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案(100句)

2023-03-17 09:23:17 0 59

一、论语十则教案

1、生: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2、体会到文化的实感,明确文化的最后一级台阶

3、①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4、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5、生:因为从远方来的朋友在某些方面一定会跟他有分歧,他们的谈话就会有碰撞,他就能够从中学到新的东西。

6、师:对,还有老子。在人类的轴心时代,有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出现,他们的思想影响至今。《论语》是一部记录什么的书?

7、师:哦,那可难了,到底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样处理这些问题的。他最喜爱的弟子颜回死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事情(点击PPT):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孔子痛惜颜回的死,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爷明明是要了颜回的命,但夫子觉得失去颜回,就是要了自己的命。可见孔子对颜回的感情怎样啊?

8、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9、师(笑):哦,你觉得生气才是正常的!因为被误解而生气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吧?

10、所以,我们今天就好好学一些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说的话,看看他是怎么教育他的弟子的。下面,大家跟着我来朗读,同时把自己不会的字词画下来,边读边思考:到底论文中《论语》十则都讲了些什么呢?

11、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12、师:很好,孔子的名和字合起来,就是一座山的名字:尼丘山。“仲”是指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孔子的出生,就与尼丘山有关。孔子的父亲和母亲年龄相差五十岁左右,他父亲七十岁的时候娶了他母亲,但是很久没有生育。于是两人到尼丘山上去祷告,回来后就有了孔子。所以孔子的名和字就跟尼丘山有关。这个传说意味着什么呢?孔子跟一般人怎么样啊?

13、人不知而不愠——个人修养

14、师:很好,生命结束,才能停步。生命结束,才能下结论。所以《论语》中还有这样的记载(点击PPT):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泰伯》)曾子重病将死时,把弟子们全都召来,对他们说: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脚,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一辈子小心谨慎,却不一定能够保证不犯错,保全身体不受刑罚,但是现在我快要死啦,从今往后,我可以避免这种危险啦,孩子们啊!你们知道吗?人只有到最后才能肯定地说:我保全了从父母而来的身体发肤,我保全了我的道德没做过什么亏心事。请问,在生命结束的前一个月,前十天,甚至前一天,能不能说这样的话?

15、生:哦,是曾子的妻子。她对孩子说,你不要跟去了,乖乖待在家里,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结果她回来之后,又舍不得杀猪了,曾子知道后就对他妻子说,不可以对孩子失信,如果不兑现诺言,等于教孩子说谎。于是曾子就杀猪给孩子吃了。

16、《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

17、生(齐读):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8、赏析: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淡薄的心境,以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情怀。

19、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20、师:所以,人之所欲,也不一定能施之于人。不过颜回最后还是被厚葬了(点击PPT):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进》)孔子阻拦不了弟子们厚葬颜回,于是感叹说:颜回把我看作他自己的亲生父亲,我却不能把他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子啊!意思是,我终究作不了主,无法尊重颜回平生的素志啊!但这也不能怪我,要怪也只能怪他那些师兄弟啊。弟子们厚葬颜回,孔子认为他们做得对不对?

二、论语十则教案小学生

1、生:一个很爱思考的人。

2、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3、解读:中国上古文化注重于诗的文学境界,它有宗教的情感,也有哲学的情操,上古的诗,就包括了现在所讲的整个文艺在内,所以孔子说,你们年轻人,何不学诗?并在这则语录里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就是肯定文学的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养家的作用。

4、(1)诲女知之乎(教导)

5、生(齐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解读:这一则主要讲的是什么?

7、(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已经删除,正在重新陆续发布中)

8、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心中的疑惑就得不到答案,思考和学习都要做。

9、师:隐忍着,不表现出来,是吧?

10、师:他似乎是谁派来的?

11、生: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12、华图——19年教师抢先入编计划

13、生(齐):复习,练习。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15、(交流点拨)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16、师:太好了!你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17、(14)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8、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三、论语十则教案公开课

1、跳槽之后终于来更新了!XDDDD

2、师:哦,看来很难。这里的“意”指的是主观臆断,孔子说,判断事情不要主观臆断。“必”又是什么意思呢?

