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100句)

2023-03-17 09:21:36 0 59

一、论语六则

1、论语十则: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易其道得之,不取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德之,不去也。”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曰:“富而可求也,随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zǐ yuē :“ sān rén xíng , bì yǒu wǒ shī yān ;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 qí bù shàn zhě ér gǎi zhī 。” ——《 lún yǔ · shù ér piān 》

3、初中课本上都有....,你可以买本初中3年的文言文的全解,从里面找论语六则和世说新语有关的文章,里面都有,是语文版的.

4、孔子告诫自己的弟子,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应当有所选择。兴趣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有益的、健康的、高尚的兴趣爱好,对于人生的成就具有积极的帮助;不良的、低俗的、怪癖的嗜好,必将导致其人生发生变故。

5、如果服从命令,就会表现得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则显得文明而富有修养;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6、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问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

7、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孝。孔子说:“行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怎样才算是孝,我告诉他说,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第四则孔子讲对于“文”的要求,要聪明灵活,爱好学问,不耻下问。下问有两方面,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有学问的人向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所谓有学问,可能指很有文化知识,但对于某一行专业知识,他还不如从事专业的人知道得多,所以有关专业知识,还得向从事专业的人请教。

10、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11、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12、《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a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b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c佚:同“逸”。d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17、第六则: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面对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1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1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0、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面对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二、论语六则君子食无求饱

1、第四则: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2、首届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自2017年8月8日启动以来,北京、广东、山东、安徽、江西、广西、四川等诸多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赛区,国学大赛工作有序推进,学国学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受到各地群众热烈欢迎。首届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分青少年国学大赛、幼儿国学竞赛。2019年8月份将在北京举行全国总决赛和颁奖盛典。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篇》

4、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6、曾子曰:“吾日三省(1)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学而》)

7、不逾矩:指不超越法度。

8、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习按其甲骨文的字形推断的本义是幼鸟学飞,由于幼鸟学飞需要实践,因此有演习,实践的意思。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3、天命:含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14、《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15、第五则: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16、a谅:诚信。b便辟:惯于走邪道。c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d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17、zǐ yuē :“ wú shí yǒu wǔ ér zhì yú xué , sān shí ér lì , sì shí ér bù huò , wǔ shí ér zhī tiān mìng , liù shí ér ěr shùn , qī shí ér cóng xīn suǒ yù , bù yú jǔ 。”——《 lún yǔ · wéi zhèng piān 》

18、“时”是在一定的时候,不是时不时、常常的意思

19、但是,在动物的世界里,只有父母对于子女的无私奉献、竭力呵护,而没有子女给予父母的反馈与回报(“乌鸦反哺”是为了让人们行孝而编造出来的故事,并没有事实上的依据)。

20、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是孔子教导弟子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孔子出来后对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一连问了三次,我都没有回答,你怎么看?”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

4、“焉”是兼词,释为“于之”,“必有我师焉”可译为:在这里一定有一位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望采纳~

5、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①,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8、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9、lún yǔ liù zé

10、孔子讲学,又是学和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11、“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12、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14、(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15、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6、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1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当然就是孝了;臣子服从君主肯定就是忠贞了。这道理人尽皆知,先生还能说些什么呢?”

1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四、论语六则翻译及原文

1、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2、《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当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3、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欢有节制的礼仪音乐,喜欢称述他人良好的德行,喜欢交结很多贤德的朋友,这都是有益的。喜爱骄纵作乐,喜爱安逸游乐,喜爱宴饮取乐,则是有害的。”

4、⊙人民日报整理给孩子的32条教养礼仪

5、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6、第五则讲学和教,学习的知识要记住,对学习要不厌倦,教人也要不厌倦。学了不记住,学过忘了,等于不学。学习了有心得,引起对学习的爱好,就不会厌倦。教人发生厌倦,就不会好好教人了。孔子说“何有于我哉?”这是孔子自信的话。《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可见孟子称引孔子的话,说他是“学不厌而教不倦”的。孔子对于学习不会厌倦,所以乐于学习。孔子对于教导不会厌倦,所以乐于教导。孔子在学习中有心得,在教导中和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所以乐于学习和教导。

7、齐:向······看齐,与······平等。见贤思齐焉,出自《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出处):《论语·里仁》

8、点击上方蓝色「书香人生」可快速关注

9、孔子讲学习,又有温故和知新结合。学习古的知识是为了今用,知古不知今,学了古的知识不会今用,不行。知今而不知古,对于前人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不知道,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温故”与“知新”结合,做到古为今用,才符合要求。

10、第二则: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并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于此当老师了。”

11、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启动仪式

12、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

13、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4、“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如果君父的行为是合乎道义的则从之而不犯,否则就该“当仁不让”的。

15、如果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遭受耻辱;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荣耀显扬,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16、人类的基本行为中许多重要的部分都是天性(本能)使然,在这一方面,人类与动物是没有分别的:比如伟大的母爱;比如伟大的爱情、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等等都无法超越天性(本能)的范畴。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9、“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雍也》)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20、这样的表述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五、论语六则拼音版

1、《论语》 (1) 温故知新; (2) 见贤思齐 (3) 三人行,必有我师; (4) 择善而从; (5) 任重道远; (6) 死而后已;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有若这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孔子《论语》“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喜欢的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凭空猜测意料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孔子的观点也教会了我们要像孔子一样遇到事情,要不固执,不拘泥不妄猜。

6、二者表述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真理与仁道之前,没有人是至高无上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有人都应该一样,都应该依道而行、从义而止。

7、zǐ yuē :“ xué ér shí xí zhī , bù yì yuè hū ?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 bù yì lè hū ? rén bù zhī ér bù yùn , bù yì jūn zǐ hū ?” ——《 lún yǔ · xué ér piān 》

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论语十二章前六则: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见于《雍也》篇。

1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书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的思想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要求君主重视老百姓的利益和愿望,“使民以时,与民实惠”,而“不可滥施刑罚,不教而诛”;另一方面,它是站在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立场,要为恢复礼乐教化而努力,因此提倡“仁悌孝信”,反对“犯上作乱”。这种矛盾主要由孔子当时所处的阶级、社会、时代的局限性所决定。《论语》不仅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很早就流传到海外,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是东方的《圣经》。

12、(1)省(xǐnɡ):反省,检查。

13、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大街48号东方银座B座6F

14、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15、单从顺从还是违逆的角度来评判孝与不孝、忠与不忠是不科学与严谨的。

16、a愆(qiān):过失。b瞽(gǔ):盲人。

17、子曰:“富而可求也,随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9、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0、从这个意义上再推而广之,能够去关爱别人的父母长辈、善待别人的孩子与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就是“仁”。

上一篇:论文评语(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