨认的一种是垂丝海棠。垂丝海棠的名气没有樱花大,但满树垂丝海棠开时,其气势和漂亮程度丝毫不逊于樱花。
14、桃花是颇受中国人喜爱的花卉,不仅种种植历史悠久,地域也分布极广,这从中国古代诗词中对桃花的诸多吟咏就可见一斑。
15、意思: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6、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1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可爱的春日花草和吟诵她们的诗句,你都记住了吗?趁着春光正好,记得随时赏春踏青!
18、有“郁金香”字样的古诗词中,传颂最为广泛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客中行》一诗。
19、全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0、《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五、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词
1、我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朱熹,出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其时泗水之地已被金人侵占,宋宁宗庆元六年朱熹去世,毕生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朱熹在这里说自己“寻芳泗水滨”,其实是指自己游于圣人之门,求学问道于儒学;心有所悟后,再重新打量这个世界,所见就与以前有了不同:“无边光景一时新。”
2、“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所谓泗水,是暗喻孔门,寻芳是指求“道”.道的核心是“仁”,那么诗人这里便以春喻仁”.“仁”的外现是生意,春(即东风)的外现便是万紫千红.我们看到万紫千红便感到春的存在,正如看到万物的生意,便感到“仁”的存在一样.这两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从全诗来看,“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
3、全诗从一个赶路人的视角触发,颔联写细微之处,仿佛都能看见叶子上的雨滴。颈联一下子把镜头推远,却又凸现出镜头的焦点:江边渔船的渔火。尾联镜头突然放亮,百花盛开,充满了颜色,和前一联的黑夜渔火形成对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随时间推移,壮阔的春之美景跃然纸上!
4、迎春花远看并不起眼,金黄色的花朵点缀在碧绿的倒垂藤蔓上,是上海常见的花卉。凑近细看,就会发现迎春花花型相当漂亮,金黄的色泽纯正灿烂,花苞上则显出一点点的红色,很是耐看。
5、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朱熹的《春日》《春日 》宋 ·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7、辽阔的江南风景如画,莺鸟啼叫,百花齐开,村落中酒旗在春风中飘扬。昔日繁盛的南朝寺庙,如今都沧桑的矗立在烟雨中。
8、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的日子,这里指阳光明媚的晴好天气。“寻芳”两字点明主题,也就是寻觅美好的春景。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的所见所得。“等闲识得”就是容易看出的意思。
9、春气日暖,虽是“二月里乱穿衣”,但春天的脚步已然临近。或有人问:“春天在哪里?”聪明的你回答说:“春天就在我们眼睛里。”是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这些都是春的消息。赶路的行人、勤学的孩童,不妨都暂时卸下重负,拥抱春天,跟随诗人的笔,去感受那万紫千红与无边光景。
10、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11、“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诗中诗人在赞美领略春天焕然一新的美好景致的同时,也生动点明圣人之道一如“东风”,乃春天万紫千红的蓬勃源头这一道理。因此,“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传为名句。
1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3、这首诗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乃一首游赏之作,因为它的确写出了春色的烂漫、赏春的愉悦,与任何吟咏春日的佳篇相比,都不失为一篇上乘之作。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5、幽人归独卧的“幽人”是指什么?
16、整个春天,上海各处公园绿地花花草草竞相开放,春光无限,今天不妨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春天的使者,也看看中国古代文人如何描述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17、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8、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亦有对春的赞歌:“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就像无声的寓言,给人以启迪。在这个崭新的春天,让我们种下一颗希望,静待它生根发芽吧。
19、万紫千红总是春出处: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