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100句)

2023-03-20 08:05:03 0 59

一、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

1、画家用淡色的墨线勾勒出树木、楼阁的轮廓,用淡墨晕染出山石、江洲的体积感,仿佛这些景致就仿佛真的处在氤氲的雾气中,显得缥缈迷离。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打错了,那个字是“怜”可怜九月初三夜,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写当时的日子是交待景物带来的感伤,美景却让作者产生无限的惆怅。就似乎一个人在那种秋风凉月下,对着天空诉说自己的思绪。当然了这思绪就是作者在诗句其他的字眼中交代的了。

4、2020年10月19日

5、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6、二候时天气寒冷,很多鸟雀都飞到南方过冬了,而这时海边出现了很多蛤蜊,因为蛤蜊和鸟雀的花纹颜色很像,所以古人认为蛤蜊是鸟雀入水化成的。

7、“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8、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9、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0、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

11、群策群力携手打赢疫情阻击战

12、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13、《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1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5、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1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7、诗的第二句,首先描绘出一幅夕阳斜照江面的绚丽画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将要落山的太阳。铺,铺设,这里是斜照的意思。瑟瑟,本是宝石名称,颜色碧绿,借指碧绿色。

18、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19、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

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多少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突然想到飞花令“月”之一字,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以下。江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尽百花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s:全是自己背的。。。。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4、“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是珍珠的另一种写法。这一句,是诗人对秋晚的景色做了进一步的描绘:江边草地上的露水像晶莹的珍珠,一弯新月挂在碧蓝的天幕上,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6、第二句,天朗气清,江水缓慢流淌,江上掀起了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地方,呈现的是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的是深深的碧绿色。

7、由写暮江到赞扬月露,这中间看似缺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连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之中便把时间连接了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意味着诗人从黄昏到月上露下,一直都在玩赏,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欢、热爱之情。

8、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诗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作者:白居易年代:唐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9、所以对我而言,诗词的惊艳就是恰当时刻对我们情感的恰当诠释。

10、诗人留恋不舍,直至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眼前呈现了一片美好之境。弯腰一看,江边的绿草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一滴滴清露,就像是镶嵌在绿草上的粒粒珍珠。

11、《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12、当我在大一大二时刻,百无聊赖,毫无进取之心,那时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便是这首《渔歌子》。

13、形容光线,“照”或“映”这两个字都是可以的,但“照”字太直白,少了一丝诗意;而“映”字又显得太平淡了。还有一点,如果选用“照”或“映”这两个字中的任何一个,就是这两个字都缺少了天际间辽阔无垠的境界,这样在无形中就与浑然天成的诗境不相匹配了。

14、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15、暑假外出前,我端着家里的小乌龟,把它们放湖里去了。小生灵们并不知道要和我打招呼告别,但是我看着它们摇头摆尾地和水草游戏,然后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觉得是让它们回家了。

16、在这两句中,诗人将夕阳余晖洒向江面的美轮美奂的景色渲染了出来,而且诗人准确地将光学现象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在夕阳余晖映射下的江面,江水背光的一面色彩会暗淡一些,受光的一面色彩会明艳一些。

17、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18、深秋,气温降低,水平运动的暖湿气流经过地面,冷却形成雾气,而寒露时节更是雾天频繁的时期。

19、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三、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

1、是时盗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扰。白居易上疏,请亟捕贼,洗刷朝廷耻辱。小人言白居易越职上疏,并拿他的文章《新井篇》说事。一贬再贬的白居易,写了《琵琶行》。白居易的不易处在,他失志后,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超脱形骸之痛。河北兵乱,白居易再进忠言,不被采纳,这一回,他请求外任,去杭州做刺史。这首小诗就是赴杭途中所作。摆脱了纷扰的政事,天地之间似乎只有一个快乐的小我。照朱自清所说,就是“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从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傍晚绚丽,到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夜深朦胧。时间的跨越剪辑,可见心情之愉悦跳跃。任世事纷扰,我自逍遥。

2、江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这两种色彩形成强烈的色调对比,江面在夕阳的映射下,同时呈现出两种色彩,这样的视觉体验,无疑是赏心悦目的。

4、清澈的江水反射着落日余晖,在江面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变幻无穷的色彩,更重要的是“铺”这个字极具有动感,宛如仙子用她的纤纤手指将天际间的霞光轻柔地铺在江面一样。

5、“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6、突然想到飞花令“月”之一字,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以下。

7、纵观全诗,诗人围绕“可怜”二字,采用白描的手法,短短二十八个字就将秋江晚景描写了出来:日暮黄昏时分,一道道夕阳的余晖铺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变为绿色,一半变为红色,当夕阳将她璀璨的色彩褪去后,作为主角的夕阳也谢幕了。

8、诗作格调清新,自然亲切,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沉浸在诗人描绘的美景中。《暮江吟》原诗如下:

9、而在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山泉煎茶有怀》中,有“坐酌怜伶水,看煎瑟瑟尘”的句子,这是诗人用“瑟瑟”来形容煎茶时出现的碧绿色的浮沫。

10、假如情景再现,站在诗人的角度试想一下的话,这个问题或许就不言自明了。如果要将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的景象描摹出来的话,既要做到贴切又要做到传神,这时候可以选用的字或许不止一个。

1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2、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诗人在去杭州任职刺史的路上创作的。此时朝廷政治灰暗,牛李党争猛烈,诗人尝尽朝官滋味,自求外任。诗人远离朝堂后心情轻松愉快,便作得此诗。

