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以动衬静的诗句(100句)

2023-02-26 01:51:14 0 59

一、《鹿柴》以动衬静的诗句

1、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空山:空旷寂静的山谷。

3、就如我们刚才欣赏的几位诗人所写的有关“幽静”的诗,只有结合了诗人的经历,以及诗作所运用的艺术修饰手法,我们才能真正品味到“幽静”的深刻内涵。

4、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你还知道哪些是这样以动写静的诗句呢?

5、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

6、王维还有一首诗《鹿柴》:

7、“静读古诗文”原创出品

8、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9、除此之外,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用典、比喻、拟人、夸张、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10、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11、②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幽静

12、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13、夏日蝉噪,方知风声松涛俱息,才显得山林更寂静;惟闻鸟语婉转,方知人迹不到,才显得山更幽深。

14、本诗的第四句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15、③返影:夕阳反照。影:一作“景”,影本字。

16、今天的诗歌记得打卡哟~

17、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8、能被下意识的“敲”动作所轻易震落的灯花,自然是因灯芯久燃所结成的,这就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闲敲棋子震落灯花”这个艺术细节,使全诗更为蕴藉含蓄,有了无穷的韵味。

19、赏个铜板,或点个赞,都是鼓励~

20、①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二、鹿柴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1、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不健康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2、思想: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

3、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

4、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5、返景: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透过云彩反射的光线。

6、《鹿柴》一诗中以声音反村寂静的句子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7、而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是个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久候客仍不至时的寂寞、无聊的心情。尤其是此中的一个“闲”字,顿使境界全出。

8、温故而知新,点蓝字进入

9、(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10、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1、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12、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以动衬静的诗句还有: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白话文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4、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zhài寨),是辋川的地名。

15、这是写景诗,描写的是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16、借景抒情。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7、前两句“静中有动”,写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18、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黄梅时节,江南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润及千家万户。开头一句,展现的是南国一片迷蒙的整体景象,接着是草地池塘的近景。前者是目所见,后者是耳所闻。

20、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鹿柴中以动衬静的诗句

1、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4、(释义):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6、这首五言绝句,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是诗人对声音的巧妙运用,对光影的精心布局,是非常用心的。诗人着意于表现鹿柴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但是偏偏从有声、有色的角度刻画,这就更加衬托出山林的空寂了。这种因声传神、以光敷色的手法,别出新意,令人回味无穷。

7、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8、诗人写山林,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这样幽静的环境,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和谐统是开头“泛泛”、“悠悠”之情趣的写实。

9、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

10、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11、以动衬静。指通过对动态景物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1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4、淘一首好诗,会一位故人

15、图文来自网络,由淘诗词整理。

1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王维《鹿柴》

18、王维的另一首诗《鸟鸣涧》也大量运用了动静相衬的意境描写的方法:

19、作者用动词“照”,把明月与山松相互映衬,用动词“流”,把清泉与山石进行动静相衬,用动词“归”,把原本幽静的竹林与喧闹的浣女进行动静相衬,而用“下”又把正在划行的渔舟与原本相对不动,却因船而动的莲叶相互映衬,增强动感。

20、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古诗词中“静”的概念,并非是客观上的“静”,而是主观上的“静”。

四、鹿柴以动衬静赏析

1、这两句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2、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业之一景。柴,即用于防守的栅栏,篱障,通“寨”、“砦”。天宝九载(750),王维的母亲去世,他遵制丁忧,遂隐居辋川,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啸咏弹琴,过着诗酒悠然的生活。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鹿柴》即为其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之一。

3、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4、您的文字深深感染淘诗啦!

5、该诗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后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接着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周身幽暗的感觉。最后以青苔结尾,由于长期没人走过的地方才长青苔,因此,所闻的人语只能是自己的自言自语,空山异常幽静。

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7、韩愈选择“敲”,是为了突出“静”,用“敲”声来渲染诗所描绘的“幽静”的意境,突出月夜的宁静。

8、①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9、知识一: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0、山中本应该出现风声、水声、鸟叫、虫鸣这些,但是王维的诗中却没有这些。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11、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归隐田园或乡村,是他们遵从内心的一种选择。很多文人都写下自己归隐生活的诗歌。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盛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唐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晚唐诗人杜荀鹤《自叙》“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等等。

12、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13、鹿柴是王维的别墅——辋川别业的一个景点,地点在终南山。这个别业共有二十处景点,鹿柴是其中之一。王维还为每处景点写一首绝句,后来编成《辋川集》。《鹿柴》,便是其中的第五首。

14、白话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1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7、⑤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18、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19、这里的“幽”,是指没有人世的幽。因为没有人迹,所以鸟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所描述的意境,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幽静,一种远离官场吵杂的幽静,一种不求名利、与世无争的幽静,而并非是客观世界的幽静。

20、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五、鹿柴前两句诗人用什么的动衬托什么的静

1、传说贾岛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有一天骑驴到郊外,触景生情,吟出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在噪,鸟在鸣,林更静了吗?山更幽了吗?显然从客观的,自然界的角度看,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静”,是指没有人烟的静,因为没人声,所以蝉噪。

5、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6、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7、其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

8、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9、里类喜欢流水,因为流水中氧气充足,饵料丰富。鱼类有顶水而上的习性,但若水流过急,流速过大,鱼儿在这样的水中难以稳住身体,给觅食带来困难,这时,水域中水流稍缓的地方就是钓点所在。而在诸如池塘、湖泊的静水中,鱼类也不喜欢,在这种静水中若有小股流水进入,这种地方将是垂钓的绝佳钓点。

10、唐诗三百首>首二句见辋川中花木幽深,静中寓动.

11、宋朝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12、诗中描述动感的动词有:“照”、“流”、“归”、“下”等。而静态的物体是“山”和“石”,以及相对静态的“月”。

1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5、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16、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类是以动衬动,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17、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1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代:王维《竹里馆》

20、原文如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王维《鹿柴》译文: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赏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