3、师:很好,其实这句话背后还有一句潜台词,我自己——

4、第一章: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5、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6、(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7、(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8、每天自我反省,是否替别人办的事尽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学习的东西是否温习。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0、复述孔子及《论语》的相关常识要点。

11、师:对!孔子说,这是你做不到的啊,我也做不到啊,是人都做不到啊!这只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最高标准,不是我们可以完全做到的啊!我们不能停留在动物本能上,我们也永远达不到神的境界高度,但我们必须向着那个高度去走,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一个在路上的过程。这就是和迁哲郎所说的那个“用最平凡的日常态度来揭示人性的奥秘”的孔子,那个从未把自己摆在神坛上、也绝非道貌岸然的孔子,很多时候他会袒露自己生命当中真实的软弱和困惑,却仍然执著地走在那条追求的道路上。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课后读一读《论语》,去认识一个真实的孔子。下课!

12、我们都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但这样解释是没有实感的。

13、生:物质的形式并不重要。

14、(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

15、生:因为一直到死才能停止。

16、解读:你从这第二则读出了什么呢?

17、论语(lún)说(yuè)愠(yùn)三省(xǐng)

18、⑤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9、师:椁是个什么东西呢?呵呵,咱们现在人死了要火葬,古时候的人死了是土葬,就要用到棺木。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死后棺木至少用两重,里面的一重叫“棺”,外面的一重叫椁,就是“内棺外椁”。颜路请求孔子把自己的车卖了为颜回置办外椁。结果孔子怎样回答呢?他说,无论有才还是无才,都分别是各人的儿子。颜回是你的儿子,孔鲤是我的儿子,孔鲤比颜回早两年去世,孔鲤去世的时候,孔子也没有卖掉自己的车来为他买椁,是因为孔子列于大夫之位,从礼仪上来说是必须有车而不可以步行的。我们看到,颜路认为好的,他想要的,孔子有没有给他?

20、(提示)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个人的感受。

四、《论语十则》教案

1、(2)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2、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3、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4、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还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甚至被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6、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7、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8、着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9、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10、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11、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13、(点击PPT)赵普:《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所以我们常有一个说法,叫什么?

14、课文共选取了十二章,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这些是从《论语》中节选出的格言警句,每一章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15、师:很好,通假字。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哪,发愤起来就会怎样啊?

16、(1)子曰(先生,指孔子)

17、(生齐摇头,无人能答)

18、生:“砺”是磨的意思,那么“镞”就应该是箭头了。

19、请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讨论探究,尝试解决。

20、第三则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在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五、论语十则教案高中选修

1、师:不是轴。輗是古代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軏是车辕前端与车衡衔接处的销钉,很小,但是很关键,没有它们,车就无法行驶。孔子就把人内在的诚信比作了车上的輗和軏,你有很多学问,有很多才能,如果没有诚信,就走不远。曾子吸收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忠、信。那么曾子是不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呢?

2、师:对了,“一言”就是一个字。所以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吧!”孔子是怎样解释这个“恕”字的呢?

3、(交流点拨)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4、生: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对自己有害。”

5、师:嗯,还有没有别的解释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都从这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三”能不能解释为“三个方面”呢?

6、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7、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8、生:不要自我中心,不要自私。

9、师:哦,很好。孔子自己就是伟大的教育家啊!他这样说,你会不会觉得孔子很谦虚啊?

10、师:用来思考,结果怎样呢?

11、生:古时候的人是很讲究“话不投机半句多”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他们需要知音,需要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一定会很快乐。

12、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十则语录的深刻内涵,带领他们学习古人高尚的品格。

13、生:学了知识之后,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很有意思。

14、师:“毅”是刚毅,“弘”呢?

15、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16、师:太棒了!你们怎么这样聪明呢?在哪里学过这个通假字啊?(生得意地笑)我觉得你们真是太神奇了!孔子说,整天吃得饱饱的,对什么事都不上心,这样的人我真是拿他没办法啊!“不有博奕者乎?”“博奕”是什么意思啊?

17、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18、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19、胡子支教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某乡镇初级中学,担任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现教授全国统一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因非科班出身,辛勤教学之余,充电补课,以不至于误人子弟。

20、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仁、义、礼、信、恕”等儒家思想的内涵;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主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