13、标签:#给孩子的诗#水#长江#小学诗词#小学七册#长江#小学北师版#小学沪教版#小学语文版#小学语文版#初中沪教版#江

14、我们知道,诗重意境。白居易这首写景小诗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柔美、幽静、安闲。你看,诗作开篇就说“一道残阳铺水中”,秋日的残阳,与夏日的残阳相比,没了爆烈和炙热,只有柔和与亲切。一个“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铺床、铺被。床铺好了,被子铺好了,人就该舒服地躺着休息了。

15、这两句意思是:傍晚,太阳已经有一部分隐没在西边山影之中了,余晖斜照在江面上。江水有一半照不到阳光,依然碧澄澄的;照到阳光的一半江水呈现鲜红的颜色。

16、叶嘉莹有一个观点,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写诗。成就一首好诗,需要真切的生命体验,甚至不避讳内心的软弱与失意。

17、夕阳笼罩下的那一片江面呈现出红色,另一片江面离夕阳距离较远,受光面积较少,呈现出碧蓝色。

18、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19、映入眼帘的是流光溢彩的协调与匀称,带给人的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与情感体验,这种美让人身临其境,让人如痴如醉。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四、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是

1、不是抒情诗。 《暮江吟》

2、诵读者:沙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主持人

3、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4、不食野味防范病毒保护自己

5、我是一个很念家的人,我经常认为乡愁最在离家日。刚读研期间,到了浙江,一个人都没有认熟的情况下,我又觉得这首诗又何其惊艳。

6、诗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人们能明确感到时间在流动,期待观赏后面的画面的想法也会油然而生。

7、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8、诗人远离朝政,心情轻松而愉悦。他伫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一转眼,夕阳隐没,月亮初升,一幅更美的画面便呈现了出来:岸边草丛间的露水像珍珠一样,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而月亮了,虽不皎洁,却如眉弯般温柔可爱。诗人连用了两个新颖而贴切的比喻,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秋江夜景图。

9、本来,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九月初就像我日常的买菜散步。但是,因为多念了几遍诗人偶然为之的一句话,看了一个诗词人生的纪录片,这个的九月初三又到底有些不同。

10、寒露既是白居易笔下的轻松惬意,也是沈士充笔下的清冷凄凉,这两种大相径庭的美感使得寒露这个节气有了万千韵味。本是萧瑟单调的寒露节气,在脍炙人口的诗画作品中变得丰富多彩。

11、(挺好的一个纪录片,用声像形式,再看一遍诗词人生路)

12、点击蓝字|关注这里,关注孩子未来

13、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美景,也不得不让人叹服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形与色的敏锐的捕捉能力,也更让人叹服诗人对景物精准的语言描摹能力。

14、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5、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是露似真珠月似弓。原文《暮江吟》(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6、当然,我也很喜欢《春江花月夜》,《滕王阁序》这些,不管怎么读,就是很惊艳啊。

17、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18、“一道斜阳铺水中”,夕阳照射在江面上,用“铺”而不用“照”,这是因为日落时分,斜阳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江面照耀过来,就像一块光滑的绸缎铺在江面上。这个“铺”字用得委婉柔和,给人一种舒适安逸的感觉。

19、这幅画中雾气弥漫,因此整幅画作显得迷蒙缥缈。近景处,山坡上散落着点点枯草,巨石嶙峋,树干虬曲而上,稀疏的枝叶点明了这是深秋时节。

2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是啥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开篇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绘的景象是:快要落山的夕阳,将余晖洒向大地、山川、河流,夕阳掩映下的诗人站在江边,柔和的光线平铺在江面上,一半江水呈现出如绿宝石一般温润而泽的妩媚色彩,另一半江水呈现出如霞光一样流光溢彩的动人姿色。

3、每日17: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4、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误把珍珠写为真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这里的真珠即珍珠。原诗是前者露似真珠月似弓。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瑟瑟”是古代的一种宝石,是绿松石、蓝宝石或青金石中的一种,但具体是哪种,至今没有定论。后来,“瑟瑟”就有了碧蓝色的含义。

7、江边空气湿润,草木上凝结着露珠,这些露珠像珍珠一样洁白莹润。诗人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8、此时,温柔的夕阳将自己的余晖轻轻地铺在江面上,仿佛是在召唤诗人:夜幕降临了,要休息了。多么温柔,多么亲切的氛围呀!另外,夕阳落山,远远望去似乎已经接近了地平线,就像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这个“铺”字用得多么形象啊。读到这里,真是不得不赞叹白居易对文字的把控能力。

9、两幅画面各具美感,合起来和谐自然。本是萧瑟凄凉的寒露时节,在诗人笔下却显得爽朗畅快,让深秋不再凄苦悲凉。

10、低头思故乡出自李白(唐)的静夜思

11、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12、“瑟瑟”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一种碧绿的宝石。如《唐书·于阂国传》中的记载:“德宗遣内给事朱如玉之安西,求玉于阗,得瑟瑟百斤。”这里是用“瑟瑟”指碧绿的宝石。

1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4、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15、书法:中央党校教授钟国兴

16、再来看诗中的“瑟瑟”一词,这个词的运用,既有功力,又富有韵致。“瑟瑟”是“瑟”字的叠词形式。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与琴相似,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瑟的每根弦上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

17、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18、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9、这里面包含了古人独特的生命观。他们相信生命是循环往复的,一段生命结束之后会以另一种形态重新开始,所以就把鸟雀的消失和蛤蜊的出现联系了起来。

2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暮江吟(内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