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的?(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诵古诗,四步学诗法)
2、谁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他?(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答)
3、而尾联,作者则以诸葛亮曾写给蜀后主刘禅的《出师表》结束,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坚持北伐的决心。而此句,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诸葛孔明无比之钦佩。
4、《示儿》一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5、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关山月》
6、(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7、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8、杜甫会忧国忧民。我觉得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曲折的经历,因为有经历的人太多。而最重要的,是杜甫心里弥足珍贵的爱国意识,因为这个国家是他唯一的故乡;还有是杜甫从爱国之心引出的卓尔不群,他不忍看到王朝的腐朽,更不愿意自己只顾自我,而他更怜惜深受苦难的百姓们。所以,杜甫的心里一直容纳着忧国忧民。
9、生活于乱世中的诗人词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都有一种家国情怀在,读来令人感动和佩服。
10、杨炎正是杨万里的族弟,与辛弃疾相交甚密。他和辛弃疾一样,都是力主抗金的志士,但却在朝廷的投降政策下无所事事,空有卓越才能和远大抱负而无从施展,这首词正是作者秋日感怀、触景生情时所作,用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
11、南宋是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时代,对国而言,半壁江山沦丧,朝廷偏安一隅,还要逝世受到北方政权的威胁,并常年纳贡,其屈辱令后人羞愧。而从诗歌方面来说,真应了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之语,诗坛词坛俱都慷慨激越,或赋请缨北伐的豪情、或道壮志难酬的悲愤,人才辈出。
12、“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13、文本资源:古诗《州桥《关山月》陆游的生平简介
14、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15、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再读古诗。
16、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1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8、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19、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20、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二、关于陆游忧国忧民的诗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小姑娘我活泼开朗,乐观向上。我兴趣广泛,喜欢看《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我特别喜欢运动,乒乓球台旁常有我的身影;游泳池里,我灵活得如鱼一般;舞蹈房里,我快乐得翩翩起舞。我经常参加一些演出活动,能歌善舞,是班里的文艺骨干。我想长大当一名舞蹈老师!
3、此外,隐居时期的陆游,也会常常有神来之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给我们展示了他情感细腻的另一面。心忧国家的陆游,却也放不下曾经的她——前妻唐琬。在沈园的这一方天地,陆游一曲《钗头凤》让人动容。“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物是人非,欲说还休。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上,我从不懈怠,曾连续四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架子鼓目前已经考过了七级。
5、《雪》(唐·罗隐)
6、“出岫云多态,呼风鸟独吟。”
7、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板书:遗民泪尽)
8、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9、一起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
10、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1、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12、《己亥岁感事》(唐·曹松)
13、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14、相机引导: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些什么?
1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210年的冬天,85岁的陆游弥留之际写下了这首《示儿》,北伐抗金、收复中原是他一生的梦想,也贯穿着半个多世纪的宦海浮沉。年轻时,陆游与秦桧正面硬刚,直言进谏;进入仕途后,却屡屡因为“北伐”言论,被朝廷主流排挤。作为男人,他的情给了唐琬,他的词比肩苏轼。
16、(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主要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17、紧接着两句“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转入写景,夏日里树荫浓密,梅雨后余凉舒适,意境清疏自然,让人感受到乡间闲居的闲适自在。
18、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
19、陆游45岁那年,过上了军旅生活。他竭尽全力收复祖国失地,并多次亲临前线深深地感受到了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因此,在这期间,他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只因南宋皇帝屈服投降,陆游的愿望又被破灭了。
20、最后两句“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
三、陆游的忧国忧民的名句
1、可是诗人的心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心痛如斯啊?相机引导:“胡尘”指的什么?
2、您只需在启蒙听听APP每天读一个故事,
3、然而,忧国忧民的陆游跟当时所有的“主战派”一样,都想以北伐来收复宋王朝丢失的北方大片土地,完成“国家的统一”,但结果却遭到了“主和派”的大力诋毁和打击,陆游最终也被皇帝免了职。
4、这首诗是作于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四月,当时的陆游已是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5、《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南宋·张元干)
6、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7、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板书:南望王师)他们“望”的是什么?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是期望吗?是苦苦地乞望,仅仅是遗民在乞望吗?
8、他所有作品大概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他的少年时代,也就是他最开始的阶段,那个时候因为缺少经验和生活感悟,所以更偏向于表面的文章,用词华丽浪漫,表现出对未来的渴望和信心。
9、之所以取名“陆游”,有说是恰逢陆父北上进京,出生于淮河之上;也有说法是仰慕北宋词人秦观,取他的字“少游”来抒怀。无论是怎样的机缘,陆游都无愧于南宋顶天立地的词人。然而,年少时的陆游颠沛流离,眼见得金军掳掠,国家破碎,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荣辱紧密相连。敏感的心灵、复国的强烈,都在小陆游的心中深深扎根。
10、陈訏:放翁一生精力尽于七律,故全集所载,最多最佳。
11、公元1181年到1203年,词人闲居带湖,几乎没被起用过,一直赋闲在家。虽然是他后期的作品,词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但实际上却充盈着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词的上片怀古,实叹喟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下片歌舞匆匆者,亦少年盛事惟梦境再现。写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惶心态,但又不趋炎附势的低姿态。
12、纵观陆游的一生,可以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他一生的写照。而也正因为他为人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因此面对短暂的挫折时并不介意,认为一生的真伪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13、这里的“纱帽宽”,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即指自己病后瘦损,所以帽檐宽松,也暗指自己被罢官。
14、表达了诗人的强烈爱国情怀。
15、这首诗前两句用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16、杨万里: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17、也许是陆游宁折不弯的名声在外,朝廷中又有人向皇帝进谗言,说他是“结交谏官、鼓唱是非”,这一次陆游被一撸到底,没有官职的陆游成为闲云野鹤。赋闲在家的陆游,心中想的仍然是国家大事,他这样的人怎么会闲下来呢?等待,失落,再等待,终于四年后等到了朝廷的起任——这一次是夔州通判,主管学政与农事。
18、正确流利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会写“仞、岳”等6个字
19、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
20、尾联写身体不佳的诗人用读书来排遣自己,但长夜漫漫,如果读完了这些书,我还能用什么来打发这孤独寂寞。拿起酒杯饮酒也不能消融诗人陆游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愁苦。
四、陆游笔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1、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2、从山阴溯江而上,一路风土民情,尽在陆游的《入蜀记》。在四川的日子里,陆游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途。他进入军人王炎的幕府,成为智囊团的一员,这是他距离收复中原最近的一次。“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陆游在《平戎策》里展现着自己的军事思想。
3、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4、陆游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以天下为己任)
5、多媒体资源:PPT课件。
6、舒师附小五(6)班曹诗颖
7、这首诗是写给贺知章的。贺知章是山阴(绍兴)人,晚年和陆游住在一个地方,可惜一个唐,一个宋。
8、10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0、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11、然而下面这首《乌夜啼》却是个例外,整首词都无一字谈及国事,通篇都悠然闲适,可谓少见:
12、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13、叶绍翁: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
14、1176年,52岁的陆游被罢免官职,居住在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度生病卧床,病愈后挑灯夜读《出师表》,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此诗。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为传世名句,表达着诗人虽然经历坎坷挫折,即使地位卑下,却始终以忧国忧民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与爱国情怀。而陆游临终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更成为爱国诗歌的绝。
15、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关山月》
16、陆游生于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的动乱时期,其父陆宰是个正直爱国的人,他自己也有幼年时随家人辗转避难的经历,所以其忧国忧民的思想萌发得很早,在二十岁时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志愿。
17、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18、遗民望了一年又一年,南宋的王师盼到了吗?
19、公元755年,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20、唐末时期,全国战事不断,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都不可得。更不要再提什么封侯之事了,你可知道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五、面对忧国忧民的陆游你想说什么
1、《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2、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相机引导:“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板书:三万里河)
3、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当。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
6、颈联写绵绵阴雨之下,山洞中弥漫而出的雾气可谓千姿百态,鸟儿在料峭春风中独自鸣叫。乍看是写景,实际上应该有所指。当时朝廷正值更迭,疯癫的光宗退位,不慧的宁宗即位,前路迷雾重重。国势日下的初春,心念国家的诗人依然在用笔奋力吟唱着自己的壮志。
7、南宋陆游《示儿》,原文为:
8、直言进谏,仕途不顺
9、该诗的首联主要起到叙事、点题的作用,同时也是当时诗人的真实写照!
10、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希望我的回答给你帮助
11、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12、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13、舒师附小五(6)班倪圣杰
14、(3)“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共有“三万里”,“岳”共有“五千仞”。()
15、《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1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7、30岁那年,陆游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了名。认为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与国建功立业。34岁时陆游终于当上了一个较大的官职,但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18、拓展文本,延伸诗情
19、范仲淹(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注释)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这65年之久,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