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2、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一一李白《千里思》
3、———四月的夜间,大雁栖息在沼泽里仿佛“集会”,有“激烈的辩论”,有“最后发言”,有各式各样的“谈论”
4、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5、这里将大雁和乌鸦作对比,突出了大雁飞行的不同之处。大雁飞行有明确的目的地,不管碰上艰难险阻还是遇到诱惑,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向目的地飞行。这表现了大雁南飞时的专注与执着。
6、沉鱼落雁【chényúluòyàn】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2鸿雁哀鸣【hóngyànāimíng】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3雁过拔毛【yànguòbámáo】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4雁过留声【yànguòliúshēng】比喻留名声于身后。5鱼沉雁静【yúchényànjìng】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出自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诗句】1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出自唐代:杜甫《孤雁/后飞雁》译文: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7、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本文选自【沙乡年鉴】
8、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9、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谢榛《渡黄河》
10、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他动物可能在天气偶尔变化时出来,而大雁却是真正的预示天气的变化。说明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
11、———失群的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的鸣声“忧郁”而伤感。
12、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3、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14、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15、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他动物可能在天气偶尔变化时出来,而大雁却是真正的预示天气的变化。说明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
16、大雁从南方回来。
17、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身为“爱鸟者”的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雁“伤心”遭遇的同情。对枪杀大雁的反感和愤怒。
19、用人类和大雁作对比,说明了大雁不仅具有联合观念观念,而且用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这个信念,表达了作者对大雁坚持联合这一信念的肯定和赞美之情。
20、在四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21、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一移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22、下面就是对句子的赏析
23、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大雁的到来是春天的到来?)
24、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25、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26、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27、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出自唐代:杜甫《归雁》译文: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
28、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2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30、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31、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32、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出自唐代:韦应物《闻雁》译文: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33、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34、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一一温庭筠《瑶瑟怨》
35、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
3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37、———春雁觅食时的鸣叫,宛如“高声而有趣的辩论”和“论述食物的价值”的“低语”。
38、只会前三个!O(∩_∩)O~
39、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40、描写了大雁的南飞;春归;觅食前后的叫声;孤伤;夜间群居沼泽地,突出了它们和人类一样有感情,有灵性
4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2、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4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一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4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6、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一一温庭筠《苏武庙》
47、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浙江卷出过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转载自秦学教育伊顿名师官网秦学教育|伊顿名师陕西-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辅导|让每个孩子更优秀!
48、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49、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
50、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一一李商隐《霜月》
51、帆归空渚早,雁落信潮迟一一李白《登蛾眉亭》
52、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一一李商隐《离思》
53、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大雁的到来是春天的到来?)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他动物可能在天气偶尔变化时出来,而大雁却是真正的预示天气的变化。说明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
54、—初春,大雁是报春的使者,春雁的数目衡量着“我们的农场”“春天的富足”。
55、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56、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一移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大雁的飞行?有什么作用?)
57、表达了身为“爱鸟者”的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雁“伤心”遭遇的同情。对枪杀大雁的反感和愤怒。
58、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王恭《春雁》
59、这句话通过写大雁的机警和敏锐,反应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残酷掠杀。
60、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61、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62、缄(jian)默(mo):闭口不说话狩(shou)猎(lie):打猎顾(gu)忌(ji):恐怕对别人或事物不利而有顾虑凋(diao)零(ling):凋谢零落滑(hua)翔(xiang)在天空飞翔目(mu)空(kong)一(yi)切(qie):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63、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64、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65、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66、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67、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68、大雁归来句子赏析、
69、。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70、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如何理解?)用人类和大雁作对比,说明了大雁不仅具有联合观念观念,而且用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这个信念,表达了作者对大雁坚持联合这一信念的肯